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7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7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21:46: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7张PPT)
专题07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记叙文
01
提问方式
①请赏析文章中的划线句子?
②文章中的××句话好在哪里?
③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02
解题思路
内容概述
A
修辞手法
所谓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即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句子,分析词语的妙处。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点面结合
(1)用了什么修辞 (判断修辞手法)
(2)如何用这种修辞的 (写出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特点)
(2)用了以后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叠词等。
链接课文:
【典例1】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狼牙山五壮士》)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砸得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链接课文:
【典例2】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牧场之国》)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绵羊、猪群、小鸡、山羊等动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们在绿色的草原上,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突出了它们的闲适自由,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的喜爱之情。
链接课文:
【典例3】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桥》)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像泼。像倒”写出了雨之大,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链接课文:
【典例4】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腊八粥》)
赏析:这句话运用排比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了人人都喜欢腊八粥。句式整齐,加强语气。
链接课文:
【典例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赏析: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感情逐步递进,渲染了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突出了范围之广。
链接课文:
【典例6】谁的心里能痛快呢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 (《那个星期天》)
赏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这是“我”与母亲的对话。一开始直接说“走吧”,表现了“我”着急的心理,反问句,加强语气,表现了“我”的埋怨和不耐烦。
链接课文:
【典例7】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里的不动了。
赏析:运用比喻和叠词,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并用叠词“胖乎乎、圆滚滚”来形容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蜜蜂的可爱姿态,表达了“我”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1)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2)写出了什么内容
(3)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链接课文:
【典例1】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赏析:运用外貌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多么宽,多么威严”突出了祥子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特点。
链接课文:
【典例2】“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 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盼》)
赏析:这句话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我”一边重新找理由,一边“膘着”窗外的样子,体现出了“我”的狡黠可爱。
链接课文:
【典例3】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田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梅花魂》)
赏析: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拉下脸”“训斥”写出了外祖父对于我把墨梅图弄脏的生气,体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链接课文:
【典例4】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赏析: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武松知道了冈上真的有虎后心里虽然有些害怕却害怕回去后被人耻笑的心理,突出了他的自尊心强、爱面子的特点,也表现其勇敢的品质。
链接课文:
【典例5】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凹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清贫》)
赏析:这句话通过对国方兵士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在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后露出的穷凶极恶的嘴脸,表现了他们的贪婪和不甘心。
先简要概括环境描写的内容(写出了××内容),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渲染了××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心理、情感等;
(4)衬托人物××精神、性格、品质等;
(5)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环境描写【以自然环境为主】
链接课文:
【典例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草船借箭》)
赏析: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江上大雾漫天,能见度低的环境;为后文曹操疑心有诈,不敢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最后诸葛亮成功“借”箭作铺垫;突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特点。
链接课文:
【典例2】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四地消逝,一派荒凉。(《那个星期天》)
赏析:划线句子是自然环境描写,写了光线的消逝,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我”内心的沮丧、失落。
链接课文:
【典例3】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而他却坐在那里十分难过,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致。(《骑鹅旅行记(节选)》)
赏析: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环境的美丽,渲染了一种欢快的氛围,反衬了尼尔斯失落、糟糕的心情,突出了他的难过。
链接课文:
【典例4】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我的战友邱少云》)
