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大气运动(新七省高考专用)热力环流
(2024·广西·模拟预测)我国华北某山坡坡顶海拔约2200m,坡谷海拔约900m,山谷风显著。下图为“某年冬季该山坡不同海拔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该地谷风出现的主要时段为( )
A.日出前至日落前 B.中午前至日落前
C.日落后至日出前 D.日落后至中午前
2.据图推测气象测站所在山坡的地势应为(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
3.各站点谷风风向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微地形分布 B.地转偏向力 C.谷岭间温差 D.自然带类型
【答案】1.B 2.B 3.A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因此CD错误;结合不同海拔测点中风向的转变,白天10点左右风向发生转变,吹偏南风为谷风,18点左右风向又发生转变,吹偏北风为山风,由此可知,冬季该地谷风出现日出后至日落前,B正确,A错。故选B。
2.由图可知,该山坡总体上白天的谷风以偏南风为主,夜晚的山风为偏北风为主,且海拔928m接近谷底处谷风(偏南风)强烈,山风(偏北风)较弱,故该山坡朝向南面,山坡地势北高南低,B正确,ACD错。故选B。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不同海拔高度测点风力大小不同,风向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海拔地区存在着局部地形差异,影响局部风向的转变,A正确;同一山地地转偏向力趋同,对风向影响差别较小,排除B;谷岭间温差大小影响风力大小,对风向影响不大,排除C;华北地区2000m左右的山,1000m高差内自然带差异较小,排除D。故选A。
(2024·广西来宾·一模)2023年4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研究表明,火星的大气层极其稀薄,表面平均气压只有地球的0.75%。火星大气主要成分有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的氢气,极少氧气、水汽等,充满尘埃。火星和地球的大气环流有一定的相似性,哈德莱环流(即低纬环流)是最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下图示意地球和火星大气圈的哈德莱环流。完成下面小题。
4.独特的大气特征导致火星( )
A.白天气温低于地球 B.昼夜温差大于地球
C.风雨天气多于地球 D.季节温差小于地球
5.形成哈德莱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气压梯度力
6.火星哈德莱环流高度与地球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火星( )
A.大气层极其稀薄 B.大气层更多水汽
C.大气层缺乏臭氧 D.大气层充满尘埃
【答案】4.B 5.A 6.C
【解析】4.据材料“火星的大气层极其稀薄,表面平均气压只有地球的0.75%。火星大气主要成分有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的氢气,极少氧气、水汽等,充满尘埃”可知,火星大气极其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气温比地球高;保温作用也差,夜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季节温差也
比地球大,B正确,AD错误;极少水汽、充满尘埃,降水天气少于地球,沙尘天气较多,C错误。故选B。
5.据材料“哈德莱环流(即低纬环流)是最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不均是产生哈德来环流的根本原因,与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地球大气层存在臭氧层,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温,抑制了地球哈德莱环流的高度,而火星大气层没有臭氧层,大气对流运动尺度较大,使哈德莱环流分布的高度较高,C正确;若大气层极其稀薄是主要影响因素,则环流高度应较低,A错误;火星大气层水汽极少,B错误;与充满尘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2024·广西·模拟预测)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甲、乙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左图)。右图为某年1月28日在甲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乙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观测点焚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山高谷深②盛行风背风坡③河谷北高南低④湖陆热力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甲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约在( )
A.2时 B.6时 C.10时 D.14时
9.15:30后乙观测点附近锋面的类型及移动方向为( )
A.暖锋、向南 B.暖锋、向北 C.冷锋、向南 D.冷锋、向北
【答案】7.A 8.B 9.D
【解析】7.焚风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甲观测点位于约43°S ,处于盛行西风带控制区,山脉呈南北走向,甲观测点位于山脉东侧,位于盛行风背风坡,地形山高谷深,河谷北高南低,有助于形成焚风,①②③正确,甲地距离湖泊较远,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小,④错误;故选A。
8.根据左图地形特征,可知焚风是偏北风,根据所学知识,焚风的性质是干热风。读右图可知,地方时6-8时之间,该地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增高, 相对湿度开始下降,且6点时还是偏南风,8点时偏北风已较大,结合选项,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大约为6时,故选B。
9.由材料可知,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图中乙地位于湖泊沿岸地区,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14:00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较快,气温较高,15:30后湖泊冷气团主动移向陆地的暖气团,形成冷锋。图中焚风为偏北风,15:30焚风作用减弱,锋面向北移动。故选D。
(2024·江西九江·二模)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其受人为热源排放、湿度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07-2017年我国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夜间地表热岛强度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南地区
C.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东南地区、东北地区
11.若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仅考虑热岛强度的影响,则可推断相比于9月份,6月份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夜间的大气污染物( )
A.影响范围大 B.影响范围小 C.浓度高 D.浓度低
12.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下四种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B 11.A 12.C
【解析】10.东北地区冬季取暖用能大,故热岛强度冬强夏弱,符合②线特征;在相似条件下,湿度越小,城市热岛效应越强,故西北地区符合①线特征,东南地区符合③线特征。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11.由图可知,西北地区6月热岛强度大于9月,故6月污染物扩散范围更大,A对B错;污染物浓度除考虑污染物的扩散还应考虑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材料中没有提污染物的排放量,故无法比较污染物浓度,CD错。故选A。
12.绿地公园应位于主导风上风向,排除①和②方案;低密度住宅区应位于通风廊道上风向,且工业区应位于通风廊道下风向,排除④方案;③方案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2023·四川成都·一模)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含量,气温以及紫外线强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北方某城市臭氧浓度受海陆风影响显著。图示意该市春季有无海陆风影响的两天中臭氧浓度日变化及海陆风影响当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3.据海陆风影响当日风向和风速变化信息,可推测( )
A.海洋位于城市东南方向 B.海风风力较陆风风力弱
C.13时前后海风转为陆风 D.20时前后陆风转为海风
14.海陆风对该城市臭氧浓度影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受( )
A.陆风影响,污染物难扩散 B.海风影响,污染物回流多
C.陆风影响,空气湿度较小 D.海风影响,气温相对偏高
15.与晴天比较,阴天臭氧浓度( )
①峰值时间提前②峰值时间滞后③峰值更高④峰值更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3.A 14.B 15.D
【解析】13.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午后出现海风;图例中有显示风速和风向的箭头,据此推断午后出现海风的风向为东南风,说明海洋位于城市东南方向,A正确;陆风出现在中午之前,海风出现在中午之后,对比风向和风力的箭头显示,海风风力较陆风强,B错误;根据图中风向和风力的箭头可知,13时前后陆风转为海风,CD错误。故选A项。
14.据图片可知,中午之前为陆风。当有陆风影响时,污染物含量较低,说明陆风影响使污染物容易扩散,A错误;午后出现海风,将海洋上空的污染物带到城市上空,污染物回流,使污染物含量较高,B正确;据材料知,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陆风影响时,臭氧的浓度较低,但空气湿度较大,C错误;气温偏高,不是影响该城市臭氧浓度高低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15.阴天时,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减小,陆风转为海风的时间滞后,说明阴天臭氧浓度的峰值时间滞后,②正确,①错误;阴天时,海风比较弱,污染物回流较少,导致臭氧浓度的峰值更低,③错误,④正确。综上,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2024·安徽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流雾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雾,是沿海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基本实现了“雾航不误航”,保障了社会经济平稳运行。2019年4月7日-8日,台湾海峡盛行近5级的西南风,北部有平流雾分布(下图)。8日6时后平流雾逐渐消散。
(1)简述此次台湾海峡北部平流雾的形成机理。
(2)推测此次平流雾在6时后逐渐消散的原因。
(3)在此次平流雾发生期间,对举地理信息技术在保障“雾航不误航”中的应用。
【答案】(1)西南风携带暖湿气流持续向东北方向输送;台湾海峡北部海水温度较低;暖湿的空气接触到较冷的水面,温度下降,水汽凝结成雾。
(2)6时后太阳辐射增强,海面温度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阳光照射使雾滴蒸发;西南风减弱,暖湿气流不再持续输送。
(3)利用RS技术实时接收卫星图像,监测雾区的分布、范围和动态变化;利用GIS建立预警系统;利用GNSS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为船舶提供导航。
【详解】(1)平流雾的形成通常需要暖湿空气、较冷的下垫面(如海洋表面)以及适当的风向和风速。由材料可知,此时台湾海峡盛行近5级的西南风,可以向台湾海峡北部持续输送暖湿空气;当暖湿空气流经台湾海峡北部相对较冷的海面时,由于海面温度低于暖湿空气的温度,导致暖湿空气在接近海面时迅速冷却。
(2)可从水汽、冷下垫面升温等角度展开分析。6点后太阳辐射增强,海面开始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暖化了原本冷的下垫面,减小了暖湿空气与下垫面之间的温差,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雾;太阳辐射增强,阳光照射有助于雾滴蒸发,从而减少雾层的厚度早晨风向或风速可能发生改变,导致暖湿气流不再持续输送。
(3)地理信息技术包括RS(遥感技术)、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通过RS实时接收卫星图像,监测雾区的分布、范围和动态变化,为船舶提供航行预警信息;通过GNSS为轮船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也能辅助船舶维持安全航线;通过分析气象数据,GIS可以帮助建立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平流雾,从而采取预防措施。
2.(2024·广西南宁·一模)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探究广西北海市城市化发展对海陆风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首先通过科学分析2006年北海市城乡下垫
面差异,设定该时期各类参数数值(下表)。由于2006年后北海市城市化进一步发展(不考虑城市环保要求的变化),研究团队通过改变表中城市各类参数的数值来模拟城市化提升对海陆风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化提升,海风增强,但陆风减弱。
北海市8月初日出约为6:15(北京时间),2006年8月1日8时—2日8时北海市观测到明显的海陆风,并在1日23时~2日7时主城区近地面出现了逆温现象,下图为其逆温的发展过程。
(1)为模拟2006年后北海市的城市化提升,指出表中城市下垫面各类参数的变化。
(2)分析北海市城市化提升对陆风风速的影响。
(3)根据气温特点推测图中X的数值,并在图虚线框中绘制8月2日1时的气温垂直变化曲线。
【答案】(1)降低反照率,降低土壤水汽含量,增大粗糙度长度,降低地表热容量。
(2)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夜间海陆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楼宇数量和密度增大,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增强(下垫面摩擦力增强)。
(3)据图,近地面气温最低,且近地面逆温层开始自下而上消散,说明该时刻在距离日出较近且在日出之后,该日日出时间约为6:15,因此可以X点为北京时间7点。
绘图赋说明:按照图例要求;近地表气温大于5点;逆温层的海拔高度低于5点。
【详解】(1)读表可知,2006年北海市反照率、土壤水汽含量、地表热容量较乡村更小,粗糙度长度较乡村更大,这主要与城市地表硬化及建筑高度、密度有关,由此可知,2006年后随着北海市的城市化提升,城市地表硬化面积扩大,反照率、土壤水汽含量、地表热容量均会降低;楼宇数量和密度增大,下垫面高低不平,地表粗糙度长度增大。
(2)近地面风力大小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的影响。由材料“随着城市化提升,海风增强,但陆风减弱”可知,海陆风强度的变化应与城市化有关。沿海地区,夜晚吹陆风,此时陆地温度较海洋更低;而城市化建设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使原本温度较海洋更低的陆地(城市)温度升高,海陆温差减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另一方面城市化水平提高后,城市的楼宇数量和密度增大,地表高低不平,下垫面的摩擦力增大,故陆风减弱。
(3)辐射逆温是最常见的逆温,一般在晴朗的夜晚逆温层自下而上形成,日出前后达到最厚,日出后逆温层又自下而上消散,一般在日出后2小时,逆温现象消失。读图,与5时气温曲线相比,X时气温曲线近地面气温更低,说明该时刻在距离日出较近;图中近地面逆温层已经自下而上消散,说明此时应在日出之后,再由材料“8月初日出约为6:15”,综上所述,X点(整点)应为北京时间7点。由于逆温层夜晚自下而上形成,至日出前后最厚,可知1时逆温层的海拔高度低于5点;一般情况下,一天之中夜晚气温不断下降,至日出前后达到最低,故1时近地表气温应大于5点,绘图如下:
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蒙古气旋发源于蒙古国中部和东部高原地区,属于温带气旋,该国的西部、西北部多高山。蒙古气旋春秋季出现次数最多,尤其春季最为突出,冬季次之,夏季锋区北移,暖空气活动占优势,气旋显著减少。下图为2023年4月10日北京时间08:00蒙古气旋位置及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蒙古气旋影响,图中甲地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气温低 B.有扬尘 C.多降水 D.风力小
2.蒙古气旋东、西两侧冷锋与暖锋的势力及移动速度特征有( )
①冷锋势力强于暖锋 ②暖锋势力强于冷锋
③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 ④暖锋移动速度快于冷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与蒙古国西部、西北部相比,蒙古气旋春季多形成于中东部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植被 C.地形 D.人类活动
【答案】1.B 2.A 3.C
【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且图中显示其附近站点温度为19℃,故气温较高,但露点温度为-13℃,故该区域属于暖干气团,无降水;4月为春季,北方地区沙尘暴多发,甲地位于大风区,且等压线较为密集,故其风力大,可能出现扬尘天气,能见度低,B正确,ACD错。故选B。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一侧风力比暖锋一侧更大,冷锋势力强于暖锋,冷锋移动速度更快,①③正确,②④错。故选A。
