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15:4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下17《我变成一棵树》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读准字词,学写“狐狸”。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的原因和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的想象有意思。
3.了解课文通过“变身”和“联系”让想象奇特、有意思的方法,尝试用“变身”的方法迁移想象。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中的想象有意思,学习作者想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我”变成一棵树以后发生哪些奇妙的事情,并想想作者是怎么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链接旧知,感知童话想象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做《我变成一棵树》,这个题目很有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那谁告诉我,它有意思在哪里?
生:它是怎么变成一棵树的?
生:它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师:你们说的都是变成一棵树的原因,你们很想了解,对吗?
生:人怎么就能变成一棵树?
师:你想了解的是变化的过程,对吧?
生:它在树上会长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看了这个题目就明白了,实际上它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已经是三年级,我相信在同学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读过不少童话故事,在一些童话故事当中,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奇妙的想象,你读到过在一个童话故事里,人可以变成什么?有没有印象?
生:我读过《葡萄夹子》里面的一个王子可以变成一个玩具:葡萄夹子。
师:对,变成了葡萄夹子。
生:我读过《青蛙王子》,能变成青蛙。
生:我读过拖鞋住的里面的那个魔法师能变成动物。
师:你看在童话故事当中,人真的可以随意的变化。那同学你有没有想过某一天,你也要拿起笔来写一个童话故事,那这样的童话故事该怎么写呢?平时我们比较多的是去读童话故事,去看童话故事,去听别人讨论童话故事,可是想一想你要写一个童话故事,你会怎么去写呢?好,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其实就是为了学习,如果要写一个童话故事,可以用哪些方法?好,同学们,先打开书本翻到第 17 课,在 63 页,自己快速地、轻声地把这篇课文再读一次。自己读。自己轻声地读。好,开始。
【赏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其习作语文要素为“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对于“想象”,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并不陌生,因为想象本来就是儿童先天拥有的。朱老师开课引导学生与熟悉的“童话”链接,从而让学生明白“想象”可以把人想象成任何一种事物,想象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二、学习词语,关联故事内容
生自主读课文。
师:好的,同学们,我刚才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的书本上都有预习的痕迹,来考考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这两个词,会念吗?好,我们一起来预备读。
出示:椭圆形、菱形。生读
师:很好,没有拖音,不过声音可以稍微轻盈一点。不要喊,是读词语,不是喊词语。再来一下,椭圆形、椭圆形预备起——。
生:椭圆形、椭圆形,菱形、菱形。
师:这样我就听到了小朋友特有的声音,很好。同学们,椭圆形这个椭字和菱形的菱字,如果我们要把它写得漂亮一些,你觉得要注意什么呢?
生:字写收紧。
师:能不能说得更加具体?比如说,椭圆形的椭字是一个什么结构的词?
生:左中右。
师:那左中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呢?谁给我们一点建议?
生:中间的耳朵旁要显得瘦一点。
师:很好。还有要写的瘦一点的吗?
生:还有木字旁的捺要变成点。要收紧。
师:掌声送给他。那么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草字头要包住底下的部分。
生:上下对齐。
师:哪里上下要对齐?比如说哪一个笔画要对齐?这样说,我们就明白了。
生:土字下面的那一小撇和反文旁的那一大撇对齐。
师:你这个对齐的要求蛮高的。好,这个对齐有一点像这个两条边要平行的样子,是吧?不过讲得也确实有道理。
生:那个小撇旁边应该是点,不要写成捺。
师:对,该小的地方要小,该长的地方要长。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于写字还是很有研究的,基础很不错,能够这样细致地分析字形和写法,很厉害。掌声送给自己同学们。在课文当中这两个形状指的是什么呀?你们还记得吗?
生:鸟窝的形状?
师:是的。哎呦,鸟窝怎么会有菱形的呢,真奇怪。我们待会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来了解。再读,会念吗?
生:会。
师:好,准备轻轻地读,预备起。
出示:鳄鱼、狐狸。生读
师:课文里什么时候出现了这两种动物呢?
