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23:41:33

文档简介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论权力的人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权力,依这种观点说,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但是武力的阶段过去了,被支配的一方已认了输,屈服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的,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社会分工的结果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人可以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地安于其位地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同样地,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这样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可是这有什么保障呢?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里发生共同授予的权力了。这种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社会分工愈复杂,这权力也愈扩大。——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同意权力。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依赖与庇护是孪生关系。依赖的目的是寻求庇护,庇护之下必然形成依赖。不过,与自上而下的庇护关系不同,依赖关系可以存在于地位不平等的双边关系主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地位平等的双边关系主体之间。地位平等的双边交换关系,往往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可以称之为互惠式依赖关系;地位不平等的双边交换关系,往往以强者对弱者的强制力为基础,可以称之为被迫式依赖关系。
与强弱者间的强制性关系不同,互惠互利是传统社会中最为常见的道德要素与行为准则,是传统社会自我整合的基础。它要求社会主体之间共同受惠,共同增益,排斥以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而过度谋求个人私利的“无公德行为”。斯科特曾指出,互惠互利根植于一个最为简单的观念:一个人应该帮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者至少不损害他们。费正清则直接用“付出——回报”模式来说明中国人的互惠互利观念。“他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他知道,如果履行了指定给他的那部分职责,他可指望这体系内的其他成员反过来也对他履行应尽的职责。”从发生学上看,互惠互利的产生可以发自利益,也可以发自情感,还可以发自价值。以此为标准,互惠式依赖关系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利益互惠式依赖关系源自共同的利益联结。共同的利益是依赖关系形成的首要条件。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特质的国家,以土地为载体的农业生产是农户一切活动的根本。虽然一家一户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但若离开与他人的互助合作,单家独户是难以生存与延续的。所以,农户往往基于共同谋生的需要,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利益互惠式的依赖关系。这种利益互惠式依赖关系强调依赖双方拥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共享互助合作中产生的利益增值。
情感互惠式依赖关系源自共同的情感联结。历史上的理性小农与道义小农经常争论不休,其核心命题在于小农的行为动机是受利益驱动还是情感驱动。其实,现实中的小农是一个利益理性与情感道义的综合体。小农既可以基于利益互惠而相互依赖,也可以基于情感互惠而相互依赖。正如滕尼斯开宗明义地指出,传统社区是一个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在这种人情社会中,“关系中有没有感情,感情的质量如何,都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情感与利益一样,都可以有效维持互惠式依赖关系的稳定与延续。以共同情感为纽带联结形成的互惠式依赖关系就是情感互惠式依赖关系。