3.蒙古国中东部地区多为高原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春季升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以上升为主,地面形成低气压;蒙古国西部、西北部多为高山,海拔高,春季升温慢,气温低,空气以下沉为主,地面形成高气压,高气压东部吹偏北风,促进了蒙古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ABD错。故选C。
(2021·山东·模拟预测)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5.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甲地(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答案】4.C 5.B
【解析】4.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水平气压梯度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偏南,应为冬季。在图示区域中部,温带急流由东西向转为由北向南推进,根据材料可知,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因此地面天气系统也随之向南移动,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即冷气团南下,易导致甲地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又由西南向东北运动,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正确;台风往往是在夏秋季节,且台风形成于海洋,A错误;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风力减小,不利于沙尘肆虐,C错误;温带急流发展为平直移动不会导致对流加剧,D错误。故选B。
(2024·安徽·二模)乌兰察布风电基地(甲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中东部,占地面积超2000平方千米,是全球陆上单体最大风电项目。当该基地处于蒙古气旋南部边缘时,出现大风天气的频率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乌兰察布风电基地布局的关键因素是( )
A.政策 B.地价 C.资源 D.市场
7.当该风电基地处于蒙古气旋南部边缘时,风向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8.对该风电基地风速起加强作用的主要地形单元是( )
A.内蒙古高原和乌兰察布丘陵 B.阴山山脉和乌兰察布丘陵
C.内蒙古高原和阴山山脉 D.乌兰察布丘陵和燕山山脉
【答案】6.C 7.A 8.B
【解析】6.据材料可知,乌兰察布风电基地是全球陆上单体最大风电项目,在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蒙古气旋和区域特殊地形的多重因素影响下,该地风能资源尤为丰富,因此资源禀赋好是乌兰察布风电基地布局的关键因素。而政策支持、交通、地价便宜不是关键主导因素,A、B、D错误,C正确。故选择C。
7.当该基地处于蒙古气旋南部边缘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气流由该基地指向北部蒙古气旋中心,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择:A。
8.四子王旗中部和北部区域地形整体较为开阔,由北部和中部区域进入的西(北)风气流穿越而过。由四子王旗南部进入的偏西风气流受到阴山北麓山脉的阻挡,逐步转变为西南风,由风电基地西南部进入,与北部和中部流入的气流在风电基地西南部汇合,而风电基地中部以丘陵地形为主,受地形狭管效应影响风速得到加强,形成风能资源富集区域。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择:B。
(2024·安徽蚌埠·三模)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河流。强风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淮河航运带来的风险主要位于下游河段。下图示意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强风风向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淮河下游强风事件出现频率高于上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河流流速
10.淮河航运发布强风警报次数最多的季节可能为( )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冬季和春季
11.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易发生强风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亚洲高压强盛②冷暖空气频繁③台风登陆次数多④强对流天气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B 10.D 11.A
【解析】9.淮河下游强风以偏北风为主,主要来自北方的较高纬度,因下游地势平坦,对偏北风遮挡小,故受强风影响大,出现频次高,B正确;淮河为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下游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降水、河流流速对风影响小,CD错误。故选B。
10.冬春季节,我国北方气温低,南北温差大,北方冷空气势力强,活动频繁,南下次数多,会给淮河下游带来强风,D正确;其他季节,气温较高,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ABC错误。故选D。
11.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是冬春季节,易发生强风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温低,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易南下;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易出现大风天气,①②正确;台风登陆多在夏秋季节,③错误;
强对流天气,气流以上升为主,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安徽合肥·一模)研究人员在测量印度半岛奈策瓦迪河入海口附近盐度时发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盐度呈现明显差异,影响着河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表中①②③代表研究区(下图)内O、P、Q三地,其数据为不同月份的盐度测量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地点 1月 3 月 10月
10.6‰ 29.9‰ 0.02‰
② 34.2‰ 35.7‰ 31.2‰
③ 30.9‰ 34.1‰ 21.7‰
12.O、P、Q三地依次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13.O、P、Q三地10月盐度不同于1月和3月, 主要是由于10月该区域( )
A.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季风吹拂,海水倒灌
C.锋面多发,暴雨淋洗 D.径流较大,淡水稀释
14.1月至3月,Q地附近( )
A.航行的船只吃水变深 B.淡水捕捞增产
C.沿岸地下水水质变差 D.海水倒灌减少
【答案】12.C 13.D 14.C
【解析】12.如图可知,Q为奈策瓦迪河内河,P为奈策瓦迪河河口处,O为印度洋外海,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为雨季,河流径流量大,海水无法倒灌,内河中盐度最低,故①为Q地;外海受河流影响小,盐度变化较小,②为O地;河口处3月旱季盐度较高,10月雨季盐度较低,故P为③地。综上,O、P、Q三地依次为②③①,C对,ABD错。故选C。
13.O、P、Q三地10月盐度较低,原因是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淡水稀释使盐度较低,D对;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会使盐度上升,A错;季风吹拂,海水倒灌会使盐度上升,B错;河水径流不仅受暴雨影响,而是整个流域淡水的汇集,暴雨对河流及海洋的盐度影响较小,C错。故选D。
14.由表可知,1月至3月,Q地附近盐度上升,航行的船只吃水应该变浅,A错;淡水捕捞受盐度上升影响,可能会减产,B错;沿岸地下水受到高盐度河水影响,水质变差,C对;河水水量减少,海水倒灌会增加,D错。故选C。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吉木乃县的闹海地区,东西长100多千米,南北宽8~20千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地面积雪随风卷起,使人畜迷失方向,当地人称之为“闹海风”。“闹海风”的形成受亚洲高压及地形影响,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出现次数多,强度大。图为闹海地区位置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闹海风”发生时高压脊的位置及其形态可能是( )
A.位于当地以北,呈南北走向 B.位于当地以北,呈东西走向
C.位于当地以西,是东西走向 D.位于当地以东,呈南北走向
16.11月到次年2月“闹海风”强度大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频繁 B.地表积雪深厚 C.沙尘天气多发 D.植被覆盖率低
17.当地地形加剧“闹海风”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山地呈南北走向 C.狭管效应明显 D.地势南高北低
【答案】15.D 16.B 17.C
【解析】15.依据材料可知闹海风发生时盛行偏东风,故高压脊应位于该地东侧,并呈南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根据材料中对“闹海风”的描述可知,地表积雪较厚,则大风卷起积雪易形成“闹海风”。11月至次年2月期间,气温低,降雪相对较多,地表易积雪,B正确。人类活动、沙尘天气、植被覆盖率低基本和“闹海风”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7.闹海地区冬季盛行偏东风与位于吉木乃县城以东,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加剧“闹
海风”现象,故C正确。地形平坦、山脉走向、地势起伏和“闹海风”强度加剧的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2024·甘肃兰州·一模)东北冷涡是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或其附近的高空气旋式涡旋,是从地面到6000米上空的深厚系统,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但夏季出现的几率较冬季大。下图示意某时刻东北冷涡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时刻,东北冷涡影响下的近地面气压与水平气流运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B.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C.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D.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19.图示时刻,我国东北地区天气特征描述合理的是( )
A.晴天 气温升高 B.晴天 气温降低
C.暴雨 气温升高 D.暴雨 气温降低
20.夏季,东北冷涡势力较强时( )
A.东北地区气温同期偏高 B.北方冷空气南下受阻
C.江淮梅雨期降水较多 D.长江流域的降水偏少
【答案】18.A 19.D 20.C
【解析】18.据所学知识,等压面向上凸出为高压,向下弯曲为低压,图中等压面中间低四周高,向下弯曲,为低压中心;据材料可知,东北冷涡是高空气旋式涡旋,是从地面到6000米上空的深厚系统;故东北冷涡影响下的近地面也是低压中心,BD错误;中心气压较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四周流向中心,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A正确,C错误。故选A。
19.据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此时正处于高空冷涡的中东部,冷空气控制,气温降低,AC错误;冷涡东部
的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近地面出现强对流天气,湿润气流遇冷形成强降水,天气现象为暴雨,B错误,D正确。故选D。
20.东北冷涡势力较强时,垂直方向上气流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多阴雨天气,东北地区气温同期偏低,A错误;东北冷涡势力较强时,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B错误;冷空气南下遇到暖空气包围,造成江淮梅雨期降水较多,C正确;东北冷涡势力较强时,东南季风较强,长江流域的降水偏多,D错误。故选C。
(2024·贵州·三模)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的气候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南亚高压的形成说明夏季青藏高原近地面( )
A.气流辐合上升 B.气流下沉辐散 C.气流辐散上升 D.气流下沉辐合
22.南亚高压对我国季风的主要影响是( )
①削弱东北季风②加强西南季风③削弱西北季风④加强东南季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1.A 22.C
【解析】21.由材料“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可知,南亚高压应为夏季青藏高原增温比同海拔大气快,上升气流在高空堆积受热后抬升在高空集聚而形成,说明青藏高原近地气流辐合上升,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2.南亚高压出现的季节为夏季,对冬季季风的影响小,①③错;南亚高压是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此时青藏高原表面形成大型低压,对夏季风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夏季风因此增强,②④正确。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24·贵州贵阳·一模)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日8时近地面相关气象要素的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23.此时,控制甲地近地面的天气系统及气压梯度特点是( )
A.冷锋,气压梯度大 B.气旋,气压梯度小
C.暖锋,气压梯度小 D.反气旋,气压梯度大
24.该日,甲地出现大雾天气,是因为( )
A.冷暖气团相遇,对流强烈且风力小 B.地面辐射较强,水汽上升中易凝结
C.地面辐射较弱,气流下沉增湿明显 D.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高湿且风力小
【答案】23.B 24.D
【解析】23.读图中风向可知,此时甲地近地面空气辐合,说明甲处为低压中心(四周气流辐合,形成气旋),周围风力相对较小,主要为一级和二级风,说明气压梯度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锋面附近冷暖气团性质不同,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会比较大,A错;水汽上升凝结形成的是降水,而雾是近地面水汽凝结,B错;气流下沉中,伴随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不易形成雾,C错;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地面高湿,水汽易凝结成雾,D对;故选D。
二、综合题
1.(22-23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锋面常与气旅相结合形成锋面气旋。当冷暖锋移动速度相差较大时,则引起天气的较大变化。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8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
(1)描述图中①②地主要的气流运动方向及直线甲到乙的气压变化。
(2)若图中冷锋移动速度远快于暖锋,推测图中气旋可能引起的天气变化。
【答案】(1)①处近地面风向为偏北风;②地气流表现为垂直方向上下沉,水平方向上顺时针向外辐散;直线甲到乙的气压变化为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2)当冷锋赶上暖锋,两锋间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层冷暖锋合并而形成锢囚锋。锋面两侧
均有降水;锋面前面形成暖锋云系,锋面后方形成冷锋云系,而且锢囚点云层变厚、降水增强。
【详解】(1)根据①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首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方向),之后右偏一定角度(大约30°-45°之间),即为近地面风向,为偏北风。由图可知②地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故气流运动表现为下沉后顺时针向外辐散。甲乙连线所在地区为锋面气旋,故其为低压中心,该连线经过低压中心,故气压值表现为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2)当冷锋赶上暖锋,两锋间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层冷暖锋合并而形成锢囚锋;两条锋在空间的交接点,称为锢囚点;锢囚锋天气最显著的特征是锋面两侧均有降水;锢囚锋降水不仅由原来两条锋面带来,而且暖空气被锢囚抬升,而使锢囚点之上的云层变厚、降水增强;锢囚之下锋段依原暖锋或冷锋出现相应云系。
2.(23-24高三上·吉林·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8月,形成于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一路向西北进发并持续增强,进入墨西哥湾后发育成为超强飓风(即台风)“艾达”。29日,在美国南部登陆,登陆后的四个小时内,势力减弱缓慢。
