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轮复习学案
【学习聚焦】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
文明扩展与帝国形成的条件:
农耕文明区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经济相对发达稳定,这为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可能性)
农耕文明区多在大河流域为治理河水的泛滥,农耕文明区大多实施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为扩张提供了政治保障。(可能性)
(3)农耕文明对耕地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必要性)
古代世界的帝国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疆域范围 兴起于___________,征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 在灭亡____________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地跨________________三大洲的大帝国。 先征服了__________,接着向________地区扩张,把整个_______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统治概况 ①中央: 制度 ②地方:实行 ③建立统一税收体系,统一货币。 ④改进驿站制度,修驿道。 ①继承 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 ; ③推广希腊文化。 ①政体: 共和制→共和制 ②基督教兴起,4世纪成为国教
衰亡 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4世纪末帝国分裂,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相同点:
版图范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建立途径:武力扩张,军事征服;政权特点:政治集权;依靠军队、官僚体系维持;衰亡原因: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冲突
※补充:罗马法的发展(见选必1《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产生于罗马王政时代(BC8世纪中-BC6世纪末),是古罗马人世代相传的不成文的法律(传统的风俗习惯)
2.成文法:公元前450年左右,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罗马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2)进步性: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3)局限: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二、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公民法(市民法):产生于罗马共和国早期(BC6世纪末-BC前3世纪中叶)
(1)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用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只有罗马公民才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2)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3)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2.万民法:罗马共和国晚期到帝国时期
(1)产生背景: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对外扩张,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出,原有的公民法不适应新的需要。
(2)适用对象: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一切自由民)。
(3)内容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BC2世纪开始,授予一些法学家以解释法律的特权,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没有明确的规定时,按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
(4)进步性:万民法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三、《查士丁尼法典》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汇编的《查士丁尼法典》(《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四、西塞罗和自然法
(1)西塞罗是古罗马“自然法之父” 。
(2)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3)自然法的核心理念是人人生而平等。
五、古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1)对罗马:维系了罗马的持久统治
①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法的实施激发和调动了平民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积极性。
②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①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
②罗马法中蕴藏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和原则(如“不告不理”“无罪推定”等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中国古代法律与罗马法律的差异
1、中国古代法律:礼法结合,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民刑不分、以刑为主,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完全以官方为主导;深刻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
2、罗马法律:罗马法律是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从法律形式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私法发达,法学家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具有官方效力,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古代的文明交流
【重点探究】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形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的条件
(1)古西亚:两河流域土地肥沃,三面均无险可守,周围众多的游牧民族经常入侵,逐鹿于这块肥沃的土地,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体现为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同时,这些民族迁徙和入侵也带来了新的活力。两河文明就是在这些民族相互影响、互相继承、共同创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古埃及:尼罗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埃及文明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尼罗河定期泛滥但很准时,泛滥而不成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促使埃及较早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3)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发展。雄伟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等无不展现出自然的强大力量。因此,生活在古代独特地理环境之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有普遍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催生了宗教的产生,使其形成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
(4)古代希腊: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环境与铁器时代生产力相结合,造成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城邦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特征,雅典民主政治成为城邦民主的典范。
总之,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格局
