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的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将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节选自《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
材料二:
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与评价面临的问题
尽管目前中药保健食品的市场巨大,但是其在研发及评价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配方理论、保健功能声称、功能和安全性评价技术、适宜人群范围、食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撑,使其保健功能声称与功效描述关联模糊,用量大小和配伍关系确定的证据不足,工艺简单、标准粗劣、功能因子、功效成分/组分不清楚,导致产品开发盲目,产业低质发展,制约了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大健康产业“防、治、养”模式的链式业态形成。
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中存在安全、有效、质量方面的风险与隐患。首先,在研发技术上现存五大关键问题:一是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脱离中医理论指导,研发过程中功能评价按照西方保健食品的方式进行;二是中药保健食品与中成药分不清,导致消费者无法区分保健食品与中成药:三是在剂量选择、配伍依据上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撑;四是现有的保健食品安全性亚急性喂食实验,不足以充分暴露所有安全隐患;五是中药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不清,质量控制简单。其次,保健食品研发中的问题最终导致产品在市场中表现为:产品单一且难以创新,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弱,产品定位模糊且产品线少,产品市场生命力不强,缺乏个体化与差异化。
中药保健食品的功能及安全性评价均按照中药保健食品的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进行,但是该规范的功能性评价实验简单,无法满足保健食品开发的需求。目前,在保健食品的评价中未区分中药保健食品与其它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不完善,导致保健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频发。目前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简单粗放,未充分考虑到保健食品的服用者大多数是老年人或者体弱多病者,面这类人群往往在各种器官的功能上存在一定问题,更容易发生安全性问题。最后,中药保健食品的人体试食实验与其它的保健食品未加以区分,缺乏中医体质辨识指导。
目前,保健食品评审的手续复杂,评审时间长,2003年卫生部公布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之后对保使食品的评价规范进行了多次修订,不断的进行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2018年国家卫健委宣布废止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致使目前保使食品的审评处于停滞状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宜于中药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
(摘自《中药保健食品研发、评价和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中国中药杂志》)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药砒霜具有悠久应用历史,可以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B.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在医学实践中很少见,复方用药是中医主要的用药形式。
C.实践表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许多其他证据充分证明了中医具有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D.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应保持适量运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二显示了中医药学的巨大贡献,在发展和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B.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其在研发及评价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C.中药保健食品与中成药分不清,导致消费者无法区分保健食品与中成药,可能形成隐患。
D.导致保健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区分中药保健食品与其它保健食品。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保健食品网络销售门槛低,消费者无法在购买前对其产品进行验证。
B.“某脑黄金”产品,在广告中宣传能够治疗一些老年基础性疾病。
C.伊朗藏红花与国产藏红花,在药效上有区别,一般认为伊朗藏红花疗效更佳。
D.茯苓糕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因此可以推广,让更多人食用。
4.屠呦呦为什么会这么推崇中医以及传统医学呢?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依据。(4分)
5.针对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与评价面临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可以从哪些方面应对这些问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豫让行刺
叶敬之
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
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
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往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
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
他拍了拍参乘青荓的肩膀,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
青荓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
赵襄子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
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眼见得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
赵襄子脑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
不用他吩附,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
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
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荓。鲜血浸进了青荓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
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督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谁料,青荓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
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
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噪音嘶哑。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荓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
豫让说完,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荓尸体,大哭起来。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去。
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
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就允诺道:“你说。”
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
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拉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
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己报答主公!”
