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十八)
1.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
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
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据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3.《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导致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4.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征。以下是中国民间的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在“十年动乱”时期 B.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成果
C.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5.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材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6.右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7.新中国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措施:“明确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不得侵犯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该措施实施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中共中央实施“八字方针” D.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1977年万里在安徽金寨调研时被老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困所震惊,带领安徽省委起草了《六条》:强调生产队(注:数量不定的农民组成的小集体)的农民必须有自己的自主权,甚至允许生产队下面组织作业组,并鼓励农民可以经营少量的自留地。该文件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最早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D.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作了有益探索
9.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相对符合材料中学者观点的是
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评论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施土地改革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是因为“散伙”的做法
A.违背了共同致富的愿望 B.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
13.《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是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B.农村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可以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与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
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民主的法治程序。对应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A.1911年 B.1945年 C.1978年 D.1982年
15.右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
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如果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
适的是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 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 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 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16.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
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
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7.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18.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
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有关几个“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全面否定
B.“突围型开放”,为80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C.“一边倒型开放”使新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扩大开放”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确立。
19.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20.邓小平说:“改革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该论断的作用是
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
21.“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被告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22.《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材料说明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宣告结束 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已经改变
C.农业发展需要更新经营方式 D.农民会因此失去土地承包权
询问笔录
问:你的鸡蛋是买来卖的吗?
答:我喂有两个鸡生产的,只有10个……
问:你带鸡蛋进城市沿街出售对不对?
答:我来卖鸡蛋是错误的,应该卖给国家,
今后的东西完全卖给国家,改正错误。
处理意见:教育后,鸡蛋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