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第一课时)
☆ 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及微观粒子的性质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及其性质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培养微观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目标
通过课前的知识回顾,设置问题,引出课堂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的知识回顾
2、学生自行对答案
3、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既能对之前所学知识巩固,又能较快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2、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导学
一、
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知识点,复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方法。
学生回顾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并完成练习册P32【课堂导入】的练习。
通过回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为本节课分子与原子的学习奠定基础。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让学生思考品红扩散的原因,物质具有何种性质。
学生按要求思考归纳,查阅课本,并找出其相关联系。
通过让学生思考归纳,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自己总结知识规律。
二、
启导精思
引出“小粒子”是分子和原子,并通过日常事例,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对教师举出的例子作思考。
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通过例子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能更踏实地掌握好知识点。
三、
自主提升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为,之前接触过的化学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
学生回忆之前所学化学反应及结合生活,举例说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通过总结,深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相当于及时复习,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牢固程度。
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自主评价】的题目,并进行评讲。
完成练习册上【自主评价】的题目,并听教师评讲。
及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
抄写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各两遍;
整理完成知识点1,2,3的练习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非常重要,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对该性质进行抄写。
知识点1,2,3的练习较多,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知识匆匆听了评价及记下笔记,对知识进行巩固。
课件14张PPT。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自我回顾答案2、略大 不易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3、微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学习目标 1、为什么蔗糖放在水里,
一会儿就不见呢?
2、为什么敞开的水会逐渐减少?
3、为什么家中能用来煮一个月饭菜的石油气可以液化后装在一个并不太大的钢瓶中?课堂导入物质是由微观的粒子:分子和原子、离子等构成的。课堂导学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为手段获得的
苯分子的图象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 分子的性质一滴水里大约有多少个分子?
(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课堂导学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现象?填空:书本P49
表格A杯变红,B杯无变色。结论: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步骤1结论:步骤2结论:步骤3结论: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不断运动,
进入A烧杯,酚酞变红色分子运动有没有快慢?从哪些例子可以说明?Thinking: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在太阳下晾晒衣服比在阴的地方晾快干?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
在热水中与在冷水中扩散有什么不同?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速度快。课堂导学
②分子在不停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用什么方法证明越通风的地方分子运动越快?
课堂导学1+1一定=2吗?实验:50ml酒精+50ml水混合实验现象:混合后总溶液体积 100ml③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如何解释热胀冷缩这种现象呢?<(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课堂导学 2.分子的性质(小、动、间)
???1、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
—— 等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 ②分子在不停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液体挥发、闻到香味等)
??? ③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物质的体积生变化、发热胀冷缩、气体受压等)课堂导结1、为什么蔗糖放在水里,一会儿就不见呢?
2、为什么敞开的水会逐渐减少?
3、为什么家中能用来煮一个月饭菜的石油气可以液化后装在一个并不太大的钢瓶中?蔗糖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了水中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石油气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课堂导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