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4.3人体的呼吸(综合题)
1.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标号所指结构名称
② ;④ 。
(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⑥ 和⑨肺组成。(填名称)
(3)人体在吸气过程中,膈顶部会下降,胸腔的容积会 。(选填“扩大”或“缩小”)
(4)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明显增加。(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答案】(1) 咽 气管
(2)呼吸道
(3)扩大
(4)二氧化碳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呼吸道、⑨肺。据此答题。
【详解】(1)图中①是鼻、②咽、③喉、④气管。
(2)呼吸系统由⑥呼吸道和⑨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4)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主要成分如下:
从上图中看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增加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现有甲、乙两瓶气体,分别是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其所占体积百分数如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
甲瓶 79.00% 20.90% 0.04% 0.06%
乙瓶 79.00% 16.30% 4.50% 0.20%
(1)判断: 里的气体是呼出气体,理由是 。
(2)为证明这一判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研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实验装置存在错误,指出哪两根玻璃管应变短一点: 。将实验装置修正完毕,几次呼吸后,烧杯X和Y内的澄清石灰水的状态分别是 和 ,由此可知 。
【答案】
(1)乙 乙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减少
(2)2、4 没有变化 变浑浊 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分析】(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2)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详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气体的含氧量比乙气体减多,而乙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因此乙气体为呼出的气体,甲气体为吸入的气体。
(2)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而烧杯A中2玻璃管插入石灰水中,不能吸气,因此2玻璃管应变短一点,不能插入石灰水中;烧杯B中4玻璃管的作用是向外排气,而4玻璃管插入插入石灰水中,不能向外排气,因此4玻璃管应变短一点,不能插入石灰水中。
X烧杯是进气口,为人体吸入的气体,Y烧杯为出气口,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人呼吸时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X烧杯中的石灰水通过的是空气,因此烧杯X内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Y烧杯中的石灰水通过的是呼出的气体,因此Y烧杯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点睛】考查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和二氧化碳的特性。
3.甲、乙分别为膈肌的运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①是 (填器官名称),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甲中的a是 (填气体名称),该气体扩散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结合。
(2)图甲所示膈肌收缩时,人体处于 状态(填“吸气”或“呼气”),此时图乙中肺泡内的气体压力 外界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下列运动中,相同时间内需要能量最少的可能是 (填运动名称)。
运动 慢跑 游泳 散步 打篮球
每小时耗氧量(升) 120 120 60 90
【答案】(1) 肺 氧气
(2) 吸气 低于
(3)散步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图中①是肺。图乙中a表示的气体是氧气,b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详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①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泡内的气体a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b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a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b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结合。
(2)图甲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肺;因此,图乙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3)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活动越激烈,需要的能量越多,消耗的氧气越多,线粒体内呼吸作用越旺盛,提供的能量就越多。反之,需要的能量越少,消耗的氧气越少。故散步需要的能量最少。
4.人体完成各项生理活动,需要各个系统协调配合。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器官对自身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情景,补充完整:
【答案】(1)气体交换 (2)血红蛋白 (3)关节 (4)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5)左心房 (6)主动脉 (7)长度5﹣6米,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和小肠绒毛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分析】图中给出了骨骼肌、肺、心脏和小肠的讲话。其中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详解】肺说:我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进入,在我这里进行(1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的氧气主要依靠血细胞中的(2血红蛋白)来运输,因为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
骨骼肌说:我受到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3关节)活动产生运动,所需能量主要由肌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因为在运动中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所以(3)是关节;所需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4)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需要;
心脏说:我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来自肺部含氧丰富的血液,首先进入我的四个腔中的(5),再由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6)送出。肺静脉和左心房相连,因此(5)是左心房;左心室和主动脉相连,所以(6)是主动脉;
小肠说:我的长度5-6米,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和小肠绒毛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点睛】掌握图中所给器官的主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5.下图是描述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字序号均表示气体,箭头指向表示气体运动方向)
(1)图中,表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过程的是 图。
(2)通过甲图中的气体交换,血液不断获得① (请填写气体名称),并排出②,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 。
(3)通过乙图中的气体交换,血液不断放出③,并接受组织细胞所产生的④ (请填写气体名称),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 。