(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古代东方地域特征为大河文明,经济上体现为农耕经济发达,政治上多实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罗马的地域特征为海洋文明,经济上体现为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律制度化。
(2)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图1、图2 可用来说明( )
图1 苏美尔人的壁画 图2 古埃及建筑
A.亚非文化的统一性 B.农牧文明的交融性
C.各国重视文化传承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古埃及国王森沃斯列特一世出生名字的写法是是国王的头衔“拉神之子”,国王的名字被框在一个椭圆形中,椭圆的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意谕法老是神佑护下的大地之主。这表明古埃及( )
A.全国土地掌握在国王手里 B.拉神被民众奉为众神之主
C.国王借助神权来维护统治 D.象形文字的发展日益成熟
3.下图是某学者著作《世界通史》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二章 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古埃及文明 第四章 印度河畔的黎明 第五章 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
A.辉煌的古罗马文明 B.好为征战的波斯帝国
C.神秘的古玛雅文明 D.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
4.希腊古风时代大多数殖民地都是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采用创始神话和语言、食物、教育、宗教、体育、戏剧等,使这些地区保持了强大的希腊特征。这表明古代希腊殖民( )
A.促进了文明间交流互鉴 B.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
C.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D.子邦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5.如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人物及著作 评价
美国军事史学家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 没有亚历山大的天才,希腊人就不可能征服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对突击骑兵的出色运用,对征服行动所依靠的战术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贡献
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史》 他是历史上播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希腊文化通过视觉、文字等形式向非希腊地区传播已经有好几百年了…亚历山大加速了它的传播,并且使之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使得这种传播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
中国学者李春元《外国历史名人传》 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亚历山大并不是“超人”,不应该将其理想化。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远征东方的胜利,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是当时的时势造成的
A.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 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 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6.黏土在古代两河流域广泛用于修建城市、制作陶罐,还可用于书写文字。约公元前3100-公元前3000年的一块黏土板(图)上记载了啤酒和政府机构的诞生。这说明( )
A.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特质 B.苏美尔出现众多城市国家
C.文字是传承文明的主要形式 D.古代文明发展具有相似性
7.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的21年(117—138年)里,一大半时间在帝国各处游历,欣赏自己的天下。他还主持发行了一套“行省币”,如下图(正面是皇帝像,背面瘦脱相的神兽河马是行省的拟人化象征)。哈德良的举措( )
A.有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B.反映了行省制度初步建立
C.开创了用皇帝头像铸币时代 D.说明了罗马艺术源远流长
8.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9.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
A.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 B.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10.古代印度人发明的0到9的十个计数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据此可知,以上历史现象体现的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文明交流 C.风俗差异 D.文化冲突
11.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斯芬克斯的传说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也常见于西亚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但在各文明神话中的形象和含义都有不同:古埃及神话中,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在西亚神话中,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公牛,是王宫的守护神和国王权力的象征;在希腊神话中,它却变成会扼人致死的怪物,代表着神的惩罚。古代世界文明中关于斯芬克斯形象的不同描述反映了( )
A.古代世界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 B.古代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西亚文明等与埃及文明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差异决定文化的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邦是政治共同体,每个城邦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农村。有公民大会、议会和行政官员。这是所有希腊城邦的共性。雅典城邦作为自由人的共同体,它的强盛与公民的自由和幸福息息相关。大约公元前八至七世纪,雅典人对这种具普遍性的城邦局势作出了创造性反应,在克服贵族与平民的剧烈冲突、克服过渡时期社会变化导致的混乱、暴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冲突,而且要寻求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通过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和使所有公民轮流参加陪审团而扩大了参与,拓宽了政权基础;每个公民有向陪审团申诉的权利,既对个人身家性命等权益提供了保护屏障,同时也遏制了公共权力的专横。
——摘编自肖雪慧《古希腊的政治遗产》
材料二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他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2年中,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他的东征,让希腊文明开始步入亚洲大陆,又让古老的亚洲文明在西方重新焕发出光彩,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此,优美而富于表现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引领了亚洲人的审美,而来自东方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奠定了西方科技进步的根基,更有一条条如丝绸之路一般的道路横贯于亚欧之间。
