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氮的固定练习(含解析)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氮的固定练习(含解析)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3 08:24:07

文档简介

7.1 氮的固定
课后分层练
1 . 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中 N2 与 O2 反应生成 NO
B . 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 ③中氮元素被氧化
D .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
2 .下列各项属于自然固氮的是( )
A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肥料
B .合成氨制取氮肥
C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变成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D .仿生固氮
3 .下列气体为红棕色气体的是( )
A .NO B .NO2
C .N2 D .NH3
4 .如图所示,弹簧夹 K 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 A 滴入试管②与气体 B 充分反应,打
开 K,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 A 和气体 B 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 .亚硫酸钠溶液、氯气 B .水、二氧化氮
C .水、 一氧化氮 D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5 .把少量 NO2 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
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氮
C .二氧化氮和氧气 D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6.下列气体①N2、②O2、③NO2、④NO、⑤CO2、⑥CO 中, 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
A . ③④⑥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⑤⑥ D .全部
7 .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德国化学家 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 大发现。使 CO 、NOx 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
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 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 CO2 ,铂起催化作用
B .汽车尾气中的 NOx 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N2
C .CO 在铂表面可能和 O2 、NOx 反应
D .NOx 、CO 、CO2 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8 .在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3 ∶ 1 B .1 ∶3
C .1 ∶2 D .2 ∶ 1
9 .一定条件下, 将等体积的 NO 和 O2 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 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充
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A. B. C. D.
10.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 含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自然界中存在如图
所示的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雷电作用” 中发生的反应是 N2+O2 2NO
B .过程③“ 固氮作用” 中,氮气被还原
C . ⑤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2NO2 (-)+O2===2NO3 (-)
D . ⑥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2NO3 (-)+12H+===N2 ↑+6H2O
11 .对 3NO2+H2O===2HNO3+NO 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1∶2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 .NO2 是氧化剂, H2O 是还原剂
D .在反应中若有 6 mol NO2 参与反应时,有 3 mol 电子发生转移
12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 NO 、CO2 、NO2 、N2 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
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 .NO2 、N2 B .NO 、CO2
C .NO2 、CO2 D .NO 、CO2 、N2
13 .NO 与 NO2 中氮元素的价态均处于中间价态,则 NO 与 NO2 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NO 极易与氧气反应表现 性,化学方程式为 ;
在一定条件下与氨气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N2 ,其化学方程式为 。
(2)NO2 可发生自身歧化反应,NO2 与 H2O 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剂和还原剂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O2 与 NaOH 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 NaNO3,
化学方程式为 。
14 .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 NO2 和 SO2 的反应,特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图 1 图 2 图 3
(1)图 1 两集气瓶中 (填“上”或“ 下”)瓶颜色深。
(2)图 2 中反应的现象是 。
(3)图 3 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 SO2 和 NO2 反应的产物中有 ,说明 NO2 在该反
应中显 性。
(4) 由 图 2 和 图 3 中 的 现 象 写 出 NO2 和 SO2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有效实现 NO 和 NO2 的相互转化, 设计如下实验: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 并检
验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 NO 气体。
(1)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 O2 进入烧瓶。关上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
① ; ② 。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 N2 性质很稳定,所以 N2 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
