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19:0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教学过程
导读篇章页,明确单元目标
出示篇章页,自由读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请打开课本翻到篇章页,读一读,你了解了什么?
生: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师: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师:怎么读小说?
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情节、环境、人物也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揭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微型小说《桥》,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
出示第一组:清瘦 沙哑地喊 冷冷地说
指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
出示第二组:惊慌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指生读
师:你也把它读准确了。第三组谁来?
出示第三组:咆哮 狞笑 呻吟 放肆 势不可当
预设一:你把势不可当读准确了。出示势不可挡,有提手旁的读作dǎng。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预设二:势不可当:读作当dāng,出示势不可挡,有提手旁的读作dǎng。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那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把它送回句子里,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理解:山洪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什么?
生:第一组是写老汉的,第二组是写村民的,第三组是写洪水的。
师:你真厉害,马上就发现词语的规律了。
预设:
师:这位老汉是什么身份?
生:是党员。
师:也是一位?
生:也是一位党支部书记。
师:我们亲切地称他为老支书。
师:那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生:洪水来临时,老支书指挥村民过桥,最后牺牲了。
过渡:那为什么洪水来势如此凶猛呢?它又是怎么变化的?
3.出示学习活动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雨、山洪、桥的句子。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
(出示句子)
师:读读这些句子。你发现洪水为什么这么凶猛?
生:雨大。
师:你从哪里读到雨大?
生:像泼,像倒。
两个词就是一句话。雨多大,多猛。你来读。
生读。
师:泼得再快些,倒得再猛些。
生再读。
师:短而有力,就是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
全班齐读。
洪水又是怎么变化的?
生:由小变大再变小。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些变化?洪水起初是?
生:咆哮着,势不可当。你来读。
师:咱们换一种读法,这个句子有四个分句,请四位同学来读。
四个学生读句子。
师:你们说说,什么感觉?
预设一:你感受到洪水的凶猛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把洪水咄咄逼人的气势读出来。问题出在哪里呢?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
(出示渐强号)
师:你看,洪水越来越……生接凶猛,速度越来越……生接快,声音越来越……生接响。
咱们再来读。
请三个学生读前三个分句,全班齐读最后一个分句。
师:洪水一来就这么势不可当。紧接着呢?
引导:涨到一米高、没腿深、窜上来、爬到胸膛、五天后才退去。
师: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人们怎么样才能逃过这洪水?
生:过桥。
师: 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生:窄窄的。
生:摇摇欲坠的。
师:洪水越来越凶猛,这座窄窄的木桥时刻都可能被冲塌。你感受到什么?
生:情况危急。
师:从对雨、山洪、桥的描写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山洪来临,情况多么危急。
师:借助这些句子,你能完成这幅鱼骨图的第一行吗?你看看“山洪来临”“水冲桥塌”它是怎么概况出来的?
生:根据句子。
师:山洪来临到水冲桥塌,你还发现什么?
生:洪水越来越大。
师:它就是根据这些描写雨、山洪、桥的句子,把洪水越来越凶猛的过程概况出来的。请同学们也用这种发现来完成鱼骨图第一行。
生:洪水泛滥。
生:洪水肆虐。
生:洪水逼近。
师:这些词语都很好。(板书洪水肆虐)
生:洪水退了。
生:洪水退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发现什么?
师:同学们发现了第一行都是关于雨、山洪、桥的,在小说中,我们叫环境。环境也可以成为小说的一条线索。
师:当山洪来临时,村民们是怎么样的呢?
生: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师:你感受到人们当时?
生:惊慌失措。
(板书:人们惊慌)当洪水来临时,人们惊慌。洪水肆虐时,老汉却组织村民过桥。直到水冲桥塌,……
生:父子牺牲。
师:洪水退去后,
生:来祭奠父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发现了第二行都写什么吗?
生:事情。
师:在小说中,我们称之为“情节”。
这张图,横着看,第一行是环境的变化,第二行是情节的推进。还可以怎么看?
生:竖着看。
师:竖着看,你发现什么?
生:环境和情节有关系。
师:在小说中,环境和情节相互联系,塑造人物。面对洪水,老汉有怎么的表现呢?
聚焦情节中的言行,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学习活动三
默读课文第1到13自然段,面对洪水,老汉有怎么的表现呢?圈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出示7--13段)
2.预设一: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他像一座山。山给你什么印象?
生:高大。
师:洪水没腿,老汉像山一样站在水中,临危不惧。他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山一样沉着镇定。在灾难面前,他也像山一样可靠。
3.预设二:“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呢?
生:……
师:你来读。
出示句子比较: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这座桥很窄。大家请排成一队,不要你挤我我挤你。”
师:你觉得老汉这样说行不行?意思也是一样的。为什么?
生:情况危急。
师:谁能把这种危急读出来。
指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老支书急群众所急,临危不乱,镇定指挥,他是群众的主心骨呀。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出示句子比较: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
师:那这么说呢?
师:在生死抉择时,身为一名党员,老支部书记毫不犹豫地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
师:这是怎样的一位党支部书记?
生:大公无私、一心为民、舍己为人……
师:群众在先,党员在后。一起读。
指生读。
师:多么舍己为人的一位好党员。我们再来读。
生齐读。
预设三: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老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是党员就应该一心为民。
师: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
生:……
师:这句冷冷的话有怎么的威力?
生: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师:这是多么有威严的一位党支部书记啊。
指生读。
齐读。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中认识了一位舍己为民、大公无私的老支书,他在洪水来临时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地指挥村民过桥。也感受到了雨、山洪、桥这些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下节课,我们再去学习老支书洪水中的表现,进一步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