【答案】(1)甲
(2) 氧气 动脉血
(3) 二氧化碳 静脉血
【分析】1.题图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
【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图中,表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过程的是甲图。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所以,通过甲图中的气体交换,血液不断获得①氧气,并排出②二氧化碳,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所以,通过乙图中的气体交换,血液不断放出③氧气,并接受组织细胞所产生的④二氧化碳,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6.某生物学社团制作了呼吸运动模型(如甲图所示)。在制作完成后有同学提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为什么气体能顺利通畅地通过呼吸道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查阅资料,并用保鲜膜和塑料圈(从塑料瓶上剪下的环状圈)设计制作了气管模型(如乙图所示)。请观察模型回答问题:
(1)甲图中,2模拟的器官是 ,A模拟的是 (“吸气”或“呼气”)过程。
(2)乙图中,塑料圈模拟的是 ,起到了 的作用。
(3)以上模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写一点即可)。
【答案】
(1)肺 吸气
(2)气管软骨 支撑
(3)可以将材料设计得更贴近实际结构,比如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型中胸廓可以用可展现扩张和收缩的材料模拟(橡胶包围);可以在模拟气管的内部加入一些黏膜和纤毛的材料模拟
【分析】图A中1是气管,2是肺,3是胸腔,4是膈肌;图甲中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2是肺,图A中膈肌舒张,膈顶上升,导致胸腔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代表的是呼气。
(2)气管和支气管都有软骨做支架,图乙中,塑料圈模拟的是气管软骨,具有支撑的作用。
(3)以上模型还可以进行改进,可以将材料设计得更贴近实际结构,比如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型中胸廓可以用可展现扩张和收缩的材料模拟(橡胶包围);可以在模拟气管的内部加入一些黏膜和纤毛的材料模拟。
【点睛】复习时要把握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7.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2)[ ]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
【答案】
(1)呼吸道 肺
(2)6 肺 气体交换
【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
【详解】(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
(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8.如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
(2)图二中的b代表的气体是 。若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端流到⑤端后,由于其成分发生变化,血液由 血变成 血。
(3)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郡是由l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这有利于进行 。
(4)图二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从肺泡出去时.图一中[③]应处于 (填“甲”或“乙”)状态。
【答案】
(1)② 肺
(2)氧气 静脉血 动脉血
(3)气体交换
(4)甲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
【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①呼吸道和②肺两部分。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①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②肺。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血液流到肺泡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因此,b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端流到⑤端后,由于其成分发生变化,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肺泡数量多,总表面积大,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外界气体按照d方向出肺泡,即完成呼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因此,图二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从肺泡出去时.图一中③膈肌舒张,应处于甲呼气状态。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通气的过程,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9.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进行交换的两种气体,箭头表示气体交换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 、 。X血管的名称为 。
(2)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进入血液中的气体被组织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利用,分解有机物获得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答案】
(1)氧气 二氧化碳 肺静脉
(2)二氧化碳 线粒体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气体由高浓度的地方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是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结合题目进行答题。
【详解】(1)气体A是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B则是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氧气浓度低于肺泡内的浓度,由此判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血液流过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进入X血管,X血管就是肺静脉。
(2)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组织细胞中含二氧化碳量多,氧气少,因此,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中的气体被组织细胞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利用,分解有机物获得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点睛】分清出在人体的那个部位进行气体交换,结合该部位的功能、特点,很快就能知道气体交换的结果。
10.吸烟有害健康。为了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小欢用饮料瓶和废签字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饮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饮料瓶。
(1)模型中的饮料瓶和废笔筒分别模拟呼吸系统的 和 。
(2)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香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饮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
(3)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升高,模拟的是 (吸气/呼气)过程。
(4)长期吸烟可诱发慢性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病变之一是许多细支气管阻塞,这会影响肺与 的气体交换。
【答案】
肺 呼吸道
有限的
呼气
外界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观图可知:饮料瓶模拟肺,笔筒模拟呼吸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观图可知:饮料瓶模拟肺,笔筒模拟呼吸道。
