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3 07:39:11

文档简介

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人口密度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A. 沿海多,内陆少 B. 中部多,四周少 C. 人口重心偏向西南部 D. 河流中下游多
2. 导致该地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社会经济原因有( )
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开发历史悠久④经济相对发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造成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经济发展水平 C. 矿产资源 D. 河流流向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由人口分布图例可知,沿海地区人口分布少,A错误;南部人口多,人口重心偏向西南部,B错误,C正确;河流上游人口多,中下游较少,D错误。所以选C。
【2题详解】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矿产资源丰富属于自然条件,①②错误;俄罗斯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分布较多,③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100人/km2)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造成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B正确;纬度位置、矿产资源、河流流向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数量为4.92亿。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包括“户(籍)在人不在”和“人在户(籍)不在”两种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户(籍)在人不在”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 粤 B. 沪
C. 京 D. 蜀
5. 造成“人户分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水平差异 B. 教育水平差异
C. 婚姻因素 D. 严格的户籍管理
6. “人户分离”对“人在户(籍)不在”地区的主要影响( )
A. 提高环境容量 B. 提供劳动力
C. 加剧老龄化 D. 缓解人地矛盾
【答案】4. D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户(籍)在人不在”的现象主要是指户口在户籍所在地,而人口并不在此居住的现象,即人口流出的现象,该地区一般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四川省(蜀)相比粤、沪、京等地,位于内陆地区,相对比较落后,人口迁出多,“户(籍)在人不在”现象相对普遍,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户(籍)在人不在”的现象主要是指户口在户籍所在地,而人口并不在此居住的现象,即人口流出的现象。经济因素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造成“人户分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A正确;教育水平差异会影响人口的迁移,但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婚姻因素会对“人户分离”有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 C错误;严格的户籍管理会减少人口的流动,不会造成人户分离现象,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人户分离”对“人在户(籍)不在”地区,会占用其资源,减少环境容量,A错误;“人户分离”对“人在户(籍)不在”地区,即迁入地区,会带来很多劳动力,B正确;“人户分离”对“人在户(籍)不在”地区,会带来青壮年,减轻老龄化,C错误;“人户分离”对“人在户(籍)不在”地区,人口增多,增加了人地矛盾,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墙因素:①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填、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②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③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④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⑤自然灾害: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饥荒成生态恶化会迫使人们迁移。2、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③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3、政治因素:①政策: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②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③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如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 OA B. OB C. OC D. OD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
A. 甲:印刷厂 B. 乙:自来水厂 C. 丙:过境铁路 D. 丁:钢铁厂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故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OA,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印刷厂有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甲处位于河流上游,不合理,A错误;自来水厂要求水质好,应布局在河流上游,乙处位于河流下游,不合理,B错误;过境铁路不应通过城市中心,丙通过了城市中心,不合理,C错误;钢铁厂应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丁在河流下游,并在与东南风和西北风的垂直的东北方向,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下左图为“城镇化进程示意图”,下右图示意城镇化进程中某阶段的人口和产业的迁移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根据右图城镇化进程某阶段的人口和产业迁移方向,推断该阶段应对应左图中的( )
A. a阶段 B. b阶段 C. c阶段 D. 无法确定
10. 下列属于右图所示城镇化阶段产生的现象的是( )
A. 城镇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B. 城镇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C. 人口向市区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 D. 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右图人口由市区迁往乡村和小城镇,为逆城市化现象。c阶段为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C正确、D错误;a阶段为城市化初期阶段,水平低,发展较慢,A错误;b阶段为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市区人口迁入郊区,B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右图人口由市区迁往乡村和小城镇,为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吸引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城镇化水平较高速度趋缓甚至停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郊区城市化,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出现在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人口由市区迁往乡村和小城镇,出现在城市化后期阶段。
“口袋房,万字杭,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描绘出了我国东北某地传统民居的特征。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房门开在东侧,整座房屋形似口袋,称作“口袋房”。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形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烟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外的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烟囱相连。下图为东北某地区“口袋房”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
