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年 级:高二 学 科:历史(统编版)
梳理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并分析变化原因
学习任务1:
知道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方面的重要措施及功能
学习任务3:
了解历代基层管理组织及其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学习任务2: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
户主
住址
承担的赋役类型
家庭人口
财产状况
明朝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明朝户帖
明朝“黄册”
“黄册关系国计至重,天下钱粮徭役根本于此。”
——明朝赵官等编著《后湖志》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秦献公时期:“为户籍相伍” ——《史记》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
(一)战国时期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二)秦朝
里耶秦简户籍簿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三)汉朝
“汉代继承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
——吴钩 《户籍上的中国》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四)两晋
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五)隋朝
“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隋书·食货志》
晋至隋分合表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六)唐朝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作“团貌”的程序。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验年龄和相貌,记录有人户的肤色、身高、面部等特征……验查无误之后,便根据年龄大小在户籍档案上注明“黄小中丁老”……唐代户籍制度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
——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七)宋朝
思考:宋代户籍制度发生的变化与变化原因?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八)元朝
“(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种“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的户计,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
——黄清连《元代户计制度研究》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九)明朝
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明朝户帖
明朝“黄册”
“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十年攒造黄册、以定赋役,核隐漏,清逃亡,法例甚详,具列于后。”
——《大明会典》卷二十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十)清朝
“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
思考:乾隆年间停止户籍编审的原因是什么?该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呈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人头税、田赋、徭役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丁税为主
地税为主
赋役制度
户籍制度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秦汉时期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结合材料,思考:清朝保甲法的实施原因与作用?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材料一 “隋唐在318年中,较大的自然灾害有515次。其中旱灾134次,水灾120次,地震55次,蝗灾35次,疫灾17次。”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材料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
材料三 “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墨子 七患》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隋炀帝时期的“含嘉仓”
朱熹创建的社仓
汉代彩绘木鸠杖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编制管理户籍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
乡里等基层组织是社会治理的立足点
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有利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