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定时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⒈D根据材料可知,国君新夺取的土地没有分封给亲族子弟,而是自己管理,土地上所得归于自己,这有利于强化君主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材料提到县刚刚出现,对分封制有冲击,但无法得出分封制必将瓦解,排除A项;春秋时期还未建立起专制制度,周天子不是专制君主,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农民土地私有制,而新攻占的土地归诸侯所有,排除C项。故选D项。
⒉C 解析:材料列举的六部,大都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在汉代,这些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的发展为人口的聚集提供了支撑,故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在汉代,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地区,该地区处于黄海中上游,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除北部边境地区以往,政治环境总体是相对安定的,故B项错误;中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故D项错误。
⒊B 解析: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官主要都是由当时地方长官自己任命,以至形成一个又一个地方小集团,威胁中央集权;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很容易被地方豪强拉拢结交,进而互相勾结影响中央政令的推行。因此,隋初的举措都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坐大,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⒋B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均涉及政府鼓励经济作物种植。在明代,农民的主要负担仍然是农业税,种植经济作物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但封建政府的剥削并没有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相对也无法减轻,故A项错误;为鼓励经济作物种植,政府减免了部分经济作物的税收,故C项错误;题目材料均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项错误。政府鼓励经济作物的种植,有利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为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为以后丝、棉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
⒌C 解析:1860年5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清政府还没有完全满足英国政府的侵略要求。英国政府与太平天国接触并干涉清政府雇用外国人参与对太平天国作战,就是为了借助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清政府满足其侵略权益,而不是严守中立,静观事态发展,更不是助力太平天国。《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国态度马上发生转变,同意“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⒍A 解析:材料中观点的是否定“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适用于“某时某地”,其“某时某地”是指西方而不是中国。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改良,信奉实用主义。故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⒎C 解析: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大规模的会战,当时他们在抗战中起着“决定作用”。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的路线,即到的敌人的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中国共产党的游击战争极大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阻止了日军的侵略。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毛泽东所说的是作战方式而不是群众路线,1937年9月中共还没有推行减租减息政策,也没有建立“三三制”政权,故A、B、D三项错误。
⒏B 解析:新中国在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时,把工农教育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思想。创办速成中学是“向工农开门”办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题目图片显示出速成中学共干部、产业工人占了学生的绝大多数,集中体现了新中国人民教育的本质,故B项正确;题目材料仅提供了速成中学的材料,其他类中学的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速成中学是为了培养生产建设急需的人才,其目的不是提升中国教育的水平,故C项错误;1953年,全国仅有速成中学学生2.8万名,显然还没有“推广”,故D项错误。
⒐A 解析:无论是“复关”,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其根本目的都在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旨在”不符。
⒑C 解析:负责城市审判的议员的出现,显示出该城市已拥有自治的地位,故C项正确。一个城市的印章,不能代表西欧城市经济的繁荣,故A项错误;城市自治是市民阶层崛起,商人力量发展的结果,故B、D两项错误。
⒒D 解析:葡萄牙航行的方向是从欧洲绕非洲南端到达东方,西班牙是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到达东方,二者的航行方向明显不同,故D项正确。二者的动机都是为了寻求黄金,其航海活动的支持者都是国王,故A、C两项错误;虽然二者船队的规模有所差别,葡萄牙的规模较大,但这不是主要的不同,故B项错误。
⒓A 解析:尼古拉五世在位时,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不断发展的时期。对古典希腊作品的翻译,无论教皇是出于何种目的,都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文艺复兴运动及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必然会产生大量所谓的“异端”思想,教皇的地位也会受到挑战。15世纪,宗教改革运动还没有发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⒔B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个自由的经济环境,于是,经济自由主义成为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更大规模的发展与更深层次的变化。自由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端日益成为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障碍,于是,19世纪末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干预和社会保障。故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期,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主要开展合法斗争,无产阶级斗争没有出现高涨的局面,故C项错误。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也是在20世纪初期,故D项错误。
⒕D 解析: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援助下,法国在经济领域掀起现代化浪潮,经济迅速发展,这利于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但也给小企业、小作坊、小农场、小店主们带来一定的冲击,使他们陷入经济上的困境,这是社会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故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二战后美国的援助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题目提供的材料只能表明法国的贫苦人民和下层社会受到冲击,他们反对知识分子阶层,而不能表明法国人的生存环境恶化及知识分子受到各界孤立,故B、C两项错误。