价值互惠式依赖关系源自共同的信仰联结。在传统社会中,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与国家的“无为而治”,小农往往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进行外化,将一种超越村落社会的高高在上的国家力量进行“隐喻”,由此形成了一种神灵崇拜。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具有共同信缘关系的农户,往往自发联合起来,相互合作,形成一种密切的价值互惠式依赖关系。通过共同的信仰活动,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扶、相互照顾,以此承担单家独户所不能承担的责任,抵抗单家独户所不能抵抗的天灾人祸,互惠互利,共同维系生存,寻求发展。
(节选自吕传振《互惠式依赖与协商性治理:传统时期乡村治理的运行逻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横暴权力是为维持社会冲突临时平衡的“上下关系”而产生的带有压迫性质的权力。
B.同意权力产生于社会分工带来的社会合作关系,是为“少劳多得”享受付出的代价。
C.同意权力确保权利、义务相统一,使每个人平等地兼具干涉者与被干涉者双重身份。
D.在传统社会中,互惠互利的依赖关系比被迫式依赖关系更稳定,更公平,也更重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横暴权力界定了冲突双方的不平等地位,有助于消除冲突,因此是冲突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B.现代商业社会之所以比传统农业社会更强调“契约精神”,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分工日益复杂。
C.人们提倡互惠互利,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行为,出发点在于满足利益、情感或价值的需求。
D.费正清“付出——回报”模式表明,中国人对同意权力的信任有利于互惠互利行为的良性循环。
3.根据材料二,对以下具体情境中依赖关系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陕北农村若逢久旱无雨,全村人就在龙王庙内许愿祈雨,共同奉献祭品以求天降甘霖。这种“领牲”祭典,可以体现“价值互惠式依赖关系”。
B.农村中赶上某户婚丧嫁娶,各家妇女都来帮忙剪花蒸面,提供仪式用品。这既体现了基于利益互惠而相互依赖,也体现了基于情感互惠而相互依赖。
C.古代农闲之时,各家出人丁服徭役,在官府督促下加固河堤,新修水渠,以应对来年可能的水旱灾害。这体现了“利益互惠式依赖关系”。
D.重阳节,某村在保留祭祖仪式的同时,新增帮扶助农、免费理发、献花祈福等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这可以体现互惠式依赖关系三种类型的结合。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两则材料对当代平等看待和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都有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悬棺(节选)
肖江虹
来辛苦很高兴,给众人把酒斟满,端起碗笑呵呵说今天满打满算爬了整整五回,都累了,喝两口解乏。大家都举起碗,唯独来向南不动。来向南说这碗重得很,我端不动,他咕哝说:“你看漂流公司那些脓包,就像老子们在他们下嘴唇接饭吃似的。”来辛苦说:“你这话就不对了,我们又不是他们的人,我爬我的,他漂他的,井水不犯河水。”来向南脑袋扭向一边,继续咕哝:“我看这个就是歪门邪道。”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来辛苦大吼:“老子守在自家地头,守着祖宗,守着规矩,不偷不抢,这算哪门子歪门邪道?”
其实,当初漂流公司找上门来,要来辛苦带几个人表演攀岩,来辛苦说:这是用来糊口的,干其他的不行。漂流公司的人就说:你攀岩给游客看,游客给你钱,你拿钱去买米买油,这是不是糊口?来辛苦嘴巴动了动,没法子反驳。上崖后,寨人能混饱肚皮了,野菜草根们躲过了一劫。看着大家端着的白米饭,来辛苦慢慢就变得理直气壮了。
今年八月的燕子峡,窄土和石缝中见不着了战战兢兢的玉米大豆,蒿草占领了那些地盘,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不怪它们长得好,实在是老天爷太晓事了,像是个深谙农事的庄稼把式,雨水布置得及时均匀。
来高粱坐石头上,长长短短叹着气,说这样的雨水,如果有了燕粪,能搬回多少粮食啊!他的哀伤不只这个,更大的伤痛是他那条假腿没能让他爬上悬棺崖。我陪他试着爬了两回悬棺崖,不晓得是年纪大了还是假腿带来的障碍,上去两丈就动不了了。正午我看见他又开始在院子里劈劈砍砍,以为他要重新做条假腿。他摇着头说靠那个是上不去了。他展开双手,又指了指后背,我半天没明白过来。他得意地说老子要做一对翅膀,像鹰燕样地飞进崖上那口棺材。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来高粱把自己按在院子里,刀劈刨走,心无旁骛捣鼓他那对木翅膀。
那天我心急火燎跳进他院门跟他说出大事了,他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以为他没听清,我又扯着嗓子喊说出大事了。扭过头,他淡淡对我说:把你脚边的锉子递给我。我捡起锉子递给他。接过去把一处榫头锉平,他抖开那扇翅膀问:你看安逸不?