B .N2+O2 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C .N2 在空气中约占的质量比为
D .在反应 3Mg+N2 Mg3N2 中, N2 作氧化剂
2 .实验室以空气和镁为原料制备 Mg3N2 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 A 、B 中可依次加入浓硫酸、 NaOH 溶液
B .若去掉装置 C,对产品纯度无影响
C .实验时应先加热 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 D
D .装置 E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3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
没有意义的是( )
A .探究 SO2 和 Na2O2 反应可能有 Na2SO4 生成
B .探究 NO 和 N2O 可能化合生成 NO2
C .探究 NO2 可能被 NaOH 溶液完全吸收生成 NaNO2 和 NaNO3
D .探究向滴有酚酞溶液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Cl2 ,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还
是 HClO 的漂白作用
4.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气体呈红棕色,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 但不能充满试管, 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 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面继续上升, 经过多次重复
后,试管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的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 N2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B .可能是 N2O 气体
C .可能是 NO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D .只可能是 NO2 一种气体
5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
用下图表示。其中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4NH4 (+)+5O2===2NO2 (-)+6H++N2O+5H2O。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均属于固氮反应
B .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参加
C .反应④中每生成 1 mol H2O 共转移 2 mol 电子
D .向海洋排放含 NO 3 (—)的废水可能影响海洋中氮的循环
6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氮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 ③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变红
B . ②中盛放的固体可能是碱石灰
C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③中的酒精灯,再点燃①中的酒精灯
D .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①③中的酒精灯
7 .同温同压下,在 3 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 NO2 ,②NO2 和 O2 ,③NO 和 N2。现将 3 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
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V1 、V2 、V3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1>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8 .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
(1)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单表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 pH (填“ > < 或“ =”) 5.6。
②D 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③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
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NO2+8NH3一=件7N2+12H2O,则反应
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 VL NaOH 溶液能完全吸收 n mol NO2 和 m mol NO 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 c(NO3 (-)):c(NO2 (-)) =1:9,则原混合气体中 NO2 和 NO 的物质的量之比 n:m =

________
③ 用含 n 和 m 的代 数 式表示所得 溶 液 中 NO3 (-)和 NO2 (-)浓度 的 比值 c(NO3 (-)):c(NO2 (-)) =

________
9.实验小组为验证 NO2 与水反应的产物,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气密
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 . 打开 K1 、K3 、K5 ,关闭 K2 、K4 ,通入一 段时间 N2 ,关闭 K1 ________________
Ⅱ . 打开 K2 ,放入足量浓 HNO3 ,同时打开 pH 传感器和 NO3 (-)传感器,记录数据 圆底烧瓶中反应剧烈,铜片逐渐溶解,溶液 变为蓝绿色, ;片刻后,
三颈瓶内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Ⅲ . 5 min 后, 打开 K4,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 注入三颈瓶,关闭 K4 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
步骤Ⅱ中,传感器记录数据如图所示:
图 1
【解释及结论】
图 2
(1)NO2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步骤Ⅰ中,通入 N2 的目的是 。 (3)将步骤Ⅱ中圆底烧瓶内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
(4)该实验验证 NO2 与水反应产物的实验证据包括 (填序号)。
A .圆底烧瓶中溶液变为蓝绿色
B .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
C .pH 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
D .NO 3 (-)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
(5)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 因为 也可能导致 pH 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结果

________
10 .(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 NO2 和 SO2 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①图甲两集气瓶中 (填“上”或“ 下”)瓶颜色深。
