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巩固练习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巩固练习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13 09: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巩固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建筑师在设计住宅房屋的窗户玻璃时,都采用了双层真空玻璃,它的主要优点是( )
A.有利于防止光污染
B.有效的防止了光的反射
C.有利于防止噪声污染
D.有效的防止了光的折射
2.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声音,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B.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停车场内,司机倒车时用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
A.固体能够传声
B.液体能够传声
C.气体能够传声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4.如图所示,边说话边把手放在喉咙处,会感到声带在振动,此现象说明
A.所有声音均由人的声带产生 B.任何时候声带均是声源
C.声带是人体唯一能发声的器官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在敲响大古钟时,会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大钟停止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6.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B.某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3s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5m/s
D.课堂上老师讲课声需要1s才能传到学生
7.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A.鱼 B.小鸟 C.人 D.无法确定
8.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D.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在传声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应听到发令枪响声时开始计时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
10.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D.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二、填空题
11.小凯同学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晴天的中午,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由此小凯同学做出了如下判断:“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在低温环境下, 鸟叫声和猿啼声的传播方向会向 拐弯;烈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很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此环境下,声音向前传播时向 拐弯。
12.2016年10月17日,我国宇航员景海鹏、陈冬随“神舟十一号”飞船前往“天宫二号”.他们在“天宫二号”中的讲话声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他们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
13.图中,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说明 。

14.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抽出瓶内气体,听到声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可得,声音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为了宣传疫情防控,各地基层干部真是“拼了”!这些“直抵灵魂”的防疫“喊话”,也被网友们盛赞:硬核!如图所示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通过锥形纸盆的 产生的;村民听到村支书喊“在家!能憋死吗?”这些声音,个个村民都守在家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6.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因素 、 有关;
(2)真空中声速是 m/s;
(3)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m.
17.课堂上,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同学们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18.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 ,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将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
19.打开电子贺卡所听到的优美音乐,是音乐芯片中的压电陶瓷 发出声音,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将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广口瓶中,密封后再把瓶内的空气往外抽,这时听到的声音会 (变大/变小/不变)。
20.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 发出的。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15℃的空气中钢琴声的传播速度是 m/s。
三、综合题
21.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位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听,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2s。
温度(℃) 物质 速度(m/s)
20 空气 340
20 水 1450
20 松木 3320
20 铁 4900
(1)另一位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可以听 次声音;
(2)并分别说出每次传播声音介质是什么? ;
(3)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 m。
22.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采集,变得越来越匮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3.4s收到回波信号,求:
(1)该处海底的深度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2)能否利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和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
23.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 ;判断依据: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需要 s才能听到距小亮同学1km处的雷声。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B
6.A
7.A
8.D
9.A
10.D
11. 下 上
12. 振动 电磁波
1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4. 变小 不能
15. 振动 信息
16. 介质种类 温度 0 1531
17.真空不能传声
18.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变小 变大 理想实验法
19. 振动 空气 变小
20. 振动 空气 340
21. 3 第一次通过铁管,第二次通过水,第三次通过空气 680
22. 2550 不能 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3. 略 真空不能传声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