2023年9月10日,一涡旋形成于希腊,向西南方向移动,途经水温高达30℃的地中海后势力增强,发育成为“丹尼尔”风暴。“丹尼尔”中心风速约8—9级,相当于热带风暴等级,但水汽很足,在非洲北部利比亚登陆后造成超过400毫米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山洪,两处河流水坝的垮塌加重了灾害。图示意地中海及周边区域和美洲局部地区。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说出影响飓风“艾达”和“丹尼尔”海洋上移动路径的风向。
(2)简述“艾达”从热带气旋发育成超强飓风的过程,并说明其登陆后势力减弱较慢的原因。
(3)与“艾达”相比,“丹尼尔”强度虽然较弱但危害更为严重,试分析原因。
【答案】(1)①“艾达”形成于加勒比海,受东南(季)风影响北上;②“丹尼尔”形成于希腊,受东北信风影响南下。
(2)①从加勒比海到墨西哥湾,洋面广阔,海水温度较高,海洋源源不断为热带气旋提供水汽和热量。②水汽在上升中变冷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加热低层空气,③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发育成超强飓风。④登陆后,地形平坦,摩擦力小,“艾达”飓风
势力减弱较慢。
(3)①“丹尼尔”虽强度较弱,但水汽充足,降水量非常大,危害更严重;②利比亚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较差;③利比亚沙漠气候面积大,防洪灾意识弱;④利比亚地区常年气候干旱,洪涝灾害较少,缺乏应对灾害的紧急措施与经验;⑤经济落后,救援能力不足。
【详解】(1)“艾达”形成于加勒比海,结合加勒比海的位置和大气环流相关知识可知“艾达”受东南季风影响,向西北方向移动;“丹尼尔”形成于希腊,此处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所以“丹尼尔”受东北信风影响南下。
(2)“艾达”形成于加勒比海,受东南季风影响,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墨西哥湾后,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提供充足的水汽,加上较高的气温,使得对流加强,水汽在上升中变冷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加热低层空气,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使海平面处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发育成超强飓风。艾达登陆后,地形平坦,摩擦力小,“艾达”飓风势力减弱较慢。
(3)根据材料“但水汽很足,在非洲北部利比亚登陆后造成超过400毫米的特大暴雨”可知据图可知“丹尼尔”虽强度较弱,但水汽充足,降水量非常大;“丹尼尔”在利比亚登陆,利比亚经济发展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较差,救援能力不足;且利比亚多属沙漠气候,常年气候干旱,洪涝灾害较少,洪灾发生较少,所以当地防洪灾意识弱,缺乏应对灾害的紧急措施与经验。所以“丹尼尔”虽强度较弱,但危害更严重。
常见的天气系统
(2024·江西南昌·一模)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自然现象,海水大幅上升淹没沿海陆地,容易形成风暴潮灾害。台风是一种大尺度天气系统,半径可达500km以上,是引起风暴潮灾害的重要原因,杭州湾是我国沿海风暴湖重灾区之一。下图是杭州湾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杭州湾成为风暴潮重灾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向 B.风力 C.海陆轮廓 D.海陆位置
2.图示台风中心位置,最容易引发E地风暴潮灾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D
【分析】1.读图可知,杭州湾呈喇叭口形,外宽内窄,会加剧海水上涨,导致风暴潮受灾严重,C正确;杭州湾与周围其他沿海地区相比,风向、风力和海陆位置没有明显特殊的条件,ABD错误。故选C。
2.杭州湾位于北半球,其台风在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台风位于甲位置时E吹西南风,乙位置时E吹东南风,丙位置时E吹偏西风,丁位置时E吹偏北风,四种风向中只有偏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容易引发风暴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江西赣州·一模)凝冻,是大气中的水滴在表面温度低于(0°C的地面物体上凝结所形成的坚硬冰层,是冻雨过后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或自然景观。图示意凝冻在我国某区域出现的时间段(图中实线为0℃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X°N最可能穿越(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以下哪一因素与该区域凝冻发生概率呈现负相关性( )
A.空气湿度 B.大气稳定度 C.海拔高度 D.准静止锋摆动速度
5.该区域凝冻影响范围最广的时期是( )
A.12月中旬 B.12月下旬 C.1月底2月初 D.2月中下旬
【答案】3.B 4.D 5.D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凝冻天气通常发生在冬季南方山区,图中凝冻天气从12月份到次年2月份都常有出现,由此判断这是在云贵高原地区。冬季,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和来自南方的暖湿气团在该区域相遇并且势力相当,形成昆明准静止锋,造成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大气层上暖下冷,空气中过冷水滴遇到低于0℃的地面物体迅速凝结。B正确;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12月份到次年2月份降水较少,水汽较为不足,不易形成凝冻,A、C、D错误。故选B。
4.结合所学知识,形成凝冻天气的条件有:水汽充足且持续时间较长(持续的雨滴、雾滴),地面温度低于0℃,大气层较稳定。由此推测准静止锋摆动速度越快,风速越大,越不利于凝冻天气的形成,与凝冻天气的出现呈负相关,D正确;空气湿度、大气稳定度与凝冻天气的出现呈正相关,AB错误;海拔高度与凝
冻天气无明显相关性,C错误。故选D。
5.根据图中0℃的位置可以推测凝冻影响的范围。四个选项中的日期都可能出现凝冻天气,2月中下旬,0℃等温线位置最偏南,说明此时冷空气势力最强,凝冻天气发生范围最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江西·模拟预测)下图示意2016年11月7日20时~9日20时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部分气象要素变化(6小时间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该时段利川市的天气系统为(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7.9日14时~20时利川市( )
A.气流垂直运动旺盛 B.气流下沉运动旺盛
C.受单一冷气团控制 D.受单一暖气团控制
【答案】6.A 7.C
【解析】6.根据图示可以看出,7日20时~9日14时利川市的气温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气压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出现大量降水的过程,该过程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据图可知,9日14时~20时利川市气压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减少直至停止,表明此时段影响该地区的冷锋已经过境。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出现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的现象。综上所述,9日14时~20时利川市受单一冷气团控制,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均不旺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江西·模拟预测)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按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9.丙图中锋面( )
A.①为暖锋,②为冷锋 B.①为冷锋,②为暖锋
C.①②均为暖锋 D.①②均为冷锋
10.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M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气温升高,经历降雪 B.气温升高,经历降雨
C.气温降低,经历降雪 D.气温降低,经历降雨
【答案】8.C 9.D 10.C
【解析】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该天气系统应逐渐向东移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低压中心的位置由西至东依次为乙、甲、丙,所以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为逆时针辐合,①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为北侧的冷气团主动接近南侧的暖气团,为冷锋;②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且结合图中锋线和等压线可知,②处气流表现为西北吹向东南,为冷锋,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地经历冷锋过境,气温降低,并可能有雨雪天气,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此时为11月份,气温较低,应为降雪,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024·甘肃·一模)太行山东侧是夏季暴雨灾害频发地区,锋面气旋过境是造成太行山东侧出现持续暴雨的主要原因。下图示意太行山东侧三个暴雨监测站某次降水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次太行山东侧锋面气旋移动方向大致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南向北
12.当此次锋面气旋到达石家庄时,该锋面气旋( )
A.势力减弱 B.水汽增多 C.速度加快 D.气温升高
【答案】11.D 12.A
【分析】11.当锋面气旋移动至监测站所在区域附近时,监测站所在区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降水量达到最大。由图可知,邯郸降水量最先达到最大值,邢台和石家庄出现最大降水量的时间相差不大,但邢台降水量上升曲线开始时间早于石家庄,且石家庄最大降水量时间较长,说明锋面气旋经过邢台后到达石家庄,并且在石家庄停留时间较长,三地经度相差不大,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邯郸、邢台、石家庄,则该次锋面气旋移动方向大致为自南向北,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由图可知,当处于锋面气旋附近时,降水量达到最大,石家庄位于三个暴雨站点最北部,当锋面气旋到达石家庄时,该地单位时间降水量小于邢台和邯郸,但强降水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是锋面气旋自南向北移动过程中,水汽逐渐减少,势力减弱,移动速度减慢,导致锋面气旋在石家庄停留时间长,但单位时间降水量减少,B、C错误,A正确;北方夏季暴雨主要与冷锋有关,所以气温不会升高,D错误。故选A。
(2024·安徽安庆·二模)2023年11月上旬,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天气现象主要源于一股强冷空气的袭击。下图示意该月5日14时与6日14时全国海平而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天气正经历( )
A.暴雪 B.沙尘 C.雷电 D.转晴
14.造成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天气变化的原因是( )
A.反气旋过境,气压升高 B.暖锋过境,气流上升
C.气旋过境,受地形阻挡 D.冷锋过境,气流下沉
15.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答案】13.A 14.C 15.A
【解析】13.据图可知,西南风将南侧充沛的暖湿气流汇入气旋核心区,与北侧冷高压带来的冷半流在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相遇,受地形阻挡,并在自身提供的强烈上升运动推动下发生凝结,从而形成暴雪,A正确,D错误;强烈上升运动导致降水量较大,不会发生沙尘天气,B错误;冬季发生雷电天气较少,C错误。故选A。
14.据图可知,此次我国东北山区天气变化的最直接成因是来自急剧发展的锋面气旋,是冷锋与气旋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地形的阻碍,导致形成强对流天气,AB错误,C正确;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D错误。故选C。
15.据图分析,一个急剧发展的锋面气旋从5日起在山东半岛附近生成,随后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靠近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风将来自渤海、黄海充沛的水汽输送至我国东北东部山区,渤海、黄海都属于太平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大气河”是指大气中具有高水汽含量的狭长水汽输送带。中纬度地区的“大气河”往往发源于温带气旋局部区域,强风促进该处水汽大量聚集。“大气河”的移动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2020年2月,携带强暖湿气流的“大气河”流经南极半岛。观测发现,对比往年2月无“大气河”情况,2020年2月南极海冰表面融化程度减小。完成下面小题。
16.中纬度“大气河”中的水汽一般来源于( )
A.暖锋锋前 B.暖锋锋后 C.冷锋锋前 D.冷锋锋后
17.“大气河”流经时,南极半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海雾增加②气温升高③降水量增加④冰盖变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大气河”使南极海冰表面融化程度较往年小是由于( )
A.海水升温变慢 B.气温日较差减小 C.太阳辐射减弱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16.C 17.B 18.C
【解析】16.根据材料可知,“大气河”发源于温带气旋局部区域,强风促进该处水汽大量聚集,温带气旋属于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沿锋面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冷锋锋前形成降水,所以“大气河”中的水汽一般来源于冷锋锋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携带强暖湿气流的“大气河”流经南极半岛,流经时的湿润气流使得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当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水汽凝结形成海雾,①正确;该次大气河事件中,2020年2月南极海冰表面融化程度减小,说明气温升高幅度小,甚至是气温并未升高,②错误;“大气河”流经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容易成云致雨,导致降水量增加,③正确;“大气河”流经时,海冰表面有所融化,冰盖应变薄,④错误。故选B。
18.读题干“观测发现,对比往年2月无大气河情况,2020年2月南极海冰表面融化程度减小。”可知,“大气河”携带强暖湿气流流经,受其影响海水升温应变快,A错误;气温日较差减小会导致夜间气温较高,有利于海冰融化,与题意不符,B错误;“大气河”携带强暖湿气流流经,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较低导致海冰融化较少,C正确;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1.(2024·贵州贵阳·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形成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生成于四川省的西南低涡在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频繁。2023年5月23日形成的西南低涡相对比较稳定,但周围气流较强。如图示意2023年5月23日20时贵州省及周边地区850hPa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及风场。
(1)简析地形对西南低涡形成的影响。
(2)依据图示信息,推测西南低涡降水的水汽来源和切变线过境对气温的影响。
(3)贵州省受此次西南低涡影响明显。结合图文材料推测贵州本次降水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1)四川盆地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有利于降压形成动力性涡旋;由于云贵高原的阻挡,从南侧绕过的西风气流由于边界摩擦而产生气旋性涡度,从而形成西南低涡。
(2)来源: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度的干冷气流;
影响:冷暖气流团相遇形成降水,使得气温下降。
(3)特点:降水呈现出降水强度较大、降雨时间长。
原因: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高纬度的干冷气流相遇,在贵州附近形成锋面雨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流一侧;低涡区内有较强的空气上升运动,易形成降水天气;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影响,受低涡控制频次高。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 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结合所学知识,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有利于降压形成动力性涡旋;同时由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在其阻挡作用下,从南侧绕过的西风气流由于边界摩擦而产生气旋性涡度,从而形成西南低涡。