②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 。
③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 SO2 和 NO2 反应的产物中有 ,说明 NO2 在该反
应中显 性。
④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 NO2 和 S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 NO2 的反应。已知镁与 CO2 反应如下:2Mg+CO2 2MgO+
C。
①该小组采用类比 Mg 与 CO2 反应的思路对 Mg 与 NO2 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 Mg 与 N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 2NO2+2NaOH===NaNO3+NaNO2+H2O。
a .装置 A 中的试剂是 。
b.干燥管和装置B 的作用分别是 、 。
c .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
a .通入 NO2
b .打开弹簧夹
c .点燃酒精灯
d .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7.1 氮的固定
课后分层练
1 . 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中 N2 与 O2 反应生成 NO
B . 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 ③中氮元素被氧化
D .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 C
[解析]A 对, 氮气在足量的氧气中, 打雷闪电时涉及的一个反应为 N2+O2 2NO,一氧
化氮与氧气反应: 2NO+O2===2NO2 ;B 对,工业合成氨是将 N2 与 H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 成 NH3 ,属于人工固氮; C 错, ③中细菌还原硝酸根中+5 价的氮, 生成无污染的 0 价的氮 气,所以③中氮元素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 D 对,N2 在放电条件下与 O2 直接化合生成 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氧元素参与反应,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
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氧元素参加了氮循环。
2 .下列各项属于自然固氮的是( )
A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肥料
B .合成氨制取氮肥
C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变成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D .仿生固氮
[答案] C
[解析]A、B 两项是化合态氮之间的转化, 不属于氮的固定; D 属于人工固氮; C 属于自然固
氮。
3 .下列气体为红棕色气体的是( )
A .NO B .NO2
C .N2 D .NH3
[答案] B
[解析]NO2 为红棕色气体, NO 、N2 、NH3 为无色气体。
4 .如图所示,弹簧夹 K 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 A 滴入试管②与气体 B 充分反应,打
开 K,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 A 和气体 B 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 .亚硫酸钠溶液、氯气 B .水、二氧化氮
C .水、 一氧化氮 D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答案] C
[解析]①中水沸腾说明①中气体压强减小, 在 C 项中水与 NO 不反应,不能使气体压强减小。
5 .把少量 NO2 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
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氮
C .二氧化氮和氧气 D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答案] C
[解析]少量 NO2 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 NO 、CO2 ,二者物质的量之比 为 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 CO2 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 O2 与 NO 反应生成 NO2 ,O2 有剩余,同时逸出的少量水蒸气与
过氧化钠反应生成 O2 ,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NO2 和 O2。
6.下列气体①N2、②O2、③NO2、④NO、⑤CO2、⑥CO 中, 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
A . ③④⑥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⑤⑥ D .全部
[答案] A
[解析]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及 CO 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7 .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德国化学家 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 大发现。使 CO 、NOx 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
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 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 CO2 ,铂起催化作用
B .汽车尾气中的 NOx 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N2
C .CO 在铂表面可能和 O2 、NOx 反应
D .NOx 、CO 、CO2 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答案] D
[解析]CO、NOx 在铂表面发生的反应为 CO+NOx―→CO2+N2(未配平),也可能是 CO 与 O2
反应,此过程中铂作催化剂; CO2 不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8 .在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3 ∶ 1 B .1 ∶3
C .1 ∶2 D .2 ∶ 1
[答案] C
[解析]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二氧化氮,发生还原反
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9 .一定条件下, 将等体积的 NO 和 O2 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 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充
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该反应为 NO 、O2 、H2O 之间的反应,先判断是否过量,若过量,找出剩余的气体,
计算其体积是多少,最后算出剩余气体的体积占原总体积的分数。由方程式 4NO+3O2 +
2H2O===4HNO3 计算, NO 和 O2 等体积混合,剩余 O2 体积,是原混合气体的。
