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3 19: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科书 书 名: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上,学生能够搭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基本框架,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历史解释上,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术语对具体的政治制度进行解释;史料实证上,能够利用课堂或教材的史料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家国情怀上,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在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对国家制度有更深层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发展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社会治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个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决定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因此凡建国,必立制度,建立组织,制定规则。 问题1:政治制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设置机构,运行等 教师活动:展示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纵观中国古代长达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演变,如果以一个概念总括,那就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是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绝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现实中产生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中国维持了两千余年,必然有其现实意义,能够解决当时社会的问题。而其又在变动之中,去适应古代中国社会的需要。我们今天要立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几次重大变化,探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概念先行,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更是整本选择性必修一的第一课,需要为之后的教学奠定牢固的基础,因此需要阐明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阐明政治制度的概念,帮助学生开展之后的选必一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寻周秦之变: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材料1 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问题2:根据材料,指出“周秦之变”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指出是从封建制走向郡县制。 问题3:梳理秦以前的早期政治制度,如何理解“秦以前的中国是一种‘封建的统一’”? 教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教材内容 朝代制度具体内涵夏商周
问题4:秦以前的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有原始民主的特征 材料2 原始的制度,总是民主的。到后来,各方面的利害冲突既深;政治的性质,亦益复杂,才变而由少数人专断。这是普遍现象,无足怀疑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问题5:联系材料,结合纲要所学,试分析早期政治制度是基于怎样的社会环境而设立的? 学生:夏商周时期,中国处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经济繁荣,但生产力发展不足支撑广阔疆域的直接统治。君主直接统治的范围内,可以有一定民主的传统。 教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在奴隶社会发展的当下解决了有效统治范围有限的问题,维系了夏商周王朝的统治。钱穆先生所说的“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又要如何理解?秦的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 材料3 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学生活动:根据纲要所学,结合教材,画出秦王朝的权力分配构架图,对上述材料做出合理解释。 (右图为结构示例) 问题6:从政治制度的概念出发,秦的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学生:权力分配上,中央的权力大于地方,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7:同样的,秦的制度也是基于现实而产生的,阅读教材,结合纲要叙述,分析秦的制度又是基于怎样的社会环境而设立的? 材料4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生: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王室衰微,兼并战争剧烈,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各国变法,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秦王朝的建立是战国政治制度变革的延续。 教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为适应新诞生的封建社会而建立的制度,并且这一制度建立起中央,尤其是皇帝对广大疆域的直接的、有效的统治,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一制度很好地适应了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因而延续了两千多年。但也如课堂开始我们引用钱穆先生的话:“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是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的本源精神并未变化,但两千多年来,这一框架内的制度在不断调整之中。 【设计意图】 本学习任务是从史学界的重要观点“周秦之变”出发,解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如何在古代中国建立的问题。在任务的一开始引用了史学权威钱穆先生对周秦之变的见解作为第一则材料,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早期政治制度所体现的共同特点,同时辅之以一定的史料,帮助学生认识到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让学生逐渐形成“制度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这一认识。 学习任务二:探寻唐宋之变与明清之变:梳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 教师:我们再次回到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因此我们探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中国的演变也要重视政府权力的分配。政府权力的分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权力分配,从而有宰相制度的不断调整;二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从而有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调整。请自主梳理历代宰相制度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学生活动:梳理教材,完成表格 朝代宰相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汉唐宋元明清
教师:在梳理表格之后,我们先关注宰相制度的演变,在史学界,历史学家认为“唐宋之变”与“明清之变”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重要变化。我们来看唐宋时期的宰相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填充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的权力构架 问题8:观察两个制度的权力构架,唐宋时期的宰相制度在调整君权与相权上体现了怎样的共同特征?是如何做到的? 学生:相权被削弱,被分散。唐朝设置三省,增加宰相人数,从而削弱相权;宋朝设置三司和枢密院分割宰相权力,从而削弱相权。 材料5 唐宋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摘编自孙国栋《唐宋史论丛》 问题9:根据材料,分析发生“唐宋之变”的社会原因。 学生:唐宋时期,社会不断发展,政务复杂程度大大提升,对决策的谨慎性和科学性的需要大大提升。 教师:“唐宋之变”成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转折点在于宰相权力的重大调整,是适应经济发展中日益发展复杂的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制度变化,也同样带来了皇权的加强。“明清之变”同样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大节点,我们来看以下材料。 材料6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问题10:为什么钱穆说专制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但汉、唐、宋诸代不行? 学生:明清时期废除了宰相制度,不存在制约皇权的相权了,皇帝做到了独裁。 问题11:明清时期设立的中央行政制度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适应了当时怎样的需要? 学生:不具有决策权,只是协助或者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废除宰相制度之后,皇帝事务繁多,需要辅助皇帝处理事务的机构。 问题12:从“唐宋之变”和“明清之变”中体现出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学生:权力分配上,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教师:我们理清了君权与相权的分配后,还有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调整,即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我们来看课本的问题探究。 材料7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郡县论》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这两位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形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问题13: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学生: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关键。郡县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作用,适应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我们可以看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也不断加强,在适应古代国家治理的需要中而不断调整。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也是脱胎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而服务的。 【设计意图】 本学习任务是从 “唐宋之变”和“明清之变”出发,解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如何在古代中国发展演变的问题。因具体的政治制度基本在纲要之中已经有了叙述,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只是提供表格,帮助学生搭建起发展演变的大框架,自主梳理演变的过程。着重对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进行重点探究,设计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中央行政制度的特点,并且理解对当时社会需要的适应。加深学生对“制度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这一认识。 学习任务三:走向古今之变:探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得失 教师:中国政治制度的再一次重大变化则是在近代的“古今之变”,从秦朝所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走出,走向民主共和制度。那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系中故宫两千余年,应该如何评判?我们来看几个学者的看法 材料8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9 中国者,世界中濡滞不进之国也。今日之思想,犹数千年前之思想。今日之风俗,犹數千年前之风俗。今日之文字,犹数千年前之文字。今日之器物,犹数千年前之器物。虽然,有一焉,专制政治之进化愈积愈进。 ——梁启超《梁启超文集》 问题14:这些学者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判如何?为什么? 学生:持否定态度,孟德斯鸠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宣扬民主政治。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重要代表,同样要求中国废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材料10 因此要讲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需知道在此制度实施时期之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此种意见,我将称之曰“历史意见”。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所处的环境和需求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问题15: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得失? 学生:综合“历史意见”“时代意见”,客观辩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的需要,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发展到后期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使近代中国面临危机与挑战。 6.板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