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中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教科书 书 名: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2.现代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教学难点: 1.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以三则美国社区的材料导入 提出两个问题:社区是西方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位,西方的基层治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学展开: 学习任务一:掌握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演进过程及特点 接下来按照对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按照不同时期进行讲授 古希腊:村社自治 设置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主要机构是什么,有何特点? 学生答:(1)机构: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2)特点: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西欧封建时期之---行会(商会)自治 首先根据三张图册上的图片分析西欧封建时期的背景:封君封臣制度(政治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经济基础)、信仰时代--基督教文明(思想文化)。得出结论: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基层单位 设置问题思考:根据教材(P105)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庄园的基本情况。学生答:基层单位:庄园 管理者:庄园主或管家 职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判 特点:在政治上,相对独立。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在经济上,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买。 提供图册地图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和材料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 得出结论:城市兴起,获得特许享受不同程度自治,实行行会(商会)自治 展示四幅基督教贯穿人们生活的仪式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它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比庄园、城市、基督教会不同的社会治理,得出结论: 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西欧近代时期 展示图册地图 1648年的欧洲 介绍背景: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图表介绍英国、美国、法国此时基层治理发展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近现代城市基层治理面临哪些挑战?学生答:工业化、城市化新的问题出现(失业、贫困、养老、环境污染等) 点出背景:①工业革命的发展;②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增多;③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促使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继续追问:如何应对? 学生答:措施:把城市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引导学生思考:二战后所提倡的社区治理和过往基层自治有何异同,为什么要提倡社区治理? 学生答:异同: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服务,还可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原因: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教师补充: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越来越多地提供公共服务,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根据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程度的差别,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如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建共管;政府主导型,如新加坡,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总结提升: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归纳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1)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2)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围绕地方自治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进行,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 (4)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得出学习聚焦结论: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 学习任务二:了解并对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各个国家的产生和实行情况
提出图册 1908年伦敦贫民住宅和材料撒切尔夫人的讲话,点出主题:西方社会的“减震器”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提出材料,根据材料设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农业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表现。 学生答:教会、行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师补充:“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提供材料《伊丽莎白救济法》,点出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劳工与资本家的矛盾逐渐显露。社会救济制度开始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时间顺序教师逐一讲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提供材料,设置问题思考:问题探究:根据史料,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 学生答:新变化:①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收入多。④20世纪80年代,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提供图册地图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教师配合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提供图册图片社会保障卡及课本学习拓展材料,设置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评价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学生答:(1)积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局限: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导致效率低下。 教师过渡:那么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又迎来怎样的发展。 根据时间讲述: 1951年初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条例》发布 1978年渐成熟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2018年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和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均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 得出结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探究:结合西方福利国家发展历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方向 提供材料: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再分析我国目前的优劣势 提供问题思考:基于西方福利国家发展历程和我国国情,同学们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有何看法?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树立正确观念,福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整个国家进步的标志,对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尤为重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中“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举措。 制定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合理的保障水平。 从有限适度的保障水平开始, 继而再通过经济的发展逐年扩大覆盖面、逐渐提升保障水平。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在享受社会福利待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时注重城乡之间的均衡再分配, 对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总结提升: 配合图示结构讲解,最终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点明学习聚焦: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教师最后提升: 基层治理、社会保障与每个人休戚相关,从古至今个体逐渐被“发现”,个体越来越成为“人”,突破少数人的民主,不再被宗教、地主剥削和压迫,基层治理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社会保障的进步愈发使每个人有尊严的活着。马克思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观,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再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促进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崇高目标,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奋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崇尚公平公正。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