(2)来源:受高原的抬升作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度的干冷气流相遇,产生降水,故水汽来源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度的干冷气流;
影响:由图可知,切变线的两侧的气流方向相反,冷暖气流团相遇,容易形成降水,使得气温下降。
(3)结合材料可得,“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贵州位于低涡左侧,处于切变线上,切变线上的气流呈气旋环流,水平辐合明显,有利于上升运动,易产生云雨天气;故该地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高纬度的干冷气候,相遇在贵州附近,故形成锋面雨带,处
于冷锋一侧,降水强度较大;其次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影响,该低涡控制时间较长,降雨时间长。综上可知,降水呈现出降水强度较大、降雨时间长的特点。
2.(23-24高三上·广西南宁·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低涡(高原涡)属于对流层中层气旋,具有与台风类似的结构特征,其移动受高空西风急流引导。2017年7月2日-3日,受近地面强盛东南季风和高原涡影响,云南中、东部地区发生强降水。下图为高原涡在强降水发生时段内的移动路径。
(1)指出该次强降水时段内高原涡移动的方向及依据 ,并在下图的①②③小短线上用箭头表示高原涡气流的运动方向 。
(2)分析此次云南强降水现象的形成过程。
【答案】(1) 受高空西风急流影响,高原涡向东/东南方向移动。
(2)近地面东南风带来暖湿气流,地形抬升,在云南省东部(山区)成云致雨;高原涡加剧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增加降水强度。
【详解】(1)根据材料“移动受高空西风急流引导”可知,该次强降水时段内高原涡移动的方向与高空西(北)风的吹拂方向相同,高原涡向东/东南方向移动。青藏高原低涡(高原涡)属于对流层中层气旋,具有与台风类似的结构特征,因此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辐合,中心类似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如图:
(2)根据材料“受近地面强盛东南季风和高原涡影响,云南中、东部地区发生强降水”可知,此次云南强降水现象的形成过程与东南季风和高原涡有关。近地面东南风从海洋方向吹来,带来暖湿气流,在云贵高原受地形抬升遇冷,在云南省东部(山区)成云致雨;高原涡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方向辐合,加剧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增加降水强度。
3.(2024·贵州毕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气旋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水汽上升凝结后释放的潜热。在海洋上,热带气旋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水汽、热力和动力,使热带气旋势力不断得到加强。下图示意2023年5月14日北京时间14时遥感图片显示的印度洋上空云系呈现双热带气旋的状况。
(1)对比甲、乙两个热带气旋运动特征异同,并分析原因。
(2)乙热带气旋历经30多天从东侧登陆马达加斯加岛,说明登陆前后马达加斯加岛的风向变化。
(3)分析乙热带气旋持续时间远长于甲的原因。
【答案】(1)相同点: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均为上升气流;不同点:水平方向上甲逆时针方向旋转,乙顺时针旋转。
(2)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3)乙热带气旋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中心气压低;海域面积广,水汽充足;摩擦力小,风速大,动力充足。
【详解】(1)读图可知,甲为北半球的热带气旋,乙为南半球的热带气旋,相同点是中心都为低压,垂直方向上气流均为上升气流;不同点是水平方向上北半球的热带气旋(甲)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的热带气旋(乙)以顺时针旋转。
(2)读图可知,乙热带气旋位于南半球,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而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东南信风带,热带气旋未登陆前,马达加斯加岛受东南信风影响,而热带气旋历经30多天从东侧登陆马达加斯加岛,受热带气旋西侧的西北风影响,故吹西北风。
(3)由材料可知,在海洋上,热带气旋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水汽、热力和动力,使热带气旋势力不断得到加强,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较甲地海域面积广,生成海域海水温度偏高且摩擦力小,在持续向东运动过程中行进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也较高,为热带气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汽、热力与动力,持续时间较长;而甲热带气旋受到陆地的影响,地表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水汽迅速减少,凝结产生能量减少,气旋中心上升气流缺乏动力,气压迅速升高,气旋强度迅速减弱,热带气旋逐渐消失,故乙热带气旋持续时间远长于甲。
4.(2024·贵州贵阳·一模)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阿拉伯海是全球海一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热带气旋活动频繁。下图示意某年10月28日~11月3日阿拉伯海西部海域某热带气旋的移动轨迹和强度变化。研究发现:该热带气旋过境使甲、乙、丙海域表层水温显著下降,甲海域表层浮游植物数量明显增加。
(1)分析该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
(2)指出该热带气旋过境期间阿拉伯海表层水温下降最显著的海域,并说明理由。
(3)解释热带气旋过境后,甲海域表层浮游植物数量明显增加的原因。
【答案】(1)阿拉伯海纬度低,海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外围空气补充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旋转运动;上升气流逐渐降温,其中水汽凝结成水滴,释放热量,加剧上升气流,使得海面气压下降更低,空气旋转更加猛烈。
(2)乙海域。热带气旋在乙海域时风力大,强烈涡旋(使表层海水抽吸作用明 显)引起底层冷海水上泛;热带气旋在乙海域时强度大,云层厚、降水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热带气旋在乙海域时移动速度慢,作用于该海域的时间更长,降温更显著。
(3)热带气旋引起的扰动和上升流作用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从而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生物量增加;热带气旋登陆后,降水量大,径流带来陆地上大量营养盐,导致浮游植物爆发式生长;热带气旋过境后,天空晴朗,光照充足,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1)该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是由于热带洋面水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吸引周围冷空气流入,补充的空气又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中心,气流强烈辐合上升,水汽大量凝结释放潜热,加强空气上升运动,使得海面气压下降更低,形成热带气旋。
(2)该热带气旋过境期间,阿拉伯海表层水温下降最显著的海域是乙海域。这是因为热带气旋在乙海域风力最强,强烈的涡旋使海水被抽吸的作用增强,深层海水上泛,降低水温;热带气旋在乙海域时强度大,云层厚、降水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海水温度低;由图可知,热带气旋在乙海域时移动速度慢,作用于该海域的时间长,海水降温明显。
(3)热带气旋过境后,甲海域表层浮游植物数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有三个。首先,热带气旋登陆后,降水量大,径流带来陆地上大量营养盐,导致浮游植物爆发式生长。其次,热带气旋过境后,天空晴朗,光照充
足,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后,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搅动海水,使营养物质上浮,为浮游植物提供了更多的养分。因此,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甲海域表层浮游植物数量明显增加。
5.(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天气影响,山东省栖霞市2020年12月27日夜间实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闭,该天气现象一直持续到28日夜间才消失。29日凌晨,栖霞市出现降雪,交通管制持续。图1为28~29日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图2为栖霞气象站气温、气压和降水量变化图。
(1)推断导致27日夜间栖霞市部分高速公路封闭的天气现象,并分析其持续到28日夜间的原因。
(2)分析29日02时和29日14时降雪天气的形成过程。
【答案】(1)天气现象:雾。原因:气压形势北高南低,持续受稳定的偏北风控制;偏北风从渤海携带充沛水汽,登陆之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对流较弱,大气较为稳定,利于雾的维持;直到28日夜间冷锋过境,强风吹散大雾。
(2)02时:冷锋过境,暖气团沿锋面抬升,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形成降水;温度低于0℃,以降雪的形式发生。
14时:西北风从渤海携带充沛水汽,登陆之后气温下降,叠加山东丘陵地形阻挡,在迎风坡抬升降温,水汽达到饱和,温度低于0℃,形成降雪。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受天气影响,山东省栖霞市2020年12月27日夜间实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
公路封闭,该天气现象一直持续到28日夜间才消失。”可知,该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推断其应为大雾。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8日气压形式北高南低,北侧为冷高压,有持续的偏北风影响栖霞市;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陆地为冷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偏北风从渤海带来充沛的水汽,在栖霞市附近登陆之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大雾;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对流运动较弱,大气性质稳定,不利于雾气消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8日夜间栖霞市有冷锋过境,冷锋过境大量大风,吹散雾气。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9日02时该地有冷锋过境,冷气团主动接近暖气团,暖气团被迫沿着锋面抬升,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降水表现为固态降水的形式,以降雪的形式降落到地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9日14时该地受西北风影响,西北风从渤海带来充沛的水汽,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陆地为冷源,西北风登陆之后,水汽降温;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山东丘陵西侧,西北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碍,水汽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降温凝结,形成降水;此时近地面气温较低,降水表现为固态降水的形式,以降雪的形式降落到地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4·甘肃·模拟预测)丹麦西海岸某海上风电场,海面上出现了一层薄薄的“海烟”。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下图示意当时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海烟”的形成原因是( )
A.冷湿空气经过暖流影响的暖海面 B.暖湿空气经过寒流影响的冷海面
C.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 D.冷锋过境时暖空气被抬升后降温
2.图中条带状浓雾形成的关键过程是( )
A.海面水汽整体上升 B.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
C.风车后风速降低 D.冷空气经过风车后被加热
3.图中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春季午后 B.夏季黄昏 C.秋季傍晚 D.冬季早晨
【答案】1.C 2.B 3.D
【解析】1.冷湿空气经过、暖湿空气经过、冷锋过境时海面风力均较大,而薄薄的“海烟”容易被风吹散,即“海烟”出现时大气应比较稳定,海面风力较小,ABD错误;海洋水汽蒸发量大,海绵附近的大气湿度高,当海面辐射冷却近海面空气遇冷凝结形成雾(海烟),C正确。故C。
2.根据材料可知,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使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B正确;海面水汽整体上升浓雾应是整体大面积的出现,A错误;风车后风速降低对浓雾的形状影响较小,C错误;风车并没有加热冷空气的作用,D错误。故选B。
3.根据上上小题分析可知,“海烟”的形成原因是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冬季的早晨海面温度最低,水汽遇冷条件最好,最容易出现海雾,而春季午后、夏季黄昏、秋季傍晚温度均较高,不利于海雾的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安徽·模拟预测)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分易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盐结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 )
A.降水稀少 B.地表径流少 C.蒸发强烈 D.地下水位低
5.研究表明,“盐结皮”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削弱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
C.大气逆辐射弱 D.地表反射率高
6.“盐结皮”的形成( )
A.导致土壤酸化加剧 B.利于土壤湿度保持
C.导致土壤风蚀加强 D.利于土壤肥力提高
【答案】4.C 5.D 6.B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分易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可知,盐分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盐结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蒸发强烈,盐分在地表不断析出,C正确;降水稀少、地表径流少有利于“盐结皮”的形成,但不是导致“盐结皮”形成的主要因素,AB错误;地下水水位不是影响“盐结皮”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C。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结皮”是盐分在地表析出,并与土壤颗粒聚合,所以其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反射作用较强,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D正确;当地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较少,云层较少,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A错误;地面辐射对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没有影响,B错误;大气逆辐射对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没有影响,C错误。所以选D。
6.“盐结皮”的形成会导致土壤盐碱化,A错误;“盐结皮”的形成之后会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土壤湿度保持,B正确;“盐结皮”稳定性较强,会抑制土壤风蚀作用,C错误;土壤肥力主要与土壤四类物质组成比例、尤其是有机质含量有关,“盐结皮”不会提高土壤肥力,D错误。所以选B。
(2024·江西九江·二模)圣赫勒拿岛是南大西洋的一个火山岛,地势崎岖多山,年降水量西部300-500毫米,东部800毫米。该岛植被分为三个区:沿海地区荒凉多岩石,延伸入内陆约1.6千米;中间区再伸入内陆0.4-1.6千米,山坡上有草,还有荆豆、杨、柳和欧洲赤松等树木;中央区长5千米,宽3千米,生长菜棕、柳杉、桉树、竹、蕉树和橡树等树木。下图为圣赫勒拿岛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圣赫勒拿岛年降水量东部和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南信风 B.纬度位置 C.岛屿轮廓 D.地形分布
8.圣赫勒拿岛自然植被的空间分异,体现的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的分异规律
【答案】7.D 8.C
【解析】7.由纬度位置可知,圣赫勒拿岛终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该岛屿为一火山岛,海拔四周低,中间
