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科书 书 名:选择性必修1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认识到货币的演变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货币和世界货币体系是社会治理、国际治理的方式之一; 2.时空观念:能够以货币材质的变化为依据,梳理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整理归纳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3.史料实证:通过对文字、图片等史料的整理、辨析,知道中国货币材质从天然货币、铜铸币、纸质货币、明清白银货币化,新中国成立将人民币定为法定货币;探究材质变化的原因; 4.历史解释:通过对图片、文字等史料的分析,揭示中国货币材质变化、铸币权变化的趋势,以及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推动,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经济手段之一,货币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 5.家国情怀:知道中国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货币发展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国货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明白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全球联系不断加强,明确中国应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中国货币的发展。 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难点: 1. 货币在国家治理、国际治理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展示五元人民币、五英镑、五美元的纸币,并提问:这三张货币有什么共同功能? 生(预设):国家发行、交换媒介。 教师:货币具有经济功能,也具有社会治理的功能。本课从货币的社会治理角度展开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人民币、英镑、美元,引发学生兴趣,这三国货币也是本课讲解的重点货币,与课堂紧密结合。教师提问:三国货币有什么共同功能?从而导入本课的主要线索:从货币的社会治理角度学习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新课讲授】 一、中国货币的发展 (一)诞生之因 师:中国最初的货币是什么? 师:你能找出哪些证据证明你的结论? 师:为什么中国最初的货币可能是海贝?能否将“可能”去掉? 师:货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三个问题,完成货币产生原因的探究,明白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第二个问题设置,结合教材86页的思考点,以期达到对教材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该环节的设置渗透着对学生学习历史基本常识、基本研究方法的教学,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中外历史纲要(上)已探究“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朝遗址,史学界并未得到确切结论,运用这个所学解决“海贝”可能是中国最初的货币的问题。 (二)材质之变 师: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材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体现了中国货币怎样的发展趋势? 时间货币二里头遗址商朝—春秋秦、汉北宋元明清晚清国民政府新中国
【设计意图】课前已要求同学按时间顺序对中国货币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学生对货币发展的基本史实已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中国货币材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对教材内容的深化,为本课的主题:社会治理角度看货币的使用,展开教学做铺垫。 1. 纸币: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师:北宋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最早的纸币? 材料一:钱荒主要还是表现在基层市场的细碎性贸易中。铜钱向官府集中,同时在民间沉淀,又往海外流失,是导致钱荒的直接原因。宋代铜钱的钱面值(名义价值)小千其币材值(实际价值),导致铜钱不断退出流通领域,乃是造成上述状况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钱荒”成因再探》 (1)宋朝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会出现“钱荒”? (3)宋朝政府的解决办法? (4)“铁钱”的流通有何弊端? (5)纸币的出现和流通的技术条件? (6)宋朝时 “纸币”的流通,有何作用? 【设计意图】纸币的出现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货币史的一次革命。将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作为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纸币出现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对货币经济功能的深化理解。 2.纸币:明朝中后期,一度中断 师:明中后期,纸币为何一度中断? 材料二:明朝实行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明朝中期,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明中后期,纸币为何一度中断的主观因素? (2)明中后期,纸币为何一度中断的客观因素? (3)明中后期,纸币为何一度中断的根本原因? (4)纸币到白银货币化的变化说明,如何才能发挥货币的社会治理功能? 【设计意图】明清时期,纸币一度中断,金属货币白银重新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该现象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货币领域的反映,包括海外贸易;另一方面,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纸币是超越时代的产物,政府还不足以正确控制纸币的发行和使用,极易造成纸币的泛滥,引起国家财政系统的崩溃,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如元朝末期滥印纸钞。通过对该历史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政府要发挥货币的社会治理的作用,要充分深刻认识货币规律,控制货币发行量。 3.纸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货币 师:人民币成为稳定货币的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开展“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人民币保卫战”。新中国政府还采取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稳定货币。 ——温铁军等《土地改革与新中国主权货币的建立: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 (1)首批人民币发行时间? (2)当时中国的法定货币时什么?已有法定货币,为何还要发行“人民币”? (3)人民币何时成为法定货币? (4)同为纸币,为何人民币能成为稳定的货币?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人民币站稳脚跟? (6)人民币发行坚持什么原则? 【设计意图】近代中国货币的发行,重新使用纸质货币。在人民币发行之初,中国的法定货币是金圆券,彼时中国正在经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人民币发行之后,地位始终稳定。教师进而设问:同为纸币,为何人民币能成为稳定的货币?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该环节以人民币为抓手,调动学生已知、所学,依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理解经济发展水平是货币的稳定决定因素,政治稳定为货币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实现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铸币权之变 师:秦朝时,铸币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预设):统一货币,国家发行。 