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
地理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6道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表为大连地区湿地面积统计,下图为大连湿地景观破碎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湿地类型 面积/km2 变化量/km2 变化率/%
2000年 2006年
水田 351.75 246.57 ﹣105.18 ﹣42.66
湖库水体与池塘 125.82 175.18 49.36 39.23
河流 98.99 106.22 7.23 7.30
盐场及养殖场 636.82 691.54 54.72 8.60
沼泽湿地 156.92 138.62 ﹣18.3 ﹣11.66
海岸湿地 645.14 574.33 ﹣70.81 ﹣10.98
海洋湿地 1994.17 1979.53 ﹣14.64 ﹣0.73
总计 4009.61 3911.99 ﹣97.62 ﹣2.43
1. 下列关于大连湿地变化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田面积减少最多是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减少
B. 海岸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滨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
C. 沼泽湿地面积增加使大连地区降水增加
D. 盐场及养殖场增加导致大连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2. 关于湿地景观破碎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库水体与池塘破碎度高,因其空间分布分散
B. 因人类保护,沼泽湿地破碎度有所上升
C. 因种植户增加,水田破碎度大幅度增加
D. 海洋湿地所占面积最小且变化幅度最小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大连水田生产的水稻,品质高,受市场欢迎,市场需求大,A错误;海岸湿地面积减少会影响生物的栖息环境,导致滨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B正确;从统计表中数据可知,沼泽湿地减少,C错误;盐场生产的盐是工业原料,属于第二产业,因此盐场及养殖场增加不一定导致大连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上升,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据图分析,水体空间分布分散,导致景观完整度差,破碎度高,A正确;人类保护会使沼泽湿地会使其面积增大,趋于集中连片,破碎度下降,B错误;因种植户增加,水田种植面积大,水田破碎度会减小,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海洋湿地所占面积大,D错误;故选A。
【点睛】湿地减少的影响: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气候趋于干旱;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频繁;水域缩小,影响航运;动植物的栖息地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矿化度增加,水质变差。
隐含耕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耕地资源。长江经济带耕地质量和数量区域差异大,是隐含耕地主要流入区,且内部隐含耕地差异显著。图为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空间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长江经济带内部隐含耕地的流动特征主要是( )
A. 邻近省区间流动较显著 B. 均向沿海省区流动
C. 西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 D. 中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
4. 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主要是由于( )
A. 两区域相距较近 B.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C. 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 D. 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
5. 隐含耕地净流动对浙江粮食安全的影响是( )
A. 增加当地粮食产量 B. 提升当地粮食品质
C. 增加当地粮食消费量 D. 增加当地粮食供给
【答案】3. A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长江经济带内部隐含耕地流动特征主要是邻近省区间流动较显著,A正确;均向沿海省区流动不明显,B错误;西部省区为净输入省区,C错误;中部省区为净输入省份,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长江经济带耕地质量和数量区域差异大,是隐含耕地主要流入区,而长江经济带的隐含耕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而长江经济带人口稠密耕地稀少,C正确。两地相距较远,A错误;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和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东北地区的隐含耕地的流入长江经济带,但不是长江经济带的隐含耕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的原因,B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耕地净流动是指耕地净流入或净流出的数量。耕地净流入省区,可以增加当地粮食供给,缓解粮食安全压力,D正确。耕地净流动不能增加当地粮食产量,A错误;耕地净流动对当地的粮食品质没有影响,B错误;耕地净流动不能增加当地粮食消费量,粮食消费量跟当地人口数量和饮食结构相关,C错。故选D。
【点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当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远洋捕捞徘徊不前,近海养殖遭遇瓶颈。“海洋牧场”的概念近些年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下图为海洋牧场概念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6. 实现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需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政策支持 B. 科学技术 C. 市场需求 D. 环境承载力
