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现代诗歌
——体会诗歌特点和情感
【阅读考点及技巧】
现代诗歌知识点
一、定义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 是指“五四运动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 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 诗社”时确立。 二、分类 (一)现代风体、格律诗歌: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 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 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 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 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二)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 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 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三) 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 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 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 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 比较通俗。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 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 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出道于2000年之后。 (四)现代诗、当代诗: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三、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自由;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形式上分行排列。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 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较重要的表现手法是: (一)象征 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 予注意的。 (二)比拟 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 “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三)夸张 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 联想。 (四)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 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 一方较为抽象,在具 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
【典型例题】
)
【甲】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选自《绿》 【乙】 ①雨中去访灵隐, 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②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 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③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 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④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1 .《绿》中“刮的风是绿的” ,我联想到诗句:“春风又绿 ”;“流的水是绿的” ,我 联想到诗句:“春来江水 ”所有事物都是绿的,描绘出一派 (填成语) 的景象。 2 .《西湖漫笔》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 句(填序号),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从三 个方面来写: 、 、 。 3.对比阅读这两个片段,可以发现《绿》是写诗人独特的感受,而《西湖漫笔》是写 , 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写出了绿色的 ,都体现了作者 。 4 .你眼中的“绿”是怎样的?请仿照艾青的《绿》写一写。 是绿的, 是绿的, 是绿的, 也是绿的。 5 .读选文[甲],思考:风雨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里都是绿的? 6 .选文[甲]的“绿” 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选文[乙]描写的“绿” ,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呢? 7 .比较两篇选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篇选文都写出了绿色的丰富、范围广,都体现了对“绿” 的喜爱之情。 B .选文[甲]是诗歌,语言富有节奏感,全诗以虚写实;选文[乙]是散文,语言优美,描 绘的景象比较写实。 C .这两篇选文融情于景,把对“绿”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委婉。 8 .仿照选文【甲】,写一写你心中的秋天。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黄:/金黄、 、 、/ 、 、 明黄……黄得发亮、黄得出彩。 空气是黄的, / ,/ ,/阳光也是黄的。
(
【课堂精讲】
)
春水(五)
冰 心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阅读链接:
现代诗
分类 按照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 按形式分为新格律诗和自由诗, 按体裁分为童话诗、散文诗、寓言诗等。
特点 高度的概括性, 鲜明的形象性, 浓烈的抒情性, 和谐的音乐性, 形式比较自 由。
抒情 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表现 手法 夸张、对比、比喻、排比、反复、象征、虚实结合等。
9 .【语文要素】《春水(五)》这首诗按照体裁分类应为 ,按照表 达 方式分类应为 ,按抒情方式分类应为 。 10 .【词语理解】作者用“平平荡荡” 的河流和“ 曲曲折折” 的河流来比喻两种生活境遇, 分别是 和 。 11.【语文要素】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感悟?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平淡的生活不如曲折的生活精彩。 B .平平淡淡的生活不能给青年带来快乐。 C .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
(
【课堂训练】
)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看她们的翅膀, 看她们的翅膀, 有时候纡回, 有时候匆忙。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她们身上, 晚霞在她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芒。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听她们的歌唱! 听她们的歌唱! 有时候伤悲, 有时候欢畅。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为什么翱翔? 为什么翱翔? 她们少不少旅伴? 她们有没有家乡? 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 天地就快昏黑! 天地就快昏黑! 前途再没有天光, 孩子们往哪儿飞? 天地在昏黑里安睡, 昏黑迷住了山林, 昏黑催眠了海水; 这时候有谁在倾听 昏黑里泛起的伤悲。
12 .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 .雁儿们因为失去了家乡而在云空里彷徨。 B .雁儿们歌唱,有时候忧愁,有时候快乐。 C .这首诗共 6 节,描写雁儿们在天空中飞翔的状态。 D .这首诗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13 .下列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哪一项? ( ) A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B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惆怅之情。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雁儿们的喜爱。 14 .有人认为这首诗前五节中,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内容完全一样,可以删掉其中一行,你认 为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5 .这首诗的形式别致,诗意丰富。请你按照前三节的写法,试着仿写一小节。
【课后巩固】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散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岩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开片片云锦,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6 .第二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 17 .本诗主要采用第二人称,“你们”指的是 , 第三节中的“它们”指的是 。 18 .你是怎么理解“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的? 1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o第三单元 现代诗歌
