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古诗鉴赏分类阅读:羁旅行役诗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古诗鉴赏分类阅读:羁旅行役诗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11: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羁旅行役诗
所谓“羁旅行役”:古代很多文人长期客居在外,漂泊异乡;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
何为“羁旅行役”
羁旅类诗词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1.把握情感类别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游子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登高》、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征人怨》。
引发愁思的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2.挖掘关键信息
①关键的字词:“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
2.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 。
3.特殊的节日: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②“鸿雁传书”,如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③“折柳送别”,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④“杜鹃啼血”,如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羁旅诗中常见意象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鸿雁:鸿雁传书,引发思乡怀人之情。
子规(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 “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梧桐叶落有飘零之感。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4.注意几种手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商山早行》中“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如杜甫的《绝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如白居易《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杜牧《旅宿》“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例诗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句理解】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主旨把握】
  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疑点难点】
1.“冬至”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2.写作背景(题中隐含):
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3.借对方抒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面落笔//侧面落笔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读懂技巧】
1.关注题目、注解
2.关注诗歌中意象
3.掌握借对方抒情的手法
4.关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气
你要了解诗人常写的节气及文化内涵:
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冬至、春节……
【节气解说】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
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
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
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
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上半年的节和气的日期分别是六号和二十一号。下半年的节和气的日期分别是八号和二十三号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①这句话通过“抱膝”的动作描写,抱膝孤坐的“影”陪伴抱膝孤坐的“身”,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形影相吊”的情景描写(1分) 。写出了夜晚时分,作者抱膝呆坐在灯前,只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相伴的情景(1分)
②整句诗反映了作者邯郸驿站思家时(1分)的一种孤寂心情(1分)。
【参考答案】:
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1分)的画面来写思家: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1分)。而且作者从对方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1分),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1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或:平易通俗)(1分)。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5分)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双关、借代、反问、设问、对偶)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情写哀情)
3、对比、衬托
4、虚实结合
5、写景时常用手法(动静,色彩,远近,高低,大)
6、白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7、联想与想象
8、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⑴清新自然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而又能语出自然。即所谓“清水出芙蕖,天然去雕饰”。
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
(2)明快奔放(简洁明快)
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语破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3)平淡朴素(质朴,平易自然)
特点:以朴实准确的词语直接陈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或用白描,不事修饰,显得朴实真切,平易近人,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平淡首推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风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4)绚丽工整(华丽、工丽)
特点: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讲究对仗工整。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间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笔细腻,用语工整,从早春景色的描写中透出姹紫嫣红的盎然春意,景象饱满。
绚丽工整的诗风上,要注意的是李商隐与李贺。
(5)含蓄委婉(婉曲、委婉)
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描写,而是曲折婉转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语言风格的其它一些常用术语:
简洁:
洗炼 浅显 浅易 明白如话 不事雕饰  不加修饰  简练利落
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
悲壮:苍凉 低沉 苍劲 悲凉 沉郁顿挫
雄浑:雄健 雄壮 强健 浑厚
注意:
上述语言风格不是哪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只是某些人的表现更突出而已。鉴赏实践中,我们往往不是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是将一二个特点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
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
时写的一首诗。
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4分)
【参考答案】:
被贬蛮荒本就悲苦,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断”字句含义,1分)。“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断”字效果,1分)。这种情况下又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复”字句含义, 1分),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复”字效果, 1分)。
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作者接不到家人音讯,既日夜思念家人,又时刻担心家人命运,这种担心越近家乡越强烈(前一句,1分),忧惧与家人团聚的愿望会被无情的现实粉碎,所以“不敢问来人”(后一句,1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1分)和由矛盾心情造成的精神痛苦(1分)。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 2题 。
至  后①
杜 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②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③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②〔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③〔棣萼〕比喻兄弟,《诗经·小雅·棠棣》中有“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B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4分)
①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落寞;(1分)②有乡不得归,身在四川,心在洛阳;(1分)③国家局势动荡、故乡已非昨,心感悲哀;(1分)④思念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1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 孔子叹凤、泣麟皆伤时伤生之意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末叙己情,见山水不足以舒忧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B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阔壮美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作 业
课堂总结:
1.羁旅诗的显著特点
2.羁旅诗表达的基本情感
3.羁旅诗常用表达技巧
4.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