(2)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清洁和湿润的作用,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处理作用。此实验是模拟吸烟的过程,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饮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饮料瓶,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香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饮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挤压饮料瓶时,瓶内的气压会升高,模拟了呼气过程。人体在呼气过程中呼吸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完成呼气。
(4)长期吸烟可诱发慢性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病变之一是许多细支气管阻塞,这会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影响肺的通气。
【点睛】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呼吸运动,正确识图可正确解答。
11.图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曲线图是某人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当膈肌处于甲状态时,对应的是曲线图中 段,肋间肌处于 状态。
(2)肺内气压位于曲线图中B点时,肺内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3)人体呼出的气体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氧气的含量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答案】(1) AB 收缩
(2)等于
(3) 低 气体的扩散作用
【分析】图中甲膈肌收缩是吸气,乙图膈肌舒张是呼气,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是吸气,BC段是呼气。
(1)
当膈肌处于甲状态时膈肌收缩,代表吸气,对应的是曲线图中AB段,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是吸气。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吸气时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2)
肺内气压位于曲线图中B点时,吸气结束的一瞬间,不论是吸气开始的一瞬间还是吸气结束的一瞬间,呼气开始的一瞬间、呼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都等于外界大气压。
(3)
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外界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过程:外界→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氧气到达组织细胞被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利用,产生二氧化碳,但是不论任何时候,二氧化碳的含量总比氧气的含量低,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氧气的含量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所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2.下图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请据图回答:
(1)外包丰富的毛细血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的③,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是 ,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 变 。
(2)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 的含量减少, 的含量增加,再经 (血管)流回心脏。
(3)空气中的氧气是通过图中标号 过程进入血液的。
(4)人吸气时,③的容积会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 肺泡 静脉血 动脉血
(2) 二氧化碳 氧气 肺静脉
(3)①
(4)增大
【分析】肺位于人体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题图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是肺泡,④是毛细血管。
【详解】(1)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肺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
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二氧化碳从血液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所以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这是肺循环的路径,然后由肺静脉流回到心脏的左心房。
(3)空气中的氧气是穿过肺泡壁以及缠绕在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的,即①氧气的扩散过程进入血液的。
(4)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13.2016年5月12日是全国第8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某中学在这一天组织学生进行了火灾逃生演习。在逃生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 (填“简单的”或“复杂的”)反射,其感受器是图4的[ ] 。
(2)快速奔跑时,呼吸加深加快,吸气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使膈的顶部下降。吸入的氧气会通过图5中的[ ] (填某一血管名称)进入心脏,最终在人体细胞的 (填某一细胞结构)中被利用。
(3)假如火灾时有一个人大面积烧伤,烧伤面有大量体液渗出,需要输血,需要立即进行成分输血,应为其输入 这一血液成分。
【答案】
(1)复杂的 3耳蜗
(2)收缩 7肺静脉 线粒体
(3)血浆
【详解】(1)图四中的[4]表示能够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人内耳的耳蜗内;“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复杂反射。
(2)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膈的顶部下降,肋间外肌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内。肺泡内的氧气含量大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这样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静脉血,氧气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室内。氧气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吸入的氧气最终在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温的恒定。
(3)假如火灾时有一个人大面积,烧伤面有大量体液渗出,导致体内的血浆严重不足,因此在输血时最好输入血浆。
点睛:本题考查耳的结构,肺通气的概念,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输血的原则。
14.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发声结构位于[ ] 。
(2)平常所说的痰是由[ ] 、[ ] 产生的。
(3)吃饭时说笑,容易吃呛,引起咳嗽,这是因为[ ] 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4)从外界吸入的气体通过[ ] 进入血液。
(5)[ 1 ]指鼻腔,从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分析,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答案】(1)[2]喉;
(2)[6]气管;[3]支气管;
(3)[5] 咽;
(4)[4]肺泡;
(5)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详解】试题分析:
(1)在呼吸道的各结构中,[2]喉是发声的器官,喉位于咽的下方,有声带和会厌软骨组成,气体经过可以引起声带震动而发声。
(2)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6]气管和[3]支气管。
(3)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器官,因此咽是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6]气管,引起猛烈咳嗽。
(4)从外界吸入的气体通过4肺泡进入血液。
(5)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肺的不良刺激。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5.下图是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__________.