——体会诗歌特点和情感
【阅读考点及技巧】
现代诗歌知识点
一、定义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 是指“五四运动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 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 诗社”时确立。 二、分类 (一)现代风体、格律诗歌: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 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 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 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 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二)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 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 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三)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 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 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 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 比较通俗。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 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 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出道于2000年之后。 (四)现代诗、当代诗: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三、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自由;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形式上分行排列。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 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较重要的表现手法是: (一)象征 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 予注意的。 (二)比拟 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 “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三)夸张 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 联想。 (四)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 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 一方较为抽象,在具 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
【典型例题】
)
【甲】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选自《绿》 【乙】 ①雨中去访灵隐, 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②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 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③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 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④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1 .《绿》中“刮的风是绿的” ,我联想到诗句:“春风又绿 江南岸 ” ;“流的水是绿 的” ,我联想到诗句:“春来江水 绿如蓝 ”所有事物都是绿的,描绘出一派 生机盎 然 (填成语)的景象。 2 .《西湖漫笔》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 。 句(填序号),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 从三个方面来写: 道旁古木 、 飞来峰上的树木 、 飞来峰下的小 径 。 3 .对比阅读这两个片段,可以发现《绿》是写诗人独特的感受,而《西湖漫笔》是写 灵 隐的绿景 ,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写出了绿色的 丰富和范围广 ,都体现了作者 对“绿” 的喜爱之情 。 4 .你眼中的“绿”是怎样的?请仿照艾青的《绿》写一写。 下的雪 是绿的, 飘的云 是绿的, 开的花 是绿的, 天空 也 是绿的。 5 .读选文【甲】, 思考:风雨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里都是绿的? 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风雨本来都是没有颜色的, 但是诗人看到这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 深
深陶醉其中,就觉得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了。
6 .选文【甲】的“绿” 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选文【乙】描写的“绿” ,给你带来了怎样的 感受呢? 选文[乙]写的是在访灵隐寺的路上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景致, 描写很细腻, 语言很优美, 给人
带来美好的感受。
7 .比较两篇选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两篇选文都写出了绿色的丰富、范围广,都体现了对“绿” 的喜爱之情。 B .选文[甲]是诗歌,语言富有节奏感,全诗以虚写实;选文[乙]是散文,语言优美,描 绘的景象比较写实。 C .这两篇选文融情于景,把对“绿”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委婉。 8 .仿照选文【甲】,写一写你心中的秋天。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黄:/金黄、 鹅黄 、 浅黄 、/ 橘黄 、 深黄 、明黄 ……黄得发亮、黄得出彩。 空气是黄的, / 树叶是黄的 ,/ 刮的风是黄的 ,/阳光也是黄的。
【重点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默写及课文的理解。 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盛唐白居易的《忆江南》,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绿》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情景,绿是生 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故本首诗描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的景象。可以填成语:生机盎然、 蓬勃生机、生机勃勃等。 2.本题考查找中心句和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二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可知,是写道旁 的古木绿;结合“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 蓝,浅极了,亮极了”可知,是写飞来峰上树林的绿;结合“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 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可知,是写小径的绿。结合第一句“雨中去访灵隐, 一下车,只觉得绿 意扑眼而来”可知,是写的作者看到的绿。由此可知,第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围绕的第一句话 来写,故是中心句,分别从道旁古木、飞来峰上的树木、飞来峰下的小径来写的。 3.本题考查片段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两个片段,可知,《绿》写了“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这是作者的感 觉;《西湖漫笔》写了灵隐寺的“古木、树木、小径”是绿的,这是描写具体的事物。他们 都写出了绿色的丰富和范围之广,从而表达出了作者对“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艾青的《绿》和题干可知,仿写的句式是: ……是绿的, ……是绿的, ……是绿 的, ……也是绿的。只要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小鸟是绿的,流的水是绿,长的草是绿的,抽的枝也是绿的。 5.本题考查对选文的赏析。 《绿》是艾青在 1979 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表现的“绿 ”是大自然的景象, 更是 诗人的独特的感受。诗人被春天的“绿”所陶醉,感觉风、雨、水、阳光是绿的了,从而表 达出自己对“绿”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6.本题考查对选文的赏析。 结合“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峰下 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可知,本选文是作者抓住自己在访灵隐寺路上所看到的真实的景物 来描写,语言很优美,让人读起来觉得更美。 7.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赏析。 通过读选文可知,《绿》写了“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这是作者的感觉;《西 湖漫笔》写了灵隐寺的“古木、树木、小径”是绿的,这是描写具体的事物。他们都写出了 绿色的丰富和范围之广,从而表达出了作者对“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绿》是艾青的一 首现代诗, 这首诗表现的“绿 ”是大自然的景象, 更是诗人的独特的感受。是以虚写实;《西 湖漫笔》是一篇散文,本选文是写自己在访灵隐寺的路上所看到的真实的绿的景色,是的景 象比较真实。故 AB 正确。 C.有误。《绿》是用自己的内心感受来直接表达出了作者对“绿 ”的喜爱之情。《西湖 漫笔》是作者把自己对“绿”的喜爱之情融入到了灵隐寺的“古木、树木、小径”之中,含 蓄委婉。故叙述有误。 8.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如: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黄:金黄、杏黄、橙黄、嫩黄、淡黄、明黄……黄得发亮、黄 得出彩。空气是黄的,稻田是黄的,果实是黄的,阳光也是黄的。
