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月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太阳和月球描述不正确的是___。
A.地球是一个规则球体 B.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C.太阳属于恒星
2.下列天体属于卫星的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3.下列关于地球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 B.规则球体 C.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4.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5.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表面在运动 B.雨水冲刷形成的 C.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6.月相的形成与下列那种现象无关( )。
A.天气变化 B.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C.月球本身不发光
7.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体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
A.月球、地球、太阳 B.地球、月球、太阳 C.太阳、地球、月球
8.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表面运动 B.陨石撞击形成 C.火山爆发形成 D.雨水冲刷
9.下面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非常规则的球体 B.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体 C.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10.下面关于太阳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一样高
B.太阳的表面温度比内部温度高
C.太阳的内部温度比表面温度高
11.下面关于引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球上也有引力 B.月球上没有引力 C.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引力要小
12.关于恒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B.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
C.宇宙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
二、填空题
13.太阳是一颗 ,地球围着太阳转,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月球是地球的 。
14.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
15.月亮的样子每天都不一样,它的变化是 规律的。(选填“有”或“没有”)
16.太阳的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 、辐射区、 、光球层、色球层、 。
17.古人向往登上月球,就有了“ ”的传说。
18. 是地球的卫星。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 。
19.农历初一的月相是 ,农历初七的月相是 ,农历十五的月相是 ,农历二十六的月相是 。
三、判断题
20.天空中的星星像太阳一样大多数都发光发热。( )
21.月光就是月球自己发出的光。( )
22.把闹钟用塑料袋裹好,放到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
23.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面的大地上,所以生活的大地应该是方的。( )
24.从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可以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 )
25.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船身。( )
四、连线题
26.这个实验中,下列材料或动作分别代表什么?请用直线连起来。
铺满细沙的水槽 陨石
大小不同的球 陨石撞击月球
球从一定高度落在细沙上 月球上出现环形山
细沙上出现坑坑洼洼 月球表面岩层
五、简答题
27.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28.人们根据哪些现象推测出地球可能是球体的?
29.请写出太阳的结构名称。
30.举例说明太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1.小明通过做对比模拟实验来观察帆船进港、出港时的航行情况,以此来证明地球是球体。请你根据他的实验过程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过程:先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在船头竖一根火柴表示桅杆。首先,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出港的情况。然后,撤去地球仪,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出港的情况。
(1)观察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的进出港情况,我们有什么发现?
(2)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与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相比,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叫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BC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B
【详解】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叫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3.B
【详解】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6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B说法不正确。
4.B
【详解】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故选B。
5.C
【详解】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流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
6.A
【详解】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且围绕地球公转,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所以月相的形成与天气变化无关,天气变化是在地球的大气层内产生的变化。
7.A
【详解】按从小到大排序为:月球、地球、太阳。太阳: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地球: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所以A符合题意。
8.B
【详解】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流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
9.C
【详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C。
10.C
【详解】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 度约为1500万℃。关于太阳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太阳的内部温度比表面温度高,所以C符合题意。
11.B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上也有引力,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引力要小,B说法错误。
12.C
【详解】A.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正确;
B.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正确;
C.在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是恒星。宇宙中不是只有太阳一颗恒星,错误;
所以C符合题意。
13. 恒星 行星 卫星
【详解】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4.球体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地球是正圆形的,最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5.有
【详解】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16. 核心区 对流区 日冕层
【详解】太阳的外部结构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辐射层、对流层3个部分。
17.嫦娥奔月
【详解】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都渴望了解月球。古人用想象解释月球现象,我国著名的有关月亮的传说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天狗吃月亮等。
18. 月球 恒星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49分之一。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
19.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残月
【详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凸向西边的半个月球,称为“上弦月”。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残月是农历廿六的月相,形状象C字。
20.√
【详解】星星是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叫恒星,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属于恒星。题目观点正确。
21.×
【详解】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叫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的部分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的部分,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2.×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固体、液体、气体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听到声音;把闹钟放在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声音通过水传播,所以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
23.×
【解析】略
24.√
【详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人们根据大量的观测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月食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影子总是圆形的,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5.×
【详解】帆船进港时,先看到船帆,再看见船身,通过模拟实验可知,只有在球体上才会产生这种现象,从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
【详解】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本题考查了模拟环形山形成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铺满细沙的水槽模拟的是月球表面岩层,大小不同的球模拟的是陨石,球从一定高度落在细沙上模拟的是陨石撞击月球,细沙上出现坑坑洼洼模拟的是月球上出现环形山。
27.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面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详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亮绕着地球运动,它本身又不发光而反射太阳光的结果。当月亮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的时候,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照不到太阳光,我 们看不见它,这就是新月,叫做“朔”。以后,月亮沿着轨道转过一定角度,它向着 地球一面的边缘部分逐渐被太阳光照亮,变成弯弯的月牙。随着照到太阳光的部分一天比一天多,月牙一天比一天“胖”,“胖”到半个月亮时,就是上弦月。等到对 着地球的这一面全部照到了太阳光,成了一个滚圆的月亮,就是满月,叫做“望”。 满月以后,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又有一部分慢慢地照不到太阳光了,渐渐地变“瘦”,在天空中只能看到半个月亮,这就是下弦月,之后,月亮继续“瘦”下去,慢慢 地变得完全看不见,新月时期又开始了。这就是月相变化的过程。
28.答: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桅杆,在看到船身。
【详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人们根据大量的观测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月食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影子总是圆形的,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9.由核心开始,依次是日核、辐射层、对流层
【详解】太阳光球层的温度是太阳表层的温度,约6000度。日珥和日冕是从太阳内部喷射出的高温气体射流,所以温度高于光球层。太阳的中央为核心约位在0~0.25的太阳半径。太阳的结构层次,由核心开始,依次是日核、辐射层、对流层。
30.在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与太阳有关。有了太阳,地球上的花草树木和庄稼才能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和结果;有了太阳,鸟、虫、兽、鱼才能得以生存和繁殖。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在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和动物的存在。
【详解】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在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与太阳有关。有了太阳,地球上的花草树木和庄稼才能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和结果;有了太阳,鸟、虫、兽、鱼才能得以生存和繁殖。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在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和动物的存在。阳光可以给人热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汗液、皮脂的正常分泌,阳光可以杀死细菌。每周接受几次相对短暂但无拘束的阳光照射,可以避免一系列使人衰弱甚至致命的疾病,比如骨质疏松。
31.(1)会发现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帆船出港时,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时,无论是进出港,一直能够同时看到船身和桅杆。
【详解】(1)1519年,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一个伟大的猜想就是地球是球形的。观察船进港时,发现先看见船只的桅杆,再看见船身;观察船出港时,发现船只的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我们推测地球是球形的。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的,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2)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若小明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平面上移动,若他先观察到船模的顶部,后来才观察到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球面上移动。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时,无论是进出港,一直能够同时看到船身和桅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