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期末题型专练 专题04 健康地生活(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期末题型专练 专题04 健康地生活(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4 10:35:58

文档简介

专题04健康地生活
考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题型1】传染病及其预防
考点二 免疫和计划免疫 【题型1】人体的三道防线
【题型2】免疫的功能
【题型3】抗原和抗体、过敏反应
【题型4】艾滋病的预防与发生
【题型5】计划免疫
考点三 用药与急救 【题型1】安全用药
【题型2】急救措施
考点四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考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01 传染病及其预防
【例1】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染源 B.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
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易感人群 D.痢疾杆菌是病原体
【变式1-1】下列哪一组疾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
A.肺癌和脑动脉硬化 B.肺结核和肝炎
C.流感和病毒性肠炎 D.艾滋病和蛔虫病
【变式1-2】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传染病学看,该病毒是传染源
B.将患者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
C.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该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变式1-3】如图为新冠病毒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乙为健康人,乙体内含有新冠病毒抗体,丙是患者,“→”表示健康状况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B.接种疫苗是预防1过程的唯一办法
C.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D.2过程可表示患者的痊愈过程
考点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01 人体的三道防线
【例1】完好的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这属于( )
A.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C.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D.免疫的第四道防线
【变式1-1】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 D.吞噬细胞
【变式1-2】从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冠病毒感染管理等级从“乙类甲管”降为“乙类乙管”后, 我国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源是新冠病毒
C.带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灭活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
02 免疫的功能
【例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B.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免疫能识别体内的异常细胞
D.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
【变式2-1】注射乙肝疫苗能够预防乙型肝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
B.接种后体内可产生乙肝病毒抗体
C.产生的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D.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03 抗原和抗体、过敏排斥反应
【例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为了防止地震后出现疫情,在抢救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后,门源地震救灾的重点转向了卫生防疫。
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⑤在灾区大面积喷洒消毒液。同时抗震救灾指挥部计划在重点区域内为人们免费接种疫苗。
据报道,门源灾区累计报告与灾害相关的传染病205例,发病病种包括甲肝、乙脑、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
(1)材料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
(2)材料中提到的防疫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_________,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__。(均填序号)
(3)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有三道防线。如图构成了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从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变式3-1】10.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学对所学知识作了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口腔黏膜、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
B.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C.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体
D.抗体是由血细胞产生的
【变式3-2】病毒性脑炎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图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曲线是( )
B.
C. D.
【变式3-4】人体先后接种两针同种新冠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免疫角度看,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B.接种两针同种新冠疫苗能增加人体血液中抗体的含量
C.这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可使人体持续获得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
D.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新冠肺炎,也能预防流感
04艾滋病的预防与发生 【例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生活时,如果防护得当就不会造成感染。下列情况下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
A.与感染者同桌进餐 B.与感染者面对面交谈
C.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与感染者同游泳池游泳
【变式4-1】追求健康,预防为主。下列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狂犬病出现症状后死亡率几乎达到100%,用来预防的疫苗属于抗体
B.穿隔离防护服可有效防止医务人员被新冠病毒感染,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血吸虫病作为血液传染病的一种,其病原体是一种扁形动物
D.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免疫系统,目前只能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来预防
【变式4-2】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行为中,不会导致被感染的是( )
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④共用注射器;⑤拥抱;⑥共用牙具;⑦一起学习;⑧蚊虫叮咬
A.①②③⑤⑦⑧ B.①③⑤⑧
C.①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⑤
【变式4-3】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所导致的疾病,被人们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餐一般不会被传染艾滋病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D.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05 计划免疫
【例5】下列关于疫苗与计划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划免疫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B.疫苗属于抗体,能杀死抗原
C.注射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 D.计划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变式5-1】22.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炎。在推广应用乙肝疫苗的过程中,我国重点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疾病传播的传染源
B.该病毒侵入人体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
C.接种乙肝疫苗也能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D.新生儿计划免疫能有效保护该易感人群
【变式5-2】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B.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D.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考点三 用药与急救
01 安全用药
【例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病买药时首先明确病情、病因 B.症状较重时可自己随意增加用量