10.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 含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自然界中存在如图
所示的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雷电作用” 中发生的反应是 N2+O2 2NO
B .过程③“ 固氮作用” 中,氮气被还原
C . ⑤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2NO2 (-)+O2===2NO3 (-)
D . ⑥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2NO3 (-)+12H+===N2 ↑+6H2O
[答案] D
[解析]过程①“ 雷电作用” 中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 NO,即发生的反应是 N2+O2 2NO,
A 正确;过程③“ 固氮作用” 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被还原,B 正确;⑤中 NO2 (-)被氧化
为 NO3 (-),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2NO2 (-)+O2===2NO3 (-) ,C 正确;⑥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NO 3 (-)
被还原,涉及的反应不可能为 2NO3 (-)+12H+===N2 ↑+6H2O,因为此反应中只有元素化合价
降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故 D 错误。
11 .对 3NO2+H2O===2HNO3+NO 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1∶2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 .NO2 是氧化剂, H2O 是还原剂
D .在反应中若有 6 mol NO2 参与反应时,有 3 mol 电子发生转移
[答案] A
[解析]该反应中 N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硝酸为氧化产物, NO 为还原产物。硝酸与 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还原剂(NO2)与氧化剂(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若有 6 mol NO2
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 4 mol。
12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 NO 、CO2 、NO2 、N2 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
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 .NO2 、N2 B .NO 、CO2
C .NO2 、CO2 D .NO 、CO2 、N2
[答案] B
[解析]混合气体无色,气体中不含 NO2 ,气体通过 Na2O2 后显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 有 NO,且有与 Na2O2 反应生成 O2 的气体 CO2,通入水中, 溶液呈酸性, 且几乎无气体剩余,
说明原气体中不含 N2。
13 .NO 与 NO2 中氮元素的价态均处于中间价态,则 NO 与 NO2 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NO 极易与氧气反应表现 性,化学方程式为 ;
在一定条件下与氨气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N2 ,其化学方程式为 。
(2)NO2 可发生自身歧化反应,NO2 与 H2O 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剂和还原剂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O2 与 NaOH 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 NaNO3,
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还原 2NO+O2===2NO2 4NH3+6NO一=件5N2+6H2O
(2)3NO2+H2O===2HNO3+NO 1 ∶2 2NO2+2NaOH===NaNO2+NaNO3+H2O
14 .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 NO2 和 SO2 的反应,特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图 1 图 2 图 3
(1)图 1 两集气瓶中 (填“上”或“ 下”)瓶颜色深。
(2)图 2 中反应的现象是 。
(3)图 3 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 SO2 和 NO2 反应的产物中有 ,说明 NO2 在该反
应中显 性。
(4) 由 图 2 和 图 3 中 的 现 象 写 出 NO2 和 SO2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 (2)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 (3)NO 氧化 (4)NO2+SO2===NO+SO3
[解析] 图 3 中反应生成的气体遇空气显红棕色, 说明图 2 中反应生成了 NO,即 NO2 和 SO2 反应,NO2 转化为 NO,表现氧化性,而 SO2 则表现还原性,被氧化,S 元素化合价升高,
只能变成+6 价,应转化为 SO3。
15.为了有效实现 NO 和 NO2 的相互转化, 设计如下实验: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 并检
验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 NO 气体。
(1)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 O2 进入烧瓶。关上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
① ; ② 。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2NO+O2===2NO2 (2)①烧瓶中红棕色气体又
变为无色 ②烧杯中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 3NO2+H2O===2HNO3+NO
1 .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 N2 性质很稳定,所以 N2 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
B .N2+O2 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C .N2 在空气中约占的质量比为
D .在反应 3Mg+N2 Mg3N2 中, N2 作氧化剂
[答案] C
[解析]N2 很稳定, 常用作保护气; 但在高温下 N2 与 O2 产生的 NO 易被氧化为 NO2 ,故汽车
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 N2 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约为 4/5;N2 与金属、 H2 反应时作氧化剂。
2 .实验室以空气和镁为原料制备 Mg3N2 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 A 、B 中可依次加入浓硫酸、 NaOH 溶液
B .若去掉装置 C,对产品纯度无影响
C .实验时应先加热 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 D
D .装置 E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答案] C
