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中招考试前精华练习题0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中招考试前精华练习题01(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3 22: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中招考试前精华练习题01
一、单选题
1. 小刚同学做了观察蚯蚓实验后作了以下叙述,其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蚯蚓的体表有黏液,这有助于蚯蚓减少水分的流失
B.蚯蚓只靠肌肉来运动
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节肢动物
D.蚯蚓的前端有环带
2.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下列行为的生理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的是(  )
①蚯蚓走迷宫
②猩猩设法取高处的香蕉
③鸡绕道取食
④小学生的识字学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3.耳垂的离生(有耳垂,由D基因控制)和连生(无耳垂,由d基因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长着离生耳垂的夫妻,生了一个连生耳垂的小孩,则这对夫妻的基因型为(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将糖和酵母菌放入装有温水的玻璃瓶中搅拌,并把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一段时间后,小气球会胀大起来。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氧气 B.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
C.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乳酸 D.酵母菌利用糖合成淀粉
5.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下列关于生物的精子、卵细胞以及受精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精子中的基因总是成对存在的
B.动物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偶数
C.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一定相同
D.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6.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包括(  )
A.体表有角质层 B.生殖器官发达
C.消化管结构简单 D.ABC三项
7.如图是哺乳动物牙齿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表示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图二表示植食性动物的牙齿
B.图一可表示兔的牙齿,图二可表示狼的牙齿
C.1的作用是切断食物
D.2表示臼齿,3表示犬齿
8.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下列关于肠道病毒说法合理的是(  )
A.属于植物病毒
B.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个体微小,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D.可以独立生活,但是不能制造有机物
9.环境保护依然是今年两会热点话题,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与此不相关的是(  )
A.多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杜绝浪费,实施“光盘行动”
C.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 D.少开私家车,控制尾气排放
10.如图是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下列有关大熊猫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用肺呼吸,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B.胎生、哺乳的繁殖方式,提高了幼仔成活率
C.体表被毛,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保护大熊猫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1.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④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甲②内含有葡萄糖,乙②内没有葡萄糖
12.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以特定的方式生殖、发育,延续种族。与下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三种生物中1、2进行的是无性生殖,3是有性生殖
B.图1所示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一起
C.图2所示昆虫与蝗虫的发育方式都经过①②③④四个时期
D.图3所示鸟卵的结构中⑤是胎盘,受精后可发育成雏鸟
13.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14.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
A.体细胞 B.生殖细胞 C.受精卵 D.干细胞
15.足癣是传染性皮肤病,表现为奇痒难忍、水疱、糜烂等症状。这是感染了 (  )
A.寄生虫    B.病毒   
C.细菌    D.真菌
16.血液流经某个部位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那么该部位是(  )
A.全身血管 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肺静脉 D.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17.表格中各概念间的关系,选项与其右侧图示相符的序号是(  )
选项序号 1 2 3 4
A 种子萌发 环境条件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B 人体 生殖系统 卵巢 精子
C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D 两栖动物 青蛙 发育特点 不完全变态
A.A B.B C.C D.D
18.将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若干等大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平均放入两支试管,如图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氧气
B.甲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二氧化碳
C.乙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氧气
D.乙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二氧化碳
19.下列关于“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小钟想知道蚂蚁是适应在潮湿的土壤还是干燥的土壤中生活,可采用实验法
B.在活动中不要干扰蚂蚁的正常生活
C.在该探究活动中只采用了实验法
D.尽可能观察和记录蚂蚁的各种活动
20.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液情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处氧气含量降低,则b处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B.若c处葡萄糖含量降低,则 b为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
C.若c处氧气含量增加,则b处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
D.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
二、读图理解题
21.请结合下列图形分析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四个特点。
(1)身体呈   型。
(2)体表覆   ,前肢变成   。
(3)发达   能够牵动两翼进行飞行。
(4)胸骨发达,适于胸肌附着。骨骼   、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
22.下图是草原生态示意图,请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关系。
(2)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
(3)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   。
23.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生物,请据图回答:
(1)图中植物能进行   作用制造   ,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   ;各种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   ;土壤中存在的大量的腐生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则是生态系统中的   。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上述的生物以外,还需要   ,为生物的生活提供必要的   和   。