高,岛屿东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故引起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分布,而不是东南信风、纬度位置和岛屿轮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由该岛屿低海拔的沿海为荒凉景观,到中间区生长中性的杨、柳等树木,到中央区生长桉树、竹、蕉树等喜水分的树木可知,植被空间分异与降水量海拔差异密切相关,虽然气温垂直分异小,但因降水量垂直分异造成的水热组合的垂直分异显著,故圣赫勒拿岛白然植被的空间分异,体现的是垂直地带分异规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安徽蚌埠·三模)雨(雪)幡是雨滴(雪)在降落过程中蒸发(升华),未及地面,在云层底部形成丝缕状悬垂物,随风飘扬,形似旗幡(如图)。雨(雪)幡常见于我国西部高海拔或草原地区的夏季。在有雨(雪)幡的云层下,雨滴(雪)蒸发(升华)大量吸热,有时会引发局地性强气流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雨幡形成时,云层下方的空气( )
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
10.雪幡在青藏高原较为常见,是因为该区域云层( )
A.较厚 B.较薄 C.较高 D.较低
11.雨幡有时会威胁飞机起降安全,是因为雨幡下部可能有( )
A.弱上升气流 B.强下沉气流 C.强辐合气流 D.弱辐散气流
【答案】9.A 10.C 11.B
【解析】9.据材料,雨幡是未及地的雨,是雨滴在没落地前就已经蒸发(升华)而形成的产物。雨幡形成是由于云层下方气温较高,空气温暖干燥,雨或水滴未及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从而形成这种空中降水基本没有落至地面的现象,A正确。如果下方空气温暖湿润,雨水蒸发弱,就会形成及地的雨,B错误。如果空气寒冷,不利于蒸发,不容易形成雨幡,CD错误。故选A。
10.云层海拔高,雨滴(雪)在降落过程中,云层到地面的距离较远,加上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雨滴(雪)在降落过程中容易被蒸发(升华),易在云层底部形成丝缕状悬垂物,有利于雨幡的出现,C正确、D错误;云层的厚薄与雪幡出现关系较小,AB错误。故选C。
11.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由于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这些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下沉形成下沉气团,下沉气流会威胁飞机起降安全,造成危险,B正确,A错误;强下沉气流在近地面附近为强辐散气流,CD错误。故选B。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总初级生产力(GPP)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蒸散(ET)是植被及地面整体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主要包括植被蒸腾、土壤水分蒸发、截留降水和露水的蒸发。当前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愈加复杂,某大学模拟了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GPP和E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如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GPP年均值 ET年均值 (mm/a)
不变 不变 535.56 293.28
不变 增加5% 553.07 307.08
不变 增加10% 566.23 320.61
增加1℃ 不变 406.51 304.18
增加1℃ 增加5% 409.33 317.43
增加1℃ 增加10% 405.06 330.80
增加3℃ 不变 63.92 288.04
增加3℃ 增加5% 63.91 299.87
增加3℃ 增加10% 63.90 311.70
12.模拟实验中,依据图表数据可推知( )
A.若降水不变、气温升高,则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减弱
B.若降水不变、气温升高,则空气的干旱程度减弱
C.若气温不变、降水增加,则碳、水循环更加稳定
D.若气温不变、降水增加,则植被可由灌丛转为乔木
13.相较于GPP,极端升温对ET的影响大小及其主要原因可能为( )
①较大②较小③土壤蒸发增强④植物蒸腾增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2.A 13.B
【解析】12.根据表格数据,当降水不变、气温升高时,GPP年均值减小,说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减弱,因此选项A正确。同时,ET年均值增大,说明空气的干旱程度增强,因此选项B错误。当气温不变、降水增加时,GPP年均值增大,ET年均值也增大,但无法确定碳、水循环是否更加稳定,因此选项C错误。此外,表格中没有提供植被类型变化的信息,因此无法确定植被是否可由灌丛转为乔木,选项D错误。故选A。
13.极端升温会导致土壤蒸发增强,对GPP的影响较大,而对ET的影响较小,因此选项②正确。土壤蒸发增强是主要原因,而植物蒸腾增强对ET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选项③正确,选项④错误。因此,相较于GPP,极端升温对ET 的影响较小,选项①错误,选项②正确。综上所述,②③正确,答案为B。
(2024·吉林·模拟预测)2023年12月19日至22日,山东半岛部分地区出现“冷流降雪”,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超过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同时,山东烟台的蓬莱海面出现了罕见的“海滋”奇观。“海滋”是一种类似海市蜃楼的光学现象,当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出现较大温差时,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发生折射,从而使岛屿等变形,形成奇异而变幻的画面。完成下面小题。
14.“冷流降雪”现象主要发生在山东半岛的( )
A.偏北沿岸 B.偏南沿岸 C.偏东沿岸 D.各沿岸均可发生
15.本次“海滋”现象的发生条件是( )
A.较暖气流流经较冷水面 B.静风环境,海洋辐射降温
C.冷锋过境后,水温高于气温 D.暖锋过境后,暖湿气流冷却凝结
16.大风吹来时“海滋”消失是因为大风( )
A.破坏原有大气物理状态 B.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C.降低了表层海水的温度 D.加剧大气垂直方向的对流
【答案】14.A 15.C 16.C
【解析】14.“冷流降雪”是从极高纬度喷发出来的冷气团遇到相对温暖的水域产生的强降雪现象,就山东半
岛而言,冷气团来自北方的高纬地区,山东半岛北侧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北侧多降雪,所以“冷流降雪”主要发生在其偏北沿岸,其他方向不是冬季风的迎风坡,BCD错误。故选A。
15.本次“海滋”现象发生在冬季,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海面,水温与气温存在较大差异,海面上的空气层产生强逆温,低空海面密度差异较大,阳光折射形成“海滋”,C正确;暖气流流经较冷水面或静风环境,海洋辐射降温都可能形成逆温,但强度有限,不利于“海滋”的形成,AB错误;暖锋过境后海面被暖空气占据,海气温差较小,也不利于形成“海滋”,D错误,故选C。
16.大风加剧空气的扰动,导致热量散失,并未破坏原有大气物理状态,A错误;大风不利于雾的形成,B错误;“海滋”的出现主要与垂直方向上的空气密度、气压变化有关,大风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C正确;大风会扰乱原垂直对流,但对流活动强弱及厚度主要取决于近地面气温高低和气温垂直递减率,D错误。故选C。
(23-24高三上·吉林·阶段练习)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压强)的百分比,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下表为我国3个地点一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湿度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湿度% 气温℃
甲 34.8 -9.3
乙 77.9 13.9
丙 82.5 -18.5
17.甲、乙、丙三个地点分别位于( )
A.甲-乌鲁木齐、乙-广州、丙-沈阳 B.甲-沈阳、乙-上海、丙-乌鲁木齐
C.甲-乌鲁木齐、乙-上海、丙-沈阳 D.甲-沈阳、乙-广州、丙-乌鲁木齐
18.影响三地一月平均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差异②地形差异③海陆位置④洋流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7.A 18.B
【解析】1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一月均温低,丙地均温最低且相对湿度较大应为东北的沈阳,BD错误;甲地空气湿度最小,气温较低,应为西北内陆的乌鲁木齐;乙地一月均温约14度,应该是纬度较低的广州,C错误。故选A。
18.三地纬度不同温度不同,平均湿度不同,温度主要受纬度影响,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空气水汽含量有别,
①③正确.而洋流只影响沿海地区,地形不是影响温度和水汽的主要原因,②④错误,B正确。故选B.
(2024·甘肃·一模)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常有浓雾出现,且多为辐射雾(是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变冷而形成),但一年中浓雾出现频率有所差异。西双版纳建有野生象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自然保护区逐渐被分割,破碎化严重,有专家学者提出在保护区内建设生态廊道,以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境。下图示意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西双版纳浓雾出现时间分布特征为( )
A.午后多,清晨少 B.白天多,晚上少
C.旱季多,雨季少 D.雨天多,晴天少
20.近年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破碎化严重,主要原因是( )
A.高大山地阻隔 B.河流不断切割
C.热带雨林增多 D.生产活动增多
21.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廊道建设应选址在( )
A.道路狭窄、山间深谷处 B.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处
C.靠近民居、农田耕种处 D.河流交汇、河宽水急处
【答案】19.C 20.D 21.B
【解析】19.结合所学知识,西双版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分为旱雨两季,当处于旱季时,晴天多,夜间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有利于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形成雾且不易扩散,持续时间长;午后气温高,气流运动强,不易形成浓雾;雨季(雨天)大气对流旺盛,气温较高,日温差小,形成的浓雾较旱季少,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西双版纳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加快,农田、公路等建设侵占了自然保护区内土地,热带雨林减少,导致保护区破碎化严重,D正确;山地与河流、森林长期存在,不会加剧保护区内破碎化,排除ABC。故选D。
21.结合所学知识,生态廊道建设在地势低平处,可以减少地形的阻隔,加强各分割保护区内野生象的迁徙觅食,且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有利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在迁徙中补充水分,提高其迁徙成功率,B正确;道路狭窄、山间深谷处地势起伏大,不利于笨重的亚洲象行走,排除A;靠近民居、农田耕种处易引发人象之间矛盾,排除C;河流交汇、河宽水急处会导致亚洲象涉水困难,难以通过,排除D。故选B。
(2024·贵州·模拟预测)“雾凇”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字林》:“寒气结冰,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雾凇是过冷却水汽凝华形成冰晶挂结于草木枝叶的天气现象。“瀚海雾凇”专指沙漠戈壁中的雾凇景观,犹如在石海沙丘上开出的“玉树琼花”。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瀚海雾凇”出现频率高,吸引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寒气结冰”形成雾凇的原因是( )
A.上升气流导致降温 B.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弱
C.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D.暖锋过境前后温差大
23.为了次日能拍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景观,适宜摄影爱好者蹲守的天气是( )
A.飘雪初晴 B.气温回升 C.晚来风急 D.夜间有雨
【答案】22.C 23.A
【解析】22.“寒气”说明气温低,不利于大气上升,A错误;“见日光乃消”说明“寒气结冰”形成雾凇主要发生在夜间,夜间没有太阳辐射,B错误;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夜间温度低,水汽容易冷却水汽凝华形成冰晶,形成雾凇,C正确;暖锋过境温度升高,不利于水汽凝华,D错误。故选C。
23.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雾凇景观的出现需要满足充足的水汽条件、遇冷条件。飘雪说明刚经历过雨雪天气,空气湿度较大。初晴说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水汽容易遇冷凝华,形成雾凇,A正确;气温回升不利于水汽凝华,B错误;风力大,凝华的冰晶难以挂结于草木枝叶上,容易被风吹落,C错误;夜间有雨说明夜间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降温慢,不利于雾凇形成,D错误。故选A。
(2023·湖南常德·模拟预测)成都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多夜雨的地区。该地夜雨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到大尺度空气运动的影响。图为某年7月17日该地夜雨时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剖面图,垂直螺旋度能够反映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正值为上升运动,负值为下沉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易出现夜雨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此时( )
A.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C.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 D.山顶近地面气流受热辐合上升
26.本次夜雨形成得益于该地东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其边缘气流使该地( )
A.水汽增加 B.气温降低 C.凝结核增加 D.大气稳定
【答案】24.C 25.B 26.A
【解析】24.根据图中垂直螺旋度显示的运动特征可看出,丙处大气以上升运动为主,气流上升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C正确;甲、乙、丁处大气以下沉运动为主,不易形成降水,ABD错误。故选C。
25.图中显示山坡乙处气流下沉,夜间坡面降温比同高度大气降温快,温度低,B正确;夜间为地面散热过程,A错误;图中显示山坡处气流下沉,层结不稳定,C错误;山顶甲处近地面降温快,气流下沉,D错误。故选B。
26.该地东南侧大气湿度大,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为该地带来大量水汽,气流上升凝结形成降水,A正确,B、D错误;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气流不会增加凝结核,C错误。故选A。
(2024·江西·一模)每年12月下旬到第二年2月底,是观赏吉林雾凇的最佳时节。每当雾凇来临,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长堤“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对吉林雾凇的典型概括。下图为松花江吉林市区河段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27.关于松花江在吉林市区河段的水文特征,不正确的是( )
A.流量较大 B.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C.含沙量大 D.冬季不结冰
28.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打卡”的最佳时间是( )
A.晴朗温暖的午后 B.晴朗微风的清晨
C.风雨交加的子夜 D.细雨蒙蒙的傍晚
【答案】27.C 28.B
【解析】27.读图结合所学可知,松花江在吉林市区河段属于下游段,上游来水量大,支流汇入多,故流量较大,A正确;受到湖泊和水电站的调节作用,流量季节变化较小,B正确;该地区植被覆盖率好,地势平坦,故含沙量小,C不正确;城市人口较多,产业较集中,产生的废热多,吉林市区河段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水温较高,冬季不结冰,D正确。故选C。
28.雾凇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晴朗微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幅度大,清晨气温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B正确;晴朗温暖的午后气温较高不利于雾凇形成,A错误;风雨交加的夜晚,昼夜温差小,且风雨不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C错误;细雨蒙蒙的傍晚,昼夜温差较小,气温条件不利于雾凇形成,D错误。故选B。