赏析:运用环境描写,详细描写了战士们潜伏的山沟环境,突出与敌人的距离之近,为下文写邱少云在烈火中仍然严格遵守纪律纹丝不动埋下了伏笔。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四)点面结合
链接课文:
【典例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狼牙山五壮士》)
链接课文:
赏析:本段中,作者既关注了群体,也写了每个战士,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是对五位战士各自特点的描写,属于详写;“面”是对五位战士的整体描写,属于概括性写。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既突显了五位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整体形象,也显示了每位战士的不同特点,如马宝玉的果敢,葛振林对敌人的仇恨,胡德林和胡福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等。
链接课文:
【典例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开国大典》)
链接课文:
赏析:这几句话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阅兵式的场面:首先是“点”的描写,按照入场顺序,具体写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各兵种方队的特点;接下来是“面”的描写,从总体上写各个方队的整齐划一、雄壮有序。这种写法,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也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链接课文:
【典例3】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我的战友邱少云》)
赏析:点面结合,描写了战士们潜伏时的场面。对班长和几个战士的整体描写是“面”的描写,对邱少云的描写是“点”的描写。“不远处”“相隔这么近”“几乎找不到他”说明邱少云隐蔽得很好,为下文写邱少云在烈火中仍然严格遵守纪律纹丝不动埋下了伏笔。
(1)判断手法(有就写,没有就不写);
(2)解释词语含义,分析该词写出了什么内容
(3)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词语运用(同专题06的词语赏析)
链接课文:
【典例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
赏析:“回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骏马和大牛人的情态,从侧面表现草原的美丽,表达作者对草原的喜爱。
链接课文:
【典例2】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赏析:“倚”“坐”“拿”“夹”“划”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平静的状态,表明他身经百战、镇定自若的特点。
典例精讲
【典例精讲1】《腊八粥》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问题】请给第1自然段做批注。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答案】这几句话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描写八儿分粥的情景,为了让自己多喝点粥,把妈妈拉入了自己的阵营。表现了八儿天真、可爱、狡黠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文中,八儿想多喝粥,却又怕自己的愿望满足不了,于是拉上妈妈,说自己同妈妈可以多喝点儿,大哥同爹少喝点儿,目的是让妈妈满足自己的要求,从这一点看出八儿很聪明,透露出的是儿童的那种狡黠。
【典例精讲2】《哨位上的昼与夜》
①这日中午12点,轮到列兵站哨。
②没等到立夏,当头烈日就压在了哨亭正上方。列兵的额头发痒。他觉察到汗珠翻山越岭一样跋涉过脸颊,悬在了下巴上,终于,砸了下来。列兵扭头看了一眼挂在岗亭侧面的钟,12点15分。
③他试图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汗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列兵回忆起上个月看过的那本小说。他心烦意乱,却从记忆里回想不起任何细节。回到现实,他又看了一眼钟表。
④12点27分。列兵怀疑,挂钟是不是被灼热的太阳晒坏了。他的衣服几乎全部湿透。迷彩帽箍在头上就像缠着蘸了热糨糊的绷带,勒得脑袋发胀。
【典例精讲2】《哨位上的昼与夜》
⑤秒针在表盘上缓慢地转着圈。班长不苟言笑的面容,又一次浮现眼前。班长训练他们顶严格。他开始时埋怨班长,后来才理解了班长的良苦用心。班长也顶爱训话,但日子久了,他慢慢品出了话里的醇厚味道……
⑥两点钟的报时响起,列兵下哨。他第一次惊讶地觉出,哨位上的时间竟也过得如此匆匆。
⑦10个小时后的次日零点,又轮到列兵值夜哨。相比于白天,夜晚的哨位上热闹极了。蛐蛐埋伏在哨亭周边的草丛里,但此起彼伏的叫声完全暴露了行踪。偶尔能看见萤火虫家族的迁徙,它们就像一团挂着彩灯的云朵,无声无息贴着山脚缓慢地移动。
⑧精灵们远走之后,哨亭又陷入寂静中。困意袭来,列兵在自己的身上狠狠地捏了几把。这时战友巡逻到这里,看见他疲倦的面容,坚持要替他站一会儿哨。
【典例精讲2】《哨位上的昼与夜》
⑨走下哨台,列兵把手伸进迷彩服衣兜时,触到了冰凉的橘子。他掏出那个小橘子,摸着黑剥开,咬了一口。橘子沁人味蕾的酸甜之味,就像在山涧里吹来的一股冰凉之风,尤其是缓缓入喉的瞬间,他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像是从冷水里过了一遍,整个人瞬间异常清醒。
⑩列兵第一次从衣兜里摸到橘子时,多少有些意外,那是班长悄悄装到他兜里的,班长习惯了夜哨休息的间隙吃橘子。那时,列兵不理解。现在,这也成了他刻在心底里的习惯。
【典例精讲2】《哨位上的昼与夜》
列兵从嘴里取出含了许久的最后一粒橘籽。连之前的一起,他用手指捻着又数了一遍,一共5颗。班长在内务柜里留给列兵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列兵第一次见那瓶子的时候,里面已经装了差不多一半橘籽。之后,每一次夜岗,列兵都会把新的橘籽放进去。玻璃瓶里的橘籽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要顶到瓶盖。他每次都要往下压一压,才能放进去更多新的橘籽。
如果每粒橘籽埋进土里都能变成一棵橘树,那一瓶橘籽该育出一大片望不到头的果园。那是班长曾经的梦想。上个月,班长执行任务时牺牲。列兵怀念班长,也牢记着班长的心愿。
起风了,卷起的尘土眯了眼,列兵流出泪来。列兵擦干眼泪,紧攥着橘籽走上哨位。
【问题】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他的衣服几乎全部湿透。迷彩帽箍在头上就像缠着蘸了热糨糊的绷带,勒得脑袋发胀。
(2)列兵擦干眼泪,紧攥着橘籽走上哨位。
【答案】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列兵汗流浃背的形象,反映出天气之炎热,体现了列兵站哨的辛苦。
(2)这句话通过对列兵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列兵对班长的深切怀念,同时体现出列兵牢记着班长的心愿,和列兵内心的坚定。
【典例精讲3】《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
【典例精讲3】《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依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多米,村民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典例精讲3】《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问题】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第⑤自然段中“点”和“面”的描写,并分析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答案】
点: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提,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二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面: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备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
好处: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在张富清的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凿山修路的热火朝天的场面,又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人修路的劲头十足。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