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1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定义
definition
战略性
特点
characteristic
长期性
稳定性
可持续性
国情1:人口数量多
国情2:区域差异大
国情3:发展不平衡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
改革开放之前:
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2
改革开放以后:
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3
新时期:
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动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探究一
地图出自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第93页。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地区
中部 地区
西部 地区
东北 地区
协调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地区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 地区 能源、矿产丰富 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患、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地区 国境线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东北 地区 土地、矿产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海运便利,铁路发达;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重工业基地 科技投入不足,工业单一,污染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轻型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协调 加大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系,协调四大地区互补发展 我国改革开发的时空发展战略示意图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提出改革开放政策
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确定14个开放城市
建立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经济开放区
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上海浦东开发
边境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开放开发
设立重庆直辖市,香港回归
西部大开发,澳门回归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上海自由贸易区
“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
海南自由贸易港
2000年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2
范围: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地位:
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背景
地图出自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第95页。
战略定位 区位 途径 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地图出自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第96页。
地图出自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第97页。
战略定位 区位 途径 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 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 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发展格局
一轴:
长江黄金水道
两翼:
沪瑞、沪蓉
三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多点:
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地图出自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第98页。
探究二
西部山区
中东部平原区
长江下游地区
探究三
地形区 问题 具体措施
西部山区
中东部平原区
长江下游地区
探究三
地形区 问题 具体措施
西部山区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坡耕地和石漠荒山的治理
中东部平原区 洪涝灾害 加强湖泊、湿地保护,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下游地区 水污染 严格立法、科学治污,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齐抓并举,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统筹推进,治理水污染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03
发展背景
请从地理位置、地形、交通、人口等方面总结京津冀区域的发展背景
地图出自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第95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容
重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区域分工
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首都功能,注重“瘦身健体”,传统市场向河北转移,科技企业抢滩天津和河北。
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侧重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
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重点建设好雄安新区。
巩固提升
04
在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据此完成1~3题。
1.长江经济带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
2.“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①交通运输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