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4 12: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
一、选择题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因为春天具有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一些条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天雨水多,土地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
B.春天气候温暖,有种子发芽适宜的温度
C.春天阳光充足,有种子发芽需要的光照
2.长江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沿途有鄱阳湖、( )等众多湖泊。
A.太湖 B.洞庭湖 C.天马湖
3.蚕卵像( )大小。
A.花生 B.芝麻 C.红豆
4.( )不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A.海洋 B.河流 C.冰川
5.植物的根的作用不包括( )。
A.固定植物 B.吸收太阳光 C.吸收水分、养料
6.下列动物中,与青蛙繁殖方式不一样的是( )。
A.鸡 B.鱼 C.羊
7.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使用节水型马桶
8.主要分布于东北一些地区的土壤类型是( )。
A.紫色土 B.黑土 C.红壤
9.植物的绿叶在植物生长中主要起的作用是( )。
A.吸收水分 B.进行光合作用 C.运输氧气
10.在我国,疏松多孔的黑土主要分布于( )。
A.江南一带 B.东北地区 C.四川盆地
11.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 )。
A.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
B.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C.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
12.我们可以通过( )方法可以证明自己在长大。
①照片 ②衣服大小 ③鞋子大小 ④吃的饭量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二、填空题
13.由于 、 等自然因素的差异,我国各地的土壤类型各不相同。
14.壤土通气 ,保水 性能较好,耐旱耐涝,适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1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由 造成的,水土流失与 、 等有关。
16.花生在生长过程中, 、 、 、 等都是必需的。
17.马铃薯发芽后会产生 的物质,因此发芽的马铃薯是不能 的,但仍可用来 。
18.校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有笔直挺拔的白杨,有花朵艳丽的月季,有郁郁葱葱的小草,种类 ,形态 。
三、判断题
19.我们不能向自然水城中投放污染物。( )
20.植物的根有固着作用,植物的茎有支撑作用。( )
21.我的家位于东北地区,肥沃的黄土地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 )
22.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有的生物会死亡,有的生物会长生不老。( )
23.树木多它们要的水分就多,所以树木不能保护水土。( )
24.黄河是我国第一长河,流经9个省市,是我们的“母亲河”。( )
四、简答题
25.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资源?
26.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很多,请写出三种,并举例说明。
27.杏树的生长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28.想一想,有哪些动物采用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六、综合题
29.看看土壤中有什么?我们带上工具一起采集校园中不同的土壤,探究土壤的奥秘。
材料:新鲜的土壤多份、烧杯、玻璃棒、蒸发皿(mǐn,加热仪器)、纸巾等
实验步骤:
(1)将一块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会看到有 从土壤中冒出来,说明土壤中含有 。
(2)用玻璃棒搅拌放土块的水,然后静置一会儿,沉淀后会看到水里的土壤分成了两层,上层颗粒 ,下层颗粒 ,说明土壤中含有 和 。
(3)用纸巾包住湿土壤,用手使劲儿握一握,纸巾变 了,说明土壤中含有 。
(4)将土块儿放到蒸发皿仔细观察,看到土壤里有一只蚂蚁,说明土壤中有 。
实验结论: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春天雨水多,土地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正确;
B.春天气候温暖,有种子发芽适宜的温度,正确;
C.春天阳光充足,有种子发芽需要的光照,错误;种子发芽不需要光照。
2.B
【详解】我国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比如长江是其中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沿途有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流经多个省份,为沿岸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珍贵而短缺,每个人都要有节约意识。
3.B
【详解】蚕卵是生命的开始,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一端稍尖,一端略钝,像芝麻。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的,还有赤色、紫灰色的。卵壳一般无色透明,表面布满通气道。
4.A
【详解】河流、湖泊、冰川等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海洋不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5.B
【详解】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输送、贮藏、固定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不具有吸收太阳光的作用。
6.C
【详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和胎生。鸡、青蛙、鱼都是卵生动物。像狗、猫、羊这样,母体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哺育小动物,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7.B
【详解】水是取之不尽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用完水及时拧紧水龙头、用洗过菜的水浇花或冲厕所、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都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是污染水资源的表现。
8.B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平原。
9.B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植物的绿叶在植物生长中主要起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
10.B