——摘编自徐翠芬《谁倒在了亚历山大的铁蹄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政治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西亚和北非)。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图1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战车,图2是古代埃及创造独特的金字塔等建筑,这表明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文明的多样性,排除A项;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都是农耕文明,排除B项;材料反映文明的多样性,未涉及国家重视文化传承,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埃及。据材料可知,国王被认为是神佑护下的大地之主,体现的是国王借助神权来维护统治,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全国土地是否掌握在国王手里,排除A项;材料描述国王是“拉神之子”,没有体现出拉神被民众奉为众神之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象形文字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主要包括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缺少西亚文明,故第二章可填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D项正确;罗马文明晚于希腊,排除A项;波斯帝国晚于西亚文明,排除B项;玛雅文明是独立性较强的美洲文明,发现较晚,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保持了强大的希腊特征”可知,希腊殖民促进了希腊的政治和文化传播,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文化通过海外殖民得到了扩展,没有涉及其他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据材料“腊古风时代大多数殖民地都是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模式上,与民主政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海外殖民形成的城邦是独立的国家,并非拥有“一定自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彻·琼斯认为亚历山大是杰出的军事家;保罗·卡特利奇认为亚历山大传播了希腊文化;李春元则认为亚历山大取得的胜利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关。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历山大大帝进行评价,因此,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A项正确;遵循一定历史观的条件下,历史研究可以形成统一结论,且对于一些特定问题,史学界也有统一认识,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与学者素养无关,排除C项;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明产生时期(两河流域)。据材料“黏土在古代两河流域广泛用于修建城市、制作陶罐,还可用于书写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存在大量的黏土,而黏土又在两河流域文明中广泛应用到城市修建、日常生活用品制造和书写文字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特点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古代两河流域又城市修建和政府机构诞生,但据材料不能得知出现了“众多城市国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黏土用于文字书写,不能得知文字是传承文明中的“主要形式”,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没有涉及其他文明,不能得知古代文明发展的相似性,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7——138年(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货币上铸上国君头像,货币的流行有助于促进各地对罗马帝国的认同,以此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A项正确;货币铸像不能反映行省制度是初步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铸像的比较信息,无法判定最早,排除C项;“罗马艺术源远流长”指的是影响后世,材料中没有对未来影响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非)。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麦吉多出土了埃及的象牙制品,且象牙制品上雕刻了小亚细亚的符合,由此可以看出埃及和赫梯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排除A项;波斯帝国建立时间公元前55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梯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地区属于亚洲,埃及属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亚历山大东征在保有原来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当地文化,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C项正确;“东方各国人民”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亚历山大东征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维护帝国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于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只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古代印度人发明的0到9的十个计数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可知,古代印度的数字,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体现出文明之间的交流,B项正确;民族交融体现的民族共同体内部的交流、融合,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文明之间文化的交流,并不是风俗差异,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文明交流,并不是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在西亚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也有斯芬克斯的传说,但它在世界各文明神话中的形象和含义有所不同,说明古代世界文明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变化,呈现自己的特色,A项正确;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多元的特征,但没有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排除B项;题干中的古埃及文明、古西亚文明、古希腊文明起源于不同文明,非一脉相承,排除C项;地理环境差异不能决定文化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12.(1)特征:以城邦为基础;体现公平正义;主权在民;注重保障公民权利及对公共权力的遏制。
(2)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希腊化的世界”和“希腊化时代”;为西方科技进步奠定基础;促使了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促进了民族交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一“城邦是政治共同体,每个城邦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农村”可得出以城邦为基础;根据材料一“在克服贵族与平民的剧烈冲突、克服过渡时期社会变化导致的混乱、暴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冲突,而且要寻求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可得出体现公平正义;根据材料一“通过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和使所有公民轮流参加陪审团而扩大了参与,拓宽了政权基础”可得出主权在民;根据材料一“每个公民有向陪审团申诉的权利,既对个人身家性命等权益提供了保护屏障,同时也遏制了公共权力的专横”可得出注重保障公民权利及对公共权力的遏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还包括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二“他的东征,让希腊文明开始步入亚洲大陆,又让古老的亚洲文明在西方重新焕发出光彩,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可得出促使了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二“优美而富于表现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引领了亚洲人的审美”可得出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希腊化的世界”和“希腊化时代”;根据材料二“而来自东方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奠定了西方科技进步的根基”可得出为西方科技进步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二“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