端午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随文识字:端、粽、节、总、米、间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米字旁”、“立字旁”,会写“午”、“节”、“叶”、“米”。
2.通过图文实物,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箬竹叶”“糯米”“又黏又甜”等词,归类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一颗红红的枣”等词组。
3.运用词语连续,正确停顿等方法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点:
1、“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叠词的积累及运用
2、读好“一”的变调
教学难点:
运用词语连续,正确停顿等方法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黑板贴、小卡片(粽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集中识字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人们在划龙舟比赛)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呢?(生:端午节,那么你知道人们还会怎么样庆端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端午,和粽子有关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
哪位小朋友来读读课题(2个),一起读
3、课题里藏着两个生字,我们先请小朋友来拼读, “粽”读好平舌音,读好后鼻音。“端、粽”这两生字同是左右结构的字,你能说说他们的偏旁吗?做了偏旁,字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端”底下的横变成提,“粽”中的捺娈成点(是啊,我们中国的汉字十分有礼貌,遵守谦让原则。)
4、我们同学们小眼睛可真亮啊,让我们再整齐,准确的读一读课题,10 ,起
5、每年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文中外婆包了哪些种类的粽子
豆,学习,生活中还有?豆子的种类可真多呀?
肉,你知道什么肉呢,在古代,肉是这样写的,,这两个人就是肉的骨头,一根线挂着呢
这不就像挂着的肉(看肉字的演变过程),肉肉肉,猪肉的肉。
那么你知道过什么粽子呢?
二、初读课文。
1、课文究竟写了关于粽子的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打开课文,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标出自然段,并圈出课文中的“一”ppt
交流反馈(ppt)初读汇报
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位)
共有四个自然段(依次出示在什么词语前面?)
2:一到端午节;2:粽子;3:外婆;4:长大了
你圈了几处?
3、一不是多音字,可是到具体的短语语境中就会读不同的声调,让我们看看这些短语
你发现了什么?
谁有信心读好这9个短语(个读——齐读)
4、现在呢,加大难度,我把他们放到句子中。两个句子!(两张ppt)
一(yí)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yì)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第一句:谁来试试(2个读)
师:第一段中,“总”是一个新生字。谁来读一读?
“总”的偏旁是? 心字底
你还知道哪些心字底的字?想、念(词语)、思、忘……[我们班小朋友们认识的字可真多呢]
——男生赛读
第二句:读好一的变调的同时还要注意停顿缓急,向他一样有轻重缓急的读(个读—女生读
三、学习第二段
外婆的粽子真香啊,那么外婆的粽子究竟做的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第二段,数一数,第二段有几句话,并用直尺画出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
反馈交流,三句和划线
A看——粽形
1、读这一句,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作者在描写这些材料颜色时用的词语有什么相同点?
(出示句子,圈出叠词)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师: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字重复了两次,重复了,出现了两次···
师总结:像这样,将两个相同的字重复叠加后组成的新词,我们就叫它叠词 你能说出像这样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这些词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 ( 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青青的呢,我们可以说青青的(叶子),……白白的(云,雪),红红的(花,苹果)
2、使用叠词以后不但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而且也让我们的语言更优美,读起来更有节奏了。现在我们把这组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去,老师和你们一起配合着读一读这句话。
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里面裹着什么?中间有什么?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相继出现三张图片,为描写顺序铺垫)
可见作者写粽子的样子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是从?(选择ppt)
我们以后在介绍一种事物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外到内,也可以从内到外。
西瓜?
3、让我们再齐读这第一句话,感受作者的写作顺序。
B.闻——粽香
1、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刚才啊我们用小眼睛去看了看粽子,光看看可不够,接下来我们还要用鼻子去闻一闻粽子的味道(板贴:闻/鼻子;PPT展示第二句)。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粽子闻起来是一股什么味道的?
是一股清香 (板贴:一股清香)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短语放到语段中去读一读:飘出一股清香来。
你来读,你来读[恩,徐老师已经开始闻到香味了。]
师:现在我们把它们放到整个句子中来读一读。难度升级咯,谁来试一试。[恩,你已经读出句子的节奏感来了][听你读完,我好像已经闻到了一股清香呢]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让这个香味飘到隔壁的班级,让他们也闻一闻粽子的清香好不好?
师:真香啊,听的我肚子都饿了。
C、尝——粽味
师:我们闻到了粽子的香味,现在想不想该来尝尝粽子的味道了啊? 想
那就让我们剥开粽子去咬一口吧,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剥开粽子,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读得真不错,“剥”也读对了。]
师:你们发现粽子的味道是怎么样的?
又黏又甜 (板贴:又黏又甜) 正音:黏
师:如果用两个简单的字概括粽子的味道,那就是?
黏 甜 (加点)
师:还有要说的小朋友可以课后和大家交流一下,现在我们把“又黏又甜”放回句子中,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我好像也尝到了那甜蜜的味道呢],读出一丝甜味儿来。
D、齐读第二段
师:刚才啊,我们用眼睛看到了粽子的样子,用鼻子闻到了粽子的清香,用嘴尝到了粽子的味道,外婆的粽子可真是色香味俱全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再来回顾一下这美味的粽子吧[你们读得太好了,都快把老师读饿了呢]
四、指导书写
1、竖的指导
师:四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顺——竖,
但是四个“竖”又有细微的差别:“午”、“叶”和“节”是悬针竖;米是垂露竖(尾部像露珠一样圆圆的一颗)
师:现在徐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书法小常识:一般来说竖在最后一笔是悬针竖,竖在中间一笔是垂露竖。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午”:和“牛”对比,不出头(自己写);
“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
“节”: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横折钩从横中线起笔,悬针竖压在竖中线上;
“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微微向上斜),第四笔垂露竖写在竖中线上,顿笔回一回。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