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象形字、联系生活、做动作等方法正确认识9个生字,积累运用“水坑坑、挺舒服”这样的词语,会正确书写“卖、蛙”两个生字。
2.借助微视频、图片等理解“吆喝、播撒、收集”等词语,分角色表演前两次卖泥塘的过程,试着读出青蛙、老牛、野鸭的语气。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试着编一编青蛙与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之间的故事。
【教学重点】
运用加一加、微视频,演一演的等方法识记““吆喝、播撒、收集”等词语”,会读“水坑坑、挺舒服”等词语,掌握轻声的读法。
【教学难点】 读出青蛙、老牛、野鸭等不同动物的语气,并试着把故事编一编。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动画片中的人物是谁呢?他在干什么呢?
学习“卖”:抓住不同点,区分“买”与“卖”。
学习词语“吆喝”(大声叫卖),指导读好青蛙吆喝的内容“卖泥塘喽,卖泥塘!”
2.今天,这个大声吆喝的不是,而是一只小青蛙。学习生字“蛙”。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21《青蛙卖泥塘》(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读书方法)读书时要做到:双手捧书,身体
坐正,眼随字走,声声入耳。这一排同学做得特别棒。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读一读,圈一圈,青蛙的吆喝声吸引来了 哪些动物?
2.检查生字词
播撒 收集 草籽 通过动作演一演
水坑坑 挺舒服 掌握轻声的读法(轻而短)
栽了树 种了花 修了路 盖了房
撒了种 长了草 破了竹 灌了水 开火车会读轻声
3.青蛙的吆喝声吸引来了哪些动物?
老牛、野鸭、小鸟、小兔、蝴蝶、小猴、小狐狸。指名说
三、再读课文,梳理故事脉络
过渡:这么多小动物都没有买泥塘,所以青蛙对自己的泥塘不断改造,渐渐地,烂泥塘变成了一个有花有树的小池塘。于是青蛙不卖泥塘了,自己住在小池塘里。那青蛙和动物之间究竟是怎样交流的呢?我们先来看青蛙和老牛之间的故事。
1.学习青蛙和老牛之间的故事
(1)指导读好青蛙的语气“卖泥塘喽,卖泥塘!”(大声叫卖)
(2)读出老牛的语气“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联想老牛走路的样子,慢吞吞,体会它瓮声瓮气)
分角色再次体会青蛙和老牛语气的不同。
想象老牛和其他动物之间的互动
过渡:总结,读书就要像这样读准、读通,读出语气,读出画面,同时发现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头老牛是“走过来”的,当他不想买泥塘的时候,作者还用了同一个字“走”,文中还有这么多小动物,他们是怎么来的,又是怎样离开的?
老牛 野鸭 小鸟 蝴蝶 小兔 小猴 小狐狸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走了。
一 ( )过来,看了看泥塘,( )了。
青蛙为了把泥塘卖出去,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个别读,男女生读。
4.梳理故事的情节
(1)梳理情节
同学们,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青蛙和老牛之间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作者先写了青蛙吆喝
再写老牛来了,说
不买,走了
青蛙的想,做 (板贴故事情节)
大家读过很多童话故事,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童话故事的情节都有一个特点,你们发现童话故事情节特点是?
情节都是相似的。
猜想青蛙和野鸭之间的故事
大胆猜想青蛙和野鸭之间的故事,作者会先写“青蛙吆喝”,再“野鸭来了”,再写“野鸭不买,走了”,最后写“青蛙的想和做”。
验证猜想,明确故事情节:指名读青蛙和野鸭之间的故事6-8自然段。
师生一起编青蛙与小鸟之间的故事,并请四位同学演一演。
四、试着编故事,分角色演一演
四人一小组,编一编青蛙与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的故事。
请学生上台戴上头饰,把刚编的故事分角色演一演,并按以上标准,评一评。
板书设计
21.青蛙卖泥塘
吆喝 谁来了,说 青蛙想,做
不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