(3)在曲线AB.B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是:AB段,肋间肌______,膈肌_______;BC段,肋间肌______,膈肌_______。
【答案】(1)吸气;
(2)缩小;
(3)收缩;收缩;舒张;舒张
【详解】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2)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
(3)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因此在曲线AB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是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移。因此B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
16.如图是人体的部分器官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我们可通过 判断它的左右。
(2)B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它的表面有 ,使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3)在C中,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4)D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从它的剖面来看,是由 几个部分组成。
(5)E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能乳化脂肪,属于 消化。
【答案】
用手捏心室壁,厚的一侧是左侧,薄的一侧是右侧
皱襞和小肠绒毛
气体的扩散作用
皮质、髓质和肾盂
物理性
【分析】图示中:A是心脏,B是小肠,C是肺,D是肾脏,E是肝脏。
【详解】(1)心脏主要有心肌构成,心肌具有自动收缩的特点,能够自动有节律地自动跳动,因此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我们可通过用手捏心室壁,厚的一侧是左侧,薄的一侧是右侧来判断它的左右,因为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2)B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4)D是肾脏,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皮质位于表皮,里面是髓质,皮质和髓质构成肾实质。
(5)E是肝脏,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
【点睛】此题以图示为依托,考查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点,难度较大。
17.人体细胞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的获得与人体的整体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系统和器官,每一个细胞能量的获得都离不开它们的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人体内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 ,在食物中,它们要经过消化后在图一的[] 中被吸收,随着血液循环会首先通过图三中的[] ([]填字母)进入心脏.
(2)能量的获得还需要氧气的参与,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此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A流向B后,发生的变化是 ,氧气分子由图三中的[] 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营养物质和氧气分子到达组织细胞内后,在 中被利用释放能量,
(3)伴随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同时产生尿素等废物,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图四的 过程和 过程,其中尿素最先离开血液是从图四的[] 处离开的.
【答案】
(1)糖类 4小肠 c下腔静脉
(2)收缩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主动脉 线粒体
(3)过滤 重吸收 2肾小球
【详解】试题分析:⑴、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最终要经过(4)小肠的消化作用后被吸收,并进入体循环,首先回到心脏的(C)右心房。
⑵、肺泡鼓起,表示外界气体进入肺,此时膈肌收缩,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流过肺泡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氧气随着肺循环回到左心房,再从左心室进入(B)主动脉,离开心脏,最后被运输到组织细胞中,在细胞内的线粒体被利用。
⑶、图四是肾单位的结构,人体内产生的废物,经过肾脏中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中尿素最先离开血液是从图四的(2)肾小球。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的生理活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肺炎,重症患者可能由于肺功能衰弱,进而导致机体其他器官也发生功能障碍。
(1)正常情况下,外界气体经过 的处理后进入肺,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 。
(2)在抢救肺功能衰竭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ECMO的本质是一种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如下图)。膜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肺的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据图分析,在膜肺中,隔离膜相当于人体中的 和 。膜肺运转时,血液从患者的 (填“股静脉”或“股动脉”)导出,经膜肺处理后,导回人体的血液含 丰富。
【答案】
(1)呼吸道 气体交换
(2)肺泡壁 毛细血管壁 股静脉 氧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图中的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膜处理后,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由股静脉导出继续血液循环。
【点睛】肺的结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等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也是难点,注意好好掌握。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
19.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模拟呼吸运动实验图和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既是气体通道也是食物通道的是[ ] 。
(2)图乙中的[6]模拟的是图甲中的[ ] ,图乙中的C过程,肺内气压的变化是图丙中的曲线 。
(3)图丙中,E→F→G过程是借助于 实现的。
【答案】
5咽
7肺 EF
呼吸运动
【详解】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2)C表示外界气体进入呼吸道,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间肌也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也增大,胸廓的容积变大,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肺舒张,完成吸气动作,此时,是图丙中的EF过程。
(3)D表示肺内气体排出肺,此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降,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肌也舒张,肋骨下滑,胸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也减小,胸廓的容积变小,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6肺收缩,完成呼气动作,此时,是图丙中的FG过程。E→F→G过程是借助于呼吸运动实现的
20.下面是小明同学一天的缩影。
(1)早餐中的营养物质将主要在他的消化道的 里被消化,并吸收进入血液。
(2)一路小跑,他大口喘气,吸入的空气迅速在他呼吸系统的 中发生了气体交换,交换的结果,使血液中氧的含量 。
(3)到校时,他心跳加速,肺循环和 循环正忙碌者,有机物和氧随血液源源不断地运往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完成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供应了的学习生活。
【答案】
小肠
肺 增加
体
【分析】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2、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详解】(1)消化道内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的吸收过程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和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了。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结果血液氧的含量增加,由暗红的静脉血变成鲜红的动脉血。
