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现代西方经济 专题训练(十四)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现代西方经济 专题训练(十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0 15:5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十四)
(范围: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
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2.“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离婚率 10% 15% 12% 3%
A. “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 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 “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4.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5.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高了关税,这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措施的特点是
A.自由放任 B.仅仅保护农业
C.调整劳资关系 D.国家局部干预经济
6.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推行贸易自由化 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C.扩大进出口数额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7.“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贩,扩大内需 D.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8.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面对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众第二次炉边谈话中说“我们的工厂能够生产出超出我们消费能力的产品,同时我们却面临着出口需求下降的尴尬局面。”为解决出口下降问题,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农业政策 B.扩大工业生产 C.实施“以工代赈” D.实行美元贬值
9.《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10.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
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
11.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12.“罗斯福新政通过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实现了一种更为公正的社会。”
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保障工人权利 B.整顿财政金融 C.调整农业结构 D.兴办公共工程
13.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美国记者约翰逊这样评价罗斯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罗斯福新政表述错误的是(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 D.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5.下图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第1阶段 “黄金时代”,原因在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第2阶段 “衰退期”,根本原因是美苏冷战制约经济发展
C.第3阶段 “调整复苏期”,表现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
D.第4阶段 “改革繁荣期”,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16.1983年3月,英国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
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
率和投资税率。依据这一战略,当时撒切尔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应该是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中央统制经济
C.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 D.大力发展私有经济
17.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18.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  )
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 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19.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20.“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B.加强国家干预,健全福利制度
C.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市场自由 D.同情各种弱者,加强社会救济
2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 ( http: / / www.21cnjy.com )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 )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