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面从体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通过分类,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识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准备好一些积木,然后向学生们展示这些积木,并请学生们观察和触摸这些积木,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形状和特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和触摸积木,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积木的形状,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并引导他们讨论这些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认识“面”。 1. 展示教科书P2例1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关注积木的“面”。 2. 提问学生,要求他们触摸积木的“面”并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3. 提出挑战,询问学生如何将这些立体图形的“面”表现在纸上。 4. 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5. 组织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他们拓印的图形,并引导他们讨论这些图形是如何从立体图形的“面”得到的。 6.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出平面图形的概念,并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1. 长方形的认识: 展示长方体,引导学生关注其“面”。 提问学生,让他们在长方体上找出并触摸“面”。 询问学生这些图形的名称,引导学生讨论并命名。 板书“长方形”。 2. 正方形的认识: 展示正方体,询问学生是否能找到“面”。 让学生找出并触摸正方体的“面”。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 介绍正方形的名称并板书。 3.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展示平行四边形,询问学生它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实例。 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板书。 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见过的平行四边形物体。 4. 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展示三角形和圆,让学生找出这两种图形。 展示学生描画出的三角形和圆,介绍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让学生寻找并描述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或圆的物体。 一.认识“面”。 1. 观察主题图,准备自己的积木。 2. 按照教师的指导,触摸积木的“面”并尝试识别它们。 3. 思考并讨论如何将立体图形的“面”表现在纸上,可能的方法包括描、画、印、拓等。 4. 动手操作,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进行拓印,尝试得到各种平面图形。 5. 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拓印成果,讨论得到这些图形的方法和过程。 6. 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并参与课堂讨论。 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1. 长方形的认识: 观察长方体,找出并触摸“面”。 讨论并命名这些图形为“长方形”。 2. 正方形的认识: 观察正方体,找出并触摸“面”。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理解它们的区别。 学习正方形的名称。 3.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观察平行四边形,讨论它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 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的实例。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分享生活中的实例。 4. 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找出三角形和圆的实例。 学习三角形和圆的名称。 寻找并描述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或圆的物体。
三、归类整理,深化认识 1. 展示多个图形,并要求学生辨认每个图形的名称。 2.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出示的图形进行分类。 3.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组的分类方法和理由。 4.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如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图形按照类别分别放在一起。 5.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各类图形,探究它们的特征。 指向某一类图形,如长方形,询问学生这些图形为什么都属于长方形类别。 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每类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建立各类图形的概念。 1. 观察屏幕上的图形,并尝试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2. 在小组内合作,将出示的图形进行分类,并讨论分类的依据。 3. 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组的分类结果和思考过程。 4. 观察展示,理解如何将图形按照类别组织。 5. 参与比较分析,思考并说出各类图形的共同特征。 回答教师关于图形特征的问题,如长方形为什么是长方形。 根据观察和讨论,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形成对这些图形类别的概念理解。
四、巩固应用 1. 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学过的图形。 在学生回答时,给予肯定和纠正,强调“面在体上”的概念。 通过具体例子,如数学书的封面,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体”和“面”。 2.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3的“做一做”活动: 让学生使用准备好的学具,通过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 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他们的作品,引导学生描述所画图形,并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判断。 在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提供指导和反馈。 3.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5“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描述图中的内容。 解释题目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涂色活动。 巡视教室,提供个别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涂色成果,共同评价并修正颜色使用。 4.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5“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根据图形特征填写序号。 全班集中交流,讨论序号填写的原因,突出图形特征。 对于辨认难度较大的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进行辨认。 5.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5“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自主数出图中每种图形的数量。 鼓励学生先在同桌之间交流,然后全班集中展示结果。 1. 回答教师的问题,描述身边物体的面是哪些学过的图形。 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区分“体”和“面”。 2. 使用学具画出平面图形,并展示给同学看。 描述自己画的图形,并判断其他同学的作品。 3. 观察情境图,并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涂色。 展示自己的涂色成果,参与评价和修正。 4. 根据图形特征填写序号,并解释自己的选择。 在全班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5. 数出图中每种图形的数量,并与同学交流结果。 在全班展示中,分享自己的计数结果。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作业设计 1.长方形有( )条边,正方形有( )条边,三角形有( )条边。 2.硬币是( )的。 3.想一想,数一数。 下图中有( )个三角形。 答案提示 1.4,4,3 2.圆 3.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但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学生用立体图形描出平面图形有一定的难度,立体图形容易移动,导致描出来的平面图形容易变形,需要组织学生合作操作,让一个同学按住立体图形,另一个同学来描平面图形,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