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重难点 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民族觉醒角度认识全民族抗战的史实及其意义——抗战胜利增 强了民族凝聚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 如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
国之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
2、民族资本主义的遭受沉重打击、陷入绝境;
一、新的民族危亡: 日本侵华—— 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日本 侵华 背景 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国力的弱小
直接原因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需要摆脱危机和转移矛盾
思想原因 明治维新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历史时机 南京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
历史原因 日本制定侵略中国的既定国策(灭亡中国是日本策蓄谋已久)和曾 经获得巨大的侵略利益
客观原因 一战后的华盛顿体系破坏,西方大国和“ 国联”推行绥靖政策
侵华 事件 九一八事 变 1931 年 9 月, 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部 抗战开始
中国局部抗战:揭开了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促进了中 华民族的空前大觉醒;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战的最后胜 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二八事 变 1932 年 1 月 28 日, 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史称一二八事变, 或上海事变
伪满洲国 1932 年 3 月 1 日, 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东三省成为 日本的殖民地
华北事变 1935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 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何梅协定》等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 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 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各界 应对 (局 部抗 战) 国民政府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 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 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国际联盟 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 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东北人民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由游击队改编而 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中国共产 党 1935 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1935 年底, 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 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北平学生 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 即一二 · 九运动。
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的抗日救国主张,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也就此掀起高潮。
国民党内 部 1935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等六项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 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面 抗战 的开 始 日本扩大 侵华 1937 年 7 月 7 且, 日军炮轰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发生, 又称“七 七事变” ,中国军民奋起还击,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建立 1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和《对 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抗战声明, 也称为“庐山谈话”、“庐山讲话”
1937 年 8 月下旬,中共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 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 抗战路线的形成
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 宣言。北方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 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至此,在中 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
形成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从大局出发,倡导 和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形成意义: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 前发展壮大,加速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
两条 抗战 路线 全面抗战 路线和片 成抗战路 线 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 争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原因:两党所代表 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日军 暴行 屠杀轰炸 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
以华制华 扶植傀儡政权,建立伪满洲国、伪国民政府
以战养战 经济垄断和掠夺、粮食统治、强迫劳工苦力
三光政策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烧光、杀光、抢光
细菌战 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文化奴化 在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
残害女人 强征随军性奴隶,慰安妇制度
二、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伟大胜利
1.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领导,片面抗战)
战 略 防 御 阶 段 淞沪会战 1937 年 8 月 13 日, 日军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 史称八 · 一三事变。中 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评: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 的狂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太原会战 1937 年 9-11 月, 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太原会战爆发。会战主要包括 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115 师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 大捷。作用: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徐州会战 1937 年日军占领南京后, 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 年 1~ 5 月, 国民政府调集 60 万大军, 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 展开徐州会战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 1 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台儿庄 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 年 6 月中,武汉会战开始。 10 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武汉陷 落
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武汉、广州陷落后, 抗战进入战 略相持阶段
《论持久战》 武汉会战前, 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 总结抗战开始 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 中国必亡论”和“ 中国速胜论” ,科 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 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 持 阶 段 日军方针 相持阶段, 日军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同时采 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方针, 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打击和消灭八路军、新 四军