生:第七自然段。
师:可以的,直接把相关的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生:树上的鸟窝里。
师:我没有听懂。
生:就是树上的鸟窝里有这些动物。
师:好,再一起念,轻轻的,预备起。
出示:香肠、糖醋排骨。生读
师: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香肠是在妈妈带过来的大背包里面的。
师:很好,妈妈带来的。那么糖醋排骨呢?
生:糖醋排骨是第14自然段,他看见他爸爸咬着一块糖醋排骨。
师:也就是说是爸爸后来在吃的。对不对?这两个词语已经出现在了故事的后半部分了,出现了很多的食物。真有意思,说到食物,我突然想到这个词也需要讲,一起读,预备起。
出示:小馋猫。生读
师:“馋”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很容易写错的部分,请你提醒。
生:右半部分,上面是免,不是兔。
师:很好,继续再提醒。
生:“免”字下面是两点。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上面的“免”字要写得扁一点,然后给下面两点留空间。
师:你真是写字小达人。好,把这些词语完整的一个读两遍,准备——椭圆形,椭圆形,预备起。
生齐读。
师:速度很快,老师特别喜欢说话速度快的孩子。说话速度快就意味着你的思维很快。但可以快不要唱,记住,朗读就是朗读,中间要注意停顿,也不能喊。准备——椭圆形、椭圆形,预备起。
生把词语再一词读两遍。
师:好,把书翻到 65 页,有两个词语,一个叫继续,一个叫狐狸。现在,同学们就在这个写字表旁边的空白处,用铅笔把这两个词语各抄一遍。猜猜看,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写这两个词?我看谁想到我的心里去了。你来猜。
生:这两个词容易写错。
师:有可能的。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他们的偏旁都是一样。
师:对,还有补充吗?
生:他们都是在会写的字表里。
师:哈哈哈,都是要求在写字表里,是吧?一定要写得很好。同学们,刚才你们的猜测都对了,恭喜你,那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段,我们要学习。学习什么呢?就学习这篇课文。刚才我们说了,童话故事总是有很多奇特的想象。哇,有些想象,还真的是很有趣呢。
【赏析:三年级教学重点开始转向“段”的学习,但是生字写字教学任务不能丢,朱老师带着学生按照文本先后顺序出示词语,一边识字、写字,引导读好词、写好字,同时对文本内容的前后顺序再次感知,为下面梳理文做好铺垫。】
三、梳理内容,发现有趣想象
师:那么,在这篇课文当中是不是有很多有趣的想象?我们一起来找,现在要考大家提取信息的速度,而且你不能乱,东找一个,西找一个,那不行。我们得依次寻找,这样才能把相关的内容很快地梳理出来,并且不遗漏。记住依次寻找,你觉得在这个故事当中第一个有趣的想象和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是什么情景?
生: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了。我心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师:你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两句话归纳成一个短语?这第一个有趣的想象是什么?
生:变成了现实。
师:他变成了什么?
生:它变成了树。
师:对呀,第一个有趣的想象,居然是一个人说变就变成一棵树了。继续往下看,第二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
生:在这树上长出来了各种各样的鸟窝。
师: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变成四个字的小标题?
生:长出鸟窝。
师:真聪明。老师写板书的时候,你们可以继续往下再来找,长出鸟窝,以后结果又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生:小动物也能住进去
师:是的,能不能说成四个字小标题。
生:住进动物。
师:我给你换两个字,什么呀?
生:引来动物。
师:很好,继续往下找。有趣,不仅引来动物,接下来还引来什么的,你说妈妈也来了。
师:妈妈可不是空手而来的,所以紧接着妈妈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生:他拿着食物分给了小动物。
师:那么能不能变成四个字呢?
生:喂小动物。
师:你怎么那么聪明的,掌声送给他。分享,看着别人都在吃,结果呢?
生:他的肚子咕咕咕地响了。
师:是的,能不能变成四个字呢?