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
豫让的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
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那墓就在河边,桥侧。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
河水不枯,墓桥永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文本二:
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由此可以看出,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
(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竞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伤。
B.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自我扬名的体现。
C.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豫让不甘失败、生命顽强的精神品质。
D.小说的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让对赵襄子的仇恨永远无法消解。
7.关于青荓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荓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反常的现象增添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B.青荓在杀死与放走豫让的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C.青荓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豫让的形象。
D.作者主要通过正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了青荓形象,生动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8.豫让为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结合文本一、二,谈谈豫让的价值追求。(6分)
9.小说结尾叙写了豫让死后的事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选文(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国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泰,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散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选文(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日:“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左传·秦晋崤之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B.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C.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D.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B.烛之武表示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这则成语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寡、不谷等。
D.秦晋之好,指两姓联烟。春秋时,晋献公之女伯姬在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秦晋之好”的开端。后来,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把女儿怀赢嫁给他。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烟,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秦晋之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
B.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但他能够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晓之大业形势。
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这里“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郑国。蹇叔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郑国伏击。
D.“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是,秦国一方面失掉了灭郑而分一杯羹的好机会,另一方面使“秦晋之好”名存实亡,为其后的“崤之战”埋下了隐患。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14.烛之武和蹇叔都对秦穆公进行了劝诫,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请简要概括其中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汉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今荆州市)、公安等地,写下了这首诗。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地处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在首联对自我进行了定位,“思归客”写出了诗人晚年漂泊之苦、思归之切;“一腐儒”是诗人的自嘲,虽满腹经纶,但仍未摆脱穷困。
B.颔联用到了“片云”“孤月”等经典意象,用“共”“同”等词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情、孤单之思。
C.颈联中“落日”为虚写,比喻诗人年老,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怀雄心壮志;“秋风”为实写,秋风飒飒而至,诗人的病情渐渐好转。
D.尾联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不必取长途”意为不必使用老马走长途,诗人借老马为喻,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郁闷之情。
16.杜甫的《登岳阳楼》同样写于大历三年,请比较《登岳阳楼》与《江汉》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凸显了冉有谦虚谨慎、敦厚礼让的性格,更彰显了“礼乐”的重要性。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扩大,景色宏伟奇丽。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一句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___________”一句,以比喻手法分别表现了江水和湖水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雪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不能不说这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后来遭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_____的生活。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出名,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_____的人物来说,( )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的。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和判词,其中大都预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_______。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被读者近年来推举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二把交椅。《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_____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无所有 闻名于世 不堪卒读 莫名其妙
B.家徒四壁 闻名于世 不忍卒读 莫名其妙
C.家徒四壁 闻名遐迩 不堪卒读 神乎其神
D.一无所有 闻名遐迩 不忍卒读 神乎其神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疑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才是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B.人们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红楼梦》,无疑是今天对曹雪芹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C.《红楼梦》在今天被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是纪念曹雪芹最好的方式之一。
D.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被读者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B.根据一项调查,《红楼梦》坐上了被读者近年来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C.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被读者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D.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登上了被读者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心血管的领域里总是有这么一句话“人与动脉同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血管能工作多久,①。如果血管一老,人也会变老,甚至是寿命变短。如果把身体比作是一个城市,那么血管就是分布在城市各个地方的马路,道路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市容,同时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健康的身体也离不开健康的血管。
如果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就会变得狭窄,血液再因为不良饮食变得黏稠,路窄车多,②。你以为血管堵起来不是什么大事,其实当血管堵起来的那一刻,你的身体健康就已经开始受损了。感觉到头晕眼花、胸口发闷还只是轻症,要是严重了,血管上面的斑块脱落,就会直接导致身体-一部分的血液无法流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后果,严重就是猝死。③,年轻人也要注意。高脂肪食物、高糖饮食、高盐饮食都会加速血管堵塞。
