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辽宁专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2全册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高二下·河南郑州·期中)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进行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如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图中I~Ⅲ区域( )
A.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
2.反季节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层级性 D.开放性
3.云南的反季节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外调路线,其中,夏季的种植区与外调区搭配正确的是( )
A.Ⅲ“云菜入甘” B.Ⅱ“云菜入粤
C.I“云菜入辽” D.Ⅲ“云菜入桂”
【答案】1.D 2.A 3.B
【解析】1. 区域一般分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的划分则综合了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内部自然特征不可能完全一致,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B错误;一般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A错误;图中Ⅰ~Ⅲ区域属于同层次的不同区域,C错误;图中Ⅰ~Ⅲ区域是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是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D正确。故选D。
2.云南地理环境独特,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反季节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因为不同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差异, 导致农作物类型存在差异, A符合题意, 排除BCD。故选A。
3.甘肃(甘)有河西走廊,发展河谷农业,不需要云南调入,A错;辽宁(辽)纬度位置较高,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也能种植喜凉的蔬菜,不需要从云南调入,C错;广西(桂)冬季气候温和,是我国的“冬菜篮子”,D错;广东夏季气候炎热,无法种植喜凉的蔬菜,而云南夏季有“天然凉棚”,能为广东(粤)提供喜凉蔬菜,B对。故选B。
(23高二下·辽宁鞍山·期中)图为中国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绿洲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该绿洲水源最丰富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该绿洲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6.该绿洲防止环境问题出现的关键是( )
A.提高工业占比 B.发展节水农业 C.倡导沙漠绿化 D.复垦古代绿洲
【答案】4.C 5.A 6.B
【解析】4.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绿洲水源的补给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补给量最大的时间是7月,故选C。
5.图中绿洲区临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植被破坏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A正确;绿洲区多以发展绿洲农业为主,生物多样性变化较小,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较少,B、C、D错误;故选A。
6.提高工业占比会加大环境压力,导致环境污染,A错误;发展节水农业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B正确;倡导沙漠绿化可以防治荒漠化,但不是防止环境问题出现的关键,C错误;复垦古代绿洲会增加沙源加剧荒漠化的出现,D错误;故选B。
(22高二下·辽宁本溪·期中)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下列7-9小题。
7.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控制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B.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
C.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 D.提高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
8.鄂尔多斯依托资源优势最适宜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
A.医疗卫生 B.旅游
C.文化教育 D.金融
9.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劳动力严重不足 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答案】7.D 8.B 9.C
【解析】7.根据材料“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可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提高工业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D正确;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主要问题并非是规模过大,因此不需要控制企业规模,A错误;鄂尔多斯的发展重点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不是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B错误,鄂尔多斯的可持续发展应着眼于本区域的产业升级,不需要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C错误。所以选D。
8.鄂尔多斯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并且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B正确;鄂尔多斯的医疗卫生水平较低,教育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产业,AC错误;鄂尔多斯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较差,不适宜发展金融服务业,D错误。所以选B。
9.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资金充足,A错误;产业升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环境污染对其影响相对较小,B错误;鄂尔多斯是服务等级较低的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专业科技人才短缺,C正确;交通拥堵,通达度低是影响产业升级的次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C。
(23高二上·辽宁葫芦岛·期中)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通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走廊和能源物流通道。白银市已发现矿产45种,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之一。1985年,国家投入巨资展开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促进白银市产业结构多元化。1989年,白银市成为仅次于兰州的甘肃省第二大工业城市。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遭遇资源危机,企业效益下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008年,白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白银市开始进行城市转型,将城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据此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白银市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②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③本地市场广阔 ④邻近水电站和煤炭产地,动力充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包括( )
①产业结构多元化②新兴产业发展困难③矿产资源储量减少,趋于枯竭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你认为白银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及原因分别是( )
A.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 B.合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不合理,制造业基础薄弱 D.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答案】10.A 11.A 12.B