国民党消极 抗战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 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的方针, 和地 接连发生了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摩擦事件。如皖 南事变: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等的抗议。共产党坚 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第三次长沙 会战 抗战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 1941 年 12 月,发生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沿海工业和 高校的西迁 背景: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 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
沿海工业内迁—— 东方的敦刻尔克(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 方迁移);高校西迁——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华北、华东各著名高 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大后方)
①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工业布局。 ②促进了大后方教育的发展, 为抗战和战后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培养 和储备了大批人才。 ③保存抗战力量, 满足前线军需和后方民用, 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 础。 ④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评 价 消耗挫败 极大消耗日军实力, 挫败日军速战速决企图, 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起了决定性作用
鼓舞抗战 其浴血奋战、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敌意志
为根据地 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业教育 为工业及学校内迁争取了时间
世界战争 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危机 由于中日国力军力的巨大差距、国民政府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 正面 战场军民的英勇抗战未能阻止侵略者步步深入, 广大国土沦陷, 中华 民族仍处于危难之中
2.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领导,全面抗战)
敌后 战场 开辟 在抗日 根据地 (防御 阶段) 背景 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标志 1937 年 11 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 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战法 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沦陷 区斗争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中共组织领导沦陷区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 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 以战养战” 的部署;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 斗争,打击日殖民统治秩序
敌后 战场 抗战 百团大 战(相持 阶段) 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 囚笼政策”消灭敌后 抗日根据地
时间 1940 年 8 月至次年 1 月
特点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大规模进攻作战
影响 粉碎了敌人的囚笼政策,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 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 信心;标志着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根据 地建 设与 巩固 背景 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抗战上有所消极,反 共倾向日益增长。②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 中外的“ 皖南事变”。
措施 军事 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 据地
政治 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以“三三 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 的选举制度, 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实行民主选举
经济 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建设成效 显著
敌后 战场 作用 敌后战场从 1941 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
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
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 挥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
决定性作用
3.东方主战场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形势 ①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
②12 月 7 日, “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③1942 年初, 以中、美、英、苏为首的 26 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 盟国家, 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
中国战 场东方 主战场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
③中国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④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 和指挥
国际地 位的提 高 ①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赞成《大西洋宪章》,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②1941 年 12 月 26 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派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 作战,打通了中缅、中印公路,战绩名扬海外;
③1943 年 11 月, 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 通过了《开罗 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 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④1943 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 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 10 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共七 大 背景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 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1945 年 4~6 月, 延安隆重举行
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并选举产生以毛泽 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 空前的团结
抗日战 根本保证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了全民族的
争胜利 的原因 抗战;
正确策略 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和坚持持久战方针, 是大而弱的中国打败小而 强的日本的正确策略;
战场配合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
国际援助 中国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国际进步力量和爱国华侨等支持援 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抗日战 争胜利 的意义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对维护世界和平的 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 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的新征程;
④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为中国共 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两种命运(民主和平与专制战争)的较量
两种 命运 国民党独裁、内战 共产党民主、和平、团结
政治 重庆谈判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三次邀请 毛泽东重庆和平谈判, 妄想政治 主动权 参加重 庆谈判 签订《双十协定》,避免 内战, 建设独立、自由和 富强的新中国
政协会议 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 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这些协 议 参加重 庆政协 与其他政党政协会议, 通 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 协议
包办国民 大会 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专制 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 进 一步暴露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反对拒 绝大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 同盟坚决反对国民党包 办的“ 国民大会”,拒绝出 席
北平谈判 国民党江北军事力量崩溃。国民 党最终拒绝双方达成的《国内和 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七届二 中全会 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 基本方针;党的工作重心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革命 后党在各个方面的基本 政策