[解析]要制备氮化镁,需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CO2 和水蒸气, 则装置 A 、B 中可依次加入 NaOH 溶液、浓硫酸, A 错误;若去掉装置 C,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对产品纯度有 影响,B 错误;实验时应先加热 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除去氧气,然后再加热 D ,C 正确;
装置 E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D 错误。
3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
没有意义的是( )
A .探究 SO2 和 Na2O2 反应可能有 Na2SO4 生成
B .探究 NO 和 N2O 可能化合生成 NO2
C .探究 NO2 可能被 NaOH 溶液完全吸收生成 NaNO2 和 NaNO3
D .探究向滴有酚酞溶液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Cl2 ,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还
是 HClO 的漂白作用
[答案] B
[解析]NO 和 N2O 反应不可能生成 NO2 ,因为氮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没有元素化合价的降
低。
4.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气体呈红棕色,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 但不能充满试管, 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 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面继续上升, 经过多次重复
后,试管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的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 N2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B .可能是 N2O 气体
C .可能是 NO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D .只可能是 NO2 一种气体
[答案] C
[解析]试管中盛装的气体呈红棕色,那么一定有二氧化氮存在。根据题述现象可知,原试管
中盛装的气体的成分可能为①NO2 、②NO2 和 O2(少量) 、③NO2 和 NO 等。
5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
用下图表示。其中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4NH4 (+)+5O2===2NO2 (-)+6H++N2O+5H2O。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均属于固氮反应
B .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参加
C .反应④中每生成 1 mol H2O 共转移 2 mol 电子
D .向海洋排放含 NO 3 (—)的废水可能影响海洋中氮的循环
[答案] D
[解析]氮的固定是指游离态的氮变成化合态的氮,即由 N2 生成含氮化合物,故②是氮的固
定, ①不是,A 错误; 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 还原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释
放出 N2 或 N2O 的过程, 不一定有氧参加, B 错误; 反应④中反应为 4NH4 (+)+5O2===2NO2 (—)+
6H++N2O+5H2O,生成 1 mol H2O 时消耗 1 mol O2 ,则转移 4 mol 电子,C 错误;向海洋
排放含 NO 3 (—)的废水,会增强 NO 3 (—)的反硝化作用,可能影响海洋中氮的循环, D 正确。
6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氮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 ③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变红
B . ②中盛放的固体可能是碱石灰
C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③中的酒精灯,再点燃①中的酒精灯
D .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①③中的酒精灯
[答案] C
[解析]加热条件下, 氨气与 CuO 反应生成氮气、Cu 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3+3CuO N2 ↑+3Cu+3H2O,所以反应过程中, ③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变红, A 正确; 干燥氨气
应该用碱性干燥剂, 所以②中盛放的可能是碱石灰, B 正确; 先用①中产生的氨气排尽装
置中的空气, 所以实验开始时先点燃①的酒精灯, 再点燃③的酒精灯, C 错误; 结束实验
时,先把水槽中的导管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槽中的导管会产生倒吸, D 正确。
7 .同温同压下,在 3 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 NO2 ,②NO2 和 O2 ,③NO 和 N2。现将 3 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
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V1 、V2 、V3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1>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答案] D
[解析]可假设试管体积均为 2V,每种气体的体积均为 V;当倒置于水槽中时:①中有反应:
3NO2 +H2O===2HNO3 +NO ,则剩余气体 的体积 V1 = V ; ② 中有反应 :4NO2 +O2 +
2H2O===4HNO3,则剩余 O2 的体积 V2 =V;③中气体与水不反应, 故试管中气体体积 V3 =
2V。综上所述, V3>V1>V2。
8 .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
(1)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单表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 pH (填“ > < 或“ =”) 5.6。
②D 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③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
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NO2+8NH3一=件7N2+12H2O,则反应
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 VL NaOH 溶液能完全吸收 n mol NO2 和 m mol NO 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 c(NO3 (-)):c(NO2 (-))=1:9,则原混合气体中 NO2 和 NO 的物质的量之比 n:m =

________
③ 用含 n 和 m 的代 数 式表示所得 溶 液 中 NO3 (-)和 NO2 (-)浓度 的 比值 c(NO3 (-)):c(NO2 (-)) =

________
[答案] (1)① < ②H2SO3 ③2SO2 +O2 2SO3 (2)NO2 NH3 (3)①
②3:2 ③
