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0《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2.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生动幽默的语言,感受玩竹节人的快乐,读出童真、童趣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准备:
课件 视频 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阅读策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学习了阅读策略,你还记得学过哪些阅读策略吗?课件出示
2.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出示第三单元篇章页,这是本册第三单元的篇章页,请你快速浏览,预测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什么?——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板书:目的 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竹节人》,齐读课题。
二、聚焦任务,明确分工。
1.任务提炼:课文前面给我们安排了三个任务。
课件出示: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能用一个关键词把任务概括出来吗?
写指南 乐趣 故事(教师板书)
2.结合课后练习,完成学习单:
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应该怎样有效地完成任务呢?借助别人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学习伙伴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方法好窍门:
(课件出示)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请你默读,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任务一我们可以先——再——最后——
3.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后提示完成学习单。
阅读任务 关注内容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不同的目的关注了不同的内容,那么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你知道哪些阅读方法?
预设:联系上下文 提取关键信息 抓关键词句 展开想象 联系生活 (教师随机贴板贴)
4.梳理方法,明确分工
哪种方法最实用,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进行实践检验。
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阅读方法
准备材料
制作步骤
玩法介绍
温馨提示 1.将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制作指南的语言;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比如:“第一步”,去掉表示叙述性的语言,比如“就成了”。 2.还有哪些细节没有介绍清楚,请补充在相应栏里。
任务一:
范锡林爷爷想为现在的小朋友介绍如何制作传统玩具---竹节人,读了这篇文章,你能帮帮他吗
任务二:
回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玩竹节人,范锡林爷爷嘴里还念念有词:“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讲一讲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的乐趣。(出示)
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
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 阅读体会
温馨提示 1.不写“我”,而要多写“我们”; 2.不写“很”“非常”等,而要写出具体多好玩。
任务三:
范锡林爷爷想起玩竹节人,也想起了他的老师---那个“玩”竹节人的老师。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讲讲这位老师的故事。(出示)
起因 阅读方法
经过
结果
温馨提示 1.故事生动有趣的秘诀是:关联前文,进行合理的想象。 2.关注老师和“我”的变化,融入讲解之中。
三、聚焦任务,展开阅读。
1.小组开展任务式学习。教师巡视。
2.小组展示交流
预设:任务一 :小组分享,教师板书阅读方法。教师总结:如果这里能把制作竹节人的细节地方写明白,就更好了,比如,胳膊处应该怎么穿线?
有没有受文中启发,对竹节人的制作进行创新的?小组补充。在阅读时我们也可以对内容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这样我们的阅读会更完整更深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在材料和做法上也有了改进,让我们一起到竹节人制作现场看一看(观看视频)。看完视频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竹节人的制作方法。想玩吗?赶紧玩一玩,体会它的乐趣吧。
任务二:小组分享,教师板书阅读方法。趣还体现在哪里?学生补充:给竹节人起外号,偷玩竹节人。教师总结。
还有更热闹的呢?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17自然段指名读,男生齐读。
18自然段: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我们加动作读:咚拍桌子锵拍手,学生加动作读。
任务三:小组交流,教师板书阅读方法。你看多好玩,老师也如此痴迷(板书)教师引读26.27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抽陀螺》、王勇英的《竹节人》二选一。参照老师给你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完成作业。
阅读《抽陀螺》 阅读方法
陀螺的做法
玩法介绍
温馨提示 1.将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制作指南的语言;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比如:“第一步”,去掉表示叙述性的语言。 2.还有哪些细节没有介绍清楚,请补充在相应栏里。
对比阅读:范锡林《竹节人》与王勇英《竹节人》异同 阅读方法
相同 不同
六、板书设计:
10.竹节人
阅读目的:写指南 阅读方法:抓关键词
乐趣 展开想象
故事 提取关键信息
童真 童趣
七、教学反思
《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以前我们学习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呈现的三个阅读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三个阅读任务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由于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写内容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生活,孩子们很容易理解。通过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孩子们不但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同时,对课文内容有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