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4.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当人类社会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才产生。由此可知,为真正意义上人类文明产生提供前提的是
A. 高度发展的采集业 B. 狩猎工具的改进
C.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D. 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
2.下列两则史料反映了中古中后期
A. 王权强化 B. 法律革新 C. 宗教改革 D. 国家统一
3. 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
A. 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B. 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C. 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 D. 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
4.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国达到了鼎盛;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税收体系。据此推断该国是( )
A. 罗马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波斯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5.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 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 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C. 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D. 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7.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很多城市成为废墟。从9世纪末开始,西欧城市得到恢复和发展……至14世纪初,西欧城市城镇总量已达万余座。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封建经济的发展 B. 世俗王权的加强
C. 庄园制度的解体 D. 民族国家的形成
8.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这反映出( )
A. 土地买卖之风盛行 B. 庄园经济开始形成
C.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 幕府统治趋于瓦解
9.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0. 如表为班图人大迁徙概况表,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概况
东线 9—10世纪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西线 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数量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A. 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 B. 促进了非洲文明多样性演进
11.15世纪末开始,大西洋沿岸的西欧人掀起了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热潮。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 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 扩大殖民地的要求 D. 为了对外传播天主教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
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 “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
13.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该史学家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解决了社会矛盾B. 巩固了国家统一C. 废除了奴隶制度 D. 促进了经济发展
14.据统计,1786年英国棉纱价格为每磅38先令,1790年为30先令,1800年为9.5先令,1830年为3先令。促使英国棉纱价格下降的关键因素是( )
A. 圈地运动的影响 B. 交通工具的改进
C. 国内市场的形成 D. 蒸汽机的使用
15.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6.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 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17.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 )
A. 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 消除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C.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 导致奴隶贸易问题更为严重
17.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 )
A. 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 消除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C.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 导致奴隶贸易问题更为严重
18. 如图反映的是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垄断神权,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指出“因信称义”,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并为信徒打开了另一扇“直通上帝之门”。马丁·路德的这些做法在当时( )
A. 有利于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巩固了民众对天主教会的信仰
C.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推动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这一现象表明( )
A.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产生
C. 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D. 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
20.有学者将欧洲的殖民扩张分成三个阶段,其中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合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的阶段称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殖民活动的是( )
A. 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 B. 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
C. 欧洲国家发展黑奴贸易 D.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鼎盛时期的廷巴克图,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全球城市”。14世纪,世界黄金的2/3来自于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
材料二 1591年的桑海——摩洛哥战争,导致了西线商道的衰落和商道贸易的迅速下滑,破坏了廷巴克图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由类似廷巴克图等跨撒哈拉商道枢纽城市转向沿海地区。统治集团内部频繁争权夺势,严重削弱了中央统治力量。战争将欧洲人的目光吸引到延巴克图,加速了其衰亡的进程。
——以上材料摘编自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根据材料一,概括廷巴克图“鼎盛”的表现。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廷巴克图衰落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简表
年份 人物及事件
1532 意大利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首次出版,该书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
1534 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
1641—1648 法国谈判代表杜·沃柯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全权代表鲁左在汉堡会晤后,决定举行一场“双规”性国际会议。该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明确规定了一些影响至今的外交关系理念、机制和原则
1762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1789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
1814—1815 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阅读如表材料,提取16世纪到19世纪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所涉及的一项重大时代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以《18世纪的欧洲——扩张的时代》为题,研究欧洲百年的整体特征,试图从全局的视角理解社会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目录如下
(1)根据材料,简述本小组的研究思路。
(2)请参照上述研究思路,任选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世纪,另拟标题,设计目录,并简要阐释设计理由。(要求:标题明确,设计合理,阐释充分,逻辑严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1—1800年西方人眼中的世界(图中白色区域)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以“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历史答案
1-5CACCB 6-10CACBB 10-15BACDD 16-20CACBD
21.【答案】(1)表现:对外贸易发达;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人民生活富裕。
(2)原因:战争导致传统商路的衰落;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贸易中心的转移;内部动乱;欧洲殖民侵略。
22.【答案】示例
时代议题1: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说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英国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1789年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18、19世纪时,受启蒙思想影响,欧美各国民族主义兴起,发动了民族独立(统一)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统一的民族国家,如美国的独立,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等。
时代议题2: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说明:1641—1648年,法国谈判代表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全权代表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了一些影响至今的外交关系理念、机制和原则;1814—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其他议题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也可。
23.【答案】(1)首先确定了本次研究主题《18世纪的欧洲——扩张的时代》,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研究目录从多条主线(副主题)出发,由浅入深,涉及思想发展、制度扩张、殖民扩张。形成对18世纪以“扩张”为主要特征欧洲社会的研究思路。
(2)示例:《20世纪的世界——动荡与调整的时代》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与调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崩溃: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设计理由:该目录紧扣“动荡与调整”进行设计,分类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殖民体系三大部分,有利于把握20世纪不同国家的探索与发展,从不同视角审视20世纪的历史,从而对百年世界的整体特征绘出准确而生动的画像。
24.【答案】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示例: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大。
公元1年,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交通和技术条件落后,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很难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主要局限于欧洲、北非、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区域。对海洋的认知更为有限,局限于已认知大陆的近海区域。
公元1500年,伴随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得以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扩展到旧大陆的更广阔区域,同时发现美洲新大陆,但对于亚洲、非洲、美洲广大内陆的认知有限,主要局限于沿海地区。对于大洋的认知范围也在扩展,但是范围有限,局限于大西洋中北部海域和印度洋北部海域。
公元1800年,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交通和技术条件改善,推动了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继续扩展到各大洋和大洲广大内陆地区,但自然环境较为复杂恶劣的极地、非洲和澳洲腹地等区域尚未被认知。
另一方面,由于在世界近代发展的过程中欧洲长期占主导地位,同时受主观情感的影响,因而在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空间中,欧洲一直处于中心位置。
总之,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的结果,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