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敬业与乐业
了解作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了解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本文关联知识点
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
主要特点
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走进文章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
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
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之必要
要敬业
要乐业
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把课文划分成三部分,并把第二部分分为三层。概括段意、层意。
首段引用经典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
2-8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
第2-5段论述“有业”的重要性
6、7两段论述“敬业”的重要性
第8段论述“乐业”的重要性
第9段用“责任心”和“趣味”勉励人
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什么是“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在这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运用一些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请从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
第6段“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设问句,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提示下文,作者要论证的内容是敬业的原因。
什么是“乐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在这部分中,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作用?
说明“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自然地点到乐业上(引出话题)。
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目的是什么?
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阅读课文第2、3、4和6段,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课堂笔记
34
教师总结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 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