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汽化和液化 巩固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体育竞赛中,经常有运动员受伤,医护人员常用蒸发较快的复方氯乙烷喷雾作麻醉剂,喷在运动员受伤部位,使得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从而可以继续比赛,这是由于复方氯乙烷喷雾
A.升华吸热 B.凝华放热 C.液化放热 D.汽化吸热
2.气温太高,小谦同学在教室地面洒水来让教室变得凉快。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
A.液化放热 B.凝华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3.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来晒效果较好,这是由于( )
A.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有关
C.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D.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4.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
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
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5.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大气压为1标准气压),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达到100℃
C.杯口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撤去酒精灯,水立刻停止沸腾
6.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印度、俄罗斯、日本等国肆虐,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新冠疫苗陆续面世。不同国家的各种疫苗储存温度要求各不相同,中国克尔来福疫苗储存温度为2~8℃,远高于莫德纳(-20℃)和辉瑞(-70℃),同时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新冠疫苗全人群免费接种,让人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关于新冠疫苗储存和接种过程中的一些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疫苗前用酒精消毒,人手臂会感觉凉爽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B.戴口罩的护士的护目镜容易起“雾”,是水的汽化现象
C.新冠疫苗储存温度越低,疫苗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社区卫生中心接种点弥漫着消毒水味道,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小明对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温暖的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感到凉快,这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深秋的清晨,有时会看到路边草木上的露珠,这是凝华现象
D.北方的冬天,人在室外说话时口中会呼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湖水表面结冰
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C.点燃的蜡烛在高温下变软了
D.水沸腾时冒出“白气”
10.2020年7月,我国使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若火箭尾部的火焰直接喷到发射台,则会导致发射架的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部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
二、填空题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
12.“双妹牌”花露水是第一款国产香水.“花露”初见于宋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花上露水和草丛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露水压垂了花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花露水主要由酒精、水和食用香精配制而成,喷洒在手臂上,香气弥漫,清凉爽肤,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 和酒精汽化 (吸热/放热)的缘故.
13.煤气灶将水加热到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壶中喷出的水蒸气温度高,液化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不注意可能被烫到。
14.在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有一种独特的取水方法,日落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将头插进沙里,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水蒸气的 (填写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会 (填“吸热”或“放热”).
15.(1)如图1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将该装置放在室内观察到液柱向左移动,说明温度在 (选填“升高”或“降低”);
(2)如图2是一种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浸入蒸馏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如果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3℃,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3℃,原因是 ;
(3)如图3所示的百叶箱,百叶箱涂成白色是为了更好地 (选填“吸收”或“反射”)太阳光。该箱内的温度计是可以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所以你认为该温度计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
16.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这其中的物理原理是: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 ,加快了水的蒸发,而蒸发需要 热,所以使水变凉。
17.2022年8月渠县经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部分区域地表温度高达52℃,为了缓解渠县城区高温压力,市政部门通过洒水来降低道路及周边环境的温度。洒水降温利用了水 (填物态变化)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这一物理现象。广大老百姓在晾晒谷物时,尽量将谷物铺得很开,这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大液体 来加快蒸发,从而使谷物尽快晾晒变干。
18.同学们都可能有这种体验,当我们揭开煮汤的锅盖时,会看到一团白气冒出。从物理角度看,“白气”的形成是 (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冬天小明爸爸开车送他去上学时,观察到汽车玻璃上常会起“雾”,你认为雾是附着在玻璃的 (选填“外面”或“内面”)。
19.如图,央视《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和助理做了“针管烧水”的实验:往针管里面吸入大约的水和少量空气,用拇指按住针筒口防止漏气、并拉动针筒拉杆,观察到针筒里的水就会冒泡泡沸腾起来。依据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 (填“越高”或“越低”),你认为这种“针管就能使水沸腾”的方法 (填“可行”或“不可行”)。
20.如图所示是一款宾馆、餐馆、公共娱乐场所的感应式热风干手器。当人们张开湿手伸入干手器的下方受到感应时,干手器的出风口会吹出较急的热风,一会儿,手就变干了;这个现象表明,液体的 和 都会影响其蒸发的快慢。
三、综合题
2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和熄灭后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泡温度计,如图2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乙温度计被湿布包了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示数较 。(填高或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偏差越小,表示空气越 。(填潮湿或干燥)
22.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煮,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为了保证刚植下去的树木存活,园林工人把树木的大部分的枝叶都剪掉,这么做是通过 的方法降低树木中水分的散失.
(2)对于小手术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沸点为13.0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氯乙烷要 原理;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一根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请你帮他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 .
23.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都是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如图甲),工作时利用制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从而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冰箱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室内机和室外机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机.
(2)氟利昂若扩散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从而不能阻止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过多的紫外线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请列举生活中紫外线的一个应用: .
(3)空调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的 方冷却效果更好些.(选填“上”或“下”)
(4)夏天开空调时,常会在玻璃窗上出现水珠,则这水珠应出现在玻璃窗的 (填“内侧”或“外侧”).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A
6.B
7.D
8.A
9.C
10.C
11.压缩体积
12. 液化 形变 无规则运动 吸热
13. 不会 放热
14. 液化 放热
15. 气体 升高 低于 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 反射 体温计
16. 流动速度 吸
17. 汽化 吸收 表面积
18. 液化 放热 内面
19. 越低 可行
20. 温度 表面空气流速
21. 乙 低 潮湿
22. 沸点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汽化吸热的 热水管
23. 室外 验钞机 上 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