(2024·江西·一模)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左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空间分布图,下图右为12月晴天平均最低气温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地森林最有可能分布在( )
A.天山北坡 B.小兴安岭 C.西双版纳 D.四川盆地
30.林窗东北侧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可能是因为( )
A.日出东北,林窗东北侧日照时间更长
B.上午多雾,下午时段的有效辐射更大
C.林窗西南侧的林木更矮小,导致东北侧光照更好
D.林窗东北侧的林木更密集,导致东北侧湿度更大
31.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降水增多 C.光照增加 D.温差加大
【答案】29.C 30.B 31.C
【解析】29.该地位于我国,从右图可看出,冬季12月晴天平均最低气温在15℃以上,应为热带,C正确,天山北坡和小兴安岭为温带,AB错误;四川盆地为亚热带,D错误。故选C。
30.12月为北半球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林窗东西两侧在理论上的日照时间一样长,A项错误。冬季夜晚气温低,水汽易冷凝成雾,上午多雾光照少,下午雾散后光照强,此时太阳光主要位于西南方位,林窗内西侧光照被西南方向森林遮挡,东北侧不易被遮挡,有效辐射更大,温度更高,B项正确。从图中看出,东北侧最低气温低于西南侧,说明东北侧林木更矮小,热量更容易散失,C项错误。东北侧如果林木更密集,湿度更大,则白天大气削弱作用更强,气温较低,D项错误。故选B。
31.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原先的树木阻挡光照,林窗形成后的林间空隙有利于该区域光照的增加,可以促进草本和灌木的增加,C正确。草本和灌木需水量一般少于高大乔木,降水增加不是其形成的原因,B错误。光照影响气温,气温升高并非直接原因,A错误。温差加大不是影响草本和灌木生长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2024·江西九江·一模)东海海域分布着几支著名的太平洋洋流,日本暖流在台湾岛南面分为两支,一
支在台湾岛东侧北上至日本群岛。另一支为台湾暖流,经过台湾海峡,北上进入东海海域。下图为我国东海海域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我国东海海域沿岸流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①夏季自南向北流②冬季自南向北流③夏季势力强于冬季④冬季势力强于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冬季,我国东海海域洋流的分布特点是( )
A.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B.西部为暖流、东部为寒流
C.南部为寒流、北部为暖流 D.南部为暖流、北部为寒流
34.每年春夏是东海海域海雾多发季节,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下沿岸流减弱 B.北上沿岸流形成
C.冬季风势力强 D.东南季风北上
【答案】32.C 33.A 34.D
【解析】32.根据洋流形成原理推知,我国东部海域的沿岸流以季风为主要驱动力,东海海域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沿岸流自南向北流动,冬季相反,①正确,②错误;因东海海域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强度大,故而沿岸流夏季势力强于冬季,③正确,④错误。①③组合正确,故选C。
33.由图可知,冬季我国东海海域东部流经有台湾暖流,西部流经南下的具有寒流性质的沿岸流。故选A。
34.春夏季节,东南季风逐渐影响东海海域,来自较低纬度的东南季风饱含水汽,在北上过程中掠过海表温度较低的洋面,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选项D正确。故选D。
(2024·贵州·二模)冻雨是高空云层中形成的冰晶或雪花,向近地面降落的过程中,先融化至液态水后,再经过低层大气降温,形成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过冷水。冻雨落在地面物体表面而形成较高密度的冰被称作“雨凇”。我国南方各省冻雨多发,贵州省冬季最为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5.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可能原因是( )
A.近地面大气中温度太高 B.大气中没有固体的杂质
C.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足 D.近地面气温<0℃的大气较薄
36.贵州省冬季冻雨多发的原因有( )
A.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
B.海拔较低,冬季气温高
C.当地多逆温现象,且高空大气层中水汽充足
D.当地多逆温现象,且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
37.冻雨发生时( )
A.对通信质量无任何影响 B.杀死虫害使农作物增产
C.地面物体温度高于0℃ D.路面结冰不利交通出行
【答案】35.D 36.C 37.D
【解析】35.经过低层大气降温,形成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过冷水,由于近地面气温<0℃的大气较薄,没有接触到足够低温的环境来触发其冻结,D正确;由材料可知先融化至液态水后,再经过低层大气降温,说明近地面大气温度低,A错误;近地面大气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固体杂质,BC错误。故选D。
36.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冻雨一般是锋面雨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当地冬季多逆温现象,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冻雨;高空大气层中水汽充足是形成冻雨的必要条件,C正确;贵州省纬度较低,冬季气温高,故AB错误;锋面中冷气团位于下方,为与近地面,冷空气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37.冻雨发生时,冻雨造成通讯线路中断,会影响通讯,A错误;冻雨发生时虽然杀死虫害,但冻雨造成的低温冻害,导致农作物冻伤,易造成农业减产,B错误;冻雨落在地面物体表面而形成较高密度的冰被称作“雨凇”,说明冻雨发生时地面物体温度低于0℃,C错误;冻雨发生时,地面结冰,不利于交通出行,D正确。故选D。
(2024·广西·模拟预测)每年7~8月,在气象条件、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影响下,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大范围海雾盛行,其中部分区域发生海雾概率高达60%以上。下图示意相关海域7~8月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与发生海雾概率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大范围海雾的有利气象条件为( )
A.偏南风,风速较低 B.偏北风,风速较低
C.偏南风,风速较高 D.偏北风,风速较高
39.图中甲处表层海水温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寒流流经该海区 B.夏季大气降水偏多
C.夜间海面辐射强 D.下层海水上升混合
40.与图中鄂霍次克海中部相比,在发生海雾概率超过60%的海域通常还会观测到( )
A.表层盐度较低 B.浮游生物较多
C.表层密度较低 D.海平面气压较低
【答案】38.B 39.B 40.D
【分析】3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鄂霍次克海和千岛群岛附近7~8月海水等温线向南凸起,说明该海域主要盛行偏北风。风速较高,不利于海雾的形成,会使得海雾快速消散,风速较低且由高纬吹向低纬有利于提供降温条件,有利于海雾的形成,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3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海水等温线为闭合低值区,不是寒流流经,A错误;该地海域纬度位置较高,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受到陆地的抬升作用,在甲处降水较多,导致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表层海水温度偏低,B正确;该海域海水温度较低,夜间海面辐射较弱,C错误;该海域夏季为向岸风,没有上升补偿流,D错误。所以选B。
40.雾是由水气凝结而成的,大气中的水气凝结凝结形成海雾的过程中伴随有潜热释放,使近地面大气体积膨胀,气压降低,因此发生海雾概率超过60%的海域通常比图中鄂霍次克海中部海平面气压低,D正确;鄂霍次克海海水表层盐度差异较小,A错误;海雾的发生对浮游生物影响较小,B错误;在发生海雾概率超过60%的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海水表层密度较高,C错误。所以选D。
二、综合题
1.(23-24高三下·江西九江·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常年保持高水位。维德里诺沼泽地处贝加尔湖南岸,沼泽湿地植被广布,地下有冻土,且形成局地湿润的小气候。维德里诺沼泽营养物质输入较少,养分循环较慢。随着气候变暖,维德里诺沼泽的生产力会明显提高。图示意维德里诺沼泽的位置。
(1)简述维德里诺沼泽的形成原因。
(2)分析维德里诺沼泽湿润小气候的形成条件。
(3)维德里诺沼泽营养物质输入较少,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4)说明气候变暖导致维德里诺沼泽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答案】(1)位于河流入湖口处,河水泛滥,为沼泽提供水源;局地小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纬度较高, 蒸发较弱;临近贝加尔湖,受湖水顶托作用影响,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阻隔地表水下渗,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2)临近贝加尔湖,湖水蒸发提供水汽;地处哈马尔—达班山脉阴坡,遮阴效果好;较高纬度 吹来的冷空气经过贝加尔湖后,易在此地滞留,温度较低,且相对湿度较大;湿地植被涵养水 源,蒸腾补充水汽 。
(3)流域内纬度较高,生物活动较弱;土壤冻结期较长,侵蚀较弱,向沼泽输送的营养物质较少;人类活动少,排放的营养物质少。
(4)纬度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大气运动(新七省高考专用)热力环流
(2024·广西·模拟预测)我国华北某山坡坡顶海拔约2200m,坡谷海拔约900m,山谷风显著。下图为“某年冬季该山坡不同海拔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该地谷风出现的主要时段为( )
A.日出前至日落前 B.中午前至日落前
C.日落后至日出前 D.日落后至中午前
2.据图推测气象测站所在山坡的地势应为(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
3.各站点谷风风向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微地形分布 B.地转偏向力 C.谷岭间温差 D.自然带类型
(2024·广西来宾·一模)2023年4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研究表明,火星的大气层极其稀薄,表面平均气压只有地球的0.75%。火星大气主要成分有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的氢气,极少氧气、水汽等,充满尘埃。火星和地球的大气环流有一定的相似性,哈德莱环流(即低纬环流)是最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下图示意地球和火星大气圈的哈德莱环流。完成下面小题。
4.独特的大气特征导致火星( )
A.白天气温低于地球 B.昼夜温差大于地球
C.风雨天气多于地球 D.季节温差小于地球
5.形成哈德莱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气压梯度力
6.火星哈德莱环流高度与地球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火星( )
A.大气层极其稀薄 B.大气层更多水汽
C.大气层缺乏臭氧 D.大气层充满尘埃
(2024·广西·模拟预测)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甲、乙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左图)。右图为某年1月28日在甲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乙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观测点焚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山高谷深②盛行风背风坡③河谷北高南低④湖陆热力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甲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约在( )
A.2时 B.6时 C.10时 D.14时
9.15:30后乙观测点附近锋面的类型及移动方向为( )
A.暖锋、向南 B.暖锋、向北 C.冷锋、向南 D.冷锋、向北
(2024·江西九江·二模)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其受人为热源排放、湿度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07-2017年我国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夜间地表热岛强度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南地区
C.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东南地区、东北地区
11.若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仅考虑热岛强度的影响,则可推断相比于9月份,6月份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夜间的大气污染物( )
A.影响范围大 B.影响范围小 C.浓度高 D.浓度低
12.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下四种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四川成都·一模)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含量,气温以及紫外线强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北方某城市臭氧浓度受海陆风影响显著。图示意该市春季有无海陆风影响的两天中臭氧浓度日变化及海陆风影响当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3.据海陆风影响当日风向和风速变化信息,可推测( )
A.海洋位于城市东南方向 B.海风风力较陆风风力弱
C.13时前后海风转为陆风 D.20时前后陆风转为海风
14.海陆风对该城市臭氧浓度影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受( )
A.陆风影响,污染物难扩散 B.海风影响,污染物回流多
C.陆风影响,空气湿度较小 D.海风影响,气温相对偏高
15.与晴天比较,阴天臭氧浓度( )
①峰值时间提前②峰值时间滞后③峰值更高④峰值更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1.(2024·安徽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流雾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雾,是沿海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我国已基本实现了“雾航不误航”,保障了社会经济平稳运行。2019年4月7日-8日,台湾海峡盛行近5级的西南风,北部有平流雾分布(下图)。8日6时后平流雾逐渐消散。
(1)简述此次台湾海峡北部平流雾的形成机理。
(2)推测此次平流雾在6时后逐渐消散的原因。
(3)在此次平流雾发生期间,对举地理信息技术在保障“雾航不误航”中的应用。
2.(2024·广西南宁·一模)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探究广西北海市城市化发展对海陆风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首先通过科学分析2006年北海市城乡下垫面差异,设定该时期各类参数数值(下表)。由于2006年后北海市城市化进一步发展(不考虑城市环保要求的变化),研究团队通过改变表中城市各类参数的数值来模拟城市化提升对海陆风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化提升,海风增强,但陆风减弱。
北海市8月初日出约为6:15(北京时间),2006年8月1日8时—2日8时北海市观测到明显的海陆风,并在1日23时~2日7时主城区近地面出现了逆温现象,下图为其逆温的发展过程。
(1)为模拟2006年后北海市的城市化提升,指出表中城市下垫面各类参数的变化。
(2)分析北海市城市化提升对陆风风速的影响。
(3)根据气温特点推测图中X的数值,并在图虚线框中绘制8月2日1时的气温垂直变化曲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蒙古气旋发源于蒙古国中部和东部高原地区,属于温带气旋,该国的西部、西北部多高山。蒙古气旋春秋季出现次数最多,尤其春季最为突出,冬季次之,夏季锋区北移,暖空气活动占优势,气旋显著减少。下图为2023年4月10日北京时间08:00蒙古气旋位置及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蒙古气旋影响,图中甲地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气温低 B.有扬尘 C.多降水 D.风力小
2.蒙古气旋东、西两侧冷锋与暖锋的势力及移动速度特征有( )
①冷锋势力强于暖锋 ②暖锋势力强于冷锋
③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 ④暖锋移动速度快于冷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与蒙古国西部、西北部相比,蒙古气旋春季多形成于中东部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植被 C.地形 D.人类活动