⒖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新独立国家拥有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无法抵抗的诱惑,美苏加紧了对中间地带的争夺,如石油蕴藏丰富的中东,美苏两国不断挑起在当地战争。因此,非殖民地化客观上加速了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故A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削弱的是欧洲霸权而不是美国的霸权,故B项错误。新独立的国家并没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瓦解,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⒗(12分)
变化 解释
从文人士大夫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的角度作答(2分) 从宋朝统治者汲取前代分裂割据的教训,不断扩大和完善科举取士,以文立国,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局面的角度作答(2分)
从社会生活及秩序更加彰显儒家伦理的角度作答(2分) 从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影响社会生活,宋代程朱理学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深刻影响的角度作答(2分)
从封建人身隶属关系松弛的角度作答(2分) 从宋代地主对佃农认识的变化反映出佃农人身地位提高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⒘(12分)
(一)信息提取(4分)
信息举例:1907;辞家求学,东洋;稍缓。
(若从图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层次要求:
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0分);
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1-2分);
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3-4分)。
(二)短文内容(6分)
⑴中国学生把日本作为留学目的地的背景,如日本的崛起、清末新政等;
⑵女性意识的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演变,如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敢于走向社会等;
⑶作者对待社会变革的态度,如反对激进的社会变革,主张温和的社会改良等。
层次要求:
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0分)
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1-3分)
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4-5分);
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6分)。
(三)表述(2分)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0分);
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1分);
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2分)。
⒙(14分)
评述内容应包括:
⑴“读书热”出现的社会背景(6分)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破除思想禁锢的角度作答(2分);
从改革开放,国家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角度作答(2分);
从高考制度恢复产生推动作用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⑵“读书热”反映的社会变化(4分)
从“读书热”体现出人们精神生活呈现新面貌的角度作答(2分);
从“读书热”体现出国家拨乱反正取得重大成效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⑶“读书热”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从“读书热”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角度作答(2分);
从“读书热”客观上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人才需求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⒚(17分)
⑴曲线:④(2分)。
解释:从受农奴制影响在18世纪后半期始终处于五个国家最底端的角度作答(2分); 从19世纪中期农奴制改革后快速发展但受战争影响很快下降的角度作答(2分); 从受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迅速崛起超越英、法、德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⑵能。理由:从外贸与国家经济实力之间辩证关系的角度作答(3分);从国家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之间辩证关系的角度作答(3分);从图中外贸变化的阶段特征与英国国际地位盛衰吻合的角度作答(3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能并不充分。理由:从外贸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变化的角度作答(3分);从国际地位的变化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体现的角度作答(3分);从图中信息大体体现了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但并不充分的角度作答(3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若回答“不能”,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济宁一中 2024 届高三 4 月份定时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⒈公元前 6 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县的出现
A. 反映了分封制必将走向瓦解 B. 体现了周天子专制权威被削弱
C. 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D. 有利于强化诸侯对地方的控制
⒉西汉“全国分为十三部,其中司隶校尉部及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六部,共计面积仅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其人口则占全国百分之六十八以上”,“以豫州一部而言,其面积约占全国五十分之一,而人口则约占全国百分之十三以上”。这是由于上述地区
A.位于政治中心 B.政治环境安定
C.经济相对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⒊583 年,隋文帝宣布废除地方长官就地自聘僚属的制度,规定其僚属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州县长官三年一换,下属官员四年一换,且不得连任。其举措旨在
A.强化中央机构职能 B.防止地方官员坐大
C.牢牢控制用人权力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⒋表 1 为明初政府做出的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的实施在客观上
表 1
规定 出处
洪武元年规定,凡种桑麻“四年始征其税,不种桑麻输绢,不种麻输布” 《明史》卷 138《杨思义传》
洪武二十七年“令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明太祖实录》卷 232
洪武二十八年下令,山东、河南农民自二十六年栽种桑枣果树,“不论多 寡,俱不起科” 《明太祖实录》卷 243
地方官员任满赴京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 《明太祖实录》卷 77