A. 防风效果好 B. 材料资源多 C. 坚固耐侵蚀 D. 建造速度快
12. “口袋房”形式的民居的主要优势是( )
A. 抵御野兽侵袭 B. 增加室内光照 C. 冬季防风保温 D. 外形奇特美观
13. “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地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低烟囱高度 B. 减小施工难度 C. 增强取暖效果 D. 防止发生火灾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口袋房”是我国东北某地传统民居,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材料来源多,B正确;“口袋房”的布局具有防风效果,和选用木材无关,A错误;木材不具备坚固耐侵蚀的特点,C错误;“口袋房”建造程序较多,早期建造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我国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风来临时往往伴随着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口袋房沿袭满族先人穴居结构而建,草顶土墙,只东面一间开门,门朝南,为外屋(灶屋);西面房屋二三间为卧室,称上屋(里屋);里屋南、北、西三面垒设火炕,称万字炕,宛如口袋形便于冬季防风保温,C正确;抵御野兽侵袭不是其主要优势,A错误。该形式不能增加室内光照,B错误;外形也没有明显的美观,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烟囱高度,与灶台(火炕)高度及房屋形制(高度)有关,单独兴建的烟囱底部无所依靠,完全是“从头做起”,很难说可以降低烟囱高度,A错;一般来说,烟囱少有单独建在室外的,这样做增加了修建成本,也提高了施工难度,B错;烟囱主要是排烟的,虽然畅通无阻的烟囱,可使得火炕燃料充分燃烧(增强取暖效果),但这只是附带效果,C错;早期“口袋房”多为木制结构(树干、茅草等),均为易燃品,如果烟囱安装在屋内,则极易发生火灾事故,D对,故选D。
【点睛】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各民族居室住宅自然形成以防寒为主的特点。满族多居住在山区谷地,尤其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火炕是满族人家住房主要的取暖设备,北方汉族盖房屋,一般将烟囱设在房脊上。而满族却将烟囱坐落在房西或房后地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烟囱相连,这也叫“跨海式烟囱。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题。
14. 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 地形较平 B. 降水较丰沛 C. 气温较高 D. 土壤较肥沃
15. 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16. 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A. 运费低 B. 热量足 C. 技术高 D. 品种全
【答案】14. C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对比。从世界区域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美国纬度高,2月14日,北半球的美国仍然是冬季,气温低,不利玫瑰(花卉)生长,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对玫瑰生长有利。故选C。
【15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对特定物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从图中可知,哥伦比亚与美国不接壤,且中间有海洋相隔,距离较远,陆路运输不便,排除A、B。“鲜切花”强调“新鲜”,时效性强,而海运虽然运费低,但速度慢,排除D。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多在2000km以上,距离遥远,且玫瑰易腐烂变质,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适合急需、时效性强的物资运输,故选C。
【16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区域相邻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纬度较高,都以高原山地为主,故热量不足,排除B。从题干信息“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可以推断出哥伦比亚在鲜切花生产技术和品种方面占优势,故排除C、D。从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与美国接壤,距离近便,有利于降低运费,故选A。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交通运输方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卡塔尔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约为276万人,其中外籍劳务人口约占全国的80%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目前卡塔尔除了大部分海产品外,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材料二:卡塔尔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目前世界人均年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人员前往卡塔尔发展,卡塔尔的海水淡化技术等少数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卡塔尔也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等活动,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1)简析卡塔尔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2)制约卡塔尔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____。试分析如何提升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
【答案】(1)卡塔尔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地处沿海,海运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联系;早期人类活动(采珠业、渔业等)主要在沿海,历史悠久,基础好等。
(2) ①. 制约因素:水源。 ②. 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杜绝水污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善灌溉用水技术;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海水淡化;进口水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京都市圈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城市区位、城市发展对区域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相对凉爽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方便人类居住;沿海地区交通运输方便,对外联系方便;早期人类活动(采珠业、渔业等)主要在沿海,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好等,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
【小问2详解】
制约卡塔尔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短缺。提升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卡塔尔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济收入高,可发展海水淡化;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灌溉用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从周边国家进口水资源;适度开采本国的地下水;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减少浪费,杜绝水污染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该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占比)之比叫做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和将来的人口流向。当匹配度大于1,经济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聚程度,意味着该地区单位人口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出,进而获得更高收入。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除港澳台外各省匹配度。