【解析】10.白银市已发现矿产45种,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之一,可以看出当地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①正确;1985年,国家投入巨资展开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促进白银市产业结构多元化。可以看出政策的扶持,②正确;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通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走廊和能源物流通道。可以看出,白银的工业产品不仅仅面向本土市场,③错误;根据图中水电站和煤炭产区的位置,可以看出邻近水电站和煤炭产地,动力充足,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选A。
11.1985年,国家投入巨资展开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促进白银市产业结构多元化。1989年,白银市成为仅次于兰州的甘肃省第二大工业城市。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遭遇资源危机,企业效益下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可以看出,90年代白银市已经实现了产业多元化的转型,后期出现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与产业结构多元化关系不大,①错误;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遭遇资源危机,③正确;企业效益下滑,技术,资金等层面遇到瓶颈,新兴产业发展困难,②正确;早期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治理成本高,周期长,④正确;故②③④正确,选A。
12.白银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是合理的,这样的转型策略有利于白银市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向技术密集型转型,B正确,C错误;当地高新技术产业比较薄弱,A错误;城市产业转型后,环境质量会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不会成为高原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D错误;故选B。
(23高二上·辽宁大连·期中)2021年1月22日至30日,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如下图)实现全线试通水。鄂北水资源起点为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大悟县。工程向沿线襄阳、随州、孝感等地区482万人口、380万亩耕地供水,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特征是( )
A.工程需逐级抽水东送 B.彻底解决鄂北的旱情
C.调水水量季节变化小 D.沿线地区水污染严重
14.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的影响是( )
A.造成调出区水资源枯竭 B.加剧沿线土壤盐渍化
C.根治沿线地区水质污染 D.保障鄂北地区水安全
【答案】13.C 14.D
【解析】13.由材料可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地势不断降低,可全线自流引水,A错误;可缓解鄂北旱情,但不能彻底解决,B错误;由于是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故调水水量季节变化小,C正确;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上游,调水水质较好,沿线地区水污染严重与调水工程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14.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将部分多余的水资源调出,不会造成调出区水资源枯竭,A错误;沿线地区降水多且排水条件好,不会加剧土壤盐渍化,B错误;可以缓解沿线地区旱季缺水问题,但不会解决水质污染问题,C错误;丹江口水库调水量大,可以缓解鄂北地区因缺水导致的产业发展受限问题,因此可以保障鄂北地区水安全,D正确,故选D。
(23高二下·辽宁抚顺·期中)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处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②工业加工能力强③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④科技实力雄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经济带”活跃中西部区域经济
B.“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我国过剩产能开辟了新的市场
C.“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资源的开发
D.“一带一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品牌自主化
【答案】15.C 16.C
【解析】15.我国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工业加工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②③符合题意;我国处于大陆的东端,地理位置优越,①不符合题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实力不如发达国家雄厚,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②③,故选C。
16.我国西部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间位置,靠近中亚各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活跃中西部区域经济,A不符合题意;“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了一个以产业级差为基础,要素流动为条件,市场利益为拉力的产业转移机制,有助于我国过剩产能的转移,B不符合题意;我国东部地区资源贫乏,属于资源调入地区,C符合题意;“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我国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解决方案”转型升级,逐步实现品牌自主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23高二下·辽宁营口·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地处内蒙古西部,曾发育有面积巨大的古湖。伴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古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湖泊解体,形成了沙漠与盐湖共存的独特景观。
材料二: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柔韧性强,其叶、茎、根均可以固氮。巨菌草用途广泛,是优质的饲料,也可用作食用菌的培养料、造纸、生物质发电等。为了改善生态、精准扶贫,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菌草治沙试验与示范。利用巨菌草作为先锋植物,次年便可在收割菌草的沙地上种植马铃薯、花生、西瓜等作物,效果显著。试验的成功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和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说明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尘来源。
(2)说明在乌兰布和地区推广种植的巨菌草在防治风沙方面的作用。
(3)简析巨菌草种植的推广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精准扶贫的意义。
【答案】17.(1)地势较低,河流从周围高地带来的泥沙淤积;古湖解体干涸后湖底沉积物出露;冬季风从我国西北地区带来的地表沙尘物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岩层土壤易受风化形成沙质物。
(2)高大柔韧的植株可有效降低风速,减少地表风力侵蚀;发达的根系深入土壤,固定根部沙土,且利于保水;植株的固氮作用和菌草的落叶等残体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多年生禾本,持续治沙能力强;适应性强,生长快,治沙效率高。
(3)保障牧草供给,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在菌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解析】(1)沙尘来源包括本地沙源和外来沙源。由材料“曾发育有面积巨大的古湖”和“古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湖泊解体”可知,古湖解体干涸后,湖底沉积物出露,形成沙源;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岩层土壤易受风化作用形成沙质碎屑物;由图可知,乌兰布和沙漠地势较低,四周地势较高,河流从周围高地带来泥沙淤积,形成沙源;该地位于西北地区,冬季风从我国西北地区带来大量地表沙尘物质沉积,形成沙源。
(2)本小题主要结合巨菌草的生长习性和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适应性很强”和“生长快速”可知,巨菌草的生长快,治沙效率高;由材料“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可知,巨菌草的持续治沙能力强;由材料“根系发达”可知,巨菌草发达的根系深入土壤,可以固定根部沙土,利于保水保土;由材料“植株高大,柔韧性强”可知,巨菌草高大的植株可以有效降低风速,减少地表风力侵蚀;由材料“其叶、茎、根均可以固氮”可知,巨菌草的固氮作用和菌草的落叶等残体的分解,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3)本小题主要结合巨菌草的用途和特点等进行分析。由材料“巨菌草用途广泛,是优质的饲料”可知,巨菌草的种植和推广可以保障牧草供给,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由材料“也可用作食用菌的培养料、造纸、生物质发电等”可知,巨菌草的种植和推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由材料“利用巨菌草作为先锋植物,次年便可在收割菌草的沙地上种植马铃薯、花生、西瓜等作物,效果显著”可知,巨菌草的种植和推广,可以使当地在菌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有利于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精准扶贫。