生:肚子饿了。
师:嘿嘿,肚子饿了,此时它已经变成了什么
生:树。
师:那么我们就直接了当,树饿了,只有三个字,树也饿了,就变成四个字。哇,掌声送给自己,我们用不了5分钟,一下子把整个故事当中有趣的、想象的情节全都梳理出来。而且真的是按照行文的思路,按照故事情节,一个也没有漏掉,一个也没有错乱。掌声再次送给自己,很好,原来就是这样。那么情节很有趣,不是凭空而来,是要靠一句一句的话把它写得有趣,对不对?我们只有看到一句一句有趣的句子,我们才能知道,这是有趣的想象。那接下来,又要考考大家,在这个故事当中有哪些句子是很有趣的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同样也是依次寻找好不好?
【赏析:这篇童话故事共有23个自然段,朱老师借助列小标题的方法,带领学生很简洁地对全文进行梳理。既可以作为学生复述训练全文的一个支架,也为学生模仿习作奠定一个框架,更为深入文本做好整体感知。】
四、细读文本,寻找有趣句子
生: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生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师:他读得好不好?非常好,在很好的基础上还有没有建议呢?
生:真的变成这一棵树,后面是感叹号。
师:要读的?
生:很奇怪。
师:好,那么你来试试看。
生: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师:好,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把这个“呀”字后面这句话,读一读,好吗?预备起。
生: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师:现在,完整地连起来试试看,我心里想着,预备起。
生: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师:同学们,读完了这句子,你觉得它有趣在哪里呢?
生:它描述了它长出来树枝的过程。
师:把变化过程说出来了。刚才有同学说想要了解的,你再来说。
生:它本来是幻想的,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师:是啊,这就是童话故事,脑袋里一想,在瞬间就成真。
生:人的身上竟然能长出来树枝。
师:让你觉得?
生: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师:嗯,话要说完整。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句子当中。有一些动词,我们把它找到圈出来。
生:痒痒的
师:“痒痒的”不是,是一种状态。
生:低头一看。
师:对,这个是的,“低头一看”,圈一圈。好,还有吗?你圈的是什么?
生:有小树枝从我身上冒出来。
师:对,“冒出来”,圈一圈。“低头一看”和“冒出来”圈一圈。圈出了这些动词以后,你又获得了什么样的体会?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这些动词。我心里想着——。预备起。
生: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师:这些动词,让你有什么新的体验呢?
生:我觉得这些小树枝很快地就从身上冒出来。
师:是的,通过这些动词给我一种速度的感觉。
生:作者想象得很细致。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师:原本这个故事是假的,这样的现象不会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可是因为他写得细致,因为他用了很多的动词,所以,读着读着眼前居然觉得像真的一样有画面。
生:画面深刻。
师:就是这个文字所产生的画面让你印象深刻,是吧?如果你能够像老师这样说,那就更好,再说一遍。
生:这些动词让我感觉画面很深刻。
师:对,这些动词带来的画面,让你感觉很深刻。
生:作者加上了这些动词语,让句子变得更生动了。
师:是的,更加具体。所以我们在编写童话故事的时候有一个小方法一定要记住,一定要用上,从你的生活当中找到一些细节,把它写到故事里,那样,就会让你想象出来的故事更加吸引人,或者让别人感觉到很可信,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还有没有有趣的句子,我们再来分享,同样在这一页上,能不能再找一个呢?你来找。
生: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他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师:掌声送给他。这句子确实很有趣。有趣在哪里?请你说。
生:有趣在他们还能在枝头跳起了舞。
师:这个太有趣,在生活当中是见不到的。
生:他变得树上有鸟窝就很有趣了,而且还是各种形状。
师:对呀,你看作者在介绍这种奇怪的鸟窝的时候是分出层次,结果这个层次被这个男同学发现了。
生:他变得树不长水果,就长这个鸟窝。
师:这和日常的生活?
生:不一样。
师:而且是完全不一样,所以它就显得特别有趣,对不对?
