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1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24.1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4 22: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1节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第1课时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第24章 人与环境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
人类
自然环境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加大
新课导入
年份/公元 人口/亿 年份/公元 人口/亿
1 2.50 1930 20.70
1000 2.80 1940 23.00
1200 3.43 1950 25.00
1500 4.27 1960 30.00
1650 4.70 1974 40.00
1750 6.94 1980 44.50
1804 10.00 1985 48.50
1850 11.00 1987 50.00
1900 16.00 1990 53.00
1920 18.00 1999 60.00
1927 20.00 2010 69.00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人口数量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叫作倍增期。
请计算世界人口从10亿加倍到20亿、20亿加倍到40亿、30亿加倍到60亿所用的时间。
人口数 达到的大致时间 每增加一个10亿所需要的时间
第1个10亿
第2个10亿
第3个10亿
第4个10亿
第5个10亿
第6个10亿
第7个10亿
1800年
1930年
1960年
1975年
1987年
1999年
2011年
几乎全部人类历史
130年
30年
15年
12年
12年
12年
根据此趋势,请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大约是多少?
从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19 世纪以前,人口一直在10 亿以下;19 世纪的100 年中,人口也仅仅从10 亿发展到16 亿;20 世纪是地球人口飞速增长的世纪,在20 世纪的100 年中,世界人口几乎翻了两番!可见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
1.为什么世界人口倍增期越来越短?
2.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趋势发展,世界人口会出现什么情况?
讨论
从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19 世纪以前,人口一直在10 亿以下;19 世纪的100 年中,人口也仅仅从10 亿发展到16 亿;20 世纪是地球人口飞速增长的世纪,在20 世纪的100 年中,世界人口几乎翻了两番!可见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
3.根据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思考人口的增长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有什么办法可以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讨论
人口的过快增长
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发
环境污染加剧
给社会福利事业增加巨大压力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发,矿产、耕地、森林、淡水等资源相对越来越贫乏。据估计,全球蕴藏的石油
100年后,基本开采完毕。
我国的人均资源较少,世界人均耕地为4.3亩,我国为1.3亩;世界人均森林面积为16亩,我国为1.8亩;我国的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排世界第80位;我国的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排世界第88位。
资源短缺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资源
总量居世界位次 4 6 3 6
世界人均量 0.23 (公顷/人) 1.3 (公顷/人) 0.76 (公顷/人) 11000
(m2/人·年)
我囯人均量 0.08 (公顷/人) 0.11 (公顷/人) 0.2 (公顷/人) 2700
(m2/人·年)
占世界人均的比例 1/3 1/10 1/4 1/4
大气、水、土壤等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大自然不断向人类发出警告:每年全球损失耕地2100万公顷;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1100万公顷森林消失;250亿吨泥沙流入大海;4500亿吨废物、废水排入江河;1500万人死于水和空气污染。
我国有1/3的沙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近年已有1亿亩耕地盐碱化;黄河流量比六七十年代减少了一半多,连年出现断流现象;我国的湖泊1949年有1066个,但现在只有300多个。
环境污染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断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各国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已屡见不鲜。下面列举几例:
吸取历史教训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日~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作区,炼焦厂、炼钢厂、硫酸厂、化肥厂等许多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在逆温和大雾的条件下大量积累,致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畜死亡。
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日~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匹兹堡市南面的多诺拉镇,因地处河谷,工厂林立,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持续有雾,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使得4天内5911人患病,17人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从家庭炉灶和工厂烟囱排放出来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被封盖在逆温层下扩散不出去,形成漫天烟雾,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痛乃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水俣病事件:1953年~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含无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鱼后也中毒发病,1953年水俣镇开始出现一些手脚麻木、听觉失灵、运动失调,严重时呈癫痫状态甚至死亡的病人。
小资料
联合国在1987年7月11日这一天宣布地球人口突破了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将1987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日,倡议在这一天举行“世界50亿人口日”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及各方面人士关注和解决人口问题,创造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推进各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联合国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同时决定从1990年开始,在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进行“人口日”活动。
世界人口日的由来
巩固练习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
B.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会产生巨大影响
C.人多力量大,世界人口越多,越有利于改善环境
D.社会生产力越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C
课堂小结
倍增期:人口数量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第1节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第2课时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第24章 人与环境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
人口的过快增长
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发
环境污染加剧
给社会福利事业增加巨大压力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供给资源
净化废物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探究新知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资源
总量居世界位次 4 6 3 6
世界人均量 0.23 (公顷/人) 1.3 (公顷/人) 0.76 (公顷/人) 11000
(m2/人·年)
我囯人均量 0.08 (公顷/人) 0.11 (公顷/人) 0.2 (公顷/人) 2700
(m2/人·年)
占世界人均的比例 1/3 1/10 1/4 1/4
粮食问题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1996年9月23日世界银行宣布,全球每天有8亿人在忍受饥饿。在发展中国家,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发展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
(高产、防虫害等)
节约粮食,避免浪费
(从我做起……)
那如何解决粮食问题呢?