A.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奠定了纺织业发展的基础 C.增加了政府的赋役收入 D.促进了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⒌1860 年 5 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英遣员商于天国领袖,勿扰上海附近之地,
为其所拒,乃驻兵保护。江苏巡抚薛焕雇用外员助战,常受英官干涉”。英国此做法旨在
A.严守中立立场 B.助力太平天国
C.迫使清廷就范 D.静观事态发展
⒍1919 年 7 月,中国某思想家发表文章指出,“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根本解决”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其观点错误的实质是
A.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适用性 B.攻击民主与科学理念 C.对西方文化存在全盘肯定的倾向 D.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
⒎1937 年 9 月 21 日,毛泽东在致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毛泽东所说的“拿手好戏”是指
A.群众路线 B.减租减息政策
C.游击战争 D.“三三制”政权
⒏图 1 是 1953 年全国 2.8 万名工农速成中学在校学生的成分构成比例示意图。它集中体现了新中国
图 1
A.中学教育的普及 B.人民教育的本质
C.教育水平的提升 D.速成教育的推广
⒐1992 年 12 月中旬,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在答《人民日报》记者问时宣布,中国将调低进口关税,涉及面包括 3371 个税目的产品,占海关进出口税则税目的 53.6%,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下降 7.3%。该调整旨在
A.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B.创造“复关”的条件 C.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D.奠定市场经济的基础
⒑图 2 为 11 世纪法国北部圣奥梅尔的城市印章正面,其中的人物是负责城市审判的议员。该印章可以用来实证当时西欧
图 2
A.城市经济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衰落
C.城市自治的现象 D.商人力量的萎缩
⒒1500 年前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中都十分活跃,但其活动又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B.探险船队的规模
C.航海活动的支持者 D.远洋航线的方向
⒓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在位期间(1446-1455)大量收集书籍,奠定了梵蒂冈图书馆的基础,他还聚集一支学者队伍,从事包括基督教和异教作品在内的所有希腊作品的拉丁文翻译。其举措
A.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B.遏制了宗教异端的发展
C.稳固了教皇的社会地位 D.反击了宗教改革的攻伐
⒔19 世纪形成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积极干预,并主张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问题,保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该思想形成的背景是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B.自由主义弊端阻碍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C.无产阶级斗争持续高涨 D.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
⒕1953 年,生活在法国中南部贫困地区的小批发商普雅德发动一些同病相怜者举行示威游行,旋即发展成为“普雅德运动”。图 3 为该运动的主要诉求,它反映出当时
图 3
A.美国的渗透阻滞法国发展 B.城市化恶化法国人生存环境 C.知识分子被社会各界孤立 D.现代化的发展带来社会阵痛
⒖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殖民化进程不断加快,亚非地区出现了大量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众多有价值的资源。这些国家独立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瓦解了两极格局 B.削弱了美国霸主地位
C.加剧了冷战对抗 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⒗(12 分)袁采(?-1195 年),浙江衢州人,进士及第后,担任过一些小官,政绩廉明。他一生有不少著作,但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家训--《袁氏世范》。表 2 为《袁氏世范》的内容介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2
卷别 主要内容
睦亲卷 涉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家庭成员上下左右的关系,强调“父慈子孝”,父母对待子女要“均其所爱”;家庭成员之间提倡“长幼贵和”“相处贵宽” “各怀公心”。
处己卷 涉及家庭成员立身处世、自我修养方面的行为规范,强调在待人接物时,不能“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等级”;面对财物,“不损人而益己”;面对患难,“不妨人而利己”。家族子弟应该读书学习,通过科举事业谋取富贵,即使科举落第,也 可以运用知识谋生。
治家卷 涉及家庭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对于佃户应该看作是“自家”的“衣食之源”,要体恤、厚待,借贷要少收利息,遇到灾害要减租;购买田产时要公平交易,经营商业时不可掺杂使假;对待家中奴婢要宽恕,令其温饱,有过错要教诲, 不可打骂。
《袁氏世范》反映出宋代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12 分)
⒘(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时代剪影
--《益森画报》第 7 期,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上旬
提取材料信息,以“时代剪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 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⒙(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读书热
有人回忆当年读书热的情况:“我至今记得。其一,1978 年 5 月 1 日,一些久遭封闭的中外文学名著获准在全国发行,石家庄各书店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我和一位同学几乎将衣服挤破,才买到几本《古文观止》《悲惨世界》和《围城》;其二,1983 年 3 月,石家庄市图书馆办理新借阅证,数千市民蜂拥而至,馆内外一片混乱,不得不请来警察,才没有酿成治安事故。”
一位当年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样回忆那时的读书盛况:1981 年或 1982 年时,我那时管理图书馆的阅览室,常常是 8 点钟开门,7 点 40 分,7 点 50 分,门外的读者就拥挤不堪了。
门一开,大家“轰”地拥有了进来。那时的阅览室最多坐 100 多人……一件事是,那时,有
一个上午,大雪纷飞,然后就来了两个读者。一个 50 多岁,工作单位记不清了,好像是王江泾丝厂的,一个是嘉兴汽配厂的小朱,我们三个人在这寒天的阅览室里,我给他们泡了壶水。这个场景我一直记着。还有一件事在上世纪 80 年代,那是在明伦堂的阅览室值班,虽然人要冷得不停地走,但读者们依然埋头读书,那是美好时光啊。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读书热”这一社会现象。(14 分)
⒚(1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数据看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
图 5 为 1780 年至 1958 年英、法、德(1958 年仅西德数据)、美、苏五国工业产量占世
界工业总产量百分比的示意图。图 6 为 1750 年至 1990 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份额百分比变化示意图。
图 5
图 6
⑴指出图 5 中哪一条曲线代表苏联并作出合理的解释。(8 分)
⑵说明图 6 能否作为研究英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证据并阐述理由。(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