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0、《吴汉何尝杀妻》(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0、《吴汉何尝杀妻》(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9 21: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奸雄”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英雄”邓拓吴汉何尝杀妻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者简介 邓拓,笔名马南邨,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是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连在一起的。 整体感知课文,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 作者用一个问句做题目,是为了造成悬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一目了然。吴汉何尝杀妻?吴汉没有杀妻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哪些论据?你认为作者的论据能说服你吗?哪些论据说服力最强?《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南
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
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
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j?供职因为就匮乏靠、凭借从吴汉的出身证明吴汉未尝杀妻。《后汉书·吴汉传》“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
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责怪、埋怨哥哥 吴汉家庭关系或夫妻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杀妻”之类的变故。之汉代刘珍的《东观记》:“汉但修里宅,不起
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只大宅子吴汉夫人的名位正常,没有引起“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匆忙、仓促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不可能。如有,史书定要大书特书,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课文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论据既有具体的史料,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作业:《名师》P31-32邓拓吴汉何尝杀妻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探究:上述论据是如何推理出“吴汉未尝杀妻”的结论的?本文的论据和结论可组成如下推理: “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演绎论证 例:
大前提 : “凡金属都可以导电”、
小前提 : “铁是金属”,
归 纳 总 结结论: “所以铁能导电”。1、画出本文的观点和作者对历史剧创作原则的基本看法。
2、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看过的历史剧,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
“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结论:
“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杀妻《后汉书》必记
《后汉书》没有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演绎论证论据充分
内涵丰富 小 结1、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并告诫人们“不能胡编乱造历史剧”。
2、从语言层面看,本文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引述剧情的简洁
——对于史料的分析 结合看过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以“我看戏说”为题,谈谈自己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读准字音
马南邨 篡位 燕薊 自刎 诬害
校订 祠堂
理解词义
(1)死心塌地:
(2)中兴:
(3)造次:
(4)殊不知:
(5)无稽:毫无根据。稽,查考。竟不知道。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匆忙,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