生:对,是的。
师:同学们,来,我也把这句子打在屏幕上,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把它读好吗?我变的树上——预备起。
生: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他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师:老师在下面,写了一段红色的字,你听——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还有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区别在哪里?听出来?
生:听出来,多了“有”字。
师:多了很多的“有”字,谁能够告诉我你觉得红色的好还是原文好?
生:原文好。
师:为什么?
生:第二个没有感情。
师:读起来没有感情,还有吗?有没有更好的理由。
生:让人听起来昏昏欲睡。
师:我读得也昏昏欲睡。
生:第一种写得比较生动,第二种写得不怎么生动。
师:其实内容是一样的,怎么会让你觉得不生动了呢?请你再说说看。
生:“有”字有一堆,让人读着读着就不耐烦了。
师:对呀,你的答案其实就回答了刚才那两个男生的疑问。请你再把你的答案说一遍。
生:“有”字有一堆,让人读着读着就不耐烦了。
师:不断地重复,让你昏昏欲睡,不断地重复让你觉得有点单调,对不对?有的时候,我们经常在写作文的时候,特别是三年级写作文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告诉大家,“有的、有的、还有的”,或者是“有、有、有、还有”,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句式,但是如果你列举出来的事物很多,那么此时这个“有”就要省着点用。就像原文,就是省着点用,这样你就能读出很具体、很形象的感觉,而不是单调的感觉,不信,我们再来试试看原文,预备读。
生: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他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师:你们已经读得非常好,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希望你们好上加好,听好,当一个句子当中出现了很多短句,那么此时你就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也就是说前面那句轻,后面那句响,或者前面那句响,后面那句轻,我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示范这个三角形、正方形,谁来试试看,就这三角形、正方形,你能不能读出它的声音的区别?
生:三角形的,正方形的。
师:你看,不容易的,你来试试看。
生:三角形的,正方形的。
师:不一样。
生:三角形的,正方形的。
师:哦?它是后面响,可以的。好,你来。
生:三角形的,正方形的。
师:很优美,那么我们多一点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4 个,你能不能为我们示范一下?来让我听到。
生: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
师:看来四个词语放到一起就有点难了。
生: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
师:好,看来老师要做一下指挥才行。准备,看我手势,我的手势高就要起,我的手势低就要轻啊。准备我们就从长方形开始,长方形的,明白了,准备好,预备长方形,预备起生: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
师:这次就很好,来,准备,一起来,我变在树上,预备起。
生: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他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师:是不是比刚才好听多了呀?
生:是。
师:就是要学会这样去读。还有没有有趣的句子?还有吗?你再找一句。
生: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师:有趣在哪儿?
生:因为鸟窝里一般只能住鸟类动物,而这个鸟窝里住了很多种动物。
师:对呀,真是闻所未闻呐。还有有趣的句子吗?
生: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是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师:有趣在哪?
生:那个树会弯腰。
师:哦,善解人意的树。还有你再找。
生: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师:这个有趣在哪呢?
生:这个有趣在树还会动,还会发起心跳。
师:你再来找一个。
生:“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有趣呢?
生:嗯,因为变成了树之后,他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然后他这个就是又把他们吓了一跳。
师:哈哈哈,按理说,这个人的肚子才会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对吧?变成树,它怎么还会肚子发生声音?很好,同学们在找的时候老师也找,老师就是和你们不太一样,我找的是这一句,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预备起。
生: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师:你们读得非常好,我听出,你们把后面的破折号后面的那句话读得特别响,为什么你们要把它读得特别响?
生:因为这个鸟窝后面是一个感叹号!
师:哦,感叹号还有别的理由吗?你说你为什么读得响?
生:因为它前边都说苹果也不对,梨也不对,他要强调那个鸟窝。
师:哦,为了一种强调,答案还有吗?