(3)请写出图中任意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4)如果为了防止食草籽的鸟啄食草籽,人们把草地用网子罩起来,不让鸟飞进去,那么会出现   的后果。
24.下图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相关结构,请分析并回答:
(1)A能萌发,说明其满足一定的内部条件是
(2)B的主要部分是    和    。
(3)C中的    是裸子植物所没有的,它是由的    发育来的。
(4)D在发育成C之前一般必须经过    和    两个重要的过程,且具有独特的    现象。
(5)卵细胞是在图D的什么结构中产生的?(  )
A.子房 B.雌蕊 C.胚珠 D.花粉粒
25.如图是某种被子植物花的结构示意,请据图回答:
(1)花的主要结构是[   ]   和[   ]   。前者的[   ]   里面有花粉,后者下部的[   ]   里有[   ]   。
(2)经过传粉,花粉在[   ]   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   。该结构到达[   ]   后,释放出两个   ,其中的一个与   结合形成受精卵。
(3)经过受精,[   ]   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   ;[   ]   发育成果实,   发育成果皮。
(4)在受精过程中,最多能形成   个受精卵。
三、实验探究题
26.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实验。请观察以下图片并回答问题。
(1)观察图1说明鸟的身体呈   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观察图2说明鸟的   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观察图3发现,鸟的骨骼轻、   (填“薄”或“厚”),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4)观察图4发现,鸟具有与肺相通的   ,可辅助肺呼吸。
四、综合题
27.根据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   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 物体的幼体。
(2)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将来发育成植物体的   。
(3)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大豆种子中没有   。
(4)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   作用。
28.已知人的耳垂这一性状,决定有耳垂的基因(B)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b)是隐性基因。已知父母的基因组成,试在表中按给出的例子,填出父母的性状,以及他们所生子女可能出现的性状基因组成。
父母的基因组成 父母的性状 子女的基因组成 子女的性状
Bb(父)Bb(母) 有耳垂、有耳垂 BB、Bb、bb 有耳垂或无耳垂
BB(父)Bb(母)            
Bb(父)bb(母)     Bb、bb    
29.下表是一个家庭中各成员性状的调查结果,请据表回答:
性状表现 父亲 母亲 女儿
酒窝 有 无 有
耳垂 有 有 无
(1)从表中调查结果可知,这个家庭中的女儿有的性状与父亲或母亲相似,在生物学上称为   ,有的性状与父母有差异,在生物学上称为   。
(2)如果有酒窝为显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那么,母亲的基因组成一定是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
(3)如果有耳垂为显性性状,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的男孩子的概率为   。
30.我市的荔枝素以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而闻名,栽培的品系或单株有20多个,其中“陈紫”更是全国著名的优良品种,上世纪初,它还远涉重洋,传入美国南部各州及古巴等国。
(1)请判断以下描述的对错。
①荔枝只进行有性繁殖,不进行无性繁殖。(判断对错)
②荔枝林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判断对错)
③“陈紫”荔枝香甜爽口的果汁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液泡。(判断对错)
④移栽荔枝应选择阴雨天移栽且根部带土移栽。(判断对错)
(2)请将荔枝果实各部分由子房哪一部分发育的序号填在横线上上。
①果皮     A、受精卵
②种子     B、珠被
③种皮     C、子房壁
④胚     D、胚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越简单,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多,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少。所以可以判断生理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蚯蚓→鸡→猩猩→人。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3.【答案】C
【解析】【解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根据这个家庭中耳垂的遗传规律(亲代:有耳垂×有耳垂→子代:无耳垂),可推知有耳垂是显性性状(DD或Dd),无耳垂是隐性性状(dd)。这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小孩,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有耳垂的显性基因(D)外,还都携带一个控制无耳垂的隐性基因(d)。所以,这对夫妻的基因型为Dd和Dd。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答案】B
【解析】【解答】将糖和酵母菌放入装有温水的玻璃瓶中搅拌,并把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在实验中,加入的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会出现气泡,所以气球会鼓起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5.【答案】B
【解析】【解答】A、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动物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偶数、也可能为奇数,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只是相似,而人类男性的那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差别更大,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于发放,一个来自于母方,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所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及上面的基因都是成单存在的),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这样受精卵及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新个体中染色体的数目与父方和母方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样的。
6.【答案】D
【解析】【解答】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以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营养物质为食,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目的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寄生类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7.【答案】A
【解析】【解答】AB.草食性动物具有门齿、臼齿,无犬齿;肉食性动物具有门齿、臼齿和发达锐利的犬齿。因此图二表示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图一表示植食性动物的牙齿;兔是植食性动物,狼是肉食性动物,因此图一可表示兔的牙齿,图二可表示狼的牙齿,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 . 是门齿,适于切断食物,C不符合题意。
D . 为臼齿,适于磨碎食物;3为犬齿,适于撕裂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虎属于肉食性动物,犬齿的作用是撕裂食物,而家兔、家猪、牛属于草食性动物则没有犬齿。
8.【答案】C
【解析】【解答】A.肠道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是植物病毒,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该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不符合题意。
C.该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因此肉眼不可见,C符合题意。
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该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很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因此,观察时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9.【答案】B
【解析】【解答】A、 多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能净化空气,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调节气候,还能美化环境等,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A不合题意;