(3)“到校时,大雄心跳加速。”是体循环和肺循环正在工作。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全面系统的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21.图是人体各结构间的关系示意图,①~④代表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氧气经肺进入血液,由血液中的_____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2)通过消化道后,主食中的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经①过程进入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_____。
(3)若③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则④为肾小管的______作用形成尿液。
(4)若细胞团通过②分泌的激素,能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则该细胞团组成的内分泌腺是____。
【答案】(1)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2)葡萄糖;右心房
(3)重吸收(重新吸收)
(4)胰岛。
【详解】试题分析:(1)“氧气经肺进入血液”,由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2)“通过消化道后”,主食中的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经①过程进入血液循环”后,经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因此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若③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则④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因此“若细胞团通过②分泌的激素,能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则该细胞团组成的内分泌腺是胰岛。
故答案为(1)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2)葡萄糖;右心房
(3)重吸收(重新吸收)
(4)胰岛。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22.下图乙是模拟膈肌运动的装置,图丙表示气体在肺泡处的交换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和肺组成,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乙中,模拟人体吸气过程的装置是 ,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处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运输到全身各处。经过图丙过程后,血液的变化情况是 (填“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答案】(1)呼吸道
(2) B 收缩
(3) 血红蛋白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分析】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吸入肺泡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使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3)吸气时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3.下图是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①所指的气体名称是 。
(2)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 的作用,把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
(3)经过④⑤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是 。(提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转变)
(4)⑥是指通过泌尿系统把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这一生理过程叫 。
【答案】(1)氧气
(2)消化酶(或消化液)
(3)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排泄
【详解】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其他是氧气,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够对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具有消化作用,血液流动将氧带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着血液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所以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人体蒋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4.如图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两个锥形瓶中装的是什么液体? 。
(2)吸入气体时应该捏紧 处的橡皮管,呼气时应该捏紧 处的橡皮管。
(3)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
【答案】
澄清的石灰水
b a
结果是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分析】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石灰水的浑浊就越明显,本实验用深吸一口气和深呼出一口气作比较,通过甲装置是呼出的气体,通过乙装置是空气作比较,来验证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详解】(1)要想检验二氧化碳的量及存在需要用到澄清石灰水,因此两个锥形瓶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
(2)吸气时应该用捏紧b处的橡皮管,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捏紧a处的橡皮管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因此,吸入气体时应该捏紧b处的橡皮管,呼气时应该捏紧a处的橡皮管。
(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大则呼出气体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空气中含有较多氧气,在人体内会与组织细胞内的气体进行交换,这样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B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较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综上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是结果是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仔细观察找出哪个是吸气、哪个是呼气,吸气管不能插入石灰水中,吹气管要插入石灰水中。
25.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请回答:
(1)呼吸系统是由 和 组成。(填名称)
(2)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填名称)
(3)空气与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填名称)
【答案】(1) 呼吸道/肺 肺/呼吸道
(2) 肺 气体交换
(3)咽
【分析】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是肺。
【详解】(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2)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两者共有的器官是咽。故空气与食物的共同通道是②咽。
26.下图所示装置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运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代表的器官是 ,它是 的主要场所。
(2)乙图表示 状态,此时肋间肌和膈肌 ,使胸廓的容积扩大。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
【答案】
(1)肺 气体交换
(2)吸气 收缩 小于
【分析】图中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①表示气管、②表示肺、③表示膈肌。
【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图中②代表的器官是肺,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
乙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的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点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原理。
