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任务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3 19: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们选拔与管理
教科书 书 名: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叙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以及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认识近代中国官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能够叙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建立、发展的历程。 2.水平3-4学习目标:能够比较西方文官制度和我国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异同,认识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嫩沟通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认识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的特色;能偶认识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是随着时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能够体会制度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和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课前学习任务
根据预习提纲,阅读教材内容。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标志是什么? 2、清政府是如何进行选官制度改革的?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孙中山推动文官选拔制度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 2、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什么?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什么干部制度? 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干部制度改革有哪些表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对材料分层并标注关键信息。 材料一 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公法、刑律,以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类,听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四书义题二道,先《学》《庸》《论语》,次《孟子》,五经义题一道不拘何经,均遵依四子、五经原文命题。 ......经义始于北宋,当时程试之作,传者绝少。至明初功令四书五经经义,则已渐开八股体格。今宜参取讲义经说之意,以朴实说理明白正大为主。 ——1898年礼部颁布《遵议乡会试详细章程》 材料二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材料三 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因为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材料四 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民国时期文官考试的内容在总体上虽已趋于现代科学知识,却仍顽固地保留着传统科举制的残余。.......二是考试与任用的脱节,这直接影响了文官考试效能的发挥。三是党治与军治色彩的存在,个人因素的干扰,派系势力的抗拒等,也使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受到极大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绘制清政府选官制度变革的时间轴,并标注这一时期政治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任务二】
结合教材,整理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并完成表格填空
【学习任务三】
结合教材,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演变示意图
推荐的学习资源
1.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2.秦昊扬:《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912-1949)》,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3.刘海生主编:《中国近代文官制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