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4 10: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纯碱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2.2023年11月,我国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合成了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和。和属于( )
A.单质 B.电解质 C.有机物 D.氧化物
3.和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没有涉及到的仪器是( )
A.坩埚 B.泥三角 C.铁架台 D.酒精灯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
B.该反应中为还原产物
C.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反应每转移电子,则能生成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的电子式:
C.的结构式: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B.和互为同系物
C.H、D、T互为同位素
D.有和两种同分异构体
7.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结构和性质 用途
A 内部为硅氧四面体结构,耐高温 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 分子中存在键,化学性质稳定 可用作保护气
C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
D 钢的含碳量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常温下可用钢瓶贮存和运输稀硫酸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钠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C.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可用做净水剂
D.用稀疏酸清洗铂丝并用外焰灼烧至无色,再蘸取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
9.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橡胶硫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在通常情况下,烷烃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
C.甲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可以和发生取代反应
D.苯具有闭合的环状结构,碳原子之间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
10.下列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水合氨的电离:
B.工业制取漂白粉:
C.用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D.铝制品不能储存氢氧化钠溶液:
11.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五种元素中有且只有一种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 Y
Z W Q
A.最简氢化物的熔沸点:
B.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
C.Z单质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12.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的的原子数为0.3
B.常温常压下,的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7
C.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D.和过量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13.甲烷与氧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的能量大于和的能量总和
B.晶体与晶体的反应与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相同
C.若破坏中的化学键需吸收热量,则破坏键需吸收热量
D.在中完全燃烧生成向外界释放的能量
14.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气体,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则反应达到了平衡
B.末,
C.若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充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D.后,的消耗速率与的消耗速率相等
15.近年来电池研究领域涌现出“纸电池”,它像纸一样轻薄柔软,其结构如图所示。人们将碱性锌锰干电池的原理制成了“纸电池”,电池由氧化锌和水组成电解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a极镀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负极反应式:
D.当电解液中有个电子经过时,溶解了
1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B 向蔗糖固体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 向盛有某无机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含有
D 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钠盐可能为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7.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2)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定容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和等物质的转化和资源化利用是社会热点问题。若能合理吸收利用,则可以减少污染,变废为宝。
I.吸收和
(1)含和的尾气可以用碱溶液吸收,写出足量溶液吸收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资源化
分离出的可用于生产硫酸,反应之一:。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图2
(2)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图2是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内,__________。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②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
B.、、的物质的量之比达到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I.资源化
(4)、和熔融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3所示。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酸性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三、推断题
19.有机物A的摩尔质量为,可以调节植物生长。下列是有机物A~E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A→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写出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有机物A上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有机物B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工业上利用A→C反应制取乙醇
D.甲烷中混有A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
20.天然矿石X由三种元素组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a.固体B是难溶性酸(白色胶状沉淀),溶液E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剂
b.所有试剂均过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棕色固体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X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E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实验,检验溶液A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自来水消毒、农药生产和药物合成等都需要用氯气。
I.在实验室里,可以用如下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制取氯气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3)粗盐水中常含有等杂质离子,除杂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的主要作用是除去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试剂c是为了除去过量的和试剂b,试剂c可选择___________(填字母)。
A.盐酸 B.硫酸 C.硝酸 D.醋酸
(4)“电解”这步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A
解析:
3.答案:C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D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1);直线形
(2)。
(3)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解析:(2)铜与稀硝酸反应,铜被氧化为,被还原成NO,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即可知道,化学方程式为:
18.答案:(1)
(2)放热
(3)①;0.7或
②AD
(4)
19.答案:
(1)
(2)加聚反应;定条件
(3)
(4)AC
20.答案:(1)
(2);
(3)
(4)
(5)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或),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A中有
21.答案:(1)圆底烧瓶
(2)
(3)防止水蒸气进入试管D
(4)①;②A
(5)
同课章节目录