27.请仔细阅读下面一组如图,请据图并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完下列各题。()注:“[ ]”填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人体的呼吸系统主要是由A图中的[②] 与[①] 组成的。
(2)B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④]端流到[⑤]端后, 的含量增加。
(3)A图中外界气体通过[②]进入[①]时,其[③] 应处于 状态。
【答案】(1) 呼吸道 肺
(2) 二氧化碳 氧气
(3) 膈肌/膈 收缩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图A中①是肺,②是呼吸道,③是膈肌或膈,图B中④是肺泡壁,⑤是毛细血管壁,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
(1)
呼吸系统主要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又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2)
血液流经肺泡,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
外界气体由②进入①属于吸气过程,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吸气。
28.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需时刻保持通畅。
(1)图1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正常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避免食物进入喉和[②] ,阻塞呼吸道。
(2)呼吸道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出肺,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 ,进而使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的 减少,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若呼吸道被异物阻塞,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如图2)。据图分析,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 部。挤压会导致被救者 (填下列字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被排出。施救时,应注意对不同人群挤压的部位不同,并且尽量不造成二次伤害。
a.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b.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c.膈顶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4)为预防异物进入呼吸道,生活中应注意 (写出一例即可)。
【答案】(1)气管
(2) 气体交换 能量
(3) 上腹 a
(4)物品细小部件不能随意放置,避免幼儿吞入
【分析】1.图1中①是喉,②是气管,③是肺。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
2.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时,被施救者相当于呼气的过程将异物咳出体外。
【详解】(1)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避免食物进入喉和气管,阻塞呼吸道。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呼吸道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出肺,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乏氧气。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需要氧气的参与,机体缺乏氧气会影响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由图2可知,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挤压时,被施救者的膈顶上升,使胸腔容积缩小,使肺内的气压增大,肺内气体就会推动异物向外移动(相当于向外呼气的过程),故选a。
(4)为预防异物进入呼吸道,生活中应注意:吃饭时不大声说笑;物品细小部件不能随意放置,避免幼儿吞入等。
29.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1回答。
(1)图1中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 ,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湿润和清洁。我们平常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因为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一个共同的器官: , 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2)吸气时,肋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使得胸廓体积增大,肺内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呼气时,膈肌是 (填上升或下降),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物质A主要被人体的 (消化器官)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运最终输到 。
【答案】(1) 呼吸道 温暖 咽 会厌软骨
(2) 收缩 收缩 小于 上升 舒张
(3) 小肠 组织细胞
【分析】分析图示1可知:A是食物经过消化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营养物质,B是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氧气,C是组织细胞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D是组织细胞产生的其它废物。①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详解】(1)①是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一个共同的器官是咽。在咽部有一个像盖子一样的会厌软骨,吃饭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2)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3)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从图示可知:A是营养物质,主要被人体的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后由血浆运输。经血液循环运最终输到组织细胞。
30. 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了,而 的含量增加了; 瓶中较浑浊。
(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 ;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 ,然后随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来。
(3)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 作用。
【答案】
(1)O2 (氧气) CO2 (二氧化碳) 乙
(2)血液 肺泡
(3)对照
【详解】(1)呼出的气体氧的含量减少,在本实验中不能得出这个结论,这个是需要从记忆中提取的内容,乙瓶的石灰水变得较浑浊,说明了人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个可能通过比较甲、乙两瓶的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能够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正是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根本原因。
(2)本小题考查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由肺泡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肺泡,然后随湿润气体排出体外。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预测与甲瓶相比,乙瓶的石灰水明显变混浊。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4.3人体的呼吸(综合题)
1.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标号所指结构名称
② ;④ 。
(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⑥ 和⑨肺组成。(填名称)
(3)人体在吸气过程中,膈顶部会下降,胸腔的容积会 。(选填“扩大”或“缩小”)
(4)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明显增加。(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现有甲、乙两瓶气体,分别是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其所占体积百分数如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
甲瓶 79.00% 20.90% 0.04% 0.06%
乙瓶 79.00% 16.30% 4.50% 0.20%
(1)判断: 里的气体是呼出气体,理由是 。