(
【课堂精讲】
)
春水(五)
冰 心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阅读链接:
现代诗
分类 按照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 按形式分为新格律诗和自由诗, 按体裁分为童话诗、散文诗、寓言诗等。
特点 高度的概括性, 鲜明的形象性, 浓烈的抒情性, 和谐的音乐性, 形式比较自 由。
抒情 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表现 手法 夸张、对比、比喻、排比、反复、象征、虚实结合等。
9 .【语文要素】《春水(五)》这首诗按照体裁分类应为 散文诗 ,按照表达 方式分类应为 哲理诗 ,按抒情方式分类应为 间接抒情 。 10 .【词语理解】作者用“平平荡荡” 的河流和“ 曲曲折折” 的河流来比喻两种生活境遇, 分别是 生活中的坦途 和 生活中的坎坷 。 11.【语文要素】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感悟?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 .平淡的生活不如曲折的生活精彩。 B .平平淡淡的生活不能给青年带来快乐。 C .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
【重点解析】 9.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春水(五)》是冰心的一首现代散文诗。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即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又吸收散文自由、随便抒 怀状物的功能。本质上: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 给读者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 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按照表达方式从全诗来看诗人通过描写她逐渐领悟到小河“快乐的声音”表达她对“青 年的快乐”的理解。这首诗的文字简单明快,看似浅显的语言却蕴含着解读人生的哲理,属 于哲理诗。 按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里的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10.本小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根据诗句中“一道小河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平 沙万里”比较平顺这里是指生活上的一帆风顺。 根据“一道小河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只经过高山深谷——险阻的,挫折的,”“高山 深谷”是曲折艰险有险阻有挫折的,这里形容生活上的坎坷。 作者用小河的两个特点来形容人生的过程,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我们都要乐观的 面对。 11.考查对诗的理解。 根据诗中“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这里“平荡而曲折” 指的是生活上的坦途和坎坷。我们要积极面对。 选C。
【课堂训练】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看她们的翅膀, 看她们的翅膀, 有时候纡回, 有时候匆忙。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她们身上, 晚霞在她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芒。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听她们的歌唱! 听她们的歌唱! 有时候伤悲, 有时候欢畅。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为什么翱翔? 为什么翱翔? 她们少不少旅伴? 她们有没有家乡? 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 天地就快昏黑! 天地就快昏黑! 前途再没有天光, 孩子们往哪儿飞? 天地在昏黑里安睡, 昏黑迷住了山林, 昏黑催眠了海水; 这时候有谁在倾听 昏黑里泛起的伤悲。
12 .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 ) A .雁儿们因为失去了家乡而在云空里彷徨。 B .雁儿们歌唱,有时候忧愁,有时候快乐。 C .这首诗共 6 节,描写雁儿们在天空中飞翔的状态。 D .这首诗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13 .下列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哪一项?( C ) A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B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惆怅之情。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雁儿们的喜爱。 14 .有人认为这首诗前五节中,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内容完全一样,可以删掉其中一行,你认 为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不可以。因为前五节的二、三两行采用重叠的句式,有加重情感的表达效果(或:强
调和突出情感)的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15 .这首诗的形式别致,诗意丰富。请你按照前三节的写法,试着仿写一小节。 示例:雁儿们在云空里飞,听她们的歌唱!听她们的歌唱!有时候低沉,有时候激昂。
【重点解析】 12.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结合“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天地就快昏黑!天地就快昏黑!前途再没有天光,孩子 们往哪儿飞?”可知雁儿们不是因为失去了家乡而在云空里彷徨,是因为天快黑了。故该说 法错误。 13.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结合“这时候有谁在倾听昏黑里泛起的伤悲。”可见些许淡淡的、莫名的惆怅织在字里
行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惆怅之情。 14.考查分析字句的含义和作用。 先回答不可以, 二、三两句采用叠置的手法, 同样的内容, 音值却增长一倍, 语气加重, 印象亦深,与后两句诗互为照应,融洽得体,不仅能吟咏,也很好看。该诗样式别致,格调 殊众,艺术上颇有特色。 15.考查句子的仿写。 要注意例句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词性要与例句中的词语相当。 例:雁儿们在云空里飞,看她们的姿势,看她们的姿势,有时候优雅,有时候匆忙。
(
【课后巩固】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散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岩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开片片云锦,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6 .第二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 翠竹挺拔、松柏苍劲、果园丰收、沃野耕耘
17.本诗主要采用第二人称,“你们”指的是 孩子们 ,第三节中的“它们” 指的是 祖国的山水 。 18 .你是怎么理解“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的?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亲身经历,仔细观察研究大自然的天文
地理知识和理论。
1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春与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解析】 16.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 耘。”可知第二节描绘了翠竹挺拔、松柏苍劲、果园丰收、沃野耕耘等动人画面。 17.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结合“祖国散开了绿色的大门,青山说,攀岩吧,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饱览无限的 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可知“你们”指的是孩子们。结合“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去 吧, 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去吧,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可知“它们”指的是祖国的山水。 18.考查题目的理解。 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把了解大自然写成“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深刻地体现 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姿,它所蕴含的一切具有像课本一样可以传授知识的力量,大自然有无数 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探寻。 19.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本诗赞美了大自然无限生机和鬼斧神工,表达对春与大自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