生:就要告诉别人,他树上长的是鸟窝,不是其他东西。
师:是啊,他为了告诉别人。
生:他要用那个感叹号来发出他的那个重点。
生:还有,前面和后面的句子表示一个转折,所以就要读得重。
师:嗯,也就是说好像是在说话,表示一种转折的语气,一种对话,是不是?同学们,你看当我们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如果有些句子,你转化一下,人称好像在和你的读者对话,那么你这个故事就会更加吸引你的读者,你看他是不是在和我们说话来。
生:对。
师:读出这种和我们说话的感觉,准备预备起。
生: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师:是的,我们不仅要读出文章当中有趣的想象,我们还要了解它是怎么写的。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原来作者用一种对话的方式在给我们讲故事,所以我们就读着读着就被吸引进去了,是吗?同学们是在这个故事当中有一个起因,所有故事都有起因。那么,它的起因是什么呢?
【赏析:朱老师的设计太精彩了。精彩在他不着痕迹地在教学生如何写“奇妙的想象”,要让想象有趣,就必须写出和日常不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要让想象有趣,就要关注一些动词的用法,关注一些细节;要让想象有趣,就应该把人所特有的行为放在想象出的事物上……】
五、串联故事,感悟有趣发现
生:它的起因是因为他不想吃饭才想变成树。
师:也就是说妈妈叫他吃饭?同学们看板书,我要做动作喽。我圈出了 3 个地方。你能从老师圈出来的这3个小标题发现什么有趣的发现?不同的小朋友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没有标准答案,你发现什么了?
生:叫我吃饭是因为我不想吃饭,我还想继续玩,分享食物的时候,分享食物和树也饿了,就说明我还是我。虽然是,我是不想吃饭,但是我是因为在玩,不想吃饭,我其实是饿了。
师:他发现了情节之间的关系,很聪明。好厉害,你发现什么?
生:他们之间有顺序,叫我吃饭是起因,分享食物是经过,树也饿了是结果。
师:哎呦,他看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生:都跟吃有关。
师:对,都和吃有关。是的,这个动物是因吃而起,最后落脚也是落脚在饿了,我想吃。好,那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小标题,准备叫我吃饭。预备起
生:叫我吃饭,英英变的树,长出鸟窝,引来动物。引来妈妈堆满食物,树也饿了。
师:读了小标题以后,除了刚才关于食物的发现,你还有别的发现吗?除了刚才分享过的发现,你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长出鸟窝,引来动物,引来妈妈。好像有关系。
师:哎,有什么关系呢?好,你发现什么了?
生:那为什么哦?那为什么住的动物。
师:哦,鸟窝里住的动物怎样?你看他俩很多样的动物,鸟窝里的动物。
生:引来动物,引来妈妈分享食物是有关系的,因为引来动物之后,妈妈看见动物飞引过来了,把食物分享给一个小动物。
师:嗯,其实妈妈一直就在那边,对不对?作者说我怎么也搞不清楚,妈妈怎么会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你们搞得清楚吗?
生:因为妈妈就一直站在旁边看着。
师:妈妈为什么一直站在旁边看着?
生:嗯,说明妈妈在等着英英吃饭。
师:哦,妈妈等着英英吃饭,说明什么?
生:因为英英很久不回来吃饭,妈妈有点等着急,就站在第一个旁边。
师:有点担心,再请你补充。
生:嗯,就说明妈妈很担心英英,所以就去英英旁边看了。
师:是的。说明妈妈是很关心英英的,对吗?所以这个故事看上去好像是从吃饭引起的,然后又产生了一连串的很多有趣的想象。可是读到最后其实我们是可以读出妈妈来,你读出了妈妈——?
生:对英英的关心。
师:你读出来妈妈——?
生:对英英的爱。
师:你读出妈妈?
生:对英英很了解。
师小结:是的,好的童话故事就是要这样去写。当然,同学们,这个单元要写童话故事可能不一定能写得这么好。没关系,我们可以去尝试。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赏析:既然是童话故事,就要遵循这故事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要尊重故事的完整性。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而且要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想象,而非天马行空地瞎想;而且好的童话故事一定具有自我成长的教育意义——能有感知妈妈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