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年 级:高 二 学 科:历史(统编版)
扬州“菜园子”直通杭州亚运会“菜篮子”
“杭州亚运会期间,我们将保障番茄、黄瓜、辣椒的供应,总量超过20吨,为此,我们制定了计划和预案,在盛会期间肩负起国资担当……目前三江公司已经成立专班,严格执行专供食材食品安全标准。”
——三江公司
1 “分散”的世界
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
3 “一体”的世界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2 “交流”的世界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的外传;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思考:
根据教材导语并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彼此临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交流为主
(甲)两汉两晋,从陆路引入的种类,多数用“胡”字标明。
(乙)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的,多半用“海”字标明。
(丙)南宋、元、明,用“番”字表示从“番舶”(外国海船)带来的。
(丁)清代用“洋”字标明。
——石声汉《中国农学遗产要略》
一、“分散”的世界
1400年后……地球的海洋和沙漠不再能够把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隔离开来。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植物、动物和病菌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回顾:纲要下第7课)
人口迁移
物种交流
疾病传播
商品世界性流动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物种交流
探究:指出两幅玉米图有何差异?分析其原因?
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称包谷。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二、“交流”的世界
传入地区 传入路径 推广
欧洲
中国
由西班牙、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
·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
·明朝时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
·鸦片战争后遍及全国。
玉米的外传概况(根据教材整理)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二、“交流”的世界
【学思之窗】课本第9页: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材料二认为是广东凤冈陈氏家族(陈益)从越南引入
材料一认为是福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
二、“交流”的世界
学习任务一:结合教材,梳理美洲物种的外传概况,并概括其特点。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粮食作物 马铃薯
甘薯 蔬菜作物 番茄
辣椒
二、“交流”的世界
观赏植物→食用植物
个别地区传播→广泛传播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粮食作物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蔬菜作物 番茄 ·西班牙传入,最初作为观赏植物 ·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 ·18世纪末改良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明万历年间引入,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辣椒 ·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二、“交流”的世界
学习任务二:结合教材,梳理欧亚农作物传入美洲的概况,完成表格。
◎地图出自:选择性必修二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8页)
农作物的推广 类别 物种 影响 禽类的推广 物种 影响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类
二、“交流”的世界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农作物的推广 类别 物种 影响 禽类的推广 物种 影响
粮食类 小麦、大麦、水稻 小麦: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鸡、牛、驴、马、猪、羊等 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农业发展
水果类 苹果、葡萄等 蔬菜类 黄瓜、豌豆等 经济类 甘蔗
二、“交流”的世界
思考:结合地图和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地图出自选择性必修二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6页)
欧洲主导;
范围:全球性(广)
种类:丰富性
交流:双向互补性
结果:双重性
二、“交流”的世界
学习任务三:结合材料与课本,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中国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一体”的世界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是稻、麦、菽、粟等五谷杂粮。这种作物结构,在美洲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引进和传播后,迅速发生了变化。玉米、番薯、马铃薯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的供应量……盈余出售,使玉米、番薯、马铃薯等成为可用来交易的商品,……并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而流民为此大量垦荒种植,对既往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一)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积极影响
①中国:玉米丰富了粮食种类,扩大了种植面积。
②非洲:玉米使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③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增长。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三、“一体”的世界
(一)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积极影响
2.丰富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①马铃薯在欧洲种植、小麦在北美推广,改变食物结构、丰富食物种类。
②用作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深刻影响人类日常生活。
①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对外贸易。
②中国:玉米投入市场出售,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三、“一体”的世界
(二)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消极影响
①美洲:食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
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原始森林
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②中国: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1.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挑战。
2.外来物种入侵危及当地生态平衡
3.物种的流动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
◎福寿螺
三、“一体”的世界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1.结合教材第11页的【历史纵横】,阐释“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2.结合课本知识,提炼信息,以“物种交流与世界文明”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