[解析] (1)酸雨的 pH<5.6,正常雨水的 pH=5.6。由图示转化可知:A 为 SO2 ,B 为 SO3,
D 为 H2SO3。(3)①因产物 NaNO3、NaNO2 中 n(Na+)=n(N),故 n(NaOH)=n(NO)+n(NO2)=
(m +n) mol,c(NaOH)= mol·L-1 。②NO2 和 NO 的混合气体与 NaOH 溶液反应可以认
为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NO2+NO+2NaOH===2NaNO2+H2O
m m 2m
2NO2+2NaOH===NaNO2+ NaNO3+H2O
n -m
(n -m)
(n -m)
当 V(NO2)≥V(NO)时能吸收完全,所以 c(NO3 (-)):c(NO2 (-))=2m口n (-)m (口)口=,即 n:m =3:2。
③c(NO3 (-)):c(NO2 (-))=(n -m):[2m+口n-m口]=。
9.实验小组为验证 NO2 与水反应的产物,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气密
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 . 打开 K1 、K3 、K5 ,关闭 K2 、K4 ,通入一 段时间 N2 ,关闭 K1 ________________
Ⅱ . 打开 K2 ,放入足量浓 HNO3 ,同时打开 pH 传感器和 NO3 (-)传感器,记录数据 圆底烧瓶中反应剧烈,铜片逐渐溶解,溶液 变为蓝绿色, ;片刻后, 三颈瓶内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Ⅲ . 5 min 后, 打开 K4,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 注入三颈瓶,关闭 K4 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
步骤Ⅱ中,传感器记录数据如图所示:
图 1
【解释及结论】
图 2
(1)NO2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步骤Ⅰ中,通入 N2 的目的是 。 (3)将步骤Ⅱ中圆底烧瓶内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
(4)该实验验证 NO2 与水反应产物的实验证据包括 (填序号)。
A .圆底烧瓶中溶液变为蓝绿色
B .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
C .pH 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
D .NO 3 (-)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
(5)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 因为 也可能导致 pH 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结果

[答案] (1)3NO2+H2O===2H++2NO3 (-)+NO (2)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空气) (3)有红棕色气
体生成 (4)BCD (5)圆底烧瓶中浓硝酸的挥发 偏小
[解析] 打开 K1 、K3 、K5 ,关闭 K2 、K4 ,通入一段时间 N2 ,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空气);打 开 K2 ,放入足量浓 HNO3 ,打开 pH 传感器和 NO3 (-)传感器,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 铜、二氧化氮和水;打开 K4 ,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瓶,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 为浅红棕色的现象可知,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 生成的一氧化氮被氧气氧 化又生成了二氧化氮。pH 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被测物中氢离子浓度并转换成相应的可用输出 信号的传感器, 随着反应的进行, pH 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表示, pH 减小, 酸性增强, 能验
证 NO2 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
10 .(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 NO2 和 SO2 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①图甲两集气瓶中 (填“上”或“ 下”)瓶颜色深。
②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 。
③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 SO2 和 NO2 反应的产物中有 ,说明 NO2 在该反
应中显 性。
④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 NO2 和 S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 NO2 的反应。已知镁与 CO2 反应如下: 2Mg+CO2 2MgO
+C。
①该小组采用类比 Mg 与 CO2 反应的思路对 Mg 与 NO2 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 Mg 与 N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 2NO2+2NaOH===NaNO3+NaNO2+H2O。
a .装置 A 中的试剂是 。
b.干燥管和装置B 的作用分别是 、 。
c .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
a .通入 NO2
b .打开弹簧夹
c .点燃酒精灯
d .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答案] (1)①下 ②两气体混合后,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 ③NO 氧化 ④NO2 +
SO2===NO+SO3
(2)①4Mg+2NO2 4MgO+N2
②a.NaOH 溶液 b .吸收 NO2 ,避免污染环境 收集 N2 c .badc
[解析](1)①NO2 呈红棕色, SO2 为无色, 故下瓶颜色深。②NO2 有强氧化性, 能被 SO2 还原 成 NO,故现象为两气体混合后, 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③NO 遇空气被氧化成 NO2:2NO +O2===2NO2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 SO2 和 NO2 反应的产物中有 NO,体现了 NO2 的氧
化性。 ④由题给现象可知, NO2 和 S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O2+SO2===NO+SO3。
(2)①由题意可知,Mg 与 NO2 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Mg+2NO2 4MgO+N2。 ②由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 可知,装置 A 中的试剂是 NaOH 溶液, 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 NO2。干燥管是尾气处理装置, 作用是吸收 NO2,避免污染环境。 装置 B 的作用是利用排水法收集 N2。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b(打开弹簧夹)→a(通入 NO2,排尽反应装置中的空气)→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 关闭弹簧夹)→c(点燃酒
精灯,确认充满 NO2 后才开始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