经济 财经逐渐 无限制发行纸币, 导致恶性通货 解放区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陷入崩溃 膨胀,物价飞涨;反动政策和官 僚资本巧取豪夺使民不聊生 土地改 革 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 群众运动。亿万农民政治、 经济解放;反映出中共解 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决心 和彻底性;为解放战争的 最后胜利奠定了雄厚的 群众基础
军事 军事力量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外援明显优势
挑起内战 全面进攻 1946.6 围攻中原解放区, 大规模 进攻,全面内战 粉碎全 面进攻 自力更生、自卫战争粉碎 进攻,歼灭 30 万,粉碎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1947.3 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 放区 粉碎重 点进攻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 主动撤出延安, 转战陕北; 彭德怀西北野战军取得 胜利;陈粟孟良崮
重点进攻 兵力薄弱 国民党的主要军队在进攻陕北 和山东解放区 战略进 攻 1947.6 刘邓大军千里跃 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国民 党统治中心, 开始战略反 攻
战略决战 1948 年秋—1949 年 11 月下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 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4 万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 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渡江战役 1949.4.21—4.23 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发起渡江, 迅速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 大陆的通知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原因 国民党在 大陆政权 覆灭的原 因 官员腐败,不得民心 中国革 命胜利 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派系争斗,内部分散 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 武装斗争
经济崩溃,众叛亲离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为理论指导
发动内战,背离人心 顺应民意,人民群众支持, 符合历史潮流
外交失败,美援断绝 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团结力量,共同奋斗
中共壮大,顺乎民心 广大革命先烈们的无私 奉献和英勇斗争
认识 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胜 利意 义 毛泽东思 想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根本方向 基本上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 条件 使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推动现代 化 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世界力量 对比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民族 解放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1 .(2022·北京 · 统考高考真题) 1946 年 4 月 8 日, 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 会议后, 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 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 ”这反映
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 .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 .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 .(2022·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1937 年冬至 1938 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 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 “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 ”“扶着长戈,他们
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粑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
民。 ”“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 ” 由此可见( )
A .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 .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 .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 .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3 .(2022·广东 · 高考真题) 1946 年 6 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 “观察近日形势, 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因此中共中央向解
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 .“武装自卫” B .“ 向敌后发展” C . “救亡图存” D . “解放全中国”
4 .(2022·山东 · 高考真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 “在处 理农村纠纷中, 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 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 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 。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
是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5 .(2022·全国 · 高考真题)1939 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 边区是第一个” 。1940 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
的政权, 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 边区政府( )
A .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 .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 .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 .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6 .(2022·浙江 · 高考真题)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 ,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亲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 1979 年故地重游, 感慨系之, 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 内战
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其中“ 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
A .抗日游击战争 B .北伐战争 C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 .反蒋抗日
7 .(2022·全国 · 高考真题) 20 世纪 30 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 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
A .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 .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8 .(2023·辽宁 · 校联考一模)1941 年 5 月 1 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规定: “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保 护流亡学生与失学青年。 ”1942 年,奔向延安的人流源源不断。据此可知, 《陕甘宁边区施
政纲领》的颁布( )
A .确立了“双百方针” 的政策 B .改变了根据地极度困难局面
C .有利于延安文化观念多元化 D .推动解放区文艺科学的发展
9 .(2023·河北石家庄 · 统考二模)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概况(部分)
举办时间 名称
1938 年 1 月 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
1939 年 1 月 陕甘宁边区首届农业竞赛展览会
1941 年 12 月 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实验瓷器厂陶瓷展览会
1943 年 3 月 延安杨家岭供给商店小型毛织物展览会
1943 年 11 月 延安保育院小学生产展览会
1944 年 3 月 延安妇女合作社纺织品展览会
1944 年 12 月 边区建设展览会
这些举措旨在( )
A .坚持自力更生积极抗战 B .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
C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践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10 .(2023·河北唐山 · 统考二模)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 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