C.非处方药可直接到药房购买 D.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变式1-1】生病服药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服用OTC药物可任意加大药量以便快速康复
B.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C.用药后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立即查明原因
D.严格按医嘱进行服药
02 急救措施
【例2】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血管出血等意外伤害。下列急救措施错误的是(  )
A.救助溺水者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并进行控水
B.突发脑出血或脑血栓,未查明病因时,不要盲目给患者用药
C.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
D.动脉出血,应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变式2-1】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急救和健康的说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
A.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B.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C.在输液时,针头插入方向应指向远心端
D.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不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03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3】如图为三种血管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静脉,血流速度较慢
B.c为动脉,其中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C.b为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D.c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出血速度快
【变式3-1】今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为宣传这一主题,实验小组将半支同一品牌香烟的烟丝,分别加入50mL、40mL、30mL、20mL蒸馏水浸泡一天,获得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取其等量的浸出液进行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分析作答。
组别 一 二 三 四
制取浸出液加入的蒸馏水体积 50mL 40mL 30mL 20mL
10秒内水蚤心跳次数 36 37 39 41
(1)为使实验设计更加科学,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 ,且选取的水蚤大小、状态一致。每组实验要设置重复组记录水蚤心跳次数,取平均值,避免实验结果的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的浓度。若清水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是35次,则实验表明,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 (填“促进”或“降低”)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3)青少年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各器官比较幼嫩和敏感,对烟草中的有毒物质抵抗力比成年人弱,中毒更深。下列关于吸烟危害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
A.吸烟开始年龄越早,时间越久,肺癌发生的几率就越高
B.吸烟会损害心脏和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C.烟草燃烧散发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会导致大脑缺氧,影响智力
D.吸烟是一种危害不大的消遣,还是交友的敲门砖
【变式3-2】.研究表明,大约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幽门螺杆菌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入口”关,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有效阻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2)幽门螺杆菌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___,所以它是原核生物。幽门螺杆菌主要“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幽门螺杆菌与人类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
(3)为探究幽门螺旋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生物小组将若干只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如下表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对值(炎症因子是反映炎症的一个指标,其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1组 2组 3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 - + +
注:1.“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2.表格中的“+”表示进行相关操作,“-”表示不进行相关操作。
①该探究实验中,除变量之外,三组小鼠健康状况以及月龄、性别等保持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____。
②该探究实验中,第1组与第2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该生物小组根据如图的结果得出结论: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③该实验结论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变式3-3】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组员疑问:辣条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辣条、仓鼠20只、普通鼠粮、可关仓鼠的笼子等)请完善探究方案:
(1)实验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作出假设: ___________ 。
第三步,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4个月以后的结果
甲组 各10只大小、生长状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10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将辣条磨碎,与普通鼠粮均匀混合,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普通鼠粮一致) 4只已经死亡6只活动能力弱
第四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第五步,交流讨论: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组。
(4)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本次实验,你对中小学生有什么建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04健康地生活
考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题型1】传染病及其预防
考点二 免疫和计划免疫 【题型1】人体的三道防线
【题型2】免疫的功能
【题型3】抗原和抗体、过敏反应
【题型4】艾滋病的预防与发生
【题型5】计划免疫
考点三 用药与急救 【题型1】安全用药
【题型2】急救措施
考点四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考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01 传染病及其预防
【例1】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染源 B.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
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易感人群 D.痢疾杆菌是病原体
【答案】D
【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播途径,A错误。
B.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注意饮食卫生等对于预防此类传染病很重要,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等措施可预防痢疾,B错误。
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传染源,C错误。
D.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痢疾杆菌是病原体,D正确。
故选D。
【变式1-1】下列哪一组疾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
A.肺癌和脑动脉硬化 B.肺结核和肝炎
C.流感和病毒性肠炎 D.艾滋病和蛔虫病
【答案】A
【分析】1.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详解】A.肺癌是自身细胞病变引起的生理性疾病,脑动脉硬化是自身动脉生理性疾病,两者都不是传染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A符合题意。
BCD.肺结核和肝炎的病原体分别是结核病毒和肝炎病毒;流感和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体分别是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艾滋病和蛔虫病的病原体分别是艾滋病病毒和蛔虫。可见这些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1-2】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传染病学看,该病毒是传染源