7. 相比“靠天吃饭”的传统捕捞业,现代化海洋牧场( )
A. 对原生海洋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 B. 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C. 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 D. 水产品多元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建设海洋牧场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要保证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前提必须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如果超过环境承载力,会导致生态遭到破坏,产量减少,便不能保证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D正确;所以政策支持、 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都不是实现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需首要考虑的因素, 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现代海洋牧场是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而传统捕捞业主要依赖海洋进行捕捞业,对原生海洋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A错误;海洋牧场包括增养殖业,海水养殖,渔场工程,海水捕捞,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B正确;现代化海洋牧场对减轻海洋自然灾害无影响,C错误;不能实现水产品多元化,但可以使水产品增殖,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洋牧场的目的:一是为 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环礁是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由礁坪环绕着潟湖组成,适合建造人工岛。永署礁是我国南沙群岛--大型环礁。2020年4月,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南沙区,将政府驻地设在永署礁。下图示意南海诸岛某环礁局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环礁中间的潟湖堆积物丰富,主要得益于( )
A. 入湖河流带来泥沙多 B. 湖内珊瑚生长迅速
C. 外礁坪坡级利于沉积 D. 礁坪阻挡海浪侵蚀
9. 该环礁中最适合建造人工岛的部位是( )
A. 向海坡 B. 外礁坪 C. 内礁坪 D. 瀉湖盆
10. 我国设立南沙区并将政府驻地设立在永暑礁的主要目的是( )
①彰显我国国际影响力②促进南海的资源开发③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④加强对南沙群岛管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8. D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环礁远离陆地,没有入湖河流,A错;珊瑚生长速度缓慢,对堆积物影响较小,B错;外礁坪坡度平缓,主要影响环礁外侧沉积,对环礁中间影响不大,C错;礁坪高于低潮面,能阻挡海浪侵蚀,D对。故选D。
【9题详解】
向海坡和外礁坪面向海洋,没有封闭空间可供填海,A、B错;内礁坪和潟湖盆在环礁内侧,有空间可以填海造陆,但潟湖盆较深,填海工程量大,内礁坪最适合建造人工岛,C对,D错。故选C。
10题详解】
我国设立南沙区并将政府驻地设立在永暑礁主要是加强对我国南沙群岛领土的控制,保障我国海洋国土安全,④对;还可以主导南海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②对;我国国际影响力无需通过这样方式彰显,行政区域的建立也不会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①③错;B对,A、C、D错。故选B。
【点睛】三沙市的建立有利于履行我国行政管辖,有利于整顿南海秩序,加强海洋国土管理;也有利于组织渔业生产,开度发旅游业,开采油气等资源;通过生产开发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南海享有的主权,加强我国在南海区域的控制力。
冻融荒漠化是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我国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冻土区。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短时冻土、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下图示意多年冻土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1. 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正确的是( )
A. 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 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C. 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D. 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12. 近年来,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面积有增加趋势,原因不包括( )
A. 过度放牧 B. 全球气候变暖 C. 气候寒冷 D. 兴建各类工程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AC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B错误,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温差变大,加剧冻融荒漠化,A不符题意;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冻土融化,B不符题意;气候寒冷不利于冻土融化,不会使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面积增加,C符合题意;兴建各类工程会破表地表植被,加剧冻融荒漠化,D不符题意。故选C。
