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内能 热传递
教学目标
1. 知道内能的概念,能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内能、热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3、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及热传递的实质 4、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实验引入:水蒸气能把瓶塞弹出去,水蒸气具有什么能量? 二、新课教学 1、内能 提问: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 讲述: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处在无规则的运动中,因此分子具有动能,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就像用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势能一样,分子间也有势能,这种能叫做分子势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由于一切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 (1)定义:内能:分子间(内部);机械能:物体间(外部) (2)关系:物体的内能不可以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 3、探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1)完成演示实验“墨水扩散”并分析内能的变化情况。 (2)归纳结论: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提出疑问: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一定上升吗? (提示学生,回忆六种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的情况) 学生讨论并举例反驳: 一杯热水与半杯热水相比,前者内能大于后者。 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一块0℃的冰刚熔化成水,温度仍是0℃,但内能增大了。 (4)教师小结: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因为内能大小是由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4、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观察课本图12-21,思考:物体的内能是如何转移的? 结合捂热水袋取暖这个实例介绍热传递。(学生阅读信息快递) 通过分析实例可知,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3)热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通过一个火柴棒脱落的实验知晓还可以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4)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5)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符号:Q,单位:J。 提问:“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通过热传递吸热,使它具有的热量增加了400J。”这种说法对不对?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