B、 实施“光盘行动”可减少食物浪费,与打赢蓝天保卫战不相关,B符合题意;
C、 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可减少碳排放,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意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C不合题意;
D、 少开私家车,控制尾气排放,可减少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空气中的PM2.5等空气污染问题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也是改善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10.【答案】C
【解析】【解答】A、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牙齿出现分化,大熊猫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A正确;
B、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繁育方式是胎生哺乳, 胎生可以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稳定的发育条件,减少了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哺乳可以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生长和发育,同时成年哺乳动物能较好地保护幼崽,避免幼崽被捕食,因而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较高,B正确;
C、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是恒温动物,体温保持恒定,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①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②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食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③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能敏锐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11.【答案】D
【解析】【解答】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A不符合题意;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B不符合题意;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C不符合题意;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原尿和乙②内液体尿液都含有葡萄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2.【答案】B
【解析】【解答】A、图示中,1表示植物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2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属于有性生殖,3表示鸟卵的结构,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图1所示嫁接,留根系的植物称为砧木,接上去的枝条或芽称为接穗,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B正确;
C、图2所示昆虫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一生要经历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四个时期,而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C错误;
D、图3所示鸟卵的结构中⑤是胚盘,受精后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13.【答案】B
【解析】【解答】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不符合题意;
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发生了定向变异,B符合题意;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
14.【答案】C
【解析】【分析】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这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在离体条件下,加上其他合适条件就可以使基因组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某个器官或个体.
【解答】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都具有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分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16.【答案】B
【解析】【解答】在体循环中,将含营养物质和氧丰富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因此人体内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和掌握,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
17.【答案】C
【解析】【解答】A、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其中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是并列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卵巢产生卵细胞,两者不是包含关系,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因此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用箭头表示)是: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C符合题意;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概念的关系是:1的范围最大,1包括2;2包括3;3包括4.
18.【答案】A
【解析】【解答】在25℃条件下,叶片细胞进行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可促进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氧气。由于自来水的二氧化碳溶解度远大于氧气的溶解度,因此大量的氧气附着在叶片周围,使叶片最先浮起。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9.【答案】C
【解析】【解答】A、小钟想知道蚂蚁是适应在潮湿的土壤还是干燥的土壤中生活,可采用实验法,A不符合题意;
B、在活动中不要干扰蚂蚁的正常生活,B不符合题意;
C、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该多钟方法综合运用,C符合题意;
D、尽可能观察和记录蚂蚁的各种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实验法 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20.【答案】D
【解析】【解答】A、若c处为氧气含量降低,则参与的是体循环,b处为组织细胞外的毛细血管,A错误;
B、血液流经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后,那么c处的葡萄糖含量会明显增加,B错误;
C、血液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错误;
D、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图,根据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a为动脉血管,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血管。
21.【答案】(1)流线
(2)羽;翼
(3)胸肌
(4)轻
【解析】【解答】(1)从图中看出,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所以,鸟类可以不用扇动翅膀就可以滑翔很远的距离。
(2)鸟类体表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利于保温和空中飞行。
(3)胸部肌肉发达,附着在胸骨上,能够牵动两翼进行飞行。
(4)从图可看出鸟有发达的龙骨突。鸟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内部大多是中空的,这样的骨骼既轻便又牢固,有利于飞行。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2.【答案】(1)捕食与被食
(2)草→鼠→蛇→鹰
(3)先增加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
(2)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 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 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了生态平衡.如果大量捕猎狐,鼠、兔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鹰因食物鼠、兔增加,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增加.
故答案为:(1)捕食与被食;(2)草→鼠→蛇→鹰;(3)先增加.