18.(23高二下·辽宁营口·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经济飞速发展,有“世界工厂”之称。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东莞制造业发展中的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面临着出口锐减、产业链低端、竞争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东莞制造"急需创造新的技术红利。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2020年6月,东莞又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形成“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良性循环。图1示意东莞1978-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图2示意东莞2008~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变化。
(1)描述东莞1978-2017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
(2)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
(3)说明深圳对东莞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答案】18.(1)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2006年以后比重极小;第二产业较为稳定;2008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3)东莞紧邻深圳,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加快东莞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深圳的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
【解析】(1)读图1可知,1978~2017年,东莞市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2006年以后比重极小;读图1可知,东莞市第二产业占比较为稳定;结合图2可知,2008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读图1可知,东莞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由材料“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工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产品附加值低。由材料“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东莞制造业发展中的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面临着出口锐减、产业链低端、竞争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可知,目前东莞加工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附加值较低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部分替代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机器人生产,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可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3)由材料“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制造业面临着出口锐减、产业链低端、竞争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可知,东莞制造业产业链低端,深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科技水平高,东莞临近深圳,可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加快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由材料“‘东莞制造’急需创造新的技术红利”和“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的技术优势明显,东莞可依托深圳的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其产业升级;由材料“东莞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可推测,深圳都市圈建设促进了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
19.(23高二下·辽宁·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的黄淮平原人口稠密、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总量不足500m3/年,仅有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4。在该地的水资源组成中,地表水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6%,地下水资源约占84%。图为黄淮平原气候图。
材料二: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兼顾供水和航运的大型调水工程。截至目前,工程项目有序推进。下图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
(1)分析黄淮平原地表水占水资源比重较小的原因。
(2)分别指出引江济淮工程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除跨流域调水外,请你为黄淮平原地区保障水资源安全献计献策。
【答案】19.(1)①黄淮平原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②黄淮平原土质疏松,下渗量较大;③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较多,对地表径流截留较多。
(2)对输出地(长江):①导致长江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影响航运等;②增加沿海地区海水倒灌隐患,水质变差。
对输入地:①下渗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盐碱化严重;②干扰区域生态系统。
(3)①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②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自觉参与节水行动;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加大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保护力度;④因地制宜修建多种储水蓄水工程;⑤设立相关管理机构,统一协调流域内各地区的水资源。
【解析】(1)结合材料和黄淮平原气候统计图可知,黄淮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小,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黄淮平原土质较疏松,导致水分下渗较快,形成地下水,地表径流小;黄淮平原,经济较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对地表径流截留的多,导致黄淮平原地表水占比较小。
(2)引江济淮工程对地理环境环境影响,要从调出地和调入地两个区域考虑。对输出地(长江)而言:引江济淮工程可能造成长江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河床变浅,影响长江航运;入海径流减少,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等。对输入地:引江济淮工程可能造成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水位升高,加剧土地盐碱化问题,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等。
(3)黄淮平原地区保障水资源安全,除跨流域调水外,可以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利用先进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自觉参与节水行动,节约用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加大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保护力度,必要时可以进行经济处罚、法律惩戒;因地制宜修建多种储水蓄水工程,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设立相关管理机构,统一协调流域内各地区的水资源,实现区域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辽宁专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2全册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高二下·河南郑州·期中)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进行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如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图中I~Ⅲ区域( )
A.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