(2021·山东·模拟预测)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
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5.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甲地(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2024·安徽·二模)乌兰察布风电基地(甲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中东部,占地面积超2000平方千米,是全球陆上单体最大风电项目。当该基地处于蒙古气旋南部边缘时,出现大风天气的频率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乌兰察布风电基地布局的关键因素是( )
A.政策 B.地价 C.资源 D.市场
7.当该风电基地处于蒙古气旋南部边缘时,风向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8.对该风电基地风速起加强作用的主要地形单元是( )
A.内蒙古高原和乌兰察布丘陵 B.阴山山脉和乌兰察布丘陵
C.内蒙古高原和阴山山脉 D.乌兰察布丘陵和燕山山脉
(2024·安徽蚌埠·三模)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河流。强风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淮河航运带来的风险主要位于下游河段。下图示意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强风风向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淮河下游强风事件出现频率高于上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河流流速
10.淮河航运发布强风警报次数最多的季节可能为( )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冬季和春季
11.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易发生强风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亚洲高压强盛②冷暖空气频繁③台风登陆次数多④强对流天气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安徽合肥·一模)研究人员在测量印度半岛奈策瓦迪河入海口附近盐度时发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盐度呈现明显差异,影响着河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表中①②③代表研究区(下图)内O、P、Q三地,其数据为不同月份的盐度测量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地点 1月 3 月 10月
10.6‰ 29.9‰ 0.02‰
② 34.2‰ 35.7‰ 31.2‰
③ 30.9‰ 34.1‰ 21.7‰
12.O、P、Q三地依次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13.O、P、Q三地10月盐度不同于1月和3月, 主要是由于10月该区域( )
A.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季风吹拂,海水倒灌
C.锋面多发,暴雨淋洗 D.径流较大,淡水稀释
14.1月至3月,Q地附近( )
A.航行的船只吃水变深 B.淡水捕捞增产
C.沿岸地下水水质变差 D.海水倒灌减少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吉木乃县的闹海地区,东西长100多千米,南北宽8~20千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地面积雪随风卷起,使人畜迷失方向,当地人称之为“闹海风”。“闹海风”的形成受亚洲高压及地形影响,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出现次数多,强度大。图为闹海地区位置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闹海风”发生时高压脊的位置及其形态可能是( )
A.位于当地以北,呈南北走向 B.位于当地以北,呈东西走向
C.位于当地以西,是东西走向 D.位于当地以东,呈南北走向
16.11月到次年2月“闹海风”强度大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频繁 B.地表积雪深厚 C.沙尘天气多发 D.植被覆盖率低
17.当地地形加剧“闹海风”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山地呈南北走向 C.狭管效应明显 D.地势南高北低
(2024·甘肃兰州·一模)东北冷涡是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或其附近的高空气旋式涡旋,是从地面到6000米上空的深厚系统,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但夏季出现的几率较冬季大。下图示意某时刻东北冷涡高空500
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时刻,东北冷涡影响下的近地面气压与水平气流运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B.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C.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D.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19.图示时刻,我国东北地区天气特征描述合理的是( )
A.晴天 气温升高 B.晴天 气温降低
C.暴雨 气温升高 D.暴雨 气温降低
20.夏季,东北冷涡势力较强时( )
A.东北地区气温同期偏高 B.北方冷空气南下受阻
C.江淮梅雨期降水较多 D.长江流域的降水偏少
(2024·贵州·三模)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的气候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南亚高压的形成说明夏季青藏高原近地面( )
A.气流辐合上升 B.气流下沉辐散 C.气流辐散上升 D.气流下沉辐合
22.南亚高压对我国季风的主要影响是( )
①削弱东北季风②加强西南季风③削弱西北季风④加强东南季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贵州贵阳·一模)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日8时近地面相关气象要素的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23.此时,控制甲地近地面的天气系统及气压梯度特点是( )
A.冷锋,气压梯度大 B.气旋,气压梯度小
C.暖锋,气压梯度小 D.反气旋,气压梯度大
24.该日,甲地出现大雾天气,是因为( )
A.冷暖气团相遇,对流强烈且风力小 B.地面辐射较强,水汽上升中易凝结
C.地面辐射较弱,气流下沉增湿明显 D.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高湿且风力小
二、综合题
1.(22-23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锋面常与气旅相结合形成锋面气旋。当冷暖锋移动速度相差较大时,则引起天气的较大变化。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8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
(1)描述图中①②地主要的气流运动方向及直线甲到乙的气压变化。
(2)若图中冷锋移动速度远快于暖锋,推测图中气旋可能引起的天气变化。
2.(23-24高三上·吉林·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8月,形成于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一路向西北进发并持续增强,进入墨西哥湾后发育成为超强飓风(即台风)“艾达”。29日,在美国南部登陆,登陆后的四个小时内,势力减弱缓慢。
2023年9月10日,一涡旋形成于希腊,向西南方向移动,途经水温高达30℃的地中海后势力增强,发育成为“丹尼尔”风暴。“丹尼尔”中心风速约8—9级,相当于热带风暴等级,但水汽很足,在非洲北部利比亚登陆后造成超过400毫米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山洪,两处河流水坝的垮塌加重了灾害。图示意地中海及周边区域和美洲局部地区。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说出影响飓风“艾达”和“丹尼尔”海洋上移动路径的风向。
(2)简述“艾达”从热带气旋发育成超强飓风的过程,并说明其登陆后势力减弱较慢的原因。
(3)与“艾达”相比,“丹尼尔”强度虽然较弱但危害更为严重,试分析原因。
常见的天气系统
(2024·江西南昌·一模)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自然现象,海水大幅上升淹没沿海陆地,容易形成风暴潮灾害。台风是一种大尺度天气系统,半径可达500km以上,是引起风暴潮灾害的重要原因,杭州湾是我国沿海风暴湖重灾区之一。下图是杭州湾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杭州湾成为风暴潮重灾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向 B.风力 C.海陆轮廓 D.海陆位置
2.图示台风中心位置,最容易引发E地风暴潮灾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江西赣州·一模)凝冻,是大气中的水滴在表面温度低于(0°C的地面物体上凝结所形成的坚硬冰层,是冻雨过后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或自然景观。图示意凝冻在我国某区域出现的时间段(图中实线为0℃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X°N最可能穿越(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以下哪一因素与该区域凝冻发生概率呈现负相关性( )
A.空气湿度 B.大气稳定度 C.海拔高度 D.准静止锋摆动速度
5.该区域凝冻影响范围最广的时期是( )
A.12月中旬 B.12月下旬 C.1月底2月初 D.2月中下旬
(2024·江西·模拟预测)下图示意2016年11月7日20时~9日20时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部分气象要素变化(6小时间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该时段利川市的天气系统为(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7.9日14时~20时利川市( )
A.气流垂直运动旺盛 B.气流下沉运动旺盛
C.受单一冷气团控制 D.受单一暖气团控制
(2024·江西·模拟预测)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按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9.丙图中锋面( )
A.①为暖锋,②为冷锋 B.①为冷锋,②为暖锋
C.①②均为暖锋 D.①②均为冷锋
10.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M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气温升高,经历降雪 B.气温升高,经历降雨
C.气温降低,经历降雪 D.气温降低,经历降雨
(2024·甘肃·一模)太行山东侧是夏季暴雨灾害频发地区,锋面气旋过境是造成太行山东侧出现持续暴雨的主要原因。下图示意太行山东侧三个暴雨监测站某次降水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次太行山东侧锋面气旋移动方向大致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南向北
12.当此次锋面气旋到达石家庄时,该锋面气旋( )
A.势力减弱 B.水汽增多 C.速度加快 D.气温升高
(2024·安徽安庆·二模)2023年11月上旬,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天气现象主要源于一股强冷空气的袭击。下图示意该月5日14时与6日14时全国海平而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天气正经历( )
A.暴雪 B.沙尘 C.雷电 D.转晴
14.造成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天气变化的原因是( )
A.反气旋过境,气压升高 B.暖锋过境,气流上升
C.气旋过境,受地形阻挡 D.冷锋过境,气流下沉
15.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大气河”是指大气中具有高水汽含量的狭长水汽输送带。中纬度地区的“大气河”往往发源于温带气旋局部区域,强风促进该处水汽大量聚集。“大气河”的移动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2020年2月,携带强暖湿气流的“大气河”流经南极半岛。观测发现,对比往年2月无“大气河”情况,2020年2月南极海冰表面融化程度减小。完成下面小题。
16.中纬度“大气河”中的水汽一般来源于( )
A.暖锋锋前 B.暖锋锋后 C.冷锋锋前 D.冷锋锋后
17.“大气河”流经时,南极半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海雾增加②气温升高③降水量增加④冰盖变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大气河”使南极海冰表面融化程度较往年小是由于( )
A.海水升温变慢 B.气温日较差减小 C.太阳辐射减弱 D.大气逆辐射减弱
二、综合题
1.(2024·贵州贵阳·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形成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生成于四川省的西南低涡在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频繁。2023年5月23日形成的西南低涡相对比较稳定,但周围气流较强。如图示意2023年5月23日20时贵州省及周边地区850hPa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及风场。
(1)简析地形对西南低涡形成的影响。
(2)依据图示信息,推测西南低涡降水的水汽来源和切变线过境对气温的影响。
(3)贵州省受此次西南低涡影响明显。结合图文材料推测贵州本次降水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23-24高三上·广西南宁·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低涡(高原涡)属于对流层中层气旋,具有与台风类似的结构特征,其移动受高空西风急流引导。2017年7月2日-3日,受近地面强盛东南季风和高原涡影响,云南中、东部地区发生强降水。下图为高原涡在强降水发生时段内的移动路径。
(1)指出该次强降水时段内高原涡移动的方向及依据 ,并在下图的①②③小短线上用箭头表示高原涡气流的运动方向 。
(2)分析此次云南强降水现象的形成过程。
3.(2024·贵州毕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气旋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水汽上升凝结后释放的潜热。在海洋上,热带气旋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水汽、热力和动力,使热带气旋势力不断得到加强。下图示意2023年5月14日北京时间14时遥感图片显示的印度洋上空云系呈现双热带气旋的状况。
(1)对比甲、乙两个热带气旋运动特征异同,并分析原因。
(2)乙热带气旋历经30多天从东侧登陆马达加斯加岛,说明登陆前后马达加斯加岛的风向变化。
(3)分析乙热带气旋持续时间远长于甲的原因。
4.(2024·贵州贵阳·一模)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阿拉伯海是全球海一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热带气旋活动频繁。下图示意某年10月28日~11月3日阿拉伯海西部海域某热带气旋的移动轨迹和强度变化。研究发现:该热带气旋过境使甲、乙、丙海域表层水温显著下降,甲海域表层浮游植物数量明显增加。
(1)分析该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
(2)指出该热带气旋过境期间阿拉伯海表层水温下降最显著的海域,并说明理由。
(3)解释热带气旋过境后,甲海域表层浮游植物数量明显增加的原因。
5.(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天气影响,山东省栖霞市2020年12月27日夜间实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闭,该天气现象一直持续到28日夜间才消失。29日凌晨,栖霞市出现降雪,交通管制持续。图1为28~29日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图2为栖霞气象站气温、气压和降水量变化图。
(1)推断导致27日夜间栖霞市部分高速公路封闭的天气现象,并分析其持续到28日夜间的原因。
(2)分析29日02时和29日14时降雪天气的形成过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4·甘肃·模拟预测)丹麦西海岸某海上风电场,海面上出现了一层薄薄的“海烟”。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下图示意当时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海烟”的形成原因是( )
A.冷湿空气经过暖流影响的暖海面 B.暖湿空气经过寒流影响的冷海面
C.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 D.冷锋过境时暖空气被抬升后降温
2.图中条带状浓雾形成的关键过程是( )
A.海面水汽整体上升 B.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
C.风车后风速降低 D.冷空气经过风车后被加热
3.图中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春季午后 B.夏季黄昏 C.秋季傍晚 D.冬季早晨
