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神州单韵(二)凤阳花鼓 课件(26张PPT 内嵌音频)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神州单韵(二)凤阳花鼓 课件(26张PPT 内嵌音频)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4-13 07: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凤阳花鼓
目录
学习目标
01
重点难点
02
教学内容
03
课后练习
04
01
学习目标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2.学习并掌握《凤阳花鼓》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3.通过合唱或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02
教学准备
教 学 准 备
1.凤阳花鼓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打击乐器(如鼓、镲、锣等)。
3.音乐播放器及《凤阳花鼓》的音乐音频。
03
教学内容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诗歌创作,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按内容: 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按类别:分为号子、田歌、山歌、长调、 花儿、小调、信天游
民歌简介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花鼓小罗”、“打花鼓”,是安徽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表演者通常是一男一女,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
欢迎来到凤阳县民歌艺术节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咚咚咚咚锵...
大户人家卖牛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咚咚咚咚锵...
凤 阳 花鼓
作品简介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 ,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另有一首流传深广的是“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一支凤阳歌”。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聆听歌曲
凤阳花鼓
思考:
1.音乐的情绪是怎样?
欢快、愉悦地
2.哪些歌词是衬词?
聆听感知
鼓型建筑
凤阳
吉祥物
聆听歌曲《凤阳花鼓》,说一说歌曲是什么情绪?
欢快、活跃
歌曲展现了怎样的场景?
人们边歌边舞的热闹场景
作品分析
1. 歌曲歌唱了什么内容?
2.歌词有什么特点?
分析歌曲
3.旋律有何特点?
手拿锣鼓载歌载舞欢快、活跃的场景。
口语化、使用衬词、突出地方韵味。
民族五声调式。
大切分



五声调式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的调式,广泛出现在中国古代音乐和民间音乐中。
学唱歌曲
创编活动
请大家为民歌艺术节
编创《凤阳花鼓》节目
(从舞蹈、伴奏、歌唱等方面创编表演)
凤阳新面貌
1、歌曲的情绪?
欢快、愉悦的。
2、歌曲的速度?
中速稍快
3、歌曲的衬词在哪里?
“得儿”
想一想
边打边唱
课堂表演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