B.将患者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
C.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该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A.新冠病毒引起人得肺炎,从传染病学看,该病毒是病原体,A错误。
B.患者是传染源,将其或疑似患者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正确。
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D正确。
故选A。
【变式1-3】如图为新冠病毒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乙为健康人,乙体内含有新冠病毒抗体,丙是患者,“→”表示健康状况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B.接种疫苗是预防1过程的唯一办法
C.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D.2过程可表示患者的痊愈过程
【答案】A
【分析】(1)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详解】A.甲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易感人群;乙体内含有该病的相应抗体,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抵抗能力,不属于易感人群,A正确。
B.甲为健康人,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从甲到丙的1过程是甲被传染的过程。1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传染源,因为疫苗的研制需要时间,但控制传染源可阻断传染病的传播,B错误。
C.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见,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C错误。
D.3过程表示由传染源到产生抗体的过程,所以,3过程是指患者的痊愈过程,D错误。
故选A。
考点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01 人体的三道防线
【例1】完好的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这属于( )
A.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C.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D.免疫的第四道防线
【答案】A
【分析】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
【详解】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因此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变式1-1】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 D.吞噬细胞
【答案】D
【分析】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详解】由分析可知,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变式1-2】从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冠病毒感染管理等级从“乙类甲管”降为“乙类乙管”后, 我国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源是新冠病毒
C.带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灭活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D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
B.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是新型冠状肺炎患者,B错误。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D.接种灭活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的免疫力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D。
02 免疫的功能
【例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B.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免疫能识别体内的异常细胞
D.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
【答案】D
【分析】免疫的功能: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免疫功能对人体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如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过敏反应等。
【详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通过免疫,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人体内部生理活动的稳定,免疫能识别体内的异常细胞;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发生过敏等反应,对人体造成“麻烦”,故D错误,ABC正确。
故选D。
【变式2-1】注射乙肝疫苗能够预防乙型肝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
B.接种后体内可产生乙肝病毒抗体
C.产生的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D.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答案】D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A.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乙肝疫苗是抗原,A正确。
B.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原因是乙肝疫苗能诱发人体产生对抗乙肝病毒的抗体,B正确。
C.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接种乙肝疫苗并不是终身免疫,其效果有一定的时限性,随着时间的延长,乙肝保护性抗体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接种一次疫苗一般可以维持三年左右,D错误。
故选D。
03 抗原和抗体、过敏排斥反应
【例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为了防止地震后出现疫情,在抢救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后,门源地震救灾的重点转向了卫生防疫。
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⑤在灾区大面积喷洒消毒液。同时抗震救灾指挥部计划在重点区域内为人们免费接种疫苗。
据报道,门源灾区累计报告与灾害相关的传染病205例,发病病种包括甲肝、乙脑、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
(1)材料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
(2)材料中提到的防疫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____________,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____。(均填序号)
(3)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有三道防线。如图构成了人体的第____道防线。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从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答案】(1)病原体
(2) ④ ①②③⑤
(3)二
(4)抗体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材料一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①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②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③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材料中“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⑤在灾区大面积喷洒消毒液”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因为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图中出现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4)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变式3-1】10.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学对所学知识作了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口腔黏膜、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
B.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C.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体
D.抗体是由血细胞产生的
【答案】A
【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详解】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A正确。
B.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B错误。
C.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病原体、疫苗等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原,C错误。
D.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变式3-2】病毒性脑炎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图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曲线是( )
B.