【点睛】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其表现为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
日本核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有专家认为核电为清洁能源,其主要依据是核燃料( )
A. 不会产生废弃物 B. 废气排放量少
C. 产生的核废料不会污染环境 D. 排放的热水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14. 对日本核电安全威胁较大的因素是( )
A. 核电技术不成熟 B. 核电站老化
C. 气象灾害 D. 地质灾害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核电站会产生少量的核废料,会污染环境,故AC选项错误;与火电相比,核电排放的废气少,对空气污染小,故有专家认为核电为清洁能源,故B选项正确;核电站排放的热水会造成排放海域水温升高,破坏生物的生长环境,导致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破坏生物多样性,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日本经济发达,核电站数量多,核电发展时间长,技术成熟,故A选项错误;核电站老化可以进行改造,或者停止使用,故B选项错误;日本气象灾害较多,但气象灾害对核电站的影响较小,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有可能损坏核反应堆,导致核泄漏,产生安全事故,故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称为核能发电。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里,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甲国相比,乙国制造业( )
A 贸易顺差 B. 产品附加值高 C. 研发投入少 D. 环境成本高
16. 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
①扩大国际市场②提高创新能力③强化产业升级④承接产业转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国出口至甲国的贸易额总数是56718(6292+16605+25001+8820)百万美元,从甲国进口的贸易额总数是321195(23545+29066+256626+11958)百万美元,可知乙国出口贸易额远远小于进口贸易额,贸易逆差大,A错误;由图可知,生产同类产品,乙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大,创造的GDP高,说明乙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高,研发投入高,B正确,C错误;生产同类产品,乙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高于甲国,即乙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于甲国,材料信息表明: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因此与甲国相比,乙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环境成本低,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扩大国际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低端产业转移)均不能提高投入产出效果,①④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明显低于乙国,技术投入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提高创新能力,②符合题意;甲国重点制造业部门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低于乙国,环境成本高,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强化产业升级,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③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害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提高对全球变暖的适应能力等。具体措施有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消费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等。
二、综合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作为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省区,占有全国盐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来自山区的冰雪融水,灌溉了只占新疆7%面积的绿洲,却养育了90%的人口。近年来新疆已成为我国棉花基地和一些特色农业基地,农业灌溉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灌排洗盐(挖掘排水渠,用大水把盐淋洗走)转变为大面积的滴灌,但在大规模使用滴灌技术后,出现了新的生态问题——绿洲积盐(下图)和荒漠区植物无法生长。科学家们又改良思路,筛选出了几种优质“吃盐植物”在盐碱地进行种植,这些一年生的吃盐植物能把盐从土壤吸收到植物体内,人们再把这些植物从地上移走,盐分就彻底从土壤中带出来了。除能吃盐外,这些植物还是很好的蔬菜和饲料。
(1)分别比较“灌排洗盐”和“滴灌”在绿洲积盐与荒漠区植物生长产生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出当地种植“吃盐植物”可能产生的效益。
【答案】(1)“灌排洗盐”可以使土壤整体盐分排出,长期来看不会出现绿洲积盐,灌排洗盐可以把绿洲或者灌区的盐淋洗到荒漠去,使得荒漠地区能够生长一部分耐盐的荒漠植物。
滴灌水量较小,只能使植物根部土壤淡化,不能把盐排出土体,土壤中总盐分无法减少,出现绿洲积盐,滴灌方式使荒漠无法获得水源补给,荒漠变得更干旱,植物无法生长。