我说我爸他们和漂流公司的人打起来了。
“跟你说做这个翅膀最关键的就是扇叶,要薄,还要兜得住风。”他说。
“打得凶得很,”我比画着说,“都见血了。”
“翅膀倒是好做,起飞的地点不好选。”他皱着眉说。
看他不理睬,我跳着跑出了院门。
回到家,来辛苦他们几个已经回来了。母亲正往一个汉子头上捆绷带,鲜血顺着他的脖子一直往下淌。其余几个也都带着伤,垂头丧气散落在院子里。来辛苦坐在大门门槛上,脸色像脱了水的紫茄子。他忽地一挥手说:喊冷静点,冷静点,就是不听,这下好了。
满头是血的汉子挣脱母亲的双手,一把把绷带从头上扯下来,一口血沫子啐在地上,吼:“你忍得住你忍,老子反正忍不住。”
来辛苦听完垂着头,牙齿咬得咯咯响,然后一巴掌拍在门框上。
“不爬了,饿死也不爬了。”
来辛苦吼完,没人说话了,大家都低着头,院子里一下安静下来,只有粗重的喘气声。
本来一切如旧,筏子满载着尖叫声横冲直撞着下来,来辛苦他们在游人的惊呼声中爬上爬下。中午刚吃完饭,来了一个漂流公司的经理,他从筏子上下来,擦着眼镜片上的水渍说:“你们这个徒手攀岩很厉害,是对漂流项目很好的补充,我们找专家论证过,说你们这个项目如果能更古朴原始一些就更有吸引力。”
来辛苦摇了摇头。
经理说:“这样爬太平淡了,得改。”
“咋改?”来辛苦问。
“光着身子爬,”经理微微一笑,“这样原始味道就更浓了。”
“你说啥?”来辛苦身后一个汉子直着脖子问。
“当然了,也不是全光,可以穿条裤衩,或者绑块布条子,这样——”
没等经理说完,我就看见一个硕大的拳头快速越过来辛苦的脑袋,径直砸在经理的额头上,嘭的一声空响,瘦弱的经理像片黄菜叶样飘出去好远。
漂流公司人多,燕子峡这边力猛,打斗很激烈。
刚开始,我还捞脚挽手准备帮忙,可最后我却选择了去通知来高粱。我没有仔细深究过为啥会有这样的选择,来高粱老胳膊老腿,越过门槛都费力,通知他也不晓得有个啥用。
爬岩表演在这场打斗后结束了,日子又回到了之前的战战兢兢。
清晨我出门采野菜,地里的丰厚让我大吃一惊,鹅儿肠、车前草、蛤蟆菜、黄芽尖,这些饭桌上的常客,在石缝土坎上摇晃着丰腴的身姿。还没转过寨头的垭口,提篮已经装载得满满当当了。刚折回道上,就看见来高粱驭着他的假腿摇晃着过来。
“二老祖,干啥呢?”我问。
摇摇手里的篮子,他说向土地讨口吃的咯。
我把摘好的野菜全倒进来高粱的篮子,说老祖你脚程不好,先回吧,反正菜数旺盛,费不了多大力气就能摘满。
拍拍我的脑袋,来高粱说娃你过来,给我说说你爸他们干架的事情。
我说那天我跟你说,你不是懒得听吗?
笑笑,来高粱说:“我那时候在做正事,要紧的正事,要听你说了,就影响我了。”
我跟他说了那天发生的事情。
“还爬吗,他们?”他问我。
然后他就笑了,一张脸像是乌云散尽的晴空。
停止了爬岩,来辛苦变得寡言了。每天他都起得很早,在院中架上磨石,把闲置的农具翻出来,咯吱咯吱,挖锄、镰刀、尖嘴锹全都被他磨得闪亮。母亲蹲在屋檐下削土豆,不时念叨:又不是耕种时节,也不晓得磨它们干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地人对攀崖表演的商业性质内心并不适应,于是有了关于“歪门邪道”的争吵和与漂流公司人员的打架。
B.“老天爷太晓事”和“向土地讨口吃的”等说法表现了传统村落在靠天地生存观念下对天地的感恩与敬畏。
C.尝试新的谋生方式失败,来辛苦很懊恼,磨农具表示了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回归,来高粱对这种回归很欣慰。
D.来向南反对与漂流公司的合作,反对的是来辛苦对乡土社会传统的背叛,小说旨在表达对这种背叛的批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一条线索写来辛苦,一条线索写来高粱,两条线索一明一暗,先分后合,更利于表现小说主旨。
B.小说两处用到“战战兢兢”一词,表现了燕子峡乡野村民的胆小谨慎,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
C.来高粱专心致志为自己做翅膀的情节,既使小说呈现出浪漫主义色彩,又为人物增添了一丝悲壮。
D.小说人物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行为具有乡野气息,这种风格强化了燕子峡的人们与时代的疏离感。
8.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处写母亲的念叨?(4分)
9.请概括作者在小说中设计了哪些矛盾冲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节选自《盐铁论①·本议》)
材料二: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有益于国,无害于人。百姓何苦尔,而文学何忧也?”
