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18: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21.杨氏之子(共1课时) 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代文言文的魅力,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梁、惠、诣、禽”等生字新词。能借助参考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3、辨析人物的对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和语言的风趣、幽默。
教学重点 借助参考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文言文的魅力,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和语言的风趣、幽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正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受古代文言文的特色: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2、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①、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的是谁的故事? ②、“氏”就是 ?“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之”相当于现在的 ?那题目“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 三、初读古文,感受学习方法一:学句读 1、导语: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我们就先自由读读课文吧,主意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注意读准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3、指导朗读技巧: 师: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这是我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古文,“万事开头难”,尽管古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也有方法。学习文言文。把课文读正确是理解的前提,因此,学古文,首先要学会“句读”(板书:学句读) 4、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读好文言文,还需要抑扬顿挫,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范读)指名读 四、借助参考注释和插图,读懂故事,感受学习方法二:释字句 1、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板书:看注释) 2、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⑴ 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⑵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⑶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的。 ⑷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孔君平)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⑸ 以示儿:指着(杨梅)给小儿看。以,来;示,给……看。 ⑹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⑺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⑻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3、指名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五、品读对话,感悟语言之幽默,体会学习方法三:析人物 1、师:南宋诗人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意思是说:读书要学会“细细地读,静静的思考,这样,才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现在,就请大家再读一读古文,并思考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品味对话:(课件出示,指名分角色朗读) 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完成相应题目。 3、交流体会,重点点拨:(模拟人物,想象人物当时的心境) ①、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②、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③、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课件出示)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4、是啊!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所以,他回答的言语很巧妙,反映特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我们再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读── 5、回顾句子: ①、设想:如果你是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②、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齐读: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6、揭示中心词“聪惠”──智慧 小结:对,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板书:智慧) 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7、朗读全文 六、延伸拓展,感受生活语言之精妙:爱母语 1、师: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拿身边的事来说吧,几年前像“禁止践踏草坪!”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你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①、给学校或小区的绿化带竖一块“温馨告示牌”,体现语言的艺术性。 例: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②、分享收集的语言资料。 例如:贴在车上的标语“别吻我,我怕羞” “我不是碰碰车” ③、师:哦,大家都笑了,因为它幽默,这幽默的背后却在善意地 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2、总结。 师: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七、课外拓展延伸,学习文言文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1. 学生自由阅读 2.互相交流 3.交流反馈。 4. 联系旧知,回顾文言文语言特点 5.学生自由读 6.齐读 7.释题意,理解题意 8.联系旧知,回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9. 读准字音 10.指导朗读技巧,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11..全班交流,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尤其是“恵”的意思。 (2)理解第四句中的前部分的意思,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3)在第五句中家禽是指什么,完整地说说意思。 古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不一样,现在说的家禽是指鸡鸭这些动物,而古文中的家禽是指 ? 指名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12.思考文中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3.品味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14.同桌合作,按要求合作讲故事。 15.同桌展示说。其余学生仔细听并评价。 16.交流,补充想象。 17.同桌角色扮演,想象并说说孔君平又是怎么说的。 交流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21杨氏之子       杨家小儿    孔君平 学句读 看注释 评人物 爱母语 杨 梅    孔 雀
教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