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18:10: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上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书写“哉、巍、弦”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3.借助语言文字构建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朋友间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构建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朋友间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引·知音情
1.观看古琴演奏视频。
2.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老师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吗?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与琴有关的文言文,一起去了解那段流传千年的传奇知音故事。
齐读课题《伯牙鼓琴》
3.教师:你知道“鼓”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出示三种解释)请一位同学来选择。鼓在这里是“弹”的意思,“鼓琴”就是弹琴。
4.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则文言文选自哪本书?
学生: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二、读·知音情
1.观看课文朗读的视频,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多读几遍。
3.多音字。出示句子和多音字,指名根据句子的意思,为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读通句子。
如果能读好文中重要的句子,那读课文就能更轻松、流畅,老师随机出示句子,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地来读?
朗读过程要注意语气词“哉、乎”声音要延长一点。
5.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我们还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感。
①根据停顿标记,自己读一读。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6.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①学习文言文还要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谁能为文中红色的词句选择正确的注释。
②根据注释,同桌交流,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三、懂·知音情
1.厘清人物关系。
教师:文中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学生:伯牙、子期。
教师:伯牙是什么人?锺子期又是什么人?谁来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学生:一位是身居高位的琴仙。一位是砍柴度日的樵夫。
教师: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怎么会在一起?他们是什么关系?
学生:他们是知音。
2.品读重点句。
(1)教师:你从哪儿看出他们是知音?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关键句,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指名读。
教师: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①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②谈一谈:这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小组汇报。
教师:你们能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朗读得也很有感情,真了不起!
(2)你们想不想看看高山、流水?观看视频。
让我们用朗读展现着耸入云霄的高山和浩浩荡荡的流水。齐读这两句话。
4.体会知音、知情、知志。
教师:也许有同学会疑惑,伯牙和子期身份悬殊,相识时间如此短,为什么他们却视彼此为知音呢?课文中有答案。文中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答案。谁能找到?
学生:“志”
教师:志是指心志、情志,是一个人的心声。原来锺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琴声,更是什么?
教师:对,是伯牙的心声。是伯牙像高山一样远大的志向,是伯牙像流水一样博大的胸怀。伯牙弹的和子期听的都是他们的心志。这就是知音——知情——知志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成为知音和什么有关?和志向、胸怀有关,与身份、地位无关。我们也用朗读感受伯牙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吧,再读这两句话。
四、惜·知音情
1.重点词语、句子解读。
教师:他们一见如故,视彼此为知音,约定一年以后,再次相见。没想到……
请一位同学来读最后一句话。
教师:面对冰冷的墓碑,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找出关键词。 破琴绝弦
教师:伯牙作为琴仙,他的琴不仅价值连城,也是和他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可他却破琴绝弦!这是为什么?
谁来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可见对于伯牙来说,有志趣相投、心有灵犀的知音比什么都重要。
2.总结全文,情感解读,引发共鸣。
教师: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伯牙此刻的心情,你用哪个字?
请一位同学上台拼图:悲。
因为知音难觅。
4.教师:让我们读出他的悲痛和决绝,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赞·知音情
1.完整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指名按课文内容填空。
2. 拓展延伸。
伯牙、子期因音乐结缘,留下了一段传奇。鼓琴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流转至今,而知音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一种最美的情感。引出与“知音”相关的诗句。
知音是孟浩然与孟郊的志趣相投——男生读诗句。
渴求知音也是李白在听琴是发出的孤寂呐喊——女生读诗句。
知音是王安石笔下的心心相印——齐读诗句。
3.知音的故事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课堂上读着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成为彼此心中最温暖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