匹配度(T) 省级行政区简称
T≥2 京、沪、津
1≤T<2 苏、浙、内蒙古、闽、粤、辽、鲁、渝、吉和鄂
0.6≤T<1 新、青、陕、晋、黑、冀、豫、川、皖、湘、桂、赣、藏
T<0.6 黔、云、甘
(1)描述我国GDP与人口匹配度的大致分布规律。
(2)根据GDP与人口匹配度差异指出我国人口的大致流向。
(3)简述T≥2地区的人口流向对该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地区差异大;大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区低;GDP与人口的匹配度最高是京、津、沪;最低是黔、云、甘。
(2)GDP与人口的匹配度低的地区流向高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3)加剧住房紧张,造成房价过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GDP与人口的匹配度为载体,考查其分布规律及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材料二可知,表中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划分了四个等级,这说明各省级行政区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地区差异大;进一步读表可知,大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京、沪、津、苏、浙、闽、粤等)的匹配度较高(T≧2 或1≦T<2),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新、青、陕、晋、黑、豫、川、皖、湘、赣、藏、黔、云、甘等)的匹配度低(0.6≦T<1或T<0.6);最后找出极值分布情况,读表GDP与人口的匹配度最高是京、津、沪(T≧2 );最低是黔、云、甘(T<0.6)。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当匹配度大于1,经济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聚程度,意味着该地区单位人口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出,进而获得更高收入,将吸引人口流入;而匹配度低于1,意味着该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低于人口集聚程度,将引起人口流出。因此可推断人口主要流向可能是:①由GDP与人口的匹配度低的地区流向高的地区(即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②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因此根据GDP与人口匹配度判断,人口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③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区,因此人口流向会是由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因此会加剧住房紧张,同时也可能造成房价抬高;由于迁入人口增加,因此就业机会、就业岗位竞争加大,使得当地人口就业压力大;由于迁入人口多居住在房价相对较低的郊区,而工作地点多在城市,因此会造成公交、地铁等交通拥堵;也使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大,如供水、供电、医疗、教育等压力加大。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该城市盛行西南风。
(1)现拟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物流园,最佳选址是__________请简述其理由____。
(2)从环境的角度分析重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欲在东北部规划建设新城,请简述其原因。
【答案】(1) ①. 乙地 ②. 乙地位于交通线路交汇处,交通便捷;乙地较城市中心低价低。
(2)该地盛行西南风,重工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不易造成大气污染;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重工业位于河流下游,不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和人口就业压力剧增,建新城可以分散老城的交通和就业压力;东北部现有的交通条件好,可降低建设成本;东北部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有利于城市建设。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规划图为材料,涉及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物流园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建在交通便利、地价较低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交通线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大量进出;并且离城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大面积布局物流园区可以节约资金。
【小问2详解】
从环境的角度一般分析对大气和河流的影响。对于大气的影响主要看风向,材料中指出该地盛行西南风,重工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的大气污染较轻,防止生活质量受到重工业影响;从等高线来看,该地西南高东北低,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重工业区位于河流下游,水污染影响不到城区,对城市环境影响小。
【小问3详解】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交通和人口就业压力剧增,建新城可以拓展城市的空间范围,分散老城的交通和就业压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部有铁路和公路线通过,交通便利,可降低建设成本;东北部地形平坦,建设成本低,土地面积广,有利于预留城市发展空间,城市建设受限较小。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喜光、怕涝,根与藤皆畏寒,冬季可埋藤入土以安全过冬。如下图为辽宁省区域及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分布图,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在山区利用南侧缓坡并采用横坡垄方式进行葡萄种植。葡萄在秋季成熟后,要剪下带果枝条挂于架上进行天然冰冻与风干,而后可采摘冰葡萄制作冰葡萄酒(冰酒)。
(1)简析桓仁能够产出优质冰酒的气候条件。
(2)桓仁满族自治县在山区利用南侧缓坡并采用横坡垄方式进行葡萄种植,说明上述做法能实现趋利避害的原因。
(3)从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角度,分析桓仁水库的建设对保证葡萄产量所起的积极作用。
【答案】(1)桓仁地处中温带,葡萄一年一熟,其生长周期长,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夏季光热充足,有利于葡萄的有机质的形成;入冬后,气温可降至零下能使葡萄天然冰冻。(任答2点)
(2)山区南侧光照时间长,有利于葡萄进行光合作用;山区缓坡有利于夏季排水防涝;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利用缓坡和横坡垄种植葡萄,能够减少水土流失。
(3)水库保证了葡萄生长期的灌溉用水,减少旱灾;春秋寒潮多发季节,水库降温幅度小,周边气温较高,防低温冻害。
【解析】
【分析】大题以桓仁葡萄种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自然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桓仁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地区葡萄一年一熟,生长周期较长,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夏季为葡萄生长期,气温较高,桓仁市南侧缓坡为阳坡,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桓仁市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有利于葡萄天然冰冻,故产出冰葡萄酒的品质较好。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葡萄喜光、怕涝”可知,葡萄应种植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区。该地山区南侧为阳坡,光照时间长,有利于葡萄进行光合作用;将葡萄种植在缓坡地带,具有一定的坡度能减少积水且方便排水;桓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夏季多暴雨,缓坡上的横坡垄能够逐层拦截缓坡上的径流,使土壤和养分不易随着坡面径流流失,从而起到了减缓水土流失的作用。