(2)改善土壤盐碱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种植其他作物,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盐碱化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生活水平。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滴灌种植蔬菜景观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土地盐碱化危害、农业发展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灌排洗盐”可以充分使土壤整体的盐分随淡水排出,长期来看效果较好,不会出现绿洲积盐。而滴灌水量较小,只能使植物根部土壤淡化,对植物根部附近周边的土壤作用不大,不能把盐排出土体,土壤中总盐分无法减少,所以出现绿洲积盐。灌排洗盐的效果是把绿洲或者灌区的盐淋洗到荒漠去,荒漠地区的土壤盐分增加,使得荒漠地区能够生长一部分耐盐的荒漠植物,由于滴灌使得主要的水源大部分提供给耕地,这使得荒漠无法获得水源补给,荒漠变得更干旱,植物无法生长。
【小问2详解】
吃盐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盐分,能将土壤盐分带走,改善土壤盐碱化;吃盐植物的生长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也可以使其他植物可以生长,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当地以畜牧业为主,吃盐植物可以直接提供饲料,同时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蔬菜,产生经济价值;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盐碱化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生活水平。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草是高等被子植物,根系发达,光合作用效率高,一般生长在浅而清澈的海域。大面积的海草称为海草床,具有维护海岸线及海床稳定、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固碳释氧、缓解气候变化等多重功能。随着近年来海岸带的经济发展,全球海草床快速衰退。我国科研团队在海南岛远离河口的海域开启了海底“种草记”,人工移植海草并采取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形成新的“海底草原”。下图为海草床固碳示意图。
(1)说出海草床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
(2)分析海草床在稳定海床方面的作用。
(3)据图文分析,海草床衰退后,固碳释氧能力下降的原因。
(4)说出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方式的优势。
(5)说明科研团队不在河口附近海域种植海草的自然原因。
【答案】(1)海水养殖导致水质变差,影响海草生长;工农业生产污水排放,污染海水环境,使海草死亡;开挖航道、围填海等工程建设占用海草生存空间;收挖海鲜、底网拖鱼等活动,会带走海草,破坏底土。
(2)海草床面积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叶片密度大,减缓底层水流速度,减少对海床的侵蚀;加速悬浮物沉降,增加海床厚度。
(3)海草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能力降低;死亡的海草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海草吸附和沉降的有机颗粒减少,固碳能力降低;失去海草根系固定沉积于海床中的部分有机颗粒上浮,分解释放二氧化碳量增多。
(4)充分利用光照;充分利用海洋空间;两种草类优势互补;提高海草床生态效益。
(5)河流携带泥沙会造成海水混浊度增加,降低光照强度,影响海草的光合作用;河流径流会造成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变化,影响海草的生长;河流从陆地上带来的污染物易造成海草的死亡或退化;河口附近水体扰动大,不利于海草着床生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草床固碳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海草床的生态功能、固碳能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主要从污染物的排放或者人类活动影响其生长环境的角度展开分析。近海海水养殖,排放废水,污染水质,导致水质变差,影响海草生长;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污染海水环境,海水环境恶化,使海草死亡;开挖航道、围填海域等工程建设,破坏浅海环境,占用海草生存空间;收挖海鲜、底网拖鱼等活动,会干扰海草生长环境,干扰海草生长,会带走海草,破坏底土,影响海草生长。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草床面积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所以可以起到固土作用;叶片密度大,对底层水流速度具有减缓作用,进而减少对底层海流对海床的侵蚀作用;海草具有净化海水的作用,可以加速悬浮物沉降,增加海床厚度。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草光合作用效率高,海草床衰退后,海草光合作用减弱,则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能力降低;死亡的海草被微生物分解,分解的的过程释放二氧化碳,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由图可知,海草对可以吸附杂质,海草退化海草吸附和沉降的有机颗粒减少,固碳能力随之降低;失去海草根系固定的海底的沉积物,在海流冲刷的作用下部分有机颗粒上浮,有机颗粒分解释放二氧化碳,使其含量增多。
【小问4详解】
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增加海草的种类,两种草类优势互补,提高海草的生态功能。
【小问5详解】
河流入海口,河流携带泥沙会造成海水混浊度增加,海水的透明度降低,降低光照强度,影响海草的光合作用;河流径流会造成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变化较大,变化较大的盐度与温度对海草生长影响大,不利于海草的生长;河流入海口处,河流从陆地上带来的污染物较多,水质较差,易造成海草的死亡或退化;河口附近水体扰动大,水流速大,干扰海草的生长,不利于海草着床生长。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西北干旱沙漠矿区的煤炭储量丰富,拥有大量露天煤矿。内蒙古乌海市东部存在露天矿区(左图所示),露天采煤形成的巨大矿坑侵入河道,改变了局部小流域水系结构。随着露天煤矿开采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其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某研究团队提出“矿坑蓄洪”综合利用的地表水系恢复方案(右图所示),为西北干旱荒漠区的矿区修复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1)指出乌海市东部露天煤矿所处小流域的地势特征及判断依据。