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 )
A .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B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 .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D .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
11 .(2023·河北 · 统考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声明:“美国政策仍应是帮助 中国人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取得联合。 ”而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对中国驻美大使顾维钧表示,
他不认为每个政党都必须参加到改组后的政府中。由此可见,战后美国( )
A .武力干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B .支持中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C .坚持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 D .反对中国共产党“一边倒”政策
12 .(2023·江西抚州 · 统考二模)下表反映的现象是日军( )
1941 年汉阳县日军货物厂农产品收购价格与汉口市场价格对比表(单位:元/百公斤)
名称 日军收购价(A) 汉口市价(B) A/B
白米(1) 24.65 79.36 31.1%
白米(2) 23.20 68.38 33.9%
小麦 11.9 39.57 30.1%
大麦 10.8 23.88 45.2%
玉米 9.35 22.93 40.8%
蚕豆 9 29.19 30.8%
豌豆 12.5 26.42 47.3%
大豆 10.3 22.79 45.2%
A .扰乱了国统区市场秩序 B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对中国人民的疯狂掠夺 D .服务于其持久作战方针
13 .(2023·山西晋中 · 统考二模)下图为抗战时期山东曹州木版新年画——抗战门神。该年 画改变了传统门神的形象, 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取代了秦叔宝和尉迟恭。据此可知, 抗战时
期的新年画创作( )
A .强调了国共合作与持久抗战的重要 B .体现了民间艺术与政治宣传的结合
C .得益于军民合作与战略反攻的实现 D .达到了破除迷信与思想启蒙的目的
14 .(2023·江西抚州 · 统考二模) 1949 年 2 月,毛泽东提出了建立工商联组织的想法,在与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一次谈话中指出: “我们准备成立一个工商联组织,这可以把
工商业方面的活跃人物组织起来。 ”这一构想旨在( )
A .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配合战略反攻战争形势 D .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
15 .(2023·广西 · 统考三模) 1947 年秋, 毛泽东强调:"坚持土地改革不至于吓跑民族资本家, 但不坚持土地改革势必会丧失农民, 从而丧失革命战争, 也丧失民族资本家。土地改革应该
采取平分土地的方针,地主不要多分,但不能不分。 "这一主张( )
A .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好了准备 B .批判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
C .有利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D .旨在团结力量争取革命胜利
16 .(2022·黑龙江哈尔滨 ·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校考三模) 1938 年 10 月 24 日起,截止宜昌 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 150 多万人,货物 100 多万吨,
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教育资源,人民群众从武汉的撤离被称之为“ 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
退” 。这一事件( )
A .决定了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走向 B .是国共两党团结努力铸就的奇迹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 .为接下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17 .(2023·贵州铜仁 · 统考二模)清代以来,以天津为主的长芦盐区是全国盛产海盐的产区。 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 日本急需寻求新的进口盐资源。华北盐业公司是日本在中国大陆上设
立的盐业垄断企业中的最大的一个,如表为 1938~1942 年华北盐业公司的长芦盐田统计表
(单位:町步)。由此可知( )
年份(年) 恢复盐田 公司新开盐田 总计
计划数 量 实际数 量 累计实际 数量 计划数 量 实际数 量 累计实际 数量
1938 4180 4180 4180 680 680 680 4860
1939 — — 4180 1185 907 1587 5767
1940 一 4180 9065 10000 11587 15768
1941 1500 1508 5688 4180 4471 16058 21747
1942 1080 1080 6768 16058 22827
注: 1 町步约合 9918 平方米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C .洋务运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D . 日军侵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 因此社会各界认 为“他们的事业, 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 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各界希 望国家实现和平民主,D 项正确;这一时期抗战已经结束,排除 A 项;悼念活动包括国民 党要员,因此 B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 项;国民党要员并不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37 年冬至 1938 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 、“扶着长 戈, 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 但一回到田里, 重新扶起犁粑的时候, 他们依旧是朴素 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可以看出抗战时期边区实行全面 抗战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 D 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晋察冀边区的 抗战情况, 并不是国共合作, 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全面抗战, 并不是强调群众, 排除 B 项;“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对抗国民党政府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日,
不可能继续坚持,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46 年 6 月”结合所学可知, 1946 年 6 月 26 日,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然 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挑起全面内战。此时,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 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我党, 因此, 面对蒋挑起内战中共提出“武装自卫” 的号召, A 项正确;“ 向敌后发展” 是 1938 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向新四军的致电号召,排除 B 项;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而发出的口号, 排除 C 项;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 1947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的《中国人民
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 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中共中央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C 项正 确;国民革命时期是 1924 年-1927 年,土地政策是实现“耕者有其田” ,排除 A 项;土地革 命战争时期是依靠贫雇农, 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 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 B 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 由议会选举政府”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
人们的政权”体现了社会各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大联合,所以边区政府具备了新民主主义
的特征,A 项正确;1940 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行党外合作,边区政府是国民政府 管辖下的特别政府,排除 B 项;“ 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说明边区政府是抗日力量的大联合,不包括投降分子、汉奸和卖国贼,排除 C 项;“ 由议会 选举政府”“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代表人民 的意志, 是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前提下社会抗日力量的大团结, 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 排
除 D 项。故选 A 项。