文学曰:“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其后秦日以弱。故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恶在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人不苦也!”
大夫曰:“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及二世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隳亡。夫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作者使人绍其功,是以可因也。今以赵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犹以崇虎乱殷而非伊尹也。”
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采,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大夫曰:“缟素不能自分于瑙墨,贤圣不能自理于乱世。是以比干被刑,子胥见戮,人臣尽节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此骄主背恩德,听流说,不计其功故也,岂身之罪哉?”
文学曰:“比干剖心,子胥鸱夷②,惛怛之忠诚,心动于内,忘祸患之发于外,志在匡君救民,故身死而不怨。君子能行是不能御非,虽在刑戮之中,非其罪也。是以比干死而殷人怨,子胥死而吴人恨。今秦怨毒商鞅之法,甚于私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节选自《盐铁论·非鞅》)
【注】①《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②鸱夷,又叫作“鸱夷革”,用兽皮作的袋,因外形像鸱(猫头鹰),故名。吴王夫差取伍子胥尸盛入鸱袋内,沉之于江。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商鞅峭A法B长利C秦人D不聊生E相与哭F孝公G其后H秦I日J以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贤良、文学,指贤良方正、文章博学,是两种选官科目的简称,此处指凭此被察举的人才。
B.恶,文中指罪过,与“万恶不赦”的“恶”意思相同,与“恶衣恶食”的“恶”意思不同。
C.宗庙,封建时代天子或诸侯等祭祀祖先的场所,这里代表政权,与“社稷”同为借代用法。
D.不能自理,文中指圣贤不能在乱世中自我保全,与现代汉语“不能料理自己”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夫认为,正是商鞅在法律和经济上的改革才使得秦国国富民强,这些举措百利而无一害,但文学并不赞成这一观点。
B.大夫认为商鞅的悲剧在于无人继承他的改革措施以及君主对他忘恩负义,但文学认为商鞅的死是咎由自取,与人无尤。
C.大夫与文学都提到了比干被杀这一典故,但大夫用此例是将其与商鞅形成类比,而文学用此例是将其与商鞅形成对比。
D.大夫和文学进行了三轮辩论攻防。守方大夫各轮都用因果论证捍卫观点,攻方文学则每轮都用对比论证以攻击其漏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4分)
(2)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4分)
14.材料二中,文学用哪些理由驳斥了大夫“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的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5~16题。
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注]傲
【元】刘因
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
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注】庞公:即庞德公,据《尚友录》:庞德公居岘山,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并让刘表站在一边不理,因此以倨傲而闻名于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作开篇赋予西山以人格,写出了自己与西山在空间距离上和精神距离上的双重亲近。
B.上片反用典故,明写西山不傲,暗里以庞公自比,意在表现自己胸无城府的傲世情怀。
C.词人想要以浓郁的山林之色将白发染翠,有隐逸山林之愿,也暗含对自己衰老的遗憾。
D.上片以西山引出华发,下片交代华发根源在愁,又写酒难消愁,由表入里,意脉连贯。
16.有评论称这首词“淡而有味”,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的娇羞状态。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梦游醒来,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顿觉失望。
(3)陶渊明厌弃官场生活,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他比喻自己的做官生涯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而在《归去来兮辞》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直接表达对自己官场生涯的否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如今,无论在电商平台还是传统超市,②很多标榜“非油炸”的预包装食品相比同类预包装油炸食品,③顾客更为青睐。④大家熟悉的薯片、虾条、膨化食品、方便面和冻干果蔬脆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⑤特别是随着大众饮食健康意识的增强,令少油、无油的饮食方式日益受到重视,⑥很多消费者认定非油炸食品无论如何都比油炸食品更健康。