(2)分析“矿坑蓄洪”方案的可行性。
(3)简析该地“矿坑蓄洪”综合利用方案实施的生态意义。
【答案】(1)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判断依据:集水路径大致由东向由西(东南问西北)汇集。
(2) 矿坑多且较大,蓄水能力强;矿坑基本位于原集水路径上,集水效率高;利用原有的露天矿坑,改造成本较低。
(3)蓄积洪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洪水带来的泥沙留存在矿坑内,利于缓解水土流失;增加下渗,有利于补给区域地下水;拦蓄水量用于植被灌溉,有利于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提升周边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矿坑蓄洪”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的水系特征、“矿坑蓄洪”方案的可行性、及生态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左图,从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集水路径大致由东向由西(东南问西北)汇集,故乌海市东部露天煤矿所处小流域的地势特征为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
【小问2详解】
据材料:“中国西北干旱沙漠矿区的煤炭储量丰富,拥有大量露天煤矿”可知该地煤矿矿坑多且较大,蓄水能力强;读左图可知,矿坑基本位于原集水路径上,集水路径短,集水效率高;利用原有的露天矿坑,工程量小,改造成本较低。
【小问3详解】
“矿坑蓄洪”能够蓄积洪水,调节径流,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减少洪涝发生的频率;矿坑能够截留泥沙,洪水带来的泥沙留存在矿坑内,利于缓解水土流失;“矿坑蓄洪”能够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有利于补给区域地下水,减轻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危害;拦蓄水量用于植被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
地理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6道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表为大连地区湿地面积统计,下图为大连湿地景观破碎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湿地类型 面积/km2 变化量/km2 变化率/%
2000年 2006年
水田 351.75 24657 ﹣105.18 ﹣42.66
湖库水体与池塘 125.82 175.18 49.36 39.23
河流 98.99 106.22 7.23 7.30
盐场及养殖场 636.82 691.54 54.72 8.60
沼泽湿地 156.92 13862 ﹣18.3 ﹣11.66
海岸湿地 645.14 574.33 ﹣70.81 ﹣10.98
海洋湿地 1994.17 1979.53 ﹣14.64 ﹣0.73
总计 400961 3911.99 ﹣97.62 ﹣2.43
1. 下列关于大连湿地变化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田面积减少最多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减少
B. 海岸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滨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
C. 沼泽湿地面积增加使大连地区降水增加
D. 盐场及养殖场增加导致大连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2. 关于湿地景观破碎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库水体与池塘破碎度高,因其空间分布分散
B. 因人类保护,沼泽湿地破碎度有所上升
C. 因种植户增加,水田破碎度大幅度增加
D. 海洋湿地所占面积最小且变化幅度最小
隐含耕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耕地资源。长江经济带耕地质量和数量区域差异大,是隐含耕地主要流入区,且内部隐含耕地差异显著。图为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空间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长江经济带内部隐含耕地流动特征主要是( )
A. 邻近省区间流动较显著 B. 均向沿海省区流动
C. 西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 D. 中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
4. 长江经济带的隐含耕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主要是由于( )
A. 两区域相距较近 B.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C. 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 D. 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
5. 隐含耕地净流动对浙江粮食安全的影响是( )
A. 增加当地粮食产量 B. 提升当地粮食品质
C. 增加当地粮食消费量 D. 增加当地粮食供给
当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远洋捕捞徘徊不前,近海养殖遭遇瓶颈。“海洋牧场”的概念近些年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下图为海洋牧场概念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6. 实现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需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政策支持 B. 科学技术 C. 市场需求 D. 环境承载力
7. 相比“靠天吃饭”的传统捕捞业,现代化海洋牧场( )