师:秦统一货币,体现了中国货币怎样的发展趋势? 生(预设):多元货币→统一币制。 材料四:汉初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也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两大藩国铜山盛布。 ——摘编自张金《最美的中国文化: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 (1)汉朝初年铸币权有何变化? (2)铸币权下放私人手中,汉初货币出现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的解决办法? (4)有何政治意义?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基于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化。秦朝铸币权的统一是巩固国家统一的经济手段之一;汉朝铸币权从地方收归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通过秦汉两朝铸币权的变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货币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呼应本课的设计主题:从社会治理角度理解货币的使用。 (四)货币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师:货币在社会治理中有什么作用? 生(预设): 1.巩固国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古代) 2.有利于商品交换流动和各地经济交流 3.货币符号化,凸显政治宣传作用 4.促进民族交融 5.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国家认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二)材质之变、(三)铸币权之变,两个环节的补充。货币除了具有经济功能、促进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之外。展示部分中国货币,帮助学生理解货币在社会治理中还有传播文化、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国家认同等功能。通过本环节的设置,增强学生对国家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时间货币趋势结论二里头遗址海贝、仿制贝天然货币 ↓ 人工货币 多元货币 ↓ 统一币制 地方私铸 ↓ 收归中央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政府要充分深刻认识货币规律,控制货币发行量; 3.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政治稳定是坚实基础 4.货币在社会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商朝—春秋铜铸币秦、汉半两钱、五铢钱北宋出现交子,与铜钱兼行元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明清铜钱、纸币并行;白银货币化晚清开始铸造银元国民政府银元、法币、金圆券、银圆券新中国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过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也是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之一,中国货币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货币起到了重要的社会治理的作用。随着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促使世界货币体系的诞生。世界货币体系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了国际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世界货币体系 师:近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预设):世界货币体系进程分为三个阶段: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特征是主要货币多元化,浮动汇率。 (一)金本位制 师:什么是金本位制?特点? 材料五:在工业革命的助推下,英镑要迫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在法律上承认了把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 ——摘编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金本位制的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世界角度) (2)为什么以“英镑为中心”?(英国角度) (3)金本位制的形成有何作用? 材料六: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宣布停止国内的黄金交易;3月10日下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4月5日,罗斯福发布行政命令所有金元、金条或黄金证券,均须交给联邦储备银行,兑换成其他硬币或纸币;4月19日,美国财政部又宣布不再发放黄金出口许可证。 ——摘编自刘英《论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政策》 (1)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出现了什么变化? (2)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3)金本位制的崩溃产生了什么影响? (4)二战后,为了协调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特点?影响? 【过渡】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前提是美国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日本迅速崛起,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也在发展,世界贸易繁荣。同时,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损耗了大量资金,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加上7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最终在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固定汇率逐渐被浮动汇率取代。 (三)当今世界货币体系 师:当今世界的国际货币现状? 生(预设):浮动汇率;美元仍占据最大权重,是主要货币;欧元、日元、人民币影响在上升。 师:中国在“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努力? 【设计意图】这是本堂课的第二部分,借助世界货币体系,看货币在国际治理中的作用。通过本环节的设置,一方面使学生理解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货币体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对货币支付需求变化的反应,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保障国家贸易、世界经济稳定、有序的发展,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是世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本环节分为三部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今世界货币体系。尤其是第三部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货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明白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全球联系不断加强,明确中国应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 【课堂小结】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