C. D.
【答案】B
【分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使抗原失活,抗体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
【详解】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消灭病毒,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3-4】人体先后接种两针同种新冠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免疫角度看,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B.接种两针同种新冠疫苗能增加人体血液中抗体的含量
C.这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可使人体持续获得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
D.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新冠肺炎,也能预防流感
【答案】B
【分析】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等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详解】A.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疫苗相当于抗原。因此从免疫角度看,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故A错误。
B.由图可知,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故B正确。
C.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是后天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故C错误。
D.接种疫苗是特异性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新冠肺炎,不能预防流感,故D错误。
故选B。
04艾滋病的预防与发生
【例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生活时,如果防护得当就不会造成感染。下列情况下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
A.与感染者同桌进餐 B.与感染者面对面交谈
C.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与感染者同游泳池游泳
【答案】C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详解】艾滋病病毒简称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与感染者同游泳池游泳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4-1】追求健康,预防为主。下列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狂犬病出现症状后死亡率几乎达到100%,用来预防的疫苗属于抗体
B.穿隔离防护服可有效防止医务人员被新冠病毒感染,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血吸虫病作为血液传染病的一种,其病原体是一种扁形动物
D.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免疫系统,目前只能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来预防
【答案】D
【分析】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尽量做到“五早”(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及时处理。②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消除各种媒介生物。③保护易感人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按时接种疫苗等。
【详解】A.狂犬病出现症状后死亡率几乎达到100%,用来预防的疫苗属于抗原,故A错误。
B.穿隔离防护服可有效防止医务人员被新冠病毒感染,这种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血吸虫病是通过皮肤黏膜和感染的水接触感染,不作为血液传染病的一种,故C错误。
D.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免疫系统,目前只能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来预防,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4-2】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行为中,不会导致被感染的是( )
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④共用注射器;⑤拥抱;⑥共用牙具;⑦一起学习;⑧蚊虫叮咬
A.①②③⑤⑦⑧ B.①③⑤⑧
C.①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⑤
【答案】A
【分析】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为AIDS。该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人体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统被破坏。
【详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行为中,不会导致被感染的是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⑤拥抱⑦一起学习;⑧蚊虫叮咬虽然能够传播疟疾或者是其他的传染病,但是并不能传播艾滋病;④共用注射器会接触血液、体液,可能被感染艾滋病;⑥共用牙具,在洗漱过程中如果有牙龈出血等现象,会接触血液或唾液,可能被传染艾滋病。因此①②③⑤⑦⑧不会导致被感染,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4-3】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所导致的疾病,被人们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餐一般不会被传染艾滋病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D.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答案】A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之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抵抗力下降,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艾滋病的并发症。
【详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发的传染病,A错误。
B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性接触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餐一般不会被传染艾滋病,B正确。C正确。
D.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D正确。
故选A。
05 计划免疫
【例5】下列关于疫苗与计划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划免疫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B.疫苗属于抗体,能杀死抗原
C.注射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 D.计划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故计划免疫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A正确。
BD.接种疫苗属于计划免疫。接种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D错误。
C.注射一种疫苗,一般可以预防一种传染病,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故选A。
【变式5-1】22.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炎。在推广应用乙肝疫苗的过程中,我国重点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疾病传播的传染源
B.该病毒侵入人体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
C.接种乙肝疫苗也能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D.新生儿计划免疫能有效保护该易感人群
【答案】D
【分析】(1)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详解】A.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疾病传播的病原体,A错误。
B.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病原体失去活性,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B错误。
C.乙肝疫苗是用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而乙脑疫苗是用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疫苗,C错误。
D.计划免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新生儿计划免疫能有效保护该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D。
【变式5-2】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B.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D.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答案】B
【分析】免疫的作用是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抗原是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是由抗原引起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可以消灭此类抗原的物质。