【分析】(1)、(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3.【答案】(1)光合;有机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的物质、能量(非生物环境、非生物因素);物质;能量
(3)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鹰
(4)草减产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的禾谷类作物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昆虫、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2)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分析图可知,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土壤中微生物等分解者,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为生物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能量和空间。
(3)图中有鹰的食物链有: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鹰,禾谷类作物→食草籽鸟→鹰,禾谷类作物→兔→鹰等。
(4)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这说明生态系统存在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状态,若破坏,会使生态平衡失调。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4.【答案】(1)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充足的营养,度过休眠期
(2)雄蕊;雌蕊
(3)果皮;子房壁
(4)传粉;受精;双受精
(5)C
【解析】【解答】(1)A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自身的条件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胚;
(2)B一朵花的主要结构就是花蕊,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3)C是被子植物的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裸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
(4)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后受到柱头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花粉管沿柱头到达胚珠后,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出来,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另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双受精.D在发育时具有双受精现象,其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胚;
(5)卵细胞是在图D的胚珠中产生的。
【分析】此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需要我们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5.【答案】(1)8;雄蕊;9;雌蕊;3;花药;6;子房;7;胚珠
(2)4;柱头;花粉管;7;胚珠;精子;卵细胞
(3)7;胚珠;胚;6;子房;子房壁
(4)5
【解析】【解答】(1)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里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胚珠。
(2)经过传粉,花粉粒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伸入子房,到达胚珠后,花粉管的顶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3)经过受精,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子房就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4)据图可见:图中有5个胚珠,最多能形成5个受精卵。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26.【答案】(1)流线
(2)胸肌
(3)薄
(4)气囊
【解析】【解答】(1)观察图1知,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故填:流线。
(2)观察图2知,鸟的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故填:胸肌。
(3)观察图3发现,鸟的骨骼轻而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适于飞翔。
故填:薄。
(4)观察图4发现,鸟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故填:气囊。
【分析】1、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
(1)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是飞行器官;
(3)有龙骨突,上附着发达的胸肌,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飞行;
(4)骨很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5)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
(6)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能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7)体内有许多气囊与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能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2、家鸽体内有许多气囊,气囊与肺想通,有贮存气体的作用。家鸽吸气时,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一部分气体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还有一部分气体通过肺进入气囊。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通过肺排出体外,在肺内又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能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27.【答案】(1)⑥
(2)③;胚根;根
(3)胚乳
(4)提供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即图示中的⑥所示结构,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子叶以下的胚轴迅速生长,发育成白色幼嫩的幼茎。
(3)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大豆种子中没有胚乳。
(4)大豆种子的子叶肥厚,储藏有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时为胚芽、胚轴、胚根提供营养物质。
【分析】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28.【答案】有耳垂、有耳垂;BB、Bb;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有耳垂或无耳垂
【解析】【解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表中第Ⅰ组数据父母都有耳垂,而出现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9.【答案】(1)遗传;变异
(2)aa;Aa;AA或Aa
(3)3/8(或37.5%)
【解析】【解答】(1)从表中调查结果可知,这个家庭中的女儿有的性状与父亲或母亲相似,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有的性状与父母有差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如果有酒窝为显性性状(A基因表示),则无酒窝为隐性性状(a基因表示)。那么,母亲(无酒窝)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母亲(aa)遗传给女儿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女儿(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Aa,父亲(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3)“如果有耳垂为显性性状”,则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假设显性基因用B表示,则隐性基因用b表示。女儿无耳垂的基因型是bb,父母亲遗传给无耳垂女儿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父母亲有耳垂的基因型是Aa。遗传图解如图:
由图可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的孩子的概率为3/4,又因为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的男孩子的概率为3/8。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0.【答案】(1)错误|错误|正确|正确
(2)C;D;B;A
【解析】【解答】解:(1)①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如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等.所以荔枝既能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又能用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故①说法错误;②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因此荔枝林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故②说法错误;③液泡在细胞质里面,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在“陈紫”荔枝细胞质的液泡里,含有大量的细胞液,里面溶解了带甜味的物质,其形态是液体状.因此“陈紫”荔枝香甜爽口的果汁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液泡这一说法正确.④在阴雨天移栽,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带土移栽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移栽植物成活。所以移栽荔枝应选择阴雨天移栽且根部带土移栽.
(2)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
可见,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故答案为:(1)×,×;√,√;(2)①C ; ②D ; ③B ; ④A;
【分析】(1)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酸、甜、苦、辣、咸等多种物质.
(2)结合子房的发育图识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