日常一定要好好地保护血管,避免伤害血管的事情,及时捕捉血管病变的征兆。也要免久坐多运动,同时保持心情的愉悦,多喝水,多吃蔬果蔬菜,预防血管堵塞。
21.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点的“就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3分)
A.我一定完成任务,你放心就是了。 B.大家都来了,就是小李还没有来。
C.就是下大雨,我们也要按时开工。 D.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发展。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
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责任”的认识,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评分细则
1.A。(B项偷换概念,应为“中医实践”;C项应为“支持”,而非“充分证明”;D项缺少了一个前提“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
2.D(缺少“在保健食品的评价中”的前提,且原文中为“未区分”,而非“不能区分”)
3.C(并非保健食品,而是中药材)
4.①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疗效、②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③中医药学在手术后维护以及防病治病,也有着良好的效果。(每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5.①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提出适宜于中药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声明。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科学解析中药保健食品核心保健功能的科学内涵。③借鉴中药复方现代研究策略,厘清中药保健功能因子,建立科学质量控制体系。④运用现代毒理学技术,建立适宜于中药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⑤亟待建立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以人体体质辨识为前提的中药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评价技术规范。(每一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自我扬名”错,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宽慰。
C.“生命顽强”错,这一超现实的手法,是对豫让忠义精神的赞美。
D.“意味着豫让对赵襄子的仇恨永远无法消解”错。它意味着豫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以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D.“正面描写”错。青荓形象地塑造主要通过豫让的交代来完成,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
8.【答案】①秉持为人之道,豫让一诺千金,践行诺言,坦然赴死;②坚守君臣之义,豫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③报答知遇之恩,面对智伯的礼遇、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④重视朋友之谊,豫让与青荓惺惺相惜,青荓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便以命相报。(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9.【答案】①情节上,写死后赵襄子为他修建坟墓等事件,使情节更加丰富完整;②形象上,以赵襄子的敬佩和人们的纪念,从侧面表现了豫让的崇高形象;③主题上,豫让为义而死感动了仇家,让后人铭记,引起读者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
10.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肴有二陵焉”,“肴”是“有二陵焉”的主语,不能划归到前一句;排除AC;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一句中“之”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
11.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12.C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这里“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
13.(1)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鄙远;陪;厚;薄;以上重点实词各1分)
(2)(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师;勤;悖心等实词各1分;)
14.(1)烛之武委婉劝诫,以弱示秦,从“亡郑无益于秦”和“存郑有利于秦”两个角度分别加以说明。
(2)蹇叔以“激进”的劝说方式,以“直言”游说君主,虽然指出了“秦害”,却忽视了“秦利”。同时,也受制于秦穆公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刚愎自用的性格。
15.D
16.(1)同:都表达了诗人的晚年漂泊之苦,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怀。(2分)
(2)异:
《登岳阳楼》主要写出了诗人晚年孤单漂泊、衰老生病的凄凉境况,表达了对国家战乱、时局动荡的忧思;(2分)
《江汉》却流露出了诗人虽己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2分)
17.(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千里澄江似练 玉鉴琼田三万顷
18.B 19.D 20.C
18.B【试题分析】①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依据所填成语的语境“后来遭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____的生活”分析可知,此处强调“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故应填“家徒四壁”。
②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依据所填成语的前后语境“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___的人物来说”分析可知,两个成语都适合。但依据后文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的”分析可知,“闻名于世”更合语境。
③不忍卒读: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不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此处强调的是“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故应填“不忍卒读”
④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神乎其神:神秘奇妙到了极点。一句所填成语的前后语境“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分析可知,此处强调“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的时代”,故应填“莫名其妙”。
19.D【试题分析】具体分析,整段文字的中心是“曹雪芹”,对他的纪念应通过其作品得以实现。按照先观点后阐释,先“纪念”后“途径”的思路,再结合语言表达的严谨、准确。
20.C【试题分析】
划线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句式杂糅,“根据”与“显示”两者取其一;第二,语序不当,“近年来”应放在“坐上”前;第三处,“推举为第一把交椅”搭配不当,加“坐上”,把“为”改成“的”。A项,句式杂糅,应是“根据……”或“……显示”;B项,语序不当,“近年来”应放在“《红楼梦》”之后;D项,“登上……交椅”搭配不当,应是“坐上……第一把交椅”。
21.D【解析】(1)文中加点的“就是”是动词,作谓语。表示肯定,确定。
A.语气词,用在句中或句末,对句子起减缓、冲淡的作用,或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常常跟“了”连用。
B.副词,仅,只是。
C.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即使”。
D.动词,作谓语。表示肯定,确定。
22.①人就可以活多久②血管自然就会变堵③不仅是中老年人
23.
肩负责任,勇往直前
浩瀚夜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责任,才越显深邃神秘;莽莽大地,因背负着收容嫩草绿树的责任,才呈现勃勃生机;潺潺溪流,因背负着收留游鱼细石的责任,而更显其清澈可人;绚丽花朵,因背负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责任,才有秋日香甜硕果。人也一样,因背负着责任,勇往直前,才有更灿烂的明天。
背负责任,使人获得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负拯救天下百姓的责任而推翻暴政,获得了百姓的拥戴;邓世昌因肩负保卫祖国的重任而驾驶着战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地被载入了史册;黄旭华因肩负国富民安这一伟大责任而忘我工作,终身战斗在科研一线,使我国单薄的海防强大起来。从古到今这些事例都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肩负责任,才能最大可能获得成功。
背负责任,使人彰显伟大。王顺友,一位朴实坚强的邮递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演绎了一段世界邮政的传奇。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收信者与寄信者的期待化为了厚重的责任,时刻激励着他,才造就了投递准确率100%的奇迹。一位凡人,历经艰难,背负责任,而彰显伟大。
背负责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权威的胆识;当他名誉天下的时候,却只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背负着让人远离饥饿的责任。一介农夫,播撒智慧,肩负责任,而造福世界。
背负责任,使人超越对死亡的畏惧。桂希恩,一位温和而坚定的仁者。他把温暖传递,他让爱心凝聚,直到更多的人向艾滋病患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世界有博大的爱。一位仁者,汇聚爱心,肩负责任,而超越对死亡的畏惧。
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爱使那些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们获得成功与荣誉,并受到人们的尊敬。
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肩负责任,勇往直前,奔赴人生最美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