【详解】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故A正确。
B.免疫对人体不一定是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人体的免疫能力不一定是越强越好,故B错误。
C.计划免疫可以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故C正确。
D.人体免疫具有监视功能,监视人体内的肿瘤细胞;免疫可以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三 用药与急救
01 安全用药
【例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病买药时首先明确病情、病因 B.症状较重时可自己随意增加用量
C.非处方药可直接到药房购买 D.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答案】B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BD.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买药时首先明确病情、病因,使用药物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服药时不可随意增加用量,AD正确,B错误。
C.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C正确。
故选B。
【变式1-1】生病服药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服用OTC药物可任意加大药量以便快速康复
B.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C.用药后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立即查明原因
D.严格按医嘱进行服药
【答案】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是药三分毒,服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可以随意增加用量,A错误。
B.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是否过期等信息,B正确。
C.药后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立即查明原因,必要时请医生检查处理,C正确。
D.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D正确。
故选A。
02 急救措施
【例2】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血管出血等意外伤害。下列急救措施错误的是(  )
A.救助溺水者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并进行控水
B.突发脑出血或脑血栓,未查明病因时,不要盲目给患者用药
C.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
D.动脉出血,应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答案】D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有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出血和止血。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因此救助溺水者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并进行控水,A正确。
B.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因此突发脑出血或脑血栓,未查明病因时,不要盲目给患者用药,B正确。
C.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C正确。
D.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或溅出,血色鲜红,因此应该在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D。
【变式2-1】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急救和健康的说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
A.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B.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C.在输液时,针头插入方向应指向远心端
D.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不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答案】C
【分析】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1、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2、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3、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详解】A.健康的新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A正确。
B.儿童青少年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为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B正确。
C.抽血或者输血时,护士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C错误。
D.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判断是静脉出血,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D正确。
故选C。
03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3】如图为三种血管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静脉,血流速度较慢
B.c为动脉,其中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C.b为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D.c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出血速度快
【答案】C
【分析】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
【详解】A.a内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流速度较快,A错误。
B.c内的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有些静脉内流静脉血,有些静脉内流动脉血,B错误。
C.b管腔最小,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C正确。
D.c静脉血管出血,血色暗红,出血速度缓慢,D错误。
故选C。
【变式3-1】今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为宣传这一主题,实验小组将半支同一品牌香烟的烟丝,分别加入50mL、40mL、30mL、20mL蒸馏水浸泡一天,获得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取其等量的浸出液进行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分析作答。
组别 一 二 三 四
制取浸出液加入的蒸馏水体积 50mL 40mL 30mL 20mL
10秒内水蚤心跳次数 36 37 39 41
(1)为使实验设计更加科学,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_________,且选取的水蚤大小、状态一致。每组实验要设置重复组记录水蚤心跳次数,取平均值,避免实验结果的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 的浓度。若清水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是35次,则实验表明,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 (填“促进”或“降低”)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3)青少年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各器官比较幼嫩和敏感,对烟草中的有毒物质抵抗力比成年人弱,中毒更深。下列关于吸烟危害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
A.吸烟开始年龄越早,时间越久,肺癌发生的几率就越高
B.吸烟会损害心脏和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C.烟草燃烧散发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会导致大脑缺氧,影响智力
D.吸烟是一种危害不大的消遣,还是交友的敲门砖
【答案】(1) 对照 偶然性
(2) 烟草浸出液 促进
(3)ABC
【分析】1.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进行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体现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等。