A. 对原生海洋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 B. 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C. 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 D. 水产品多元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环礁是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由礁坪环绕着潟湖组成,适合建造人工岛。永署礁是我国南沙群岛--大型环礁。2020年4月,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南沙区,将政府驻地设在永署礁。下图示意南海诸岛某环礁局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环礁中间的潟湖堆积物丰富,主要得益于( )
A. 入湖河流带来泥沙多 B. 湖内珊瑚生长迅速
C. 外礁坪坡级利于沉积 D. 礁坪阻挡海浪侵蚀
9. 该环礁中最适合建造人工岛的部位是( )
A. 向海坡 B. 外礁坪 C. 内礁坪 D. 瀉湖盆
10. 我国设立南沙区并将政府驻地设立在永暑礁的主要目的是( )
①彰显我国国际影响力②促进南海的资源开发③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④加强对南沙群岛管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冻融荒漠化是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我国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冻土区。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短时冻土、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下图示意多年冻土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1. 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正确的是( )
A. 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 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C. 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D. 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12. 近年来,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面积有增加趋势,原因不包括( )
A. 过度放牧 B. 全球气候变暖 C. 气候寒冷 D. 兴建各类工程
日本核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有专家认为核电为清洁能源,其主要依据是核燃料( )
A. 不会产生废弃物 B. 废气排放量少
C. 产生的核废料不会污染环境 D. 排放的热水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14. 对日本核电安全威胁较大的因素是( )
A. 核电技术不成熟 B. 核电站老化
C. 气象灾害 D. 地质灾害
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甲国相比,乙国制造业( )
A. 贸易顺差 B. 产品附加值高 C. 研发投入少 D. 环境成本高
16. 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
①扩大国际市场②提高创新能力③强化产业升级④承接产业转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综合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作为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省区,占有全国盐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来自山区的冰雪融水,灌溉了只占新疆7%面积的绿洲,却养育了90%的人口。近年来新疆已成为我国棉花基地和一些特色农业基地,农业灌溉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灌排洗盐(挖掘排水渠,用大水把盐淋洗走)转变为大面积的滴灌,但在大规模使用滴灌技术后,出现了新的生态问题——绿洲积盐(下图)和荒漠区植物无法生长。科学家们又改良思路,筛选出了几种优质“吃盐植物”在盐碱地进行种植,这些一年生的吃盐植物能把盐从土壤吸收到植物体内,人们再把这些植物从地上移走,盐分就彻底从土壤中带出来了。除能吃盐外,这些植物还是很好的蔬菜和饲料。
(1)分别比较“灌排洗盐”和“滴灌”在绿洲积盐与荒漠区植物生长产生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出当地种植“吃盐植物”可能产生的效益。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草是高等被子植物,根系发达,光合作用效率高,一般生长在浅而清澈的海域。大面积的海草称为海草床,具有维护海岸线及海床稳定、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固碳释氧、缓解气候变化等多重功能。随着近年来海岸带的经济发展,全球海草床快速衰退。我国科研团队在海南岛远离河口的海域开启了海底“种草记”,人工移植海草并采取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形成新的“海底草原”。下图为海草床固碳示意图。
(1)说出海草床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
(2)分析海草床在稳定海床方面的作用。
(3)据图文分析,海草床衰退后,固碳释氧能力下降的原因。
(4)说出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方式的优势。
(5)说明科研团队不在河口附近海域种植海草的自然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西北干旱沙漠矿区的煤炭储量丰富,拥有大量露天煤矿。内蒙古乌海市东部存在露天矿区(左图所示),露天采煤形成的巨大矿坑侵入河道,改变了局部小流域水系结构。随着露天煤矿开采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其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某研究团队提出“矿坑蓄洪”综合利用的地表水系恢复方案(右图所示),为西北干旱荒漠区的矿区修复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1)指出乌海市东部露天煤矿所处小流域的地势特征及判断依据。
(2)分析“矿坑蓄洪”方案的可行性。
(3)简析该地“矿坑蓄洪”综合利用方案实施的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