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3 23: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能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解释商业贸易起源的原因能借助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梳理古代世界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脉络,叙述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贡献,概括古代商业贸易活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能结合考古资料有条理的叙述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和发展。能分析图文材料,联系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历史,解释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教学难点:1. 古代商业贸易的特点。
2.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我是来自绍兴市上虞区城南中学的李老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历史课堂。今天我们一起从交换的商品、开放的市场、创新的金融三个角度学习古代的商业贸易。展示图片 《贸易打造的世界》今天商业贸易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这本书所言,今天的世界是贸易打造的世界。那么古代的商业贸易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哪?我们一起探究学习。【讲授新课】一、交换的商品 探究一:古代商业贸易是如何起源的?展示地图:农耕和畜牧业的起源与传播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所学内容,我们知道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和传播开来,当人们要求质量更好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时,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社会分工。生产力的提高也出现了剩余产品,以及支配剩余产品的私有制,当我们想用自己的好产品换取别人的好产品时,各地区便出现了互补余缺的物物交换,在此基础上商业贸易逐步产生和发展。思考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左图是古埃及女王的船队从蓬特经由红海返航的情景,右图是《清明上河图》(局部)场景。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古代埃及,古代中国的宋朝商业贸易都十分繁荣。过渡:其实在古代主要的文明区域都出现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局面且各具特色。人们通过商业贸易,交换自己所需的物品,交换是商业贸易的本质,由于交换的需要,部落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二、开放的市场探究二:从城市探究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的古代的商业贸易发展历程结合同学们课前梳理的古代商业贸易发展历程,我们重点来探究学习我们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发展情况。在古代中国,市是人们进行商业贸易的主要场所。市里专门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出现在商朝。这一时期商业活动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贵族衰落,工商食官的局面被突破。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过渡:从隋唐到两宋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作为商品集散的重要场所,城市见证了商业的繁荣。展示:唐代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图,《唐会要》《宋会要》节选史料思考2: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宋代东京城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商业贸易有何新发展?唐代长安城的布局中,居民区的坊与商业区的市是分开的,实行严格的坊市分区制度。宋代东京城的布局中坊市分区已消失。在《清明上河图》中居民区临街设店的场景也佐证了这一点。 唐代商业活动除了受坊市分区制度的限制外,市的开放还有时间的限制。而到了宋代以后制约市发展的时空限制都被打破了,城市的开放使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过渡: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展示: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明清时期的主要商帮贸易方向图思考3:请结合图片和教材,分析明清商业贸易有何新变化?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一些地区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兴起,我们称之为商帮,他们的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如徽商、晋商。过渡:从工商食官的打破到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再到民间商帮的兴盛,商业贸易不断突破限制,日益开放,在促进国内商业贸易繁荣的同时也带动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商业贸易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丝绸之路。 探究三:从丝绸之路探究古代商业贸易通道的扩展展示:丝绸之路地图,汉代鎏金铜马,玻璃水注,《群神宴》图片思考4:请结合地图和教材,指出丝绸之路联通的区域?描述其间商品交换的情况?并概括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作为重要的商贸通道,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北非地区,国外的奇珍异宝诸如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玻璃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大量出口。商业贸易通道的连接使得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商贸规模不断扩大。丝绸之路也成为了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示:《明会典》记载的明前期进口货物情况,广州十三行图片思考5:请观察材料信息,分析明清时期商业贸易有何新变化?从表格数据可知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量、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统治者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朝贡贸易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府对朝贡贸易国皆倍偿其价,意在显示中国富强。清政府时期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后又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代理,至此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通道渐趋萎缩。 过渡:我们再来看考古发现的南海1号沉船,这艘南宋时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事远洋贸易的古船,载有数万件商品。作为实物史料,它见证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商业贸易规模和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商品受损,价格突变带来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情境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积累的商业贸易经验思考,古代商业贸易又该怎样规避贸易风险,推动贸易发展?从同学们的讨论情况可以发现,同学们和古代的商人们一样,都具有经商致富的头脑,都想到了创新商业贸易的媒介,比如推动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等。创新的金融探究四: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展示:在中国出土的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思考6:同学们请看,图片所示的是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它们大量出现在中国可以佐证什么历史现象?货币的产生对古代商业贸易有何影响哪?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大量出现在中国可用于研究说明此时通过货币媒介,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及西方国家的商贸往来频繁。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同时也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过渡: 我们在来看信贷的发展,信贷简单说就是信用借贷的简称,结合同学们自主学习梳理的古代的信贷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古代的信贷发展历史悠久,在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希腊以及古代中国都出现了借贷的经营。我们重点看下中国唐宋以来的信贷发展情况。中国的信贷业务在唐宋以来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也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唐代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展示:《新唐书·食货志》节选史料思考7: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飞钱出现的背景?并概括其影响?唐代商品经济发展,金属货币供给不足,商人随身携带大量钱币不方便而且还不安全。唐宋时期便出现了汇兑券,商人凭汇兑券异地取钱而不必运输,钱无翅而飞,故曰飞钱。飞钱的出现缓和了金属钱币的不足,减轻了商人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推动了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唐宋时期当铺成为独立金融机构,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明朝中期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朝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有一定的金额,由钱庄来负责兑现,可以代替现金流通。明清商帮的发展也促使票号出现,进一步推动商业贸易的繁荣。商业贸易媒介的创新还有商业契约的出现。契约实际上就是商业合同。商业契约的出现历史悠久,在主要文明区域广泛使用。展示:《石染典买马契》过渡:我们重点从这份出自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的唐代契约来学习古代契约的发展内容。这份唐代契约记录了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笔马匹与丝绸的交易情况。思考8: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唐代人们是如何签订商业契约的?概括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类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可以从契约中看到,唐代商业契约的签订,买卖双方将交易物品及特征、交易双方人名、交易价格、担保人、交易时间等信息都确定下来。这样契约的签订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利益,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使人们形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小结:展示本课思维导图商业贸易起源于人类交换的需要,最初只是地方性活动,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伴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出现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这些又反过来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商业贸易既是文明的产物,也推动了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我国目前倡导的“一带一路”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表现。“一带一路”的倡建,使沉寂了数百年的丝绸古路又再次繁荣,这条商路也必将再次见证一个大国的伟大复兴!课后学习拓展: 浙江的商业贸易发展历史也很悠久,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我们的经济该如何发展?请同学们搜集资料,结合本课学习内容,以小论文形式展现浙商的发展历史,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