2.该实验测量了水蚤在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等量的烟丝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其浸出液的浓度不同;蒸馏水越少,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目的是为了验证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详解】(1)在进行对照实验中,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可以通过对照便于得出正确结论,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烟草浸出液浓度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不同外,即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为使实验会更加科学可靠,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对照,该组对实验变量没有进行处理,为对照组,其他各组为实验组,且选取的水蚤年龄、状态一致。在实验中,如果只进行一次实验,偶然性太大,为了避免偶然性,要设置重复实验,并且取平均值,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该实验的变量,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并且适宜,这样可以排出其他因素的干扰,便于得出正确结论。本实验是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到大,而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由36增加到41,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
(3)A.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毒有害物质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根据研究和数据证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并且吸烟开始年龄越早,时间越久,对呼吸系统的危害越大,肺癌发生的几率就越高,故A正确。
B.吸烟除了危害呼吸系统外,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就会扩散进入血液,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各个器官,从而对心脏和血管以及其他器官造成危害,诱发心血管疾病。根据研究证明,长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高2至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故B正确。
C.在吸烟过程中,烟草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一氧化碳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脑部就会胆汁大脑缺氧,从而影响智力,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吸烟的危害非常大,并非危害不大的消遣,也不是交友的敲门砖,吸烟会增加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和器官疾病的发病率,不利于身体健康,故D错误。
故选ABC。
【变式3-2】.研究表明,大约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幽门螺杆菌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入口”关,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有效阻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
(2)幽门螺杆菌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_,所以它是原核生物。幽门螺杆菌主要“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幽门螺杆菌与人类是________关系。
(3)为探究幽门螺旋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生物小组将若干只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如下表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对值(炎症因子是反映炎症的一个指标,其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1组 2组 3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 - + +
注:1.“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2.表格中的“+”表示进行相关操作,“-”表示不进行相关操作。
①该探究实验中,除变量之外,三组小鼠健康状况以及月龄、性别等保持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
②该探究实验中,第1组与第2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该生物小组根据如图的结果得出结论: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结论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
(2) 成形的细胞核 寄生
(3) 单一变量 幽门螺杆菌/有无灌幽门螺杆菌 第3组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对值比第2组低,比第1组高 餐具严格消毒/尽可能采用分餐,使用公勺公筷、适量饮用酸奶等
【分析】(1)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3)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1)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入口”关,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有效阻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属于预防措施制定切断传播途径。
(2)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它是原核生物。幽门螺杆菌主要“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由此推测,幽门螺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是异养中的寄生生活。
(3)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和设计对照实验所遵循的原则可知:①该探究实验中,除变量之外,三组小鼠应在健康状况以及品种;月龄(或大小,活力、性别、饮食等)等方面保持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②第1组与第2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幽门螺杆菌,根据该生物小组根据如图的结果:第3组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对值比第2组低,比第1组高,可以得出结论: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实验结论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餐具严格消毒、尽可能采用分餐,使用公勺公筷、适量饮用酸奶等。
【变式3-3】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组员疑问:辣条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辣条、仓鼠20只、普通鼠粮、可关仓鼠的笼子等)请完善探究方案:
(1)实验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作出假设: 。
第三步,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4个月以后的结果
甲组 各10只大小、生长状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10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将辣条磨碎,与普通鼠粮均匀混合,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普通鼠粮一致) 4只已经死亡6只活动能力弱
第四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第五步,交流讨论: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
(3)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
(4)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 。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6)通过本次实验,你对中小学生有什么建议呢? 。
【答案】(1)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辣条对仓鼠身体无伤害
(2)是否食用辣条
(3)甲
(4)避免偶然性
(5)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6)注意饮食合理,少吃辣条及油炸类食品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根据提出的问题可知,本实验的假设是: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或辣条对仓鼠身体没有伤害)。
(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辣条对仓鼠身体是否有伤害”。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组和乙组除了“是否食用辣条”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
(3)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自然状态)的对象组叫对照组。可见,该实验中,甲组的仓鼠没有食用辣条,是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
(4)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可见,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
(5)该实验中,甲组的10只仓鼠,活动能力正常,而乙组的仓鼠食用了辣条的鼠粮后,有4只死亡,6只活动能力弱。该实验结果说明:辣条对仓鼠的身体有伤害。
(6)经常吃辛辣食物,会对胃肠造成一定的刺激,影响身体健康。中小学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应注意合理饮食,少吃辣条及油炸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