(2)为证明这一判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研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实验装置存在错误,指出哪两根玻璃管应变短一点: 。将实验装置修正完毕,几次呼吸后,烧杯X和Y内的澄清石灰水的状态分别是 和 ,由此可知 。
3.甲、乙分别为膈肌的运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①是 (填器官名称),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甲中的a是 (填气体名称),该气体扩散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结合。
(2)图甲所示膈肌收缩时,人体处于 状态(填“吸气”或“呼气”),此时图乙中肺泡内的气体压力 外界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下列运动中,相同时间内需要能量最少的可能是 (填运动名称)。
运动 慢跑 游泳 散步 打篮球
每小时耗氧量(升) 120 120 60 90
4.人体完成各项生理活动,需要各个系统协调配合。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器官对自身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情景,补充完整:
5.下图是描述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字序号均表示气体,箭头指向表示气体运动方向)
(1)图中,表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过程的是 图。
(2)通过甲图中的气体交换,血液不断获得① (请填写气体名称),并排出②,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 。
(3)通过乙图中的气体交换,血液不断放出③,并接受组织细胞所产生的④ (请填写气体名称),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 。
6.某生物学社团制作了呼吸运动模型(如甲图所示)。在制作完成后有同学提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为什么气体能顺利通畅地通过呼吸道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查阅资料,并用保鲜膜和塑料圈(从塑料瓶上剪下的环状圈)设计制作了气管模型(如乙图所示)。请观察模型回答问题:
(1)甲图中,2模拟的器官是 ,A模拟的是 (“吸气”或“呼气”)过程。
(2)乙图中,塑料圈模拟的是 ,起到了 的作用。
(3)以上模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写一点即可)。
7.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2)[ ]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
8.如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
(2)图二中的b代表的气体是 。若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端流到⑤端后,由于其成分发生变化,血液由 血变成 血。
(3)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郡是由l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这有利于进行 。
(4)图二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从肺泡出去时.图一中[③]应处于 (填“甲”或“乙”)状态。
9.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进行交换的两种气体,箭头表示气体交换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 、 。X血管的名称为 。
(2)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进入血液中的气体被组织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利用,分解有机物获得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10.吸烟有害健康。为了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小欢用饮料瓶和废签字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饮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饮料瓶。
(1)模型中的饮料瓶和废笔筒分别模拟呼吸系统的 和 。
(2)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香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饮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
(3)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升高,模拟的是 (吸气/呼气)过程。
(4)长期吸烟可诱发慢性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病变之一是许多细支气管阻塞,这会影响肺与 的气体交换。
11.图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曲线图是某人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当膈肌处于甲状态时,对应的是曲线图中 段,肋间肌处于 状态。
(2)肺内气压位于曲线图中B点时,肺内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3)人体呼出的气体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氧气的含量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12.下图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请据图回答:
(1)外包丰富的毛细血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的③,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是 ,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 变 。
(2)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 的含量减少, 的含量增加,再经 (血管)流回心脏。
(3)空气中的氧气是通过图中标号 过程进入血液的。
(4)人吸气时,③的容积会 。(填“增大”或“减小”)
13.2016年5月12日是全国第8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某中学在这一天组织学生进行了火灾逃生演习。在逃生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 (填“简单的”或“复杂的”)反射,其感受器是图4的[ ] 。
(2)快速奔跑时,呼吸加深加快,吸气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使膈的顶部下降。吸入的氧气会通过图5中的[ ] (填某一血管名称)进入心脏,最终在人体细胞的 (填某一细胞结构)中被利用。
(3)假如火灾时有一个人大面积烧伤,烧伤面有大量体液渗出,需要输血,需要立即进行成分输血,应为其输入 这一血液成分。
14.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发声结构位于[ ] 。
(2)平常所说的痰是由[ ] 、[ ] 产生的。
(3)吃饭时说笑,容易吃呛,引起咳嗽,这是因为[ ] 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4)从外界吸入的气体通过[ ] 进入血液。
(5)[ 1 ]指鼻腔,从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分析,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15.下图是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__________.
(3)在曲线AB.B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是:AB段,肋间肌______,膈肌_______;BC段,肋间肌______,膈肌_______。
16.如图是人体的部分器官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我们可通过 判断它的左右。
(2)B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它的表面有 ,使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3)在C中,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4)D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从它的剖面来看,是由 几个部分组成。
(5)E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能乳化脂肪,属于 消化。
17.人体细胞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的获得与人体的整体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系统和器官,每一个细胞能量的获得都离不开它们的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人体内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 ,在食物中,它们要经过消化后在图一的[] 中被吸收,随着血液循环会首先通过图三中的[] ([]填字母)进入心脏.