【详解】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平原;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南、江西等地。故选B。
11.B
【详解】
一般来说,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是适度阳光、空气、营养和适量水分。水是植物的重要构成部分;空气中的氧、氮、二氧化碳对植物生活影响极大;植物需要的养料很多,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等。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选B。
12.A
【详解】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两者密切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而发育成熟状况又反映在生长的量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自己在小时候穿过的衣服、鞋子,比较自己的照片,比较自己的手印等办法来证明自己在不断的生长变化,①②③符合题意。
13. 地形 气候
【详解】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我国各地的土壤类型各不相同。我国的土壤资源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四川盆地、云南、江西的紫色土、黄土高原的黄土、江南丘陵地区的红壤等。
14. 通水 保温
【详解】沙质土适合种植西瓜、大豆、仙人掌、红薯、马铃薯等。壤土含沙量均匀,颗粒大小适中,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较好,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黏质土适合种植水稻、芦苇、荷花、莲花等。
15. 水土流失 植物覆盖 地形
【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与植物覆盖、土地的坡度有关,无植物覆盖,土地侵蚀程度较重,有植物覆盖,土地侵蚀程度较轻;土地坡度大,土地侵蚀程度较重,土地坡度小,土地侵蚀程度较轻。
16. 水 阳光 空气 适宜的温度
【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等。所以影响花生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所以我们应当给花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
17. 有毒 食用 繁殖后代
【详解】大多数植物是利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马铃薯可以通过茎繁殖。马铃薯可以通过茎繁殖,马铃薯发芽后产生有毒的物质,因此发芽的马铃薯是不能食用的,但仍可用来繁殖后代。
18. 繁多 各异
【详解】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校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有笔直挺拔的白杨,有花朵艳丽的月季,有郁郁葱葱的小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19.√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同时我们还要保护水资源,我们不能向自然水城中投放污染物。
20.√
【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1.×
【详解】黑土地是我国东北地区一种珍贵的土壤资源,“黑”是因为富含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后形成的腐殖质,它是供掌握生长的肥料。东北地区的是黑土,不是黄土。
22.×
【详解】一切有生命的生物都要经过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四个阶段。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周期不同,不同动物个体或不同植物个体生命周期也各不相同。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没有生物会长生不老。题目说法错误。
23.×
【详解】植物根系具有保水作用,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树木多它们要的水分就多,但是树木能保护水土,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我国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市,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
25.植树造林或种草,不乱砍乱伐,工业废水净化处理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26.孢子繁殖、种子繁殖、无性繁殖。
【详解】植物繁殖主要有以下几种:1、孢子繁殖:由植物体散发出孢子进行繁殖。如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2、种子繁殖:由植物体经开花,结果产生种子进行繁殖。如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无性繁殖:由植物体本身的某部分进行繁殖,不会产生孢子和种子。如洋芋等。
27.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开花结果。
【详解】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杏树的生长大致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开花结果。
28.如老虎、猴子、兔子、狗、猫、牛、松鼠、马、羊等。
【详解】像猫与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我们知道胎生的动物有:老虎、猴子、兔子、狗、猫、牛、松鼠、马、羊等。
29. 气泡 空气 小 大 黏土 沙 湿 水分 腐殖质
【分析】土壤是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分层实验中,静置后位于水底的是沙砾,中间的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腐殖质。
【详解】(1)土壤里有砂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虞小科同学外出游玩时,采集了一些土壤,他把土壤一块一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上来,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2)土壤是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取一根玻璃棒搅拌这杯放入土块的水,搅拌时要注意玻璃棒不能碰烧杯的壁和底。静止沉淀后的物质分为两层,上层颗粒小,下层颗粒大,水面漂浮了一些细小的物质。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漂浮在水面的物质是腐殖质。
(3)土壤是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用纸巾包住湿土壤,用手使劲儿握一握,纸巾变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4)土壤是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将土块儿放到蒸发皿仔细观察,看到土壤里有一只蚂蚁,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