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4 09:0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他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猜猜他是誰?
明太祖 朱元璋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壹: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宫廷内讧与权臣纷争削弱了元朝的统治。元顺帝时,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加重赋税,大肆发行货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不堪重负,选择起义。
壹:明朝的建立
1.明朝建立的背景
材料反映了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出现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元末
农民起义
1368
朱元璋
攻灭群雄
明朝建立
1351
统一策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① 时间:1368年
②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③ 都城:应天府(南京)
壹:明朝的建立
2.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
元末
农民起义
1368
明朝建立
1351
1421
1399-1402
壹:明朝的建立
3.明朝的统一
靖难之役
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4.明朝的疆域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为了加强统治,
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难该如何巩固统治
东北征服女真族
北控蒙古
西有西域
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等地区
设有羁縻卫所
壹:明朝的建立
贰:明朝的巩固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地方长官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我该如何有效统治呢?
明太祖的烦恼(1)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如何解决地方问题?
1.政治上措施
(1)在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改制前
中央
行省
中央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改制后
行省权力分散,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元朝灭亡是由于“君弱臣强”,最近还有人反映丞相意图谋反,朕寝食难安啊
明太祖的烦恼(2)
如何解决中央权力问题?
贰:固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丞相胡惟庸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chùzhì)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中央:
丞相制废除前
废除丞相之后
秦朝设立
(中书省)
八天时间,朱元璋收到奏折1660多件,平均每天需处理奏折200余份,处理的事务400余件。——《明代政治史》
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朱棣)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1.政治上措施
(2)在中央:
②为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作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1.政治上措施
秦汉 独相
唐宋 群相
明清 废相
说一说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目的: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强化,相权在逐渐削弱,直至废除。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明朝统治简图






监察机构
中央机构
都察院
军政机构
调兵权

兵部




统兵权
中央政府
我朝罢相,设立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事物,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明太祖实录》
问题:回顾明太祖全面改革官制的措施,并分析特点。
特点:权力分散与制衡,加强专制皇权。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地方政府
明太祖的烦恼(3)
那些大臣们表面上毕恭毕敬,但他们在朝堂之外都 在干什么?会不会结党营私?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2.政治上措施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职能: 掌管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作用: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监视官民,加强专制皇权。
锦衣卫
东厂
锦衣卫

锦衣卫腰牌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王圻《稗史汇编》
明太祖的烦恼(4)
那些人表面上不敢说了,但他们内心有反叛的想法该如何是好?
朕要微服私访,去看看本朝最高级的考试------科举,学子们是否都按照朕的旨意学习、备考的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阅读课文,说出明朝科考在内容和格式上有哪些变化?
内容
格式
一、考试性质:
二、考试范围:
三、答题标准:
四、答卷形式:
选拔性考试,为了选拔官吏
“四书”“五经”
八股文
朱熹的《四书集注》
八股文
2.思想文化上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文体特点: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因此称为“八股文”。“八股文”特点: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①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加强了皇权,巩固了国家统治。
②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禁锢思想,扼杀人才
阻碍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不许阐述个人见解,成为加强皇权,钳制思想的有力武器,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2.思想文化上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雏形
确立
完善
发展
隋文帝开始
采用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正式确立科举制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完善科举制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
明朝实行
八股取士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3.影响:
具体措施 影响
全面改革官制 在地方
在中央
特务机构
思想措施
朱元璋集权统治的相关措施,并归纳影响
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①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厂卫”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八股取士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皇帝直接掌握军权
加强皇权
从思想文化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皇权
强化皇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

强化皇权使政治制度走向专制、僵化,君主专制弊端更加明显。从历史的发展趋势看,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贰:明朝的巩固----强化皇权的措施
贰:明朝的发展
明太祖的烦恼(5)
明初,到处田畴荒芜...有些地区竞人烟断绝。国家的税源几近枯竭,陷入“租税无所从出”的困境。
——《明史十讲》
贰:明朝的发展----经济发展
国家经济如此衰败,田地荒芜,人民贫穷,我该怎么办?
甘薯(番薯、地瓜、甜薯)
玉米(苞谷、番麦)
马铃薯(洋芋、土豆)
西红柿(番茄、洋柿子)
辣椒(番椒)成熟周期短、产量高
花生(番豆)
1.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思考:为何明朝得以引进美洲作物?从作物名称上能发现什么特点?
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
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
辣椒(番椒)
贰:明朝的发展----经济发展
南北方出现
棉纺织业基地
棉纺织业
丝织业
景德镇是
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州是明代
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
明代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2.手工业:
贰:明朝的发展----经济发展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出现地域性商帮——晋商和徽商
乔致庸
胡雪岩
山西晋商乔家大院
3.商业:
贰:明朝的发展----经济发展
北京
南京
朱元璋
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考试内容:
八股取士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南京)。
建立厂卫制度:
在地方:
在中央:
答题格式:
影响:
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明朝的统治
全面改革官制
改革科举制度
稳固统治
提供基础
有利环境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监控地方。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裂都督府,皇帝掌控兵权。
锦衣卫(明太祖)和东厂(明成祖)
“四书”、“五经“
八股文
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一些农作物
棉纺织业、丝织业(苏州)、制瓷业(景德镇)
出现商帮(晋商、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