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狐假虎威》 课型 新授
教 学 过 程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法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四、学法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
教育。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教学过程(一)猜图导入1.出示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让学生猜,引出狐狸和老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老虎跟狐狸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两千多年来都没有改变,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检查预习情况过渡:同学们,在课前啊,老师发下去一张学习单,发现同学们认为以下字词比较难认读,我们一起来看看统计表,哪个字是最难读的呀?是的,纳闷,谁能读好这个词语?(个别读,齐读)①学习多音字 闷(课件出示生字词相对应的句子)a.句子: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mèn。(指名读,齐读)问: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或者什么时候你会觉得纳闷?b.多音字练习复习识字同学们,其实啊闷还有另外一个读音,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瞧!这是哪篇课文呀?对是《下雨了》,这里有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句子: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mēn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齐)c.对,感觉很闷透不过气就读第一声。②学习多音字 转过渡:还有哪个字很难读?对,我们一起读一读“骨碌碌一转”。认读转:这个字读“转zhuàn”学习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我们上学期也学过课件出示句子: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直接出示词语:转身(zhuǎn)师小结区分多音字在表示转圈圈的时候,就读第四声。跟老师一起读。什么在转动?(课件出示动图)风车,车轮……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会转动?(电风扇)③还有几个难读的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违抗、扯着嗓子过渡:那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字词放在一起读一读吧。(课件示生词,小老师带读)狐假虎威 违抗 爪子 骨碌碌一转 神气活现 纳闷 受骗 走一趟 食物3.写生字“食”在这些生词中,有一个字比较容易写错,那么学懂一个字就要理解它是字意,这样才不容易写错,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个视频,认真看完的同学相信你们会了。(二)初读课文过渡:同学们写的真认真,老师奖励你们看几张图片,看到图片请告诉老师,这是哪个故事。(课件出示: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同学们真是深藏不露啊,那你知道这些故事包括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吗?(寓言)寓言故事的特点就是小故事(大道理)。问:老师有一个问题,假是什么意思呀?这是问题有一些争议,别着急老师给你一些小提示,(解释狐狸老虎威风)课文当中有一句话解释了狐假虎威的意思,请你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这句话。体会中心句老师指导用揭秘式的口吻娓娓道来:要想吸引听众,我们在揭开谜底的时候要有一种神秘感。2.问题:故事中谁上当受骗了?(老虎)板贴分段朗读课文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97页,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有任务哦,出示要求:边听边想,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老虎可能已经上当受骗了?圈出相关词语。生读1-3段 评价你找到了吗?哪个词?板贴“一愣”(生齐读,教师正音)生读4-5段 现在谁来读读4 5自然段?其他同学还是要边听边想,重复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蒙住”,板书 齐读生读6-7段现在老虎是“半信半疑”(评价会找重要信息了)生读第8段这时候的老虎是“信以为真”3.师小结: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老虎一开始是“一愣”,后来“蒙住”,接着“半信半疑”,最后“信以为真”。狐狸是用什么办法一步一步地让老虎上当受骗的呢?接下来我们走进故事,细细地去读一读,它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招数!(三)品读故事走进故事的开头,①听老师范读感悟情境问: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为什么狐狸看到老虎要“窜”过去?(百兽之王)C.小结:是啊,不跑就有性命之忧啦,多么紧急的时刻啊,你替他紧张吗?那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②师生合作读第一段(课件示句)老师跟同学们合作着读第一段,我读黑色字体,你们读红色字体。句: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评价:读得真不错,老师听了就像在看视频一样。其实,我们发现这些都是老虎的什么?(动作)其实在读故事的时候,抓住一个动作,加上自己的情感,就能把故事读活,请同学们加上动作再读一读。③齐读,可加上动作 读2-5段 体会狐狸的办法接下来,狐狸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应对这样紧急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2-5自然段,完成任务:用“~~~~~~”画出狐狸的话,思考他说了几次?①第一次对话请生读,引导阅读方法:“动作会说话”。秘诀:读好对话,老师有一个小秘诀你们想知道么?就是在读的时候注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请你看看这里狐狸哪个动作很有意思?“骨碌碌一转”,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还有一个动作也很关键,哪个?“扯着嗓子”,解释说一说,把声音拉长拉高,谁来扯着嗓子来读一读狐狸的话? 引导阅读方法:“动作会说话”。②引导阅读方法:“标点会说话”我想请问一下这只狐狸,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话?为什么不说“你不敢吃我。”对比句子:“你敢吃我?”引导阅读方法:“标点会说话”。师生合作演一演,师演老虎,其他同学读旁白,当评委。同桌合作演一演3.师小结:狐狸“扯着嗓子”用气势吓老虎,让老虎“一愣”,接下去狐狸又用了什么招数呢?谁找出了第二次狐狸说的话?(指名读)a.生说狐狸用了什么招数。(把老天爷请出来了)b.为什么不把别的小动物请出来,要请老天爷呢?(百兽之王只怕老天爷),实际生活中真的有老天爷么?(没有,是骗它的)c.演一演狐狸想一想现在狐狸的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加上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演一演。师评价,生齐读做动作。(个别说)d.现在老虎怎么样了?“蒙住”e.师小结:是啊,狐狸一开始用气势吓老虎,让老虎一愣,又搬出老天爷来吓老虎,老虎直接“蒙住”了。f.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演一演他们俩完整的对话,老师一会儿请一桌同学上来演一演。g.小结:狐狸是怎样一步一步成功地骗过老虎的呢?留给我们同学课后回去自己学习补充,好吗?(四)拓展 文言文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啊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而且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故事的主人公都没有变,我们一起去看看两千多年前的故事是怎么写的吧!战国时代,楚国有个大将叫昭奚恤,他的本事没有很大,但是周边的各国都很害怕他。当时的皇帝楚宣王感到很奇怪,就问大臣们,没有一个人能解释出原因。这时有一个叫江乙的大臣站了出来,他对楚宣王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教 后 反 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狐假虎威”这个词的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读、导、演、评,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讲读课文的时候,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借助课文里的插图看图说话,实质是一个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的一个语文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上,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体现以“趣”引路的语文课堂,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合作表演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首先,我在设计教案时比较注重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以阅读为本位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对课文重要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 其次,在教学当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注重朗读训练,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加强读书训练。我在初读时,就提出读书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解了课文意思后,必须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二、理解词语形式多样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八段时,我安排学生带头饰演,找了四位“小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其实,这篇课文很多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对故事的情节我大可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分析,而应该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我自己所定的“读一读,演一演”上,抓住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来演好,同时又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