(2)能量的获得还需要氧气的参与,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此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A流向B后,发生的变化是 ,氧气分子由图三中的[] 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营养物质和氧气分子到达组织细胞内后,在 中被利用释放能量,
(3)伴随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同时产生尿素等废物,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图四的 过程和 过程,其中尿素最先离开血液是从图四的[] 处离开的.
18.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肺炎,重症患者可能由于肺功能衰弱,进而导致机体其他器官也发生功能障碍。
(1)正常情况下,外界气体经过 的处理后进入肺,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 。
(2)在抢救肺功能衰竭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ECMO的本质是一种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如下图)。膜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肺的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据图分析,在膜肺中,隔离膜相当于人体中的 和 。膜肺运转时,血液从患者的 (填“股静脉”或“股动脉”)导出,经膜肺处理后,导回人体的血液含 丰富。
19.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模拟呼吸运动实验图和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既是气体通道也是食物通道的是[ ] 。
(2)图乙中的[6]模拟的是图甲中的[ ] ,图乙中的C过程,肺内气压的变化是图丙中的曲线 。
(3)图丙中,E→F→G过程是借助于 实现的。
20.下面是小明同学一天的缩影。
(1)早餐中的营养物质将主要在他的消化道的 里被消化,并吸收进入血液。
(2)一路小跑,他大口喘气,吸入的空气迅速在他呼吸系统的 中发生了气体交换,交换的结果,使血液中氧的含量 。
(3)到校时,他心跳加速,肺循环和 循环正忙碌者,有机物和氧随血液源源不断地运往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完成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供应了的学习生活。
21.图是人体各结构间的关系示意图,①~④代表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氧气经肺进入血液,由血液中的_____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2)通过消化道后,主食中的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经①过程进入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_____。
(3)若③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则④为肾小管的______作用形成尿液。
(4)若细胞团通过②分泌的激素,能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则该细胞团组成的内分泌腺是____。
22.下图乙是模拟膈肌运动的装置,图丙表示气体在肺泡处的交换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和肺组成,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乙中,模拟人体吸气过程的装置是 ,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处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运输到全身各处。经过图丙过程后,血液的变化情况是 (填“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3.下图是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①所指的气体名称是 。
(2)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 的作用,把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
(3)经过④⑤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是 。(提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转变)
(4)⑥是指通过泌尿系统把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这一生理过程叫 。
24.如图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两个锥形瓶中装的是什么液体? 。
(2)吸入气体时应该捏紧 处的橡皮管,呼气时应该捏紧 处的橡皮管。
(3)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
25.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请回答:
(1)呼吸系统是由 和 组成。(填名称)
(2)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填名称)
(3)空气与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填名称)
26.下图所示装置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运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代表的器官是 ,它是 的主要场所。
(2)乙图表示 状态,此时肋间肌和膈肌 ,使胸廓的容积扩大。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
27.请仔细阅读下面一组如图,请据图并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完下列各题。()注:“[ ]”填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人体的呼吸系统主要是由A图中的[②] 与[①] 组成的。
(2)B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④]端流到[⑤]端后, 的含量增加。
(3)A图中外界气体通过[②]进入[①]时,其[③] 应处于 状态。
28.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需时刻保持通畅。
(1)图1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正常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避免食物进入喉和[②] ,阻塞呼吸道。
(2)呼吸道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出肺,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 ,进而使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的 减少,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若呼吸道被异物阻塞,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如图2)。据图分析,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 部。挤压会导致被救者 (填下列字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被排出。施救时,应注意对不同人群挤压的部位不同,并且尽量不造成二次伤害。
a.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b.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c.膈顶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4)为预防异物进入呼吸道,生活中应注意 (写出一例即可)。
29.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1回答。
(1)图1中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 ,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湿润和清洁。我们平常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因为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一个共同的器官: , 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2)吸气时,肋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使得胸廓体积增大,肺内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呼气时,膈肌是 (填上升或下降),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物质A主要被人体的 (消化器官)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运最终输到 。
30. 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了,而 的含量增加了; 瓶中较浑浊。
(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 ;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 ,然后随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来。
(3)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