2.反季节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层级性 D.开放性
3.云南的反季节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外调路线,其中,夏季的种植区与外调区搭配正确的是( )
A.Ⅲ“云菜入甘” B.Ⅱ“云菜入粤
C.I“云菜入辽” D.Ⅲ“云菜入桂”
(23高二下·辽宁鞍山·期中)图为中国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绿洲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该绿洲水源最丰富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该绿洲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6.该绿洲防止环境问题出现的关键是( )
A.提高工业占比 B.发展节水农业 C.倡导沙漠绿化 D.复垦古代绿洲
(22高二下·辽宁本溪·期中)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下列7-9小题。
7.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控制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B.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
C.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 D.提高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
8.鄂尔多斯依托资源优势最适宜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
A.医疗卫生 B.旅游
C.文化教育 D.金融
9.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劳动力严重不足 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23高二上·辽宁葫芦岛·期中)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通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走廊和能源物流通道。白银市已发现矿产45种,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之一。1985年,国家投入巨资展开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促进白银市产业结构多元化。1989年,白银市成为仅次于兰州的甘肃省第二大工业城市。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遭遇资源危机,企业效益下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008年,白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白银市开始进行城市转型,将城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据此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白银市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②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③本地市场广阔 ④邻近水电站和煤炭产地,动力充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包括( )
①产业结构多元化②新兴产业发展困难③矿产资源储量减少,趋于枯竭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你认为白银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及原因分别是( )
A.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 B.合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不合理,制造业基础薄弱 D.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3高二上·辽宁大连·期中)2021年1月22日至30日,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如下图)实现全线试通水。鄂北水资源起点为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大悟县。工程向沿线襄阳、随州、孝感等地区482万人口、380万亩耕地供水,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特征是( )
A.工程需逐级抽水东送 B.彻底解决鄂北的旱情
C.调水水量季节变化小 D.沿线地区水污染严重
14.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的影响是( )
A.造成调出区水资源枯竭 B.加剧沿线土壤盐渍化
C.根治沿线地区水质污染 D.保障鄂北地区水安全
(23高二下·辽宁抚顺·期中)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处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②工业加工能力强③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④科技实力雄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经济带”活跃中西部区域经济
B.“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我国过剩产能开辟了新的市场
C.“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资源的开发
D.“一带一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品牌自主化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23高二下·辽宁营口·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地处内蒙古西部,曾发育有面积巨大的古湖。伴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古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湖泊解体,形成了沙漠与盐湖共存的独特景观。
材料二: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柔韧性强,其叶、茎、根均可以固氮。巨菌草用途广泛,是优质的饲料,也可用作食用菌的培养料、造纸、生物质发
电等。为了改善生态、精准扶贫,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菌草治沙试验与示范。利用巨菌草作为先锋植物,次年便可在收割菌草的沙地上种植马铃薯、花生、西瓜等作物,效果显著。试验的成功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和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说明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尘来源。
(2)说明在乌兰布和地区推广种植的巨菌草在防治风沙方面的作用。
(3)简析巨菌草种植的推广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精准扶贫的意义。
18.(23高二下·辽宁营口·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经济飞速发展,有“世界工厂”之称。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东莞制造业发展中的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面临着出口锐减、产业链低端、竞争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东莞制造"急需创造新的技术红利。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2020年6月,东莞又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形成“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良性循环。图1示意东莞1978-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图2示意东莞2008~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变化。
(1)描述东莞1978-2017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
(2)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
(3)说明深圳对东莞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19.(23高二下·辽宁·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的黄淮平原人口稠密、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总量不足500m3/年,仅有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4。在该地的水资源组成中,地表水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6%,地下水资源约占84%。图为黄淮平原气候图。
材料二: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兼顾供水和航运的大型调水工程。截至目前,工程项目有序推进。下图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
(1)分析黄淮平原地表水占水资源比重较小的原因。
(2)分别指出引江济淮工程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除跨流域调水外,请你为黄淮平原地区保障水资源安全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