【小问3详解】
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库具有蓄水功能,可为葡萄种植提供灌溉水源,以保障葡萄在旱季生长所需水分,减少旱灾对葡萄种植造成的不利影响;水库蓄水量大,水的比热容相对较大,在春秋季寒潮多发季节减小降温幅度,在冬季时可以使水库周边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减少葡萄受到低温冻害威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人口密度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A 沿海多,内陆少 B. 中部多,四周少 C. 人口重心偏向西南部 D. 河流中下游多
2. 导致该地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社会经济原因有( )
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开发历史悠久④经济相对发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造成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经济发展水平 C. 矿产资源 D. 河流流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数量为4.92亿。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包括“户(籍)在人不在”和“人在户(籍)不在”两种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户(籍)在人不在”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 粤 B. 沪
C. 京 D. 蜀
5. 造成“人户分离”现象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水平差异 B. 教育水平差异
C. 婚姻因素 D. 严格的户籍管理
6. “人户分离”对“人在户(籍)不在”地区的主要影响( )
A. 提高环境容量 B. 提供劳动力
C. 加剧老龄化 D. 缓解人地矛盾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如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 OA B. OB C. OC D. OD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
A. 甲:印刷厂 B. 乙:自来水厂 C. 丙:过境铁路 D. 丁:钢铁厂
下左图为“城镇化进程示意图”,下右图示意城镇化进程中某阶段的人口和产业的迁移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根据右图城镇化进程某阶段的人口和产业迁移方向,推断该阶段应对应左图中的( )
A. a阶段 B. b阶段 C. c阶段 D. 无法确定
10. 下列属于右图所示城镇化阶段产生的现象的是( )
A. 城镇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B. 城镇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C. 人口向市区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 D. 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口袋房,万字杭,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描绘出了我国东北某地传统民居的特征。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房门开在东侧,整座房屋形似口袋,称作“口袋房”。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形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烟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外的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烟囱相连。下图为东北某地区“口袋房”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因为( )
A. 防风效果好 B. 材料资源多 C. 坚固耐侵蚀 D. 建造速度快
12. “口袋房”形式的民居的主要优势是( )
A. 抵御野兽侵袭 B. 增加室内光照 C. 冬季防风保温 D. 外形奇特美观
13. “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地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低烟囱高度 B. 减小施工难度 C. 增强取暖效果 D. 防止发生火灾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题。
14. 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 地形较平 B. 降水较丰沛 C. 气温较高 D. 土壤较肥沃
15. 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16. 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A. 运费低 B. 热量足 C. 技术高 D. 品种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约为276万人,其中外籍劳务人口约占全国的80%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目前卡塔尔除了大部分海产品外,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材料二:卡塔尔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目前世界人均年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人员前往卡塔尔发展,卡塔尔的海水淡化技术等少数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卡塔尔也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等活动,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1)简析卡塔尔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原因。
(2)制约卡塔尔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____。试分析如何提升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该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占比)之比叫做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和将来的人口流向。当匹配度大于1,经济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聚程度,意味着该地区单位人口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出,进而获得更高收入。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除港澳台外各省匹配度。
匹配度(T) 省级行政区简称
T≥2 京、沪、津
1≤T<2 苏、浙、内蒙古、闽、粤、辽、鲁、渝、吉和鄂
0.6≤T<1 新、青、陕、晋、黑、冀、豫、川、皖、湘、桂、赣、藏
T<0.6 黔、云、甘
(1)描述我国GDP与人口匹配度的大致分布规律。
(2)根据GDP与人口匹配度的差异指出我国人口的大致流向。
(3)简述T≥2地区的人口流向对该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该城市盛行西南风。
(1)现拟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物流园,最佳选址是__________请简述其理由____。
(2)从环境的角度分析重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欲在东北部规划建设新城,请简述其原因。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喜光、怕涝,根与藤皆畏寒,冬季可埋藤入土以安全过冬。如下图为辽宁省区域及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分布图,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在山区利用南侧缓坡并采用横坡垄方式进行葡萄种植。葡萄在秋季成熟后,要剪下带果枝条挂于架上进行天然冰冻与风干,而后可采摘冰葡萄制作冰葡萄酒(冰酒)。
(1)简析桓仁能够产出优质冰酒的气候条件。
(2)桓仁满族自治县在山区利用南侧缓坡并采用横坡垄方式进行葡萄种植,说明上述做法能实现趋利避害的原因。
(3)从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角度,分析桓仁水库的建设对保证葡萄产量所起的积极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