6.【答案】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 1936 年 12 月 12 日, 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 先安内” 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1936 年 12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 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 为“西安事变” 的和 平解决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所以“ 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C 项正确;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主要的对日作战形式, 与题意不符, 排除 A 项;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意不符, 排除 B 项;反蒋抗日是西安事变前中共党内一些人士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7.【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 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 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 区政权管理工作”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给了其他阶级一定的权利,拉拢其他阶级,共同为抗 战服务,A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抗战,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党的 中心工作的变化,排除 C 项;1944 年才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8.【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尊重和帮助知识分子,鼓励科学与文艺发 展,吸引了知识分子来延安,促进了边区科学文化的多元发展,C 项正确;1956 年,毛泽 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排除 A 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根据地极度困难局面主要在经济和军事上,而非科学文艺上,排除 B 项;《陕甘宁边区施政
纲领》的实施主要影响陕甘宁边区而非解放区文艺科学的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9.【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此时处于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举行一系列生产展览会, 展现了敌 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成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自力更生积极抗战, A 项正确;这些举措
旨在坚持自力更生积极抗战,“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项;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 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 线和策略,而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 C 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指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 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 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而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自力更生积极抗战, 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 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 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抵抗日本侵略,中 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致抗日, 并组织军事力量坚持全面抗战, 由此可知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B 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为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并未体现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排除 A 项;在抗日战争期 间,党的革命重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 C 项;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贡献,并
未反映国民党的抗战贡献,无法得出国共合作抗战取得成效,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答案】C
【详解】材料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关反映, 美国政府一方面表示“帮 助中国人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取得联合”,同时又“他不认为每个政党都必须参加到改组后的
政府中” ,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由此可知,美国对华秉持了扶蒋反共政策,C 项正确。
战后美国并没采取武力干涉中国的做法,而是从物质和军事上帮助蒋介石反动派,排除 A 项;战后美国支持中国成立联合政府的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B 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 并结合所学可知, 收购价格低剥夺了农民的利益, 出售价 格高损害了城市居民的利益,即日军对中国人民进行疯狂掠夺, C 项正确;日本只能在沦陷 区大规模低价收购,不影响国统区,排除 A 项;“关税”应涉及进出海关,材料讲的是对中 国国内汉阳县物品的收购,不涉及海关与关税,排除 B 项; 日本的低价收购是“ 以战养战”,
有利于日本的持续侵略,但日本的作战方针是“速战速决”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3.【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该年画改变了传统门神的形象,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取代了秦叔宝和尉 迟恭”,可知木版年画属于传统民间艺术, 但它改变了年画内容, 起到了宣传抗战的作用, B 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农民与军人的形象,体现不出国共合作,排除 A 项;材料中的年画 内容体现不出战略反攻的实现,排除 C 项;传统年画不属于迷信范畴且材料中的新年画不
是为了破除迷信,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4.【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工商联与经济建设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材料的时间是
1949 年 2 月,1949 年 3 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 发展生产为工作中心的决定, B 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建立, “ 旨 在” 意味还没有建立,排除 A 项;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从 1947 年 6 月到 1948 年 9 月,1949 年 2 月,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已经结束,排除 C 项;这个时候的经济从性质上可
以说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但这个时候尚未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47 年毛泽东强调要保护农民权益,也要联合地主和民族资本家。
结合所学可知,1947 年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团结各种力量争取革命胜利,D 项正确;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指从农村到城市, 而材料中提到农民和地主, 与工作重心转移无关, 排 除 A 项;材料反映土改没有结合实际,对地主激进,存在“左”倾主义,排除 B 项;民族统 一战线是指为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而建立的,而这一时期是人民解放战争,排除 C 项。故
选 D 项。
16.【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1938 年 10 月 24 日,武汉会战即将结束, 在宜昌沦陷前, 中国将 150 万各类人员, 100 多万吨货物和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从武汉撤离, 为以后抗战提供了兵员和 物资, 有利于接下来的持久抗战, D 项正确;武汉一地不能决定整个抗日战争进程, 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民生公司的贡献,并没有强调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 B 项; 日本全面侵 华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 C 项既不符合史实, 也不符合材料,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7.【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 日本急需寻求新的进口盐资源”并结合表中数据可知, 华北盐业公司的盐 田总量在逐年增长,满足了日本侵华的部分资源需求,属于经济利益驱使, D 项正确;华北 盐业公司是日本在中国大陆上设立的盐业垄断企业,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排除 A 项;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国民政府在 1935 年发起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洋务运动早
在 1895 年随着甲午战败而破产,排除 C 项。故选 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