(2024·安徽·模拟预测)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分易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盐结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 )
A.降水稀少 B.地表径流少 C.蒸发强烈 D.地下水位低
5.研究表明,“盐结皮”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削弱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
C.大气逆辐射弱 D.地表反射率高
6.“盐结皮”的形成( )
A.导致土壤酸化加剧 B.利于土壤湿度保持
C.导致土壤风蚀加强 D.利于土壤肥力提高
(2024·江西九江·二模)圣赫勒拿岛是南大西洋的一个火山岛,地势崎岖多山,年降水量西部300-500毫米,东部800毫米。该岛植被分为三个区:沿海地区荒凉多岩石,延伸入内陆约1.6千米;中间区再伸入内陆0.4-1.6千米,山坡上有草,还有荆豆、杨、柳和欧洲赤松等树木;中央区长5千米,宽3千米,生长菜棕、柳杉、桉树、竹、蕉树和橡树等树木。下图为圣赫勒拿岛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圣赫勒拿岛年降水量东部和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南信风 B.纬度位置 C.岛屿轮廓 D.地形分布
8.圣赫勒拿岛自然植被的空间分异,体现的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的分异规律
(2024·安徽蚌埠·三模)雨(雪)幡是雨滴(雪)在降落过程中蒸发(升华),未及地面,在云层底部形成丝缕状悬垂物,随风飘扬,形似旗幡(如图)。雨(雪)幡常见于我国西部高海拔或草原地区的夏季。在有雨(雪)幡的云层下,雨滴(雪)蒸发(升华)大量吸热,有时会引发局地性强气流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雨幡形成时,云层下方的空气( )
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
10.雪幡在青藏高原较为常见,是因为该区域云层( )
A.较厚 B.较薄 C.较高 D.较低
11.雨幡有时会威胁飞机起降安全,是因为雨幡下部可能有( )
A.弱上升气流 B.强下沉气流 C.强辐合气流 D.弱辐散气流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总初级生产力(GPP)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蒸散(ET)是植被及地面整体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主要包括植被蒸腾、土壤水分蒸发、截留降水和露水的蒸发。当前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愈加复杂,某大学模拟了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GPP和E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如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GPP年均值 ET年均值 (mm/a)
不变 不变 535.56 293.28
不变 增加5% 553.07 307.08
不变 增加10% 566.23 320.61
增加1℃ 不变 406.51 304.18
增加1℃ 增加5% 409.33 317.43
增加1℃ 增加10% 405.06 330.80
增加3℃ 不变 63.92 288.04
增加3℃ 增加5% 63.91 299.87
增加3℃ 增加10% 63.90 311.70
12.模拟实验中,依据图表数据可推知( )
A.若降水不变、气温升高,则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减弱
B.若降水不变、气温升高,则空气的干旱程度减弱
C.若气温不变、降水增加,则碳、水循环更加稳定
D.若气温不变、降水增加,则植被可由灌丛转为乔木
13.相较于GPP,极端升温对ET的影响大小及其主要原因可能为( )
①较大②较小③土壤蒸发增强④植物蒸腾增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4·吉林·模拟预测)2023年12月19日至22日,山东半岛部分地区出现“冷流降雪”,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超过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同时,山东烟台的蓬莱海面出现了罕见的“海滋”奇观。“海滋”是一种类似海市蜃楼的光学现象,当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出现较大温差时,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发生折射,从而使岛屿等变形,形成奇异而变幻的画面。完成下面小题。
14.“冷流降雪”现象主要发生在山东半岛的( )
A.偏北沿岸 B.偏南沿岸 C.偏东沿岸 D.各沿岸均可发生
15.本次“海滋”现象的发生条件是( )
A.较暖气流流经较冷水面 B.静风环境,海洋辐射降温
C.冷锋过境后,水温高于气温 D.暖锋过境后,暖湿气流冷却凝结
16.大风吹来时“海滋”消失是因为大风( )
A.破坏原有大气物理状态 B.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C.降低了表层海水的温度 D.加剧大气垂直方向的对流
(23-24高三上·吉林·阶段练习)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压强)的百分比,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下表为我国3个地点一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湿
度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湿度% 气温℃
甲 34.8 -9.3
乙 77.9 13.9
丙 82.5 -18.5
17.甲、乙、丙三个地点分别位于( )
A.甲-乌鲁木齐、乙-广州、丙-沈阳 B.甲-沈阳、乙-上海、丙-乌鲁木齐
C.甲-乌鲁木齐、乙-上海、丙-沈阳 D.甲-沈阳、乙-广州、丙-乌鲁木齐
18.影响三地一月平均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差异②地形差异③海陆位置④洋流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甘肃·一模)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常有浓雾出现,且多为辐射雾(是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变冷而形成),但一年中浓雾出现频率有所差异。西双版纳建有野生象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自然保护区逐渐被分割,破碎化严重,有专家学者提出在保护区内建设生态廊道,以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境。下图示意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西双版纳浓雾出现时间分布特征为( )
A.午后多,清晨少 B.白天多,晚上少
C.旱季多,雨季少 D.雨天多,晴天少
20.近年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破碎化严重,主要原因是( )
A.高大山地阻隔 B.河流不断切割
C.热带雨林增多 D.生产活动增多
21.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廊道建设应选址在( )
A.道路狭窄、山间深谷处 B.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处
C.靠近民居、农田耕种处 D.河流交汇、河宽水急处
(2024·贵州·模拟预测)“雾凇”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字林》:“寒气结冰,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雾凇是过冷却水汽凝华形成冰晶挂结于草木枝叶的天气现象。“瀚海雾凇”专指沙漠戈壁中的雾凇景观,犹如在石海沙丘上开出的“玉树琼花”。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瀚海雾凇”出现频率高,吸引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寒气结冰”形成雾凇的原因是( )
A.上升气流导致降温 B.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弱
C.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D.暖锋过境前后温差大
23.为了次日能拍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景观,适宜摄影爱好者蹲守的天气是( )
A.飘雪初晴 B.气温回升 C.晚来风急 D.夜间有雨
(2023·湖南常德·模拟预测)成都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多夜雨的地区。该地夜雨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到大尺度空气运动的影响。图为某年7月17日该地夜雨时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剖面图,垂直螺旋度能够反映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正值为上升运动,负值为下沉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易出现夜雨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此时( )
A.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C.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 D.山顶近地面气流受热辐合上升
26.本次夜雨形成得益于该地东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其边缘气流使该地( )
A.水汽增加 B.气温降低 C.凝结核增加 D.大气稳定
(2024·江西·一模)每年12月下旬到第二年2月底,是观赏吉林雾凇的最佳时节。每当雾凇来临,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长堤“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对吉林雾凇的典型概括。下图为松花江吉林市区河段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27.关于松花江在吉林市区河段的水文特征,不正确的是( )
A.流量较大 B.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C.含沙量大 D.冬季不结冰
28.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打卡”的最佳时间是( )
A.晴朗温暖的午后 B.晴朗微风的清晨
C.风雨交加的子夜 D.细雨蒙蒙的傍晚
(2024·江西·一模)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左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空间分布图,下图右为12月晴天平均最低气温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地森林最有可能分布在( )
A.天山北坡 B.小兴安岭 C.西双版纳 D.四川盆地
30.林窗东北侧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可能是因为( )
A.日出东北,林窗东北侧日照时间更长
B.上午多雾,下午时段的有效辐射更大
C.林窗西南侧的林木更矮小,导致东北侧光照更好
D.林窗东北侧的林木更密集,导致东北侧湿度更大
31.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降水增多 C.光照增加 D.温差加大
(2024·江西九江·一模)东海海域分布着几支著名的太平洋洋流,日本暖流在台湾岛南面分为两支,一支在台湾岛东侧北上至日本群岛。另一支为台湾暖流,经过台湾海峡,北上进入东海海域。下图为我国东海海域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我国东海海域沿岸流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①夏季自南向北流②冬季自南向北流③夏季势力强于冬季④冬季势力强于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冬季,我国东海海域洋流的分布特点是( )
A.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B.西部为暖流、东部为寒流
C.南部为寒流、北部为暖流 D.南部为暖流、北部为寒流
34.每年春夏是东海海域海雾多发季节,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下沿岸流减弱 B.北上沿岸流形成
C.冬季风势力强 D.东南季风北上
(2024·贵州·二模)冻雨是高空云层中形成的冰晶或雪花,向近地面降落的过程中,先融化至液态水后,再经过低层大气降温,形成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过冷水。冻雨落在地面物体表面而形成较高密度的冰被称作“雨凇”。我国南方各省冻雨多发,贵州省冬季最为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5.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可能原因是( )
A.近地面大气中温度太高 B.大气中没有固体的杂质
C.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足 D.近地面气温<0℃的大气较薄
36.贵州省冬季冻雨多发的原因有( )
A.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
B.海拔较低,冬季气温高
C.当地多逆温现象,且高空大气层中水汽充足
D.当地多逆温现象,且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
37.冻雨发生时( )
A.对通信质量无任何影响 B.杀死虫害使农作物增产
C.地面物体温度高于0℃ D.路面结冰不利交通出行
(2024·广西·模拟预测)每年7~8月,在气象条件、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影响下,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大范围海雾盛行,其中部分区域发生海雾概率高达60%以上。下图示意相关海域7~8月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与发生海雾概率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大范围海雾的有利气象条件为( )
A.偏南风,风速较低 B.偏北风,风速较低
C.偏南风,风速较高 D.偏北风,风速较高
39.图中甲处表层海水温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寒流流经该海区 B.夏季大气降水偏多
C.夜间海面辐射强 D.下层海水上升混合
40.与图中鄂霍次克海中部相比,在发生海雾概率超过60%的海域通常还会观测到( )
A.表层盐度较低 B.浮游生物较多
C.表层密度较低 D.海平面气压较低
二、综合题
1.(23-24高三下·江西九江·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常年保持高水位。维德里诺沼泽地处贝加尔湖南岸,沼泽湿地植被广布,地下有冻土,且形成局地湿润的小气候。维德里诺沼泽营养物质输入较少,养分循环较慢。随着气候变暖,维德里诺沼泽的生产力会明显提高。图示意维德里诺沼泽的位置。
(1)简述维德里诺沼泽的形成原因。
(2)分析维德里诺沼泽湿润小气候的形成条件。
(3)维德里诺沼泽营养物质输入较少,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4)说明气候变暖导致维德里诺沼泽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2.(2024·江西·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受盛行风和地形的影响,该区域降水时空分异明显。人们前往该区域考察,需要防范雪崩等多种自然灾害。
(1)说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异同。
(2)从地形角度解释该区域雪崩多发的现象。
(3)列举2项甲地及其周边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并说明理由。
3.(23-24高三下·江西·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大兴安岭北部秋季开始积雪,到来年春季消融殆尽。研究发现,自1974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呈弱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显著提前。积雪深度越大,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温差越大。图1示意大兴安岭北部,图2示意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平均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
(1)说明大兴安岭北部成为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的原因。
(2)指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比较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2024·广西来宾·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每年雪季从10月持续至次年4月,最大积雪深度在80至140厘米之间,森林、白雪、木屋组成优美画卷。据统计,禾木的降雪量和新增积雪的平均比值为1.4厘米/毫米,是全国平均比值的2倍,雪的质地细腻柔软、轻盈疏松,被称为“中国粉雪制造商”。观测发现,与草地植被地区相比,森林积雪量更少、积雪消融时间更晚。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与冬季景观图。
(1)推测禾木水汽的主要来源地,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述禾木多为粉雪的原因。
(3)分析森林植被地区积雪消融时间更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