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4 08: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通过明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明朝的疆域。
史料实证:通过“锦衣卫印”等实物史料,认识明“锦衣卫”这个机构的真实存在;通过明代青花扁壶等实物史料,了解明代青花瓷器美观,从而认识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的原因。
历史解释:通过“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产生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科举考试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导入新课
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带着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吧!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猜一猜,他是谁?安徽省杰出斜杠青年,先后从事过以下多种职业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
(1328—1398年)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材料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2: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从1351年起,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
2.概况
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府(南京)
明朝疆域:
京师
约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明朝
大碛qì
朝鲜
吐蕃
南海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光武帝 刘秀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明初存在什么社会问题?
材料1: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元史·百官志》
材料2:(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 ——《元史·百官志》
丞相权力过大
地方分权严重
“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 ——《明实录》卷五十九
材料3: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粗略统计,洪武一朝,起义多达一百八十余次。 起义的范围遍及山东、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地方农民起义不断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结果发现胡惟庸家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史料链接
2.全面改革官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以强化皇权
(1)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三司
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掌司法)
都指挥使司(掌军务)
一家独大
一分为三,权力分散
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听命中央。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影响)
明初藩王分封图
影响: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材料:行省长官“凡钱粮、并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初,太祖大封宗簿,令世世皆食禄,不受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明史》
(2)在中央: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②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影响: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皇权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内阁制度的形成
现实政治的需要
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英宗
设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正式设立内阁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授予内阁票拟权,宦官获得批红权
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代皇帝进行批示
出现内阁首辅
总揽阁事
奠定基础
正式确立
有所发展
已然完善
观察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变化、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变化图,说明了什么现象?
秦汉 独相
唐宋 群相
明清 废相
朱元璋规定“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使跪拜变得习以为常,任何场合,下官见上官要跪,官员见藩王要跪,任何人见皇帝都必须跪。
《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皇权
相权
合作探究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印
锦衣腰牌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目的:
职能:
影响:
为监视官民,巩固政权。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实质:反映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王圻《稗史汇编》
社会恐怖
东厂设立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宦官控制,“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甚至连锦衣卫的活动也在东厂侦查范围内。东厂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酷刑,制造了大量冤案。
西厂设于明宪宗(朱见深)时,以宦官汪直为提督,“所领缇骑倍东厂,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
知识链接
明太祖时,为提高皇帝权威,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进谏若触怒皇帝,或大臣有过失,在殿廷或午门外受廷杖处罚,用木棒打屁股。遭廷杖的大臣在众目睽睽之下受辱,有的甚至被当场打死。明世宗时,有一次被廷杖大臣达134人,其中有十几人被打死。
廷杖击人一端削成槌状,包有铁皮,铁皮上有倒勾,一棒下去顺势一扯,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会被撕下一大块。行三十,皮肉被撕得稀烂。不少受刑官员,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八九也会落下终身残废。
知识拓展:廷杖制度
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强化皇权的利弊。
利: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巩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有利于经济发展。
“据统计,洪武17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391事。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明代政治史》
弊:地方严格服从中央,无独立性;易形成专权,决策偏颇,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统治埋下祸患。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我定下的文体叫八股,句句对仗平仄要调。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来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
——欧阳中石《范进中举》
思考结合课文和材料,明朝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变化
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
历朝历代如何发展和完善科举制?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宋初
武则天
分科考试
创立科举制
增加科举
考试科目
创立殿
试武举
增加科举
取仕名额

“八股文”
八股取士
①考试范围:
②答题观点:
“四书”、“五经”;
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③文体格式:
历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实行八股取士的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知识拓展
历史仅存的明代赵秉忠状元卷
材料1: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主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后四部分有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
材料2: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
材料3:后人讽刺明朝以来凭八股取士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八股取士的影响
扼杀了创造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发展
材料4:
不利于选贤任能,培养的是皇帝的忠实奴仆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
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四、经济的发展
明太祖重视整顿吏治,严格杜绝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高级官员要接受御史的监督……不称职者降,品德卑劣的罢职为民……明初,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1395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处,浚河4162处,修陂渠堤岸5048处……朝廷的鼓励措施和农民垦荒的结果,使耕地面积明显扩大。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明太祖朱元璋发展经济的措施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6世纪末,陈振龙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他发现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后推广种植,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花生是在明代期间(公元1530年)传入我国的,1492年哥伦布发明美洲,激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新大陆”的留意。在美洲乐成殖民后,16世纪前期西班牙人进而在南亚的菲律宾树立殖民地,部分美洲农作物开端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
手工业
1.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进一步发展;
2.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瓷器造型优美多样,工艺精湛,畅销海内外。
青花扁壶
珐琅器
商业
材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数十座大商业城市。
《南都繁会图》
简介:描绘了明代陪读南京城市商业行省的场面,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
②出现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商帮: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晋商,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以票号最为出名。
徽商,指徽州籍商人总称 。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徽州古城
山西晋商乔家大院
晋商经营的票号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1.(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皇权受到制约
C.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D.分割地方权力
2.(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明朝时,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控制军队 C.完善科举 D.钳制思想
C
链接中考
A
3.(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 )
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
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
4.(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 )
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
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
B
D
5.(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 )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将丞相之权分付与厂卫机构 D.集中皇帝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D
D
7.(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宋代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考试选拔官吏的办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B.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C.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 D.元朝近百年间一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
8.(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
C
D
课堂小结
朱元璋
强化皇权
明朝建立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答题观点:《四书集注》
答题格式:八股文
1368年,朱元璋,应天(今南京)后迁都北京。
3.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
1.政治上: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经济发展
农 业:引进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丝织中心苏州;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
商 业:商贸城市北京、南京;商帮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2.军事上:设五军都督府
4.思想上:八股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