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统治者崇尚天帝神权,强调“天命神授”,而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A.儒家民本思想初步形成 B.以宗法人伦取代天命
C.王权神授观念逐步淡化 D.天命观具有人文色彩
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各持见解,著书立说,奔走游说,互相争辩,出现了“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的现象。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局面( )
A.直接促成了各诸侯大国改革的成功
B.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C.全面奠定后世主流思想的发展基调
D.推动了传统文化体系最终形成
3.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认为:“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只是)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途)。”据此可知,六家“同归”表现为( )
A.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B.提出政治主张力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C.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D.对天地万物的本源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4.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卤城之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表1
记述 出处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 《汉晋春秋》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晋书》
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王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 《资治通鉴》
A.诸葛亮技高一筹击败司马懿 B.蜀军魏军互有胜负最终魏军取胜
C.司马懿老谋深算且击败蜀军 D.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
5.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书编撰体例的改变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D.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
6.南宋画家李唐绘制了《村医图》,如图1所示。画面中,医生在众人帮助下用艾草熏灼的方法为患者医治创伤。据此可知,该画作
A.以都市生活为绘画题材 B.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经济诉求
C.反映医术在民间的推广 D.凸显艺术与人文关怀的统一D
7.1890年,薛福成提出:“《尧典》之定四时,《周髀》之传算术,西人星算之学未始不权舆于此。其他有益国事民事者,安知非取法于中华也?昔者宇宙尚无制作,中国圣人仰视俯察,而西人渐效之。今者西人因中国圣人之制作而踵事增化,中国又何尝不可因之?”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 B.西方国家强于中国的原因
C.学习西方长处的合理性 D.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互动性
8.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鲜明地体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潮。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④“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西汉 东汉 魏晋南朝 隋唐五代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历时年数(年) 211 196 370 380 168 150 98 277 268
疫灾年数(年) 18 28 75 41 34 50 30 169 218
疫灾频度(%) 8.5 143 20.2 10.8 20.2 33.3 30.6 61.0 81.3
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 B. 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
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 D. 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
10.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 B.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 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 D. 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
11.1982年,甘肃兰州某街道办事处对80余名待业青年进行就业意愿的调研,其中竟没有一个人愿意选择从事个体经营,原因是觉得“干个体低人一等”,担心将来政策改变“受批判殃及子女”。这反映了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缓慢 B.社会转型进程影响就业观念
C.“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得到纠正 D.私营经济落后制约青年就业
12.图1浮雕中,纳尔迈(公元前31世纪埃及统治者)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图1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13. 英国某史家指出: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如下图所示。它们都
①曾拥有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疆域②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③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法律体系④控制了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18世纪后期,为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狄德罗等人开始编写《百科全书》。编写期间,狄德罗等人曾多次深入社会实践,如到工厂、车间考察。该书包括众多条目,如“冶金术、机械艺术、立法者、天然平等、自然权利、理性、学校、圣饼(宗教仪式的浪费)”等。《百科全书》的问世
①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③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④有利于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1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非洲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同步发展
B 古希腊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太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村社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C 20世纪末,拉丁美洲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次是法语,仅少数人讲印第安语 二战后拉美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D 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1950年接近30%,到2015年则超过50% 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总趋势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6分,17题13分,18题12分,19题14分,共55分。
16. (15分)私人藏书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
材料二 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 ——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 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奧,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11分)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4分)