非油炸食品真像商家宣传的那样健康吗? A ,即使膨化食品的加工确实没经过油炸,也可能添加或喷洒了食用油脂,只不过加热方式从煎炸换成了热风干燥或焙烤工艺;“非油炸”食品有更多的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相比油炸食品,虽然“非油炸”食品的含油总量的确减少了, B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非油炸食品可能通过加入棕榈油、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甚至是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起酥油,来维持食品的香气及酥脆口感。
18.文中第一段加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主人的样子),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径直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仰着面,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揉搓)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如古琴的琴音,安详,恬淡,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新鲜,明媚。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20.文中两处加点部分能否替换为其后括号中的内容?为什么?(2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现效果上为什么比“如古琴安详、恬淡、悠远、清寂的琴音”更好,请简要分析。(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特别”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
①特别是随着大众饮食健康意识的增强
②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中提到的“缟素不能自分于缁墨,贤圣不能自理于乱世”,形象地表现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对于个人与环境,中国古人还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周敦颐说要“出淤泥而不染”,荀子则认为“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悬棺》中生活在燕子峡的村民们,其个人的生存、发展其实也与所处的时代潮流以及乡土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请结合所给材料,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以一名到燕子峡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给燕子峡的村民拟写一份“告燕子峡全体村民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解析】偷换概念。“同意权力”并不是为“少劳多得”的享受付出的代价。代
价是“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
作”,“同意权力”是确保人们支付此代价。
2.(3分)A【解析】“有助于消除冲突”曲解文意。原文“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
3.(3分)C【解析】“服徭役”“在官府督促下”是“被迫式依赖关系”,而非平等的“利益
互惠式依赖关系”。
4.(4分)①论证结构方面,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1分)第一段介绍“互惠式依赖
关系”与“被迫式依赖关系”的区别。第二段介绍“互惠式依赖关系”的运行机制,总说
其三种类型。第三段到第五段分说三种类型的具体表现。(分析1分)②论证方法方面:
对比论证,对“互惠式依赖关系”与“被迫式依赖关系”的不同点加以强化。引用论证,
如引述斯科特、费正清的论断,明确“互惠式依赖关系”的理论依据。因果论证,如以因
果逻辑证明“农户往往基于共同谋生的需要”而形成“利益互惠式的依赖关系”。(任意答
到其中二点,2分)
5.(6分)①国与国之间是平等关系,应当以同意权力而非横暴权力来解决争议。②同意权力
能清晰界定各国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国际分工合作,从而提升各国的福祉。③互惠互利比
压迫更符合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各国应致力于维护共同利益,而非损人利己。④互惠互
利的产生机制是多元的,应当在利益、情感、价值等角度多寻求共性。(每点2分,任答
三点即可)
6.(3分)D【解析】来向南和来高粱等人认为来辛苦等人的攀崖表演是对传统的背叛。但
是这种所谓的背叛是来辛苦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试图带领大家走出新的谋生道路的尝试,
有其无奈,又有进取精神在里面。小说展示的是燕子峡的人们在新时代下与时代之间的矛
盾和隔阂,以及如何选择和自处的现实困境,并不能认为小说对这种所谓的背叛是批评态度。
7.(3分)B【解析】“战战兢兢”一词本是用来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文中的两
处使用,一处是写庄稼生长得不好,很容易被自然环境摧毁,一处写的是燕子峡的人们忽
然失去新的生活来源,日子过得艰难,两处都可以表现燕子峡人们生活的艰难,但是都不
能表现人们的胆小。
8.(4分)①点出来辛苦磨农具背后的动机(回归传统生产方式)。②写出周围人对来辛苦的
不理解。③可以凸显来辛苦的艰难处境。④产生留白效果,引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
任答两点即可)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