资料分析1:
粮食问题仅仅是关乎个人的问题吗?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
2013年,中国已经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953年夏,袁隆平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资料分析2:
1960年7月,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发现“鹤立鸡群”的特异稻株,第二年认识到这是“天然杂交稻”株,而受到启发,面对当时严重饥荒,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
袁隆平研究经历节选
1968年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至今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1976年,杂交水稻绿遍神州。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次飞跃。
袁隆平研究经历节选
2011年9月19日, 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
袁隆平研究经历节选
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的名著,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光盘行动”
你参与了吗?
在解决粮食问题上,我们每个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节约粮食。
我国餐饮业一年浪费的粮食
可以养活2亿人一年
调查家庭、学校食堂、社区餐馆浪费粮食的状况
活动
1.参加调查活动,感受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
2.拟定节约粮食的具体措施,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讨论
1.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你们力所能及的杜绝浪费粮食的集体措施。
2.有人认为“这些粮食是我花钱购买的,浪费自己的粮食别人管不着”,你们怎样说服他?
3.节约粮食和保护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目的要求
水资源问题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全部水量
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球的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环境条件,也是限制世界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膨胀
对水的需求增加
人口消亡
地球上水的组成
其他淡水的组成
世界的其它淡水中,河流水和湖泊淡水分别占了世界淡水总储量的0.006%和0.26%,再加上少量的浅层地下水,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计算个人和家庭的耗水量
活动
1.通过计算个人、家庭等每日消耗的水量,认识到水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
2.通过对水资源的认识,认同地球上人口的容纳量是有限的。
3.通过计算,认识人与水资源的关系,认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讨论
1.记录你们知道的间接用水的方式,并在全班交流。
2.为节约直接或间接用水量,你能做些什么?
3.有没有证据表明,你身边可以使用的淡水正在减少,如何收集这些信息?
目的要求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十分丰富。
人类活动将引发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危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极大地消耗淡水资源,引起水荒,并会引发更严重的水体污染。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缺乏淡水。
人类活动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和水资源的问题,还有其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会加速消耗能源物质,使有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更快地消耗殆尽;人类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加速物种灭绝,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要解决世界人口持续增长与地球有限的容纳量之间的矛盾,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维持世界人口适度、稳定增长,需要每一个地球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良性循环。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决定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人口增长情况也有明显变化。
讨论
1.计算比较,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接近或大致接近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是哪一时间段?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是哪一时间段?
2.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时间内,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相关的政策?
3.综合上述计算结果,描述世界和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趋势。
由于社会、宗教、历史、经济等各不相同,各国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尽相同。但从全球环境来看,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口出生直接导致人口增加,人口死亡直接导致人口减少,一定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出生率、死亡率密切相关。世界人口增长是因为人的出生率超过了死亡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控制了很多种疾病,并有效地提供了食物来源,人类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因此世界人口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
如果人口出生率降低,而人均寿命延长,就会导致老年人的人口比例相应增长,这种现象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小资料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人口总数已突破14.4亿。如果有人想数完我国目前的人口,以每秒钟数一个人的速度,那么他(她)就是不吃饭、不睡觉,昼夜不停地数,也要数上45年零242天!这还未包括这45年零242天新增的人口。如果将我国约14亿人“手拉手”站成一行,可绕地球赤道50多圈。
怎样想象14亿
思考与练习
(1)0~14岁人口比例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说明了出生率逐年下降。
(2)因为0~14岁个体比例降低,而15~64岁以及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加,所以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
(3)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负增长问题等。
课堂小结
2.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地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