17.(16分)古代武举通常是以培养保护京都安全的禁卫军官为主,军队将官为辅。武状元的集聚是一种人文地理现象,该现象的产生是地缘政治演变、经济格局差异、武举制度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2年,武则天首创武举。考试科目包括长垛、马射、步射、负重、摔跤等项,对考生相貌有“躯干雄伟”的要求,唐朝武举并未大规模推进,共计产生41名武状元。宋初,鉴于唐末五代武人专横割据之祸,武科久不举行。直至1030年,仁宗才恢复武科取士,1274年,南宋度宗举行最后一科武举,两宋共产生78名状元。宋朝武举既考武艺,又考策论,武艺部分简化,“以策为去留,以弓马定高下”,断绝了仅凭武功入武闱的机会。明朝就考试内容而言,几乎是宋代的翻版。清朝一改宋明两代重文轻武的趋向,录用标准逐步恢复到偏重弓马的老路,共产生状元109人。
——摘编自王凯贤《武状元刍议》
材料二 图4、图5、图6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宋、清)武状元(有籍贯可考者)空间分布核密度图。
图4 图5
图6
——据吴黎等《中国历代武状元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指出图4、图5、图6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6分)
18.(12分)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地位的提高”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49—1956年全民所有制各部门女职工年末人数表
单位:万人
年份 合计 工业 建筑业和资源勘探 农林、水利、气象 运输和邮电 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物资供销 城市公用事业 科、学文教卫生 金融 保险 机关 团体
1949 60.0 32.5 0.1 0.1 1.0 5.1 13.4 0.5 7.3
1952 184.8 93.1 1.1 0.5 3.2 16.8 0.2 41.6 4.1 24.2
1953 213.2 105.9 3.0 1.0 4.0 19.9 0.5 46.0 4.9 28.0
1954 243.5 114.6 3.6 2.0 5.5 29.1 0.4 53.9 5.6 28.8
1955 247.3 110.3 4.1 2.4 6.5 31.3 0.8 55.1 5.3 31.5
1956 326.6 129.8 9.0 4.6 7.0 68.2 1.7 67.1 5.6 33.6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研究室《中国妇女统计资料》
(1)材料一对我们研究的主题有何重要价值?(4分)
(2)材料二、三作为研究主题的证据,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5分)
(3)考量新中国初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应坚持什么原则 说说你的看法。(3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劳模形象的演变】
在不同的历史坐标和时代浪潮中,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和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展现出新的内涵和时代指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形象演进表
时期 劳模形象 评选标准 评选内容 劳模结构
20世纪50年代 “老黄牛” 劳动竞赛 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 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
20世纪60、70年代 “铁人 发展生产力 在“学大庆”运动中表现良好,且在生产技术创新或增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 知识分子也被纳入劳模评选范围
20世纪80、90年代 “当代愚公” 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 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 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
21世纪 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重视对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对社会有突出贡献者,并愈加重视劳动、道德品格及精神要素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阅读材料,以“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变与不变”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 2.B 3.B 4.D 5.D 6.D 7.C 8.D 9.B 10.B 11.B 12.A 13.A 14.D 1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 16分,17题13 分,18题12 分,19题 14分,共55分。
16.(15分)(1)差异:隋唐藏书数量多;种类多;人数多;对藏书进行整理;
春秋:私人藏书于官方;藏书人数较少;(5分)
原因:春秋:私学兴起;思想文化活跃;
隋唐: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流。 (6分)
(2)文化价值:保存文化典籍,促进学术传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私人藏书的有限开放为后世图书馆的公共性和资源共享性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官府藏书垄断学术、统-思想的行为阻碍了文献信息的流通与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4分)
17.(16分)图4为宋代。北宋对武举重视程度不够,武状元数量较少;南宋偏安江南,定都临安(杭州);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基础好,文化教育水平高;武举考试重文。武状元主要集聚于江浙、福建地区。(5分)
图5为唐朝。唐朝政治中心为西安;黄河中下游经济开发较早,是唐朝经济中心;唐朝武举,重视武功、身材。武状元主要集聚于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山西、陕西等地居多。(5分)
图 6为清朝。清朝政治中心为北京;清朝武举崇尚武功,文化科目考试难度降低,因而北方超过南方,武状元集中于京津冀地区;但南北经济差距大,南方经济基础好,因而江浙地区武状元也比较集中。(6分)
(注:朝代1分,聚集区域1分,地缘政治、经济、武举制度三个角度各1分)
18.(12分)
(1)材料一作为国家法律文件,属于文献史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它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以及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研究新中国初期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4分,类型和价值分别2分)
(2)材料三。(1分)
材料二是个案,只能反映1952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开展扫盲教育的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社妇女的识字水平,但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材料三选自官方数据统计,反映了妇女在各部门就业与工作的状况,更能充分说明这一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4分)
应坚持全面的原则。(1分)
应该搜集不同类型的史料,注意不同史料之间的互证;研究内容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才能完整准确的了解当时妇女地位变化的全貌。因此我们要用全面的原则来进行考量。(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2分)
论题:劳模群体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多元
阐述:新中国在不同时期都依据不同情况重视劳模形象和弘扬劳模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为了巩固新生政权, 调动广大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满足国家工业化、农业生产恢复的需要,党和政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劳模评选,劳模的群体主要来自基层的产业工人和农民。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跃进”和“文革”,劳模评选一度停滞。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提出了“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广大知识分子也被纳入劳模评选范围。进入21世纪, 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更需要各种复合型人才,最美奋斗者评选更趋复合型、多元化。综上所述,新中国在不